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圣经故事     
[讨论守斋]有人对耶稣说:“施洗者若翰的门徒经常守斋(fast,禁食),公行祈祷; 法利塞人的门徒也是如此。而你的门徒却又吃又喝。”耶稣对他们说:“当新房的伴郎们和新郎在一起的时候,你们能叫伴郎们守斋吗?但日子将要来到,新郎将从他们当中被提走。那时候,他们就要守斋了。”——按犹岱亚风俗,婚宴为期八天。在这八天内若  相似文献   

2.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极其重要的用语。长期以来理论界以为它只是马恩早期哲学著作中一个不成熟的用语,人们除在追溯其早期理论生涯时间或使用这个用语外,很少再使用它,似乎马恩在晚期著作放弃了这个用语。这种看法中包含着极大的误解。造成上述误解的直接原因是:马恩德文原著中“bürgerliche Gesellschaft”这个用语,在中文译著中本应按一词一译原则全部将其译为“市民社会”,但中文译者却把这个用语大量地  相似文献   

3.
罗炽 《中国道教》1990,(3):26-32
醮仪指斋醮科仪,是道教用以修身、祈福、禳灾、赎罪以及超度亡灵的一种独特的宗教仪式,俗称“做法事”、“做道场”。“斋”与“醮”在中中有悠久的历史。可上溯于古代巫术祭祀鬼神的原始宗教活动。“斋”本作“齐”。指祭祀之前的一种精神准备。《礼记·祭义》篇说:“致齐干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又《祭统》篇说:“及其将斋也,防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心不苟应,手不苟动。”“斋者,精明之至也,所以交于神明也。”《曲礼》篇亦说:  相似文献   

4.
"公民社会"概念溯源及研究述评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周国文 《哲学动态》2006,3(3):58-66
关于civil society,在当代学术语境中一般意义上被译为“公民社会”,在近现代西方历史条件下其长期也被译为“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译名的不同表达,代表了国内外不同学者对这个词的不同理解,从政治权利的层面偏好“公民社会”用法,从经济生活的层面偏好“市民社会”用法。俞可平认为,“公民社会,常常又被称为民间社会和市民社会,其实它们是同一个英文术语civil society的三个不同中文译名。但这三个不同的中文称谓事实上并不是完全同义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微妙的差别。……‘公民社会’是改革开放后引入的对civil society的新译名,这…  相似文献   

5.
二、计 划既然平等拍卖这一手段 (device这个词在本文第一部分译作“装置” ,似嫌不妥 ,现改译为“手段”。———译者 ) ,作为一种用以达到对于诸如荒岛这样简单情形下资源平等的富有魅力的解释的方法 (technique) ,似乎是有希望的 ,因此就出现这样一个问题 :  相似文献   

6.
张存信 《天风》2016,(6):54-55
正常听一些人说“愿上帝祝福你”,也常看到一些教会印发的传福音文字材料中写着这样的话,甚至有些中文译本圣经亦如此翻译。我认为这有些欠妥,故对照《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及中文译本和合版圣经,对“赐福”与“祝福”词意进行辨析、分析研究经文翻译及解析相关经文。一、“赐福”与“祝福”词意辨析虽“赐福”与“祝福”二词,在原文希伯来文中为同一词,即“barak”,在英文中亦为同一词,即“bless”,但在汉语中却有显  相似文献   

7.
译海拾零     
metalanguage的译法《哲学译丛》92年第1期曾提出 metaphilosophy译为“元哲学”是否妥当的问题。我们也常看到不少译者把 metalanguage 译为“元语言”。这种译法是否妥当,似乎很可以和 metaphilosophy 的译法一起考虑和研究。英国哲学家A.弗卢(Flew)在他所编《哲学词典》(1979)中这样解释:“metalanguage 是用来谈论一个对象语言(object language)及其组成词的语言。因此如果一篇论俄语的论文是用英语写的,俄语就是对象语言,英语是 metalanguage。可是,如果我们用英语写关于英语的问题,那么英语既是  相似文献   

8.
王孺童 《法音》2006,(9):52-53
八关斋戒,是佛陀为在家弟子所制定的暂时的出家学处。受戒者必须离开家庭一日一夜,到僧团中居住,以学习出家人的生活。“八”,是指有八种需要守持的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以华鬘装饰自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华丽床座,不非时食。“关”,即关闭的意思。“斋”,过午不时为斋。“戒”,防非止恶为戒。也就是说,能够受持这八戒,就可以防止身、口、意所造作的恶行,关闭恶道之门。八戒中的前七支为“戒”,最后一支“不非时食”为“斋”,所以合称为“八关斋戒”。对于此八戒的具体内容,在《中阿含经》中有比较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严锡禹 《天风》2008,(18):12-13
一 耶稣在讲道的时候,喜欢用一个词amen,英文译为truly,中文译为"实在",或者"实实在在".前三福音喜欢用"实在",第四福音喜欢用"实实在在".在前三福音中,耶稣常常讲"我实在告诉你们",这样的话共有54次.在第四福音中,耶稣的这句话被译为"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共有25次.这样,总共就用了79次.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翻译古希腊文学作品和文艺批评的时候,常遇到一些哲学术语,如采用常用的译名,往往会引起混乱。现在就管见所及,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向读者请教。一“理念”柏拉图哲学中的ideai(复数)一词,一般译为“理念”,关于这个译名自来是有争论的。陈康在他译注的《柏拉图巴曼尼得斯篇》(商务印书馆,1946年版)第23—25页注35中写道:  相似文献   

11.
谈谈做礼拜     
郇容 《天风》1995,(1):36-36
“做礼拜”是信徒惯用的口头语。“礼拜”一词,同时也为外界人士所取用,如厂礼拜,大礼拜等。不过我们所说的礼拜与他们所说的涵义截然不同,我们是专指敬拜真神而言。这一词在和合本圣经中,除译为礼拜外,还有译为敬拜的,也有单译一个拜字的;在英文圣经中则一律用worship一字,笔者认为译作敬拜好。 一般教会做礼拜的仪式。  相似文献   

12.
“天课”是先知在麦地那根据安拉的多次启示规定的,和念、礼、斋、朝一同定为穆斯林必遵的五功。真主对穆斯林降念功坚其心,礼功劳其身,斋功炼其性,降天课,以育其德。“天课”一词,是阿拉伯语“则卡特”的意译,原意是把财产“叫净”,我国穆斯林先贤根据它的内容和性质,结合中国的字义而译成“天课”。缘“天”字在  相似文献   

13.
☆斋戒的定义是什么?答:斋戒是阿拉伯语一词的意译,为伊斯兰教“五功”之一。中国穆斯林称“斋功”、“封斋”、“把斋”等。原意为“克制”、“止住”。  相似文献   

14.
斯里兰卡佛教考察报告邓殿臣,赵桐一、斯里兰卡佛教国家“斯里兰卡”是SriLanka”一词的音译。其义为“美好、神圣的土地”。但那里的人民却往往把修饰语“Sri”省掉。仅称自己的国家为“Lanka”。当初将此词译为汉语的人不懂佛教,所以音译为“兰卡”。...  相似文献   

15.
Modern之后:思想史研究范式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西方思想语境中的modernModern一词译成中文,有“近代的”、“现代的”、“现代化的”等义。就此而言,英语对“近代的”与“现代的”这二者不作区分,故仅以modern一词指之。但是,在中文里,“近代的”与“现代的”所指历史时段并不相同,因此,考究的中文译者遇到modern一词,往往需要根据上下文所提供的有关时段说明来决定究竟是译成“近代的”还是“现代的”。当然,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译成“近代的”还是“现代的”并不做特别严格的要求。讨论翻译问题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已经成为思想史研究中的意义单位的modern。那么…  相似文献   

16.
生命质量,生命数量与健康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生命质量、生命数量与健康华西医科大学(成都610041)汪凯一、生命质量和生命数量生命质量(QualityofLife)一词,在国内的译法目前并未完全一致,有译为生存质量,有译为生活质量[1,2,3]。从健康和医学角度考虑,比较起来用“生命质量”更为...  相似文献   

17.
田平 《世界哲学》2001,(2):77-78
first person authority是心灵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术语。在字面上,这一术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中文泽法:(1)译为“第一人称权威”;(2)译为“第一人权威”。我认为,第一种译法清晰地表达了first person authority的含义,准确地把握了心灵哲学家们使用这一术语所要表达的意思,而第二种译法则含义模糊。下面,我首先对心灵哲学中first person authority这个术语的含义作简要介绍,然后讨论将这个术语译为“第一人称权威”的理由所在。  相似文献   

18.
穆斯林应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穆斯林修养小议从恩霖“穆斯林”一词泛指伊斯兰教信仰者,可译为“顺从者”,也含有“和平的维护者”,“营造和平环境者”等意。因此,爱好和平、维护团结、营造祥和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穆斯林的义务。“穆斯林”一词不仅仅是一种称谓...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天主教》2006,(3):49-49
(天亚社讯)印度东部的印度教徒辛格(Anuradha Singh)在今年四旬期禁食,每天只进餐一次。这位35岁的农村妇女亦参与天主教的苦路礼仪。辛格与6000多人4月7日到北方邦“母亲居所”灵修中心拜苦路,以纪念耶稣基督的苦难与死亡。她说,四旬期以来,每周五她都参与拜苦路。四旬期是天主教徒以守斋克己默想救主苦难的时期,今年由3月1日开始。灵修中心在印度教圣城瓦拉纳西外约10公里,位于印度教神圣的恒河岸边。很多印度教徒认为若死于圣城,就能上天堂。恒河在首都新德里东南约750公里。在该中心服务12年的卢克雷蒂娅(Lucratia)修女说,来拜苦路的…  相似文献   

20.
“本体论”译名辨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语的“ontology”一词在我国迄今多译为“本体论”。近些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有关“本体论”问题的讨论,它涉及到哲学的根本问题。但是,所谓“本体论”到底应包括哪些含义,核心的问题是什么,不仅国内,而且国外哲学界也众说纷纭。因而《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直截了当地说:“本体论”一词“在西方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中分别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