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职场中,随着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交往日趋密切,沟通日趋频繁,语言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讲话也是一门艺术”成为人们的共识。简单的一句话既可以把人说笑,也可以把人说跳。因此,在职场中,讲话时一定要讲究场合、策略和分寸,不可口无遮拦,以免“话聊”时伤到他人的“七寸”——面子、自尊或心理尊严。  相似文献   

2.
在职场中,很多人喜欢抱怨环境,把自己的碌碌无为归咎于缺乏机遇、境遇不佳等。然而,许多畅销书作家独辟蹊径,创造条件让自己成功,他们的经历,对那些找起工作来挑三拣四、做起事情来怨声载道的职场草莓人来说颇有启示:六六:善待那头驴女作家六六以作品《双面  相似文献   

3.
蔡博生 《天风》2012,(2):18-19
有人认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职场里,到处都充满着阴谋与陷阱。如果有人对你好,就代表有人要害你;如果有人巴结你,就代表有人想利用你!并宣称:“人在职场,身不由己!”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社会职场的伦理中,道德是非常脆弱的。  相似文献   

4.
职场中曾有一些规定或是潜规则,让一些新人感觉无所适从。如何在职场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和同事们和平相处,就需要职场新人既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还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王红是外贸公司新招聘来的打字员,是一个性格内向文静的女孩。每天她都早早来到单位,把打印室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把大家的电脑打开,等同事们一到,就可以直接工作,为大家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别在意     
正人与人之间,可以近,也可以远;情与情之间,可以浓,也可以淡;事与事之间,可以繁,也可以简;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好,不要苛求别人都对自己不计较。生活中,总会有人对你说三道四,总会有人对你指手画脚。学会不在意,约束好自己,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该走的路走好,保持善良,做到真诚,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其他一切随意就好!佛说:与你无缘的人,你与他说话再多也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你的存在就能惊醒他所有的感觉。  相似文献   

6.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儒家五常"影响中国几千年,成为中国道德体系中的核心因素。身在职场,要吸收"儒家五常"的精华,修身养性、明仁知礼,丰富工作点亮生活。职场之仁。仁者,仁义也。在与人相处时,要做到融洽和谐。在职场中,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  相似文献   

7.
在“工具人” “打工人” “社畜”等流行语风靡职场的当下, 职场物化已然成为了一个亟需探讨的话题。而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职场中的使用日益增多, 机器人产生的职场效应也值得关注。因此, 本项目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 机器人渗入职场是否会产生或加重职场物化现象。基于群际威胁理论和补偿控制理论, 我们假设职场中的机器人员工凸显会增加职场物化。项目采用实验、大数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考察机器人员工的凸显是否会增加职场物化, 初步验证影响效应; 然后探讨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中介机制, 试图发现感知威胁和控制补偿的链式中介效应; 最后从个人、机器人和环境三方面分别考察其对机器人影响职场物化的调节作用, 并从组织文化的角度探讨对职场物化的干预策略。对本项目的探索有助于结合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发展背景, 前瞻性地了解人工智能在职场中可能的负面影响, 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职场“冷”暴力理论为切入点,采用层级回归和拔靴法对327份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职场负面八卦对科技人员创造力的影响机制。结论:职场负面八卦对科技人员的创造力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人际信任在上述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情绪智力在调节职场负面八卦和人际信任之间关系的同时,也调节了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而且当科技人员的情绪智力水平较低时,人际信任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工具人”“打工人”“社畜”等流行语风靡职场的当下,职场物化已待关注。而随着人工智能尤其是机器人在职场中的使用日益增多,其产生的职场效应也值得探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知觉到机器人的威胁是否会产生或加重职场物化现象。8个递进子研究(N=3422)探究了感知机器人威胁对职场物化的影响,并探索其潜在机制和边界条件。结果发现:第一,感知到机器人的威胁会增加人们在职场中物化他人的倾向,并且感知到机器人认同威胁(即对人类自身独特性的威胁)造成的影响更强;第二,控制感在感知机器人威胁(主要是认同威胁)影响职场物化中起中介作用,感知机器人认同威胁越高,控制感越低,职场物化越严重;第三,补偿控制的另外三种策略,即加强个人能动性、支持外部能动性以及肯定特定结构,能够调节感知机器人威胁对职场物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机器人对人际关系的负面影响及其心理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预警与应对机器人负面社会结果。  相似文献   

10.
人在职场,你就不得不学会适应。如何快速适应一个新环境,在新的职场里如鱼得水呢?那么,掌握职场经验就是你获胜的法宝。下面介绍的30条职场经验,可以说是很多本厚厚的职场经验书籍的精华部分,掌握了这30条可以说是天下无敌了。但真要掌握这30条经验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他们都是环环相扣的,一条做不好可能有些能做好的项目就会落空,耐下性子,看看你都能做到么?  相似文献   

11.
让声音富有情感,这恐怕只有人类才能够做到。通过声音可以将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即使说“啊,真高兴”,给听话人的感觉也难免低沉。反过来说,心情愉快的时候,声音明快,也会引来听话人的微笑。简单的说话,由于声音不同,会包含许多不同的意义。通过音调即声音的高低、强弱、缓急等的运用,能够让对方更加深刻地理解你讲话的内涵。声音是你心灵的自然反映,声音有温度,有味道,有喜有悲的色彩。听话人在听讲话人说的时候,从声音的表现可以切实地感受到你讲话中活生生的东西。比如说话人A和B说出同一个词,但是从A…  相似文献   

12.
差异是一个关系性范畴,它指称的是存在者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存在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个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群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差异是儒学的核心信念,以差异为基础的秩序、统一、和谐是儒学在伦理、政治、自然观上的根本追求。历代儒家学者通过对差异性的不断论证,把它上升到宇宙本然的层面,丰富了儒学自身的理论体系。一、差异和谐的人伦观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人伦关系的。儒学史上所讨论的人伦关系十分丰富,比如,孔子谈论过父子、君臣、长幼、师生关系,也提到自我与弱者、陌生人以至夷狄…  相似文献   

13.
朱军 《思维与智慧》2004,(10):31-31
正确的工作观,有如人生路上的明灯,不但会为你指引正确的方向,也会为个人的职场生涯创造丰富的资源。对待第一份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你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因此,正确的工作观十分重要。刚入社会的职场新人应该如何建立工作观?以下以12种动物的精神做比喻,形象传神,在它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不同的工作观。  相似文献   

14.
在说服力这一点上,听的意义十分重大。以往人们总是认为与人谈话时只要能做到把自己的思想表达清楚、讲明白就可以了,因而忽视了听对方讲话,使谈话难以进行下去。但是,你如果能在对方讲话时注意倾听,结果就会大不一样。第一,只有通过仔细、认真地听,才能够与对方很好地交流。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能够准确无误地回答自己问题的人。而正确回答问题的前提就是听明白并理解对方讲话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清平世界,朗朗乾坤,金、木、水、火、土五行缺一不可,职场生活亦是如此,也有相得益彰的“场”。职场离不开情场。人都是感情动物,有的人为情而生,有的人为情而死,有的人为情而不顾一切,有的人为情而贪赃枉法……  相似文献   

16.
从被排斥个体的角度出发,以自我验证理论视角,研究了职场排斥对员工主动性行为的影响机制,考察在以上关系中员工的组织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员工的个性特征神经质的调节作用。针对3次追踪调查所得的403名员工和主管配对数据的层级回归分析发现:职场排斥对员工的组织自尊和主动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组织自尊对主动性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自尊中介了职场排斥与员工主动性行为之间的关系;神经质增强了职场排斥与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员工神经质程度越高,职场排斥与组织自尊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强。  相似文献   

17.
请勿张扬     
正无意中读到一个句子:"看见几个人在狭小的电梯里,还不停地以大嗓门嚷嚷着讲话,令人感到深沉的悲哀。"有时候真不明白,为什么需要大声地喊话。就算谈话的对方就在三尺的眼前,也仿佛担心听不到般高声喧嚷,实在很不明白需要张扬的理由是什么。尤其在餐厅。吃饭的时候不要讲话,遵守的人几乎没有。吃饭时间正是最佳沟通时刻,没关系,可以接受。主要的还是说话的人往往忘记一点,"私下的沟通请私自保留",根本不必把话传到其他人耳朵里去。  相似文献   

18.
放下的姿势     
正因为家庭出身、所受教育、性格、才华、眼光等等差异,进入职场的人不可能永远都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我参加过许多次同学会,发现曾经在大学里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学,毕业五年左右开始出现差异,毕业二十年左右出现重大差异,毕业三十年左右,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且不可逆转。如果一个人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老是对自己的境遇这也不满那也不平,估计一辈子都会活得磕磕绊绊。我欣赏另一种人,他们也经受过许多挫折,也遭遇过种种  相似文献   

19.
职场如战场,如何在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职场中应对自如,力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笈。我认为做到"一活三稳",立身职场便不会有大的闪失。"一活"即心眼要活做人的"心眼"活一点,成功的机会多一点。当"肉眼"被环  相似文献   

20.
西班牙著名的智者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其《智慧书》中告诫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变得不可替代。让别人离了你就无法正常运转,这样你的地位就会大大提高。”在职场中,要想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员工,就要踏踏实实、苦心经营,练就一门独家绝技。你有的资源刊人没有,这就是你在职场存在的理由,也是你能够安身立命的资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