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朋友的父亲上个月去世,临终前一直念叨着想看一眼六年未见的幺女。朋友的小妹定居美国,因为孩子太小回不来。老人终究带着遗憾走了。朋友说,她父亲走的时候正是白天,也正是美国的夜晚。她刚想给小妹打电话,小妹的电话先到了。电话里,小妹说,她梦到父亲去美国看她了。朋友告知妹妹,父亲刚刚去世。姐妹俩在电话两端号啕大哭,  相似文献   

2.
爱的明灯     
继母是个年轻的女人。我恨她。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让我父亲下定决心,与我母亲结束那段无爱的婚姻。那个时候,母亲已经从家里搬出去两年了,父亲一直没有答应在离婚书上签字,直到继母走进了他的视线。  相似文献   

3.
母亲一直为父亲对自己的言听计从而骄傲。她看我对丈夫的过分迁就很恼火,她挂在嘴边的话常常是:“我可不像你那么窝囊,你爸一辈子都听我的。”  相似文献   

4.
她与父亲之间,一直拘谨而且少言,见了面,还没等开口,就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她一直认定父亲对母亲的去世,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假若当初他能从外地赶赴回家,而不是为了坚持给一个买家讨两万块钱的旧账迟迟不归,那么或许母亲就不会因为无法及时送至医院,而那么快地离去。所以在听到父亲被查出胃癌的消息时,她有一个瞬间,觉得那是上天对他曾经无情的惩罚。但她还是立刻订了机票,赶去了医院,为他手术签字。进门的时候,看到他正躺在床上呻吟,带着明显的隐忍,可还是听得出那种疼痛的剧烈与撕扯。看到她坐在对面,他的呻吟,骤然小了下去,好像一个孩子,遇到面容严肃的老师,心里的畏惧,让他连身体上刚刚划开的一个伤口都给忘记了。  相似文献   

5.
袋里的父爱     
正母亲去世后,她想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可父亲不想麻烦她,拒绝了,她就和哥哥轮流照顾父亲的生活。一天,她去看父亲,陪父亲吃完饭她才离开。可刚发动汽车手机就响了,是父亲打来的,问她什么时候来看自己。她说不是刚刚来过吗,父亲恍然大悟,忙说看我这记性,真是老糊涂了。她哭笑不得,但心里又掠过一抹凄凉,她发觉父亲真的是老了。父亲的记性越来越差,还经常迷路。有一次,她接到哥哥的电话,说父亲不见了。她急匆匆开车去寻找,刚开出没多远,竟然在路口看到了父亲。  相似文献   

6.
正一位30多岁的女友,一直对原来从大公司跳到小公司的决定后悔不已。她说,我原先那些同事,在公司都是元老级别的人,公司对他们很器重,要是我在那里坚持几年,现在肯定也是经理级别的人了,经济收入应该高很多,房子应该换了大的,车子也应该换了新的。更要命的是,她还把离职的原因怪罪于自己的父亲,因为她当时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父亲说:  相似文献   

7.
一位15岁女孩的父亲在心理咨询过程中,焦虑地谈到自己的女儿。这个女孩从小就与父亲好,仿佛一直就长不大。小学6年级了还要与爸爸妈妈挤在一起睡觉,直到如今洗完澡还赤身裸体地在屋里来回走动,爸爸妈妈多次说她,都那么大的人了,赶紧把衣服穿上。她  相似文献   

8.
周末看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一位美丽的女嘉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看起来大约40岁,有着中年女性的成熟韵味,又有妙龄少女的活泼俏皮,一登场就博得现场男嘉宾的青睐。一报出她的年龄,大家都吓了一跳,62岁,现场没人猜对。我也不禁惊叹她的驻颜有术。她一直跟父亲生活在一起,90岁的老父亲也坐着轮椅来到现场。在跟主持人交谈的时候,她说了一句话:“我住在长沙,所以照顾父亲的福气就给了我。”就为这一句,我暗暗喝彩。  相似文献   

9.
父亲,请回家     
刘凌维 《天风》2018,(6):36-37
前几日,朋友的父亲生病在老家住院,她请了几天假回去照顾父亲。朋友说,她在医院陪护的几日对父亲来说有些煎熬,对她来说也不轻松。在那几天里,她惊讶地发现自己和父亲之间共同的记忆竟然少得可怜。她和父亲都不算是内向的人,可在病房里除了偶尔问父亲要不要喝水,或想吃些什么之外,他们竟然找不到什么可以聊的话题。  相似文献   

10.
凯西一直都痛恨她的父亲,他是个酒鬼,酒后经常打骂凯西,有时甚至还用马鞭打母亲。凯西从小就对他怕得要命,有时,凯西被吓得藏在床下或桌下。许多人都认为,凯西痛恨父亲完全是正当的。然而,凯西的这种持久的愤恨给自己的生活和感情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和父亲一样。凯西常常会为因为一些小的差错而打骂人。  相似文献   

11.
听到我最亲密的朋友、最尊敬的老师韩德明女士离世归天的消息,我十分痛惜。她毕生热爱中国,关怀中国教会,为神作了美好的见证。她对我始终热情备至地关怀,我把她当作最好的老师,我永远不能忘怀她给我的引领和帮助。 韩德明女士出生于一虔诚的基督教家庭,父亲是牧师,母亲是女传道。他们一家人远涉重洋,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传福音。父亲死在中国。韩女士青年时就决志奉献,为神作工。她一直在中国四川嘉定传道直到中国解放初才返回加拿大。韩女士为了圣工终生未婚。  相似文献   

12.
王荣伟 《天风》2018,(4):58-58
近日,有信徒要我为她的父亲祈祷,因为突然间父亲不认得她了……我听了很惊讶,我对她的父亲比较熟悉,他是一位非常健谈的老人,每次我去送圣餐,他都要与我聊上好久……据悉,她的父亲现在语言表达出现了困难,说话重复哕嗦、杂乱无章,甚至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13.
一直很喜欢我的红姑,她是我父亲的表姝。一个奔七的女人,喜欢穿红装,喜欢把一头银发染成金黄,然后盘得高高的。红姑走路的姿势很挺直很优美,宛如一枝杨柳任春风慢舞动。红姑小的时候,特喜欢跳舞,10岁那年,她参加过市少儿芭蕾舞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爱的怯懦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  相似文献   

15.
一刻钟     
下午三点多,忽然接到尼娜电话,问能不能来我家“打扰一下”?虽然吃惊,还是接纳。尼娜是她在公司的“叫名”,真名是王爱红,她的父亲是我中学同窗,比我大一岁,我和王兄穿越历史烟尘一直保持联系,我是看着尼娜长大的。  相似文献   

16.
某大学三年级女学生,张谨同学,近时期以来,白天头痛,不能听老师讲课,脑子里面一片空白,晚上失眠,经常做恶梦。她自称是因为家住农村,以前都是父亲借债,供她上学。最近父亲患重病,卧床不起。非常惦念父亲,想回家照顾父亲,所以才有上述症状。她想退学,一来现在自己已经不能听课了,二来回家照顾父亲,真是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正黄雪玲出生于泉州市一个木偶头雕刻世家,父亲是江加走木偶头第三代传承人。小时候,父母亲去木偶头工作室上班,就会把她一起带上。她站在父亲的身边,看父亲一刀刀地雕刻木偶头,她常常惊奇,一块不起眼的木疙瘩,在父亲的刻刀下竟然慢慢地有了眼睛、嘴巴,甚至有了表情,最后变成了一个妙趣横生的木偶头。通过父亲言传身教,她慢慢知道,木偶,是一种"刻木为偶,操偶作戏"的艺术。  相似文献   

18.
爱的怯懦     
那一年她到北京读书,父亲跟随她一起北上打工。 她从没有去看望过父亲,她亦无法找到他工作的地方。她只从父亲口中,模糊知道他在一个新开发的工地上,做风餐露宿的民工,每个月领了钱,便会定时地打到她的卡上。她也曾想过要去找他,像别的同学那样,领着他到学校四处转转,哪怕,只是在食堂里吃一顿简单的饭。  相似文献   

19.
她15岁那年,父亲死于一场车祸。家里塌了半个天,她的心也完全塌了。从小,她就是父亲最宠爱的宝贝,可是幸福从此戛然而止。那个忧郁沉闷的夏天,她封闭了自己,几乎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朋友两年前失去了父亲,丧父之痛固然是很大的打击,但是那种悲伤会随着时间而淡去。这两年来最折磨她的并不是父亲的逝世,而是未亡人——她母亲带给她的压力。虽然父亲在世时也不是个体贴妻子的好丈夫,两人吵吵闹闹,住在同一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