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风》2015,(6)
<正>教会纪律是制约律法主义、权力泛滥和保障个体潜能和权益得到最大化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长期以来,为了促进教会的发展,也或许是因为对爱之教义的误解,我们的教会有时只讲慈爱,不讲公义;只讲救恩,不讲审判;只讲人情,不讲规矩。唯人数是瞻,唯信徒是中心。唯恐因为一讲纪律就会让人跌倒,一讲惩戒就会带来纷争。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教会缺少纪律才让人无章可循;不讲规矩才造成诸多纷扰;没有惩戒才使得教会不能圣洁。教会要不要有纪律?教会该有怎样的纪律?本文就尝试根据圣经的教诲做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2.
股票的尴尬让多少人感到无奈,这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买了股票都想赚钱。股市的形势、走向,便成了亿万人关注的焦点。红色是人们的兴奋色,当股市一片飘红时,你会发现此时此刻的股民是世界上最漂亮最充满激情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娄烨对黄轩的承诺:我欠你的一定加倍补偿2008年,年仅23岁的黄轩与导演娄烨合作了《春风沉醉的晚上》,这部电影原本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秦昊、陈思诚主演的线,但这条线比较沉重;另一条线是黄轩和一个男孩主演的大学生,这条线很干净阳光。娄烨本来是希望两条线同时展开,有一个对比,但最后因为黄轩的那条线要讲的事太多,考虑到整个故事和电影片长,最后就逐步被剪掉了,黄轩当时心情沮丧失落到极点,  相似文献   

4.
人生止损点     
正真正的炒股行家都会设立盈亏止损点。假如一只股票买进30元,那么行家就会设立25元的止损点,一旦股票跌至25元,就会抛售,以免造成自己不能承受的损失。这个止损点因人的财力而定,可高可低。一般来说,如果在股市里有自己的止损点,短期内或有亏损,但长期操作,应该有20%以上的收益,即使亏损,也不会超过5%。这是不少股票操盘手的经验之谈。人生其实也是如此,需要一个止损点。你最坏能承受怎么样  相似文献   

5.
正能接到演讲邀请,我很荣幸。 其实我很羡慕现在的大学生们,不是因为年轻,也不是因为漂亮,我羡慕是因为,在更年轻的时候,他们多数人比我顺利一些。在十几年前,我因为在校外兼职拍广告,旷课太多被大学赶出来,那种感受就相当于,你跳伞跳到一半,发现伞包没了。我觉得我被摔得粉身碎骨,有一种死过一次的感觉。我认为这就是我之所以为我的开始。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一  相似文献   

6.
茶的随想     
1叶,泡在清水里;人,泡在心情里。清水,一点一点浓起来;心情,一点一点淡下去。2夜色如水,渐渐注满世界——这把偌大的紫砂壶。无数颗不安的心,开始上下沉浮。3喝酒,会醉人;饮茶,是另一种醉。4山野茅棚中,牛饮大碗竹叶茶是一种境界;都市茶楼里,细品小壶碧螺春又是一种境界。5两人  相似文献   

7.
路易斯·帕罗是美国著名的基督教领袖。在这位曾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大型布道会的世界著名布道家面前,赵启正坦率而幽默地说:“我不是信徒,为什么?因为我不能理解上帝。“”我不知道上帝说英文、法文还是西班牙文,我也不知道他的形态如何。”帕罗的回应是:“我不能对您布道。”帕罗如是说,是因为,他是带着崇敬的心情,来会见赵启正这位很受许多外国人欢迎、很使诸多记者折服的“大人物”的。帕罗见面就说:“赵先生,最近各大媒体都在报道您,您正在主办《财富》全球论坛,您成了报纸新闻的头条人物,所以我在报纸上和电视上多次看到您。”这…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色彩心理学近年来的发展较快,不少工作是有关色再现的问题,其中尤以人类肤色的复现最引人注意,这是因为人的肤色是最敏感的一种颜色,在电视上稍为有失去肤色感时,观众就难以接受。以往的研究,一般都采用女性肤色作为肤色再现的评价色样,但近年已有人提出在研究肤色复现方面男性肤色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在电影、电视中男性的出现要  相似文献   

9.
“两口子的事儿,有时说不出个什么理儿来。”这话,我不只一次听说过。其实,这也不是说夫妻之间就没有什么原则了,就可以不讲原则了。只是说,夫妻相处,还是应多讲情,少讲理。因为,好多在理的事儿,没情却做不到。好多不讲理的人自认理亏,却是因为却  相似文献   

10.
教牧的品格     
顾牧 《天风》2014,(11):22-24
<正>经文:《哥林多后书》4章1节至2节我们既然蒙怜悯,受了这职分,就不丧胆,乃将那些暗昧可耻的事弃绝了,不行诡诈,不谬讲神的道理,只将真理表明出来,好在神面前把自己荐与各人的良心。今天,教会发展大多关注的是健全的组织、完善的计划、足够的资金和全备的人才,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因素。教会所期盼的似乎是有组织能力和属灵恩赐的传道人,然而依笔者之见,今天教会圣职人员的教牧品德直接约束了教会的发展,教会发展的瓶颈也正是因为圣职人员教牧品德的局限。很  相似文献   

11.
有句谚语说得挺棒:只要有好心情,就不怕没有爱情! 为什么?因为爱情其实也是一种心情,其中的甜美者就理应纳入“好心情”系列! 好心情的外延远远大于爱情,既然如此,当一个人拥有了好心情时,就的确不必因为没有爱情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20,(4)
正第一个态度,不定罪苦难。苦难是个很大的奥秘,虽然罪会带来苦难,但不代表每一次的苦难都来自罪。比如耶稣说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不是他自己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为了彰显上帝的作为。旧约里约伯受的苦难,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使徒为福音的传扬,也受了很多苦。保罗身上有根刺,也不是因为他犯了罪,是主的恩典与能力要显在他身上,免得他自高。苦难的成因有很多,比如彰显上帝的作为、人为的因素、自己的犯罪、自然的报复、魔鬼的攻击,等等。因此从神学上讲,不要一发生苦难就定罪。从爱心上讲,也不要如此。要有怜恤的心,怜恤人的必蒙怜恤。怜恤人的人才有上帝的爱在他里面,这  相似文献   

13.
股海沉浮,风险莫测。在惊心动魄的股市中运筹帷幄,确实是件很刺激的事情。提起炒股经历,很多人都会说出一串串成功炒作的战例,但同样令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那些被深深套牢“割肉”而逃的伤心往事。今年35岁的我已有七年的股龄了。在93年春夏之交的牛市中,我几进几出,痛快地赚了几把,不禁飘飘然,以为炒股这就么简单。谁知跟着一头栽到了熊市中不能自拔,从亲朋好友中聚集的8万元不出两个月损了一半,这才明白一些“股市投资有风险,谨慎决策要小心”中“风险”的含义了。此后,我一边自个儿摸索,一边瞅准时机,炒它一把,历经几年…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目的     
《法音》1992,(8)
本分是本分之因,行善是行善之缘,而人生既是为本分,也是为行善。本分和行善并不能以理智来了解。善良的道理本身就很完美而不需要推导。让我们尊重本分,敬仰善良,让我们高歌菩提,认识生命的价值,从而实现生活的目的,因为群而存,孤则亡。事实上,一个人只要同自然相协调,并能对自然的呼唤作出正确的反应,他就能生存。也就是说一个人活着,并不是因为他自身具有生命,而是因为在他的周围存在着生命力,这就好象,如果空气中氧份太少,人们就会终止生命。饮用水和食物的缺乏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没有一个人可以向生活要求什么,因为,从广义上说,人离开了自然和环境就不能生存。所谓  相似文献   

15.
<正>礼节与人情问题,在中国乃至在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一些东南亚国家,是一件牵动千家万户、覆盖各个阶层的事情。在儒家看来,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尚礼义、懂礼节、讲人情。正是尚礼义、懂礼节、讲人情才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也才凸显出人的高贵与尊严。所以儒家强调"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礼记·礼运》)。儒家为什么这样重视"礼"呢?这是因为儒家认为"礼"是一种组织社会、治理国家的理想形式,它能够"经国家、  相似文献   

16.
第一个宝贝,每餐饭都吃得下,而且都吃得很好,因为从小都没有吃饱嘛!所以就养成一种习惯,只要有东西吃就很感恩,就觉得非常好吃,即使被女朋友抛弃那一天,也要好好吃饭。很多有钱人因为心情不好吃不下饭,因为菜不好吃不下饭。穷人一辈子从来没有一餐  相似文献   

17.
意义疗法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存在主义取向的疗法。我们先讲两个人的故事,这两个人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疗法的要义。意义疗法的创始人是维克多·弗兰克,他原藉德国,是犹太人。二次大战时他被纳粹关进了威斯康卒集中营,亲眼目睹了人间最大的惨剧。他看到有的人经不住这种挫折和打击,还没等到纳粹执行死刑,就很快死去;然而也有些人却能坚强地活了下来。他发现两种难友之间有一种重要差别,这就是后一种难友心存希望,相信总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事  相似文献   

18.
降档处理     
正"俗"很自卑,也很尴尬,他有"人处低谷"的感受与体会。面对"庸俗""低俗""俗不可耐"等诸如此类的评价,心情大好才怪哩。可仓颉大师告诉他:"我赋予你的本意并非如此……""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俗"迫不及待地反问道。"就像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一样,我只是觉得你有着平民化的倾向与大众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联涛 《天风》2014,(2):24-25
一些传道人及信徒认为,讲道要凭圣灵感动,讲道之前,只需要好好祷告.,上了台随圣灵的引导,该怎么讲就怎么讲,而事先写好讲章,则有"不属灵"之嫌,因为写讲章是人的工作,传道人在台上若看准备好的讲章,是靠知识,立功之法,是自己掘池子,是不靠圣灵,这样的讲道对信徒没有造就……这种观点看似很"属灵",实则过于偏颇。其实,预备讲章的过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杨联涛 《天风》2014,(2):24-25
一些传道人及信徒认为,讲道要凭圣灵感动,讲道之前,只需要好好祷告.,上了台随圣灵的引导,该怎么讲就怎么讲,而事先写好讲章,则有"不属灵"之嫌,因为写讲章是人的工作,传道人在台上若看准备好的讲章,是靠知识,立功之法,是自己掘池子,是不靠圣灵,这样的讲道对信徒没有造就……这种观点看似很"属灵",实则过于偏颇。其实,预备讲章的过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