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神对其儿女既有"爱"也有"管教",且就是因为"爱"才会有"管教"谈到惩戒,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平衡爱与惩戒?一个讲爱的教会,怎么适当地实行惩戒?所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教会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制度来规范,失去规范的教会容易偏离神的正道,而在规矩与制度中间必有惩戒的条例作为警戒。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5,(6)
<正>我们在执行教会纪律时,应当做到:既不纵容包庇,也不恶意攻击;既要事前预防,又要事后处置;既要纪律惩戒,又要爱心辅导。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教会是否也需要有一套严格而健全的规矩呢?答案是肯定的。正如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教会也应当有教规,这教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教会的纪律。当教会中有信徒犯错(或犯罪)时,有很多人纠结于是否要对其进行纪律处分,也有人苦于教会中缺乏系统性的纪律规章可以参照,因而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中。那么,教会应当具备哪些性质的  相似文献   

3.
<正>上帝是公义的,所以我们在教会中处事待人亦当有公义之原则,而不能借一个"爱"字以偏赅全近年来,笔者常听到有人说:"教会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在教会里只能讲爱,不能讲理。"果真如此吗?教会里是否需要由相应的纪律来维持秩序呢?若教会中有人犯了严重的错误,是否需要给予相应的管教和惩戒呢?  相似文献   

4.
恩惠 《天风》2005,(9):18-19
作为教会牧养工作的重要补充,培灵会有其特殊的作用。正如有人说:培灵会对有的人而言有时好像打“强心剂”一样,让人有了“起死回生”的经历。但如果教会不注重平日的牧养,只靠“培灵会”来替代其他牧养工作,则这个教会的团契生活必然是扭曲的。现在沿海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某些教会中流行建堂“攀比风”,有些教会负责人,举行“培灵会”请讲员也得进行攀比。在“为了让信徒多得帮助、多有享受”这样的理由之外,是否也带有“旧生命”中的“巴别塔”虚荣心理?看谁请的讲员“知名度”高,吸引力强?于是乎,你请外地的,我就请外省的;你请省外的,我干脆请国外的,似乎越远越好——  相似文献   

5.
教牧的品格     
顾牧 《天风》2014,(11):22-24
<正>经文:《哥林多后书》4章1节至2节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今天,教会发展大多关注的是健全的组织、完善的计划、足够的资金和全备的人才,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教会所期盼的似乎是有组织能力和属灵恩赐的传道人,然而依笔者之见,今天教会圣职人员的教牧品德直接约束了教会的发展,教会发展的瓶颈也正是因为圣职人员教牧品德的局限。很  相似文献   

6.
李乐柠 《美与时代》2021,(3):130-130
设计说明:坐的艺术的产生现在显然不是因为缺少让人坐在那儿的东西才设计了一个可以使人长时间保持坐的姿势的支撑物。那是为什么呢?思考、因为思考所有事物仍然归于动态发展,因为人有需求,但从不满足,未曾让所有有需求的人满意,就会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天风》2015,(6)
<正>"因为诫命是灯,法则是光,训诲的责备是生命的道。"在宗教改革者中,对于建造新教教会体制最有托付和拥有最清晰理念的人,也许非加尔文莫属了。加尔文的教会观指出:"因此,就如传基督这救人灵魂的教义,是教会的灵魂,同样纪律是教会的肌肉,使得各肢体因履行自己的职责,叫整个身体合而为一。"(《要义》4.12.1)~1对于今天经过前期高速增长,逐渐趋于稳定而正在建立秩序的中国新教教会,一定有可以借鉴之处。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加尔文的教会纪律观,及其对今天中国教会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来我们教会访问的教牧团队有很多,通过交流可以发现,一些教会有时会存在教牧同工不团结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如果教会牧者具备以下"五会",一些存在的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一、要会选人教会同工的选择很重要,一起服侍上帝的人,要精挑细选,不能草率行事。摩西的团队是上帝特别选召的,无论是亚伦、米  相似文献   

9.
, 《天风》2012,(12)
“‘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跟红绿灯是没有关系的,只看人不看灯。”近日,“中国式过马路”走红网络,引发热议。反思现状,集体闯红灯现象在中国确实屡见不鲜;进一步说,“中国式”的集体违规行为,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地上垃圾多,自己也会扔;有一人坐在养护的草坪上,大家也会上去坐坐踩踩……不讲规矩,只言利害,理直气壮地挑战着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0.
直言 《天风》2002,(3):22-22
一些人之所以高唱宗教应与共产党相分离,共产党不应管宗教,其实际目的何在?没有共产党政府的依法管理,他就是王!岂不就可为所欲为?不是有人常常在信徒中散布:某某某亲政府、不属灵,总在政府面前说我们的坏话,这种人逼迫教会,是卖主的犹大!但明白人一听就会晓得:第一,你做了恶,别人告了,你的理由无非是告者被认为忘记了圣经中有“你们竟是弟兄与弟兄告状,而且告在不信主的人面前”(林前6:6)之警戒,所以不属灵!圣经中明明也讲:“凡掌权的都是上帝所命的……做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若作恶,确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罗13:1-4)究竟谁不属灵,还用得着辩吗?第二,你的逻辑无非是:我是教会领袖,逼迫我就是逼迫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天风》2001,(10)
《天风》编辑部: 义工的含义是什么?是否做一点事工,就一定要从教会拿津贴?因我们教会有如此情况,信徒感觉心里不安。每月星期三祷告会上讲一次道,时间只化30-40分钟,要拿几十元,甚至近百元,或100多元,烦请帮助解释。 上海一信徒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6)
<正>执行纪律为要使人尊荣神;肯定神和他的话语在信徒生命中的主权;持守圣经话语的纯净。教会是有权柄的,教会可以用权柄来执行内部纪律,正如耶稣所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太18∶18)而保罗也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教会不可乱来,乃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但这些纪律的原则是什么呢?笔者根据圣经做了些思考。一、人子耶稣教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洁晨 《天风》2006,(2):20-21
弟兄姊妹,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看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传统,当这些传统不适应时代发展和前进的时候就要作出调整。教会自古以来也有许多的传统,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必须作出调整,因为教会传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我们刚刚读的两段经文告诉我们,神不喜悦我们拘泥于传统,假如我们敬拜神只是为了遵守人的遗传和习惯,那就毫无意义,甚至会被神责备。法利赛人就是因为过分强调表面而忽略了神的旨意以至于被神责备是假冒为善的人。在今天我们也发现,有的时候我们过分注重教会历来的传统而忽略了神在当时代的旨意,本末倒置,不能荣神益人,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一点,因为这对我们危害很大,今天我就和大家来看一看关于教会传统和神的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梅朵 《思维与智慧》2011,(12):43-43
已大学毕业好多年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一位可敬的老人的那句话:只须盯着鱼浮。 老人是我们河南大学英语系男生宿舍楼的管理员。因为离家远,我只会在春节才回老家,就趁暑假在学校打工,也就是因为这,我和老人接触多了起来,也就熟识了,可怜我一个人在外,好多次老人硬拉着我到他家吃饭,让我一次次感受着家的温暖。  相似文献   

15.
王俊 《天风》2008,(1):10-11
祷告是新约圣经所强调的重要信息之一. 祷告的对象,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值徒或教牧人员的心胸和视野状况. 祷告的内容往往决定着它的效果. 今天,有些人认为祷告只有说方盲才能得救:受洗不需要奉圣父和圣炅的,只需要奉耶稣的名;教会传福音,只有通过乱蹦乱跳.让人感觉好像"癫狂了"的"敬拜赞美会"才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15,(6)
<正>编者按:保罗提醒教会的众信徒,"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治理教会,没有纪律和制度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教会必须建立自己的规章制度。对教牧和信徒,各地堂会也应有各自的纪律要求,其目的并不是使人受辖制,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在真理上得自由,使教会更健康地成长。本期我们约请部分同工谈谈教会纪律问题。  相似文献   

17.
自牧就是调整和预备好自己,让圣灵更畅通无阻地在自己身上动工牧者是教会的"灵魂人物",决定了教会的发展和素质,因为什么样的牧者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会。牧者也是教会的"公众人物",信徒时时"听其言观其行",就如透明鱼缸中的金鱼一样被关注着。所以,保罗提醒提摩太要"谨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训"(参提前4:16)。  相似文献   

18.
金微 《天风》2002,(10):21
《天风》编辑部: 我们基督教两会的秘书是一位退休教师。退休教师工资不低,但他却每月从教会拿几百元工资。我们教会并不富裕,一年制培训的专职传道人,工资才二、三百元,我们觉得这些传道人毫无其他生活来源,工资太低了。既然教会不富裕,就不该使用没有奉献心志的人当秘书,把他的工资加给工资低的专职传道人才合适。我们信徒提出这样的建议,但两会不予理睬,为此许多信徒想不通,甚至跌倒,我们该怎么办? 上海茅红  相似文献   

19.
彼此同心     
<正>教会虽然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但她是一个整体,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保罗用人的身体来比喻:"就如身体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身体的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体;基督也是这样。"(林前12:12,和合本2010)这个身体教会要健全发展,不同的肢体间必须有相同和一致的意愿,并且要摈弃那些会造成不和谐的个人因素。保罗对腓立比信徒说:"你们就要意志相同,爱心相同,有一致的心思,一致的想法,使我的喜乐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11,(10):36-36
音乐是创造主赐给人类的宝贵礼物。圣经中记载了以色列人击鼓跳舞赞美敬拜上帝的情形。今日教会也有大量不同的诗歌在传唱,但并不是每次崇拜的音乐都能带领会众更好地投入敬拜。这每每与音乐和诗歌的选择有关,敬拜中的音乐如何运用才更好呢?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的讲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