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本尼迪克在总结前人修道经验和自身修道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著名的《圣本尼迪克清规》,把隐修制度纳入了西方的教阶体制和自然社会环境。《圣本尼迪克清规》注重《圣经》的首要地位,积极推崇住院修道,充分强调院长权威,也注意维护修道院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圣本尼迪克清规》立足于修道生活的初级阶段,重修道实践而轻理论阐发,指出那些渴望至善境界的人们还应该效法东方圣教父们的榜样,遵循他们的规章。但是随着《圣本尼迪克清规》的流传,人们逐渐满足于将其作为修道生活的最佳规范,从而在事实上塑造了独立于东方的西方隐修制度,其结果可能导致了修院修会对罗马教廷的依附以及与它的联盟,过度地卷入教俗斗争,教会的高度集权及其腐败与改革的反复,以及宗教改革运动中新教对隐修制度的摒弃,等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许可以说,圣本尼迪克及其清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中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的基本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隐修制度最早诞生于北非的埃及,而圣安东尼长期以来更被西方看做是隐修之父。其隐修经历、隐修方式与隐修思想都对早期埃及基督教隐修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安东尼(约251—356年),基督教修道制度的开创者,因同时代的大主教阿塔纳修斯的《安东尼传》使之死后享有了更高的盛名,获得了"修道制度之父"的美誉,并成为圣人而名垂千古。作为修道制度的创始人,安东尼不仅仅创导了一种生活,而且还为修道运动提供了神学理论基础。安东尼推崇对上帝和基督的虔诚信仰,极力倡导禁欲主义生活,宣扬蒙昧主义、寄希望于末日和天国,主张"三位一体"、反对异端等。可见,这些基督教基本教义在早期修道士身上已系统体现。安东尼反对统治者对基督教的迫害,但也和帝国政府有过合作。安东尼同一些异教学者辩论,有力地维护了基督教的教义。安东尼虽然极力倡导独修,但并未完全脱离社会,看来带有"出世"特征的修道制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完全摒弃基督教的"救世"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默顿的三篇文章(《雨和犀牛》、《寂寞的学府》、沙漠教父箴言集《沙漠的智慧》的引言)为切入点,尝试厘清默顿思想中的一条重要的线索:世俗与隐修之间的张力。默顿认为,现代社会的问题症结在于"世俗社会"这一集体存在形式。隐修则使人通过祈祷和默观,在与天主的神秘合一的体验中,回归人的本质,铸就完满的人格,获得灵魂的自由。因此,沙漠教父的思想和言行成为默顿的榜样,隐修也是默顿秉持一生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试析东正教的遁世主义修道理念在拜占廷时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遁世主义修道理念是从基督教的原始修道模式中演绎出来的修道思想。该理念虽然在西部基督教世界早已被异化为入世主义修道观,但却在东部得以延续至今,并对东正教的修道活动和灵性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遁世主义理念的延续,主要源于在拜占廷时期的发展。本文欲以拜占廷社会为背景,对该理念发展的基本脉络、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加以探讨,借以阐明遁世主义修道理念延续至今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位隐修士,圣马克西莫斯,因其不屈不挠的坚毅精神,基督徒传统赋予他‘宣信者’的称号。为此称号,他以其自身作了信仰告白,同时,为了维护对于耶稣基督真天主亦真人、世界的救主这一信仰的完整性,他饱受摧残"。这段文字是2008年6月25日,荣休教宗本笃十六在他的"周三教理讲授"中介绍马克西莫斯时所说的话。教宗称马克西莫斯为伟大的东方教父,肯定他紧随奥力振等人的亚历山大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圣经》的苦修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列民  何光沪 《学海》2005,4(2):67-75
国人都熟知韦伯对新教苦修主义的分析阐述,而这种理论的经典性依据就是基督教《圣经》。《圣经》被认为是上帝默示的经典,也是基督教各教派苦修主义的根本性依据。从传统的“历史—文法释经法”视角来看,无论是《旧约》的各类书卷,还是《新约》中耶稣和使徒的各种教诲,都有大量涉及或清晰地指向苦修主义的经文。它们包括从完全的禁欲、独身,直至普通的斋戒、圣洁、施舍等十余种形式。《旧约》苦修主义以禁食和圣洁为主,意在使当事人或场所更加洁净,从而获得上帝的恩典或者赦免;《新约》则以基督道成肉身,拯救世人的福音进一步倡导奉献服侍的信仰生活,蕴含着隐修和非隐修的苦修主义思想和制度雏形。《圣经》苦修主义是理解基督宗教的基本纬度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道教在东汉末年创立后不久,随着移民的迁徙和文化交流的展开而传到周边的国家与地区,其中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尤为显著。这样一种以"道"为本,通过种种修道术来追求"得道成仙"的信仰是何时以何种方式传入朝鲜半岛又如何与朝鲜半岛的本土文化互动的?朝鲜人对神仙信仰、教义教理和修  相似文献   

9.
格列高利     
《天风》2015,(8)
<正>格列高利(Gregory,也称大贵钩利,540-604),与安波罗修、奥古斯丁和耶柔米并称为"四大拉丁教会教父",大公教会古典时代与中世纪分水岭的重要代表人物。格列高利(Gregory,也称大贵钩利,540-604),出生于罗马贵族家庭,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家庭有着深厚的信仰传统。在格列高利少年成长时期,被他的父亲送往隐修院学习,从圣经、神学、语言、音乐、绘画、管理等各方面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与积累。在政治、法律、社会  相似文献   

10.
陈永涛 《天风》2016,(8):28-29
当我们讨论神学与传统的关系时,传统形成过程中的连续性、断绝以及一致性的问题也是特别值得加以关注的.连续性告诉我们,基督教传统的形成既离不开更古老的信仰传统,也离不开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福音与文化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尽管福音超越文化. 在早期基督教传统的形成中,有几种不同形式的连续性.第一种是使徒信仰的连续性.使徒信仰由教会传承下来.最早的基督徒是犹太人,他们在他们的新信仰中发现与自己旧信仰之间的连续性.他们记得主耶稣自己所说的,他来不是要废弃律法和先知,而是要成全.在使徒教父的著作中,律法的宣讲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信仰就是赞同地思考———奥古斯丁论信仰●张荣作为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他首先指出,信仰是人类通往上帝之路的起点,也是人类理解的向导。在《论自由意志》一书中他说:“我们为何要作恶的问题曾使我苦恼,……上帝要帮助我们,并使我们了解我们所信的,我们也...  相似文献   

12.
以勒 《天风》2008,(8):24-25
在初期教会历史之中,我们谈到了修道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记载在《天风》2007年11月下半期),而这一运动始终也没有停止,随着中世纪的社会和教会的环境逐渐恶劣,修道主义再次复兴起来。  相似文献   

13.
以勒 《天风》2007,(22):37
在上期我们已谈到,由于基督教会成为国教而使教会有趋于形式化和世俗化之嫌,同时受当时社会中"物质和身体是恶的"等思想的影响,信徒开始寻找与上帝接近的方式。他们寻找到的方式之一便是修道。修道.顾名思义就是苦修和磨练的意思,目的是通过独居等方式,以使自己肉身的需要受到限制。修道主义即泛指远离世俗的缠累,专注于某个宗教目标的生活形式。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修道者修什么?白玉蟾祖师说:"内炼成丹,外用成法",到元代也有人说是"内炼成道,外用成法"。内炼"成丹"了,也就是内炼"成道"了。丹等同于道。所以从实践的意义上说,"修道就是修丹"。"丹道"水平的高低体现和决定了修道的水平高低和成就。在世界宗教中,道教是唯一以"长生久视"为宗,宣扬乐生、贵生的宗教。得道成仙,长生久视,是我们每一个修道者毕生追求的成就和境界。而修丹是达到这种境界的途径和基础。道教的修持方式很多,宋元以来最  相似文献   

15.
徐弢 《世界宗教研究》2011,(4):100-105,194
阿奎那的灵魂学说虽然从理性辩护主义的立场,调和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是肉体的形式和现实性"的定义和古代教父关于"灵魂是不朽的精神实体"的论断,但它并非一个将哲学和神学无原则地掺和在一起的理论体系,而是通过意义辨析的方法对前人思想做出了创造性发展。在此过程中,基督教信仰赋予了他的学说以许多独特的内容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刘一明宗师对"志"有这样的理解,其说:"所谓志者,刚决也,果断也。有此刚决果断之志,则世事不能染,恩爱不能牵,私欲不能起,名利不能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患难不能动,只知有道,不知有他,只顾性命,不顾别事,一切身外之物倶不能碍的,可以闻道,可以修道。"刘一明宗师的修道思想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而本文只想简单地谈一下《通关文》中关于修道的一些思想理念,或者说刘一明宗师通过《通关文》给修道者传达的一种基本的修道范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修道是道士成道的基本要求,道教认为只有通过修炼才能达到成道的目的。而要修成大道,首先要把自身中一些坏的习气除掉,让自己的行为没有缺点或减少瑕疵,如此一来,才能与修道的要旨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心路历程     
对生活在修院中每一个修士来说,灵修旅程是他成长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蕴藏着不同层次的复杂线路,在这里我试从个人经验及灵修角度作一个反省和思考。自从我因着天主的召叫进入了修院,并且藉着天主的召叫在修院内度过4年的修道生活。我总是觉得修道其实是一种生活检练。因为它使我们想起人生如同朝圣之旅,也使我们想起修道历史。然而,在这整个修道历史当中我们会有不少的改变,有时快,有时慢。有时我们在改变过程中的步伐轻快而明确,有时则缓慢而沉重。在这个时候倘若藉着彼此的鼓励,彼此的芳表,彼此真诚的相爱,那么,我们的脚步…  相似文献   

18.
王岱舆是明末清初著名回族伊斯兰学者。他从伊斯兰教的根本信仰出发,同时结合苏非神秘主义的修道方式,在自己的汉文译著中提出了一系列道德修养方法。本文着重从“习学”、“三品十条”和“正心”等方面,讨论了王岱舆的伊斯兰道德修养观及其修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勒 《天风》2007,(18):37-38
公元二世纪时,基督教徒不仅在权力、武力等方面受到异教人士的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到抨击和逼迫。令人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基督教不但没有受异教徒的蛊惑而混乱,反而兴起了一批为基督教的信仰辩护的神学家和著作家,他们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传统信仰,阐述出上帝的真理,基督教的史学家们把他们称为(辩)护教父。  相似文献   

20.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神仙信仰而期望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不仅是古代修道者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也为当时社会中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所企盼和津津乐道。这种久远漫长的历史现象,既说明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出现并承传至今的宗教,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华夏大地上的中华民族仰慕和崇奉神仙的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多方面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因此,对道教的神仙信仰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本文拟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些简要探讨。神仙信仰是指人们对神仙的相信、崇敬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