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风》2015,(11)
<正>丁主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教会领袖之一丁光训主教研究专家魏克利博士在其《丁光训主教与中国教会——在丁光训主教诞辰100周年上的讲话》一文中说:"丁主教是20世纪末最伟大的世界教会领袖之一。"魏博士肯定丁主教在世界教会的地位,原因是由于他对20世纪教会有深度的认识和研究,从而对丁主教做出如此评价。由于丁主教是世界教会伟大的领袖,我们举办此次研讨会才有意义,对丁主教的神学思想和所建立事工所做的研究才有价值。丁主教既是"最伟大  相似文献   

2.
<正>我每次读丁主教文章均有不同的体会,其中有的文章读过三四遍后,所得的启发与帮助由浅入深,令我感慨万千。下面浅谈我读《丁光训文集》中"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后的感想与收获:丁主教是世界基督教界的知名人士,被公认为当代中国基督教的主要发言人和神学家,他的神学思考与发言素材都是从福音处境化的角度展开的,在"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这篇文章中,丁主教主要站在中国教会曾面临二次历史考验的平台上,根据弟兄姊  相似文献   

3.
管浩鸣 《天风》2018,(10):8-8
傅先伟长老的家人、各位牧长、各位弟兄姊妹:首先,很感谢基督教全国两会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在傅先伟长老的追思礼拜当中能够说几句话。作为一个后辈,其实傅长老跟我可以说有一种缘分。我们两个都是上海人,我和他沟通可以方便一些。傅长老给我的印象,第一个就是他真是一个没有架子的人。他虽然是全国教会的领袖,但是对我们香港的牧师、主教一直都很和蔼客气!他凡事都亲力亲为。我记得在基督教全国两会的圣三一堂维修时,有一次他和我一起,他对我说:"我们一起爬到脚手架上面去看一下修缮进度。"  相似文献   

4.
<正>三年前,我们可敬的金鲁贤主教离世归主,他的逝世不仅是上海教区的损失,也是中国教会的损失,但生命的奥秘就是这样:从生到死,然后出死入生,进入飞跃的阶段,而获得永生。这是生命的过程,当然也是信仰的历程。在金主教百年诞辰之际,作为他的学生,我不禁追忆起在佘山修院修道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在这些经历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金主教对教会本地化所作的巨大贡献,这是我们今天纪念他百年诞辰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金鲁贤主教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纪念他诞辰100周年,一起深切缅怀他。这些天,我眼前总是浮现这位慈祥老人的音容笑貌,仿佛他正微笑着缓缓向我走来,与我握手言欢。主教出身于一个世代教友家庭,年幼失去双亲,一段时间里生活穷困艰辛。晋铎后到欧洲留学深造,获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神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被委任为华东修院院长。改革开放后,出任佘山修院院长,接替张家树主教成为上海教区的正权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20日20时零8分,我们敬爱的傅铁山主教平静、安详地停止了呼吸,蒙主宠召、安息主怀。他带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他精心牧放的"羊群"的深深眷恋,离我们而去了。朵朵白花寄托着无尽的哀思,低徊的安魂曲泣诉着绵绵的悲情。我们失去了领袖、失去了善牧、失去了师长、失去了楷模。我在傅主教身边工作了十几年,几千个日日夜夜我与他朝夕相处。主教的思想影响着我、人格感染着我、智慧启迪着我。当我们失去了他的时候,更感到他的伟大和重要。  相似文献   

7.
金容福博士是韩国基督教汉尼儿大学校长兼神学院院长,韩国基督教新教民众神学运动的一位理论家 今天能够负责审阅丁光训主教的《文集》,我感到无比的荣幸。作为专门研究亚洲神学的学者,有机会集中阅读了丁主教的著作,并加以审阅、思考和评价,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我平时只读过丁主教的英文著作,像今天这样接近丁主教的著作和他的生平、活动及思想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8.
"四月京城花枝艳,春风鸟语入诗眼"。4月14日,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平信徒委员会八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来自全国26个省市天主教"两会"负责人等出席了会议。会议在天主经的祈祷后开始,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房兴耀主教主持会议。房兴耀主教首先代表"一会一团"向出席这次会议的主教、神父、教友代表,及中央统战部王志刚处长、国家宗教局二司郭伟司长、王涛副处长的光临表示感谢。房兴耀主教在讲话中说:我们今天第一次专门召开平信徒会议  相似文献   

9.
周宇 《天风》2005,(2):20-21
2002年,我国加入WTO后,丁主教语重心长地说:"我国加入WTO,在经济方面是机遇大于挑战;而对宗教界特别是对基督教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因为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丁主教以他犀利的眼光看到了处在"盛世"之下的中国教会的不足。的确我们在有些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和合本》圣经100年了,如果他是一位老人,那无疑会是老态龙钟了。可是,它是上帝所默示的神圣话语所集合的"天下之大经也"(冯玉祥语),因而万古长青!记得丁光训主教说过:"圣经是万古长青的书,现代文明的进展绝不会使圣经中永恒的信息过时,科学家发明电灯,但无人因为有了电灯,就把窗户省去了……"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我们家有一份传家宝,  相似文献   

11.
房兴耀是山东临沂教区主教,全国政协委员,十届三次政协会议期间,笔者特意到主教下榻的友谊宾馆采访了他。问:尊敬的主教,在这次的政协会议中,"和谐社会"一词成了新的话题,请您谈一谈和谐社会主要构成的基本因素,您是怎样解读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成员黄握泽主教离开我们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久久地在我脑中萦回。我同黄主教合作共事十一年,相聚相处二十年,其深情厚谊实在是难以言表。 黄主教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他不仅在我市宗教界享有崇高声望,而且在社会上也影响深远。他的一生虽坎坷曲折,但生命的轨迹十分亮丽,令我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3.
<正>郁成才主教(1917-2006),出生于上海市崇明县一个天主教家庭,1946年6月被祝圣为神父。1959年11月,被选圣为江苏海门教区主教。郁主教毕生爱国爱教,奉献于"荣主益人、服务人群"的福音事业。2006年3月18日,敬爱的郁成才主教蒙主宠召,回到天主圣父的怀抱。十年来,每每想起郁主教的音容笑貌,心里就激荡着无尽的哀思。今天,我们回顾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缅怀他爱国爱教的功绩,就是要激励年轻一代的神  相似文献   

14.
"福音应民族化、本地化、中国化……",这是上海教区金鲁贤主教生前参加一次有关中国教会的研讨会,评价利玛窦神父的传教经验时所说的一段话。金鲁贤主教是中国天主教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一生跌宕起伏,年幼失去双亲,后来加入耶稣会,晋铎后到欧洲留学深造,获罗马宗座额我略大学神学博  相似文献   

15.
敬爱的张家树主教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年了,但他那荣主益人、爱国爱教的精神,和他那谦虚谨慎、慈祥宽厚的声容笑貌,一直萦回脑际,使我时刻难忘。张家树主教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教务委员会主任、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天主教上海教区主教。他一生虔诚敬主,热爱祖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中国天主教的爱国爱教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不愧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德高望重的善牧。他的逝世,是中国圣教会的重大损失,也使我个人失去了一位可敬可爱的良师益友。我每次想到他时,悼念之情油然而生。我与张家树主教相识,远在三十二年前,但交谈不多。从1980年张主教被选为  相似文献   

16.
曹圣洁 《天风》2004,(8):26-26
沈以藩主教在山东威海海滨意外离世归天,转瞬已经十年。回忆他在1988年在上海被祝圣为主教后常说的一句话——“主教是牧中之牧,仆中之仆”,常感他那忙碌的身影,似仍在我们身边。 沈主教是我在中央神学院的同学。他1948年从金陵大学哲学系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进入中央神学院研究科。在我们那一代的同学、同工中,数他神学造诣最深、英语最好。可是他给我们印象最深的,不是  相似文献   

17.
今年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中国天主教与中国基督教应“加中友谊”组织的邀请,组成一个联合代表团,前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了在那里举行的一次世界基督徒神学讨论会。我们代表团成员共11人,天主教方面有傅铁山主教、王子澄神父和我本人,陆薇读教友因病未能成行;基督教方面有丁光训主教、赵复三、江文汉、韩文藻、陈泽民、蒋佩芬、沈以藩等同道。会议以“主召唤作一个新的开端”为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事实上这次会议本身就是一个新的开端,因为有中国代表参加的世界基督徒会议这是第一次。其次,会议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8.
曼西翁主教在他的《关于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第六卷第一章中的最高哲学的对象》一文中,正当讨论人们常常注意的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对象概念的发展这一问题的时候,他结束了自己的文章。两年之后,他又发表一篇重要的文章来补充第一篇;在这第二篇文章中,事实上,他主要考察第一哲学及其对象,而在上述第一篇文章中,这位杰出的亚里土多德学者特别考察了“作为有的有”这一表词的意义。我们认为,这又引起了对作者所下的结论的争论,这有两个理由。在第二篇文章中,曼西翁主教看到了关于有的形而上学与第一哲学之间的一个分歧;正是在那里存在着一个问题值得研究。此外,曼西翁主教依据着一个并非新的假定,即作为有的有这门科学的形而上学观  相似文献   

19.
亲爱的弟兄们,"我是弟兄中最微小的一个,竟然蒙受了这样的恩宠"(弗3:8-12),我自感除了基督是我的至室之外,我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夸耀的。我再一次受主教的吩咐坐在你们中间,这是天主所赐给我的福份,也是大家对我的包容。所以,本次省察就让我们一道以"我们是主所召选的牧羊人"为退省主题,反省自己的缺失与不足,以求共勉。  相似文献   

20.
<正>1980年10月,中国基督教第三届全国会议在南京召开。丁光训主教以"回顾与展望"为题致开幕词。他在开幕词中明确提出要办好教会:"在教会方面,三自运动要解决的,主要是一个中国教会应当由谁来办的问题,答案是很清楚的:自办,中国信徒自己来办。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就面临了第二个问题:怎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