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觉醒的滋味     
何天朵 《天风》2014,(11):11-11
清晨,我带着女儿去给父亲上坟。漫步在熟悉的乡间小路上,空气是那样清新,忆及父亲的音容笑貌,心里却徒增沉重和伤感。 我在父亲的墓前做了祈祷,往坟头添了一些潮湿的泥土,不经意间发现,粉色的牵牛花已经开满了坟头。站在父亲的墓前,我无语凝噎。  相似文献   

2.
正父亲不识字,可父亲对一切写了字的纸张怀着天生的敬畏与莫名的虔诚。那一堆涂满了女儿忧伤情绪的纸片,在众人的眼里,包括在女儿自己的眼里,都不过废纸一堆。可父亲发现了它们,他的眼睛里立马闪现出热烈到无以复加的光芒。他仿佛发现了一个稀世天才。那年女儿读大一,在一所不入流的大学。暑假里躲在屋里写  相似文献   

3.
李凤龙 《天风》2009,(7):59-59
刚才还是童年的梦境,转瞬已是年过半百的老翁;怎么就历尽了苦涩艰辛?因为我是父亲! 在那贫穷艰难的年代里,带着两角钱领孩子们去赶会;忍住辛酸与他们一同开心,因为我是父亲!  相似文献   

4.
据报道:一对“望女成凤”心切的工人夫妇,用平日里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给5岁的女儿买了架钢琴,请了一位钢琴老师,让女儿学弹钢琴,然而,女儿偏偏不喜欢,一上钢琴课就流泪,父亲几番劝诱不见成效之后,就斥责了女儿几句。可是,父母谁会料到,小小5岁年龄的女儿,竞拿起锤子,无言地砸向自己的手指……  相似文献   

5.
搭桥与拆桥     
星期天,女儿和同学下跳棋,女儿总是输,父亲帮女儿出主意:“你不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吗?” 搭桥——下跳棋的一种捷径,每搭一座桥,就可以连跳好几步,事半功倍。女儿听了父亲的话,棋局大有起色,父亲趁势教导女儿:“生活就跟下棋一个道理,学会给自己多搭几座桥,多寻求一些帮助和捷径,路才好走。”女儿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6.
卢廷惠 《天风》2005,(4):27-27
曾经有一位女孩,因生活 的煎熬就满腹牢骚地向 父亲抱怨起生活的艰难。父亲是一 位著名的厨师,他平静地听完女儿 的抱怨后,微微一笑,把女儿带进 了厨房。父亲往三只同样大小的锅 里倒进了一样多的水,然后将一根 很大的胡萝卜放进了第一只锅里, 将一个鸡蛋放进了第二只锅里,又 将一把咖啡豆放进了第三只锅里, 最后他把三只锅放到火一样大的三 个炉子上烧。20分钟后,父亲关掉  相似文献   

7.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子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相似文献   

8.
正城里生长的妈妈,在一个秋雨连绵的早晨,怀抱一个兰花小包裹,甩着两根粗长的大辫子,去乡下同我年轻英俊的父亲成了亲。那是1963年,母亲刚满20岁,父亲也才25,他们青春得似刚拔节的玉米棵。余下的十年里,父母接连生下我们姐弟四个,我是他们的大女儿,常带着弟弟妹妹们在村里疯跑。当时,沈丘师范毕业的妈妈,已到爸爸的老家教小学,同时任村小学校长。开封师大毕业的父亲,则分配到了盆窑中学。记得每到节假日,我们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农场     
正小时候,我生活在帕卢斯草原边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年,父亲买了两只羊,一只公的和一只母的,然后他带着我们来到小镇外的草原上,盖了一个木屋,围了一个院子,然后就把那两只羊养在里面。父亲说,到明年我们就能拥有20只羊了。可是,有一天早上,母亲起床后发现院子里只有一只羊,而另一只羊,则躺在围栏边,只剩下了半只。父亲看了看说:"野狗。"父亲拿出了他的猎枪,带着我出去,说要把那只野狗打死。后来,我们果然发现了那只野狗。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谎言     
这是一对深山里的父子。父亲是个赤脚医生,他常教导儿子,做医生尤其讲求的是诚实,有时一句谎言可断送病人的生命。打儿子懂事时起,他就没见过父亲讲过半句谎言,父亲的每一句话,于他来说都是真理。12岁那年,父亲带着他进山采药。父子俩进入了密林,莽莽苍  相似文献   

11.
    
正每次看电视上那个公益广告,眼睛就会潮湿起来——"儿子带着痴呆失忆的父亲与朋友一起吃饭,父亲看别人不注意,迅速抓起几个饺子藏在自己的衣兜里,儿子说,您这是干嘛啊。父亲含糊不清地喃喃着,留给我儿子吃。"这时候,我就会想起祖母来。我记事起,祖母就已老了,拄着拐杖,弓着腰,头上像落了雪。我八岁时,她的儿子、我的父亲去世了。她有六个儿子,我父亲是老三。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伤痛可知。那时候,她在五婶  相似文献   

12.
让爱说话     
女儿和父亲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天生的隔阂。女儿觉得父亲冷漠,不关心她;父亲却觉得女儿不懂事,整天疯疯颠颠的。父女俩难得说一次话,偶尔说上一两句,大多也是父亲训斥女儿,女儿冲撞父亲,结果都闹得别别扭扭的。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先知穆罕默德 (愿主福安之 )正在麦地那的清真寺里,周围坐着一些辅士。忽然他钟爱的女儿 (已经许配给伊斯兰著名的勇士和学者阿里 )来到他那儿,恳求他父亲借给他一个仆人帮她干家务活,因为她健康状况欠佳,身体虚弱,除了要照顾孩子之外,还要做繁重的磨面和从很远的地方挑水,而她父亲显然被她的请求所打动。他犹豫了一会儿,但很快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他神情庄重地告诉法蒂玛:“我最亲爱的女儿,我不能从这些为主道而工作的人中给你让出任何一个。你应该自己能够承担今世的艰苦劳动,以便换取后世的报酬。”带着对先知回答的…  相似文献   

14.
伴随“晚婚与不婚”“低生育率危机”的热议,女性择偶偏好问题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考察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的影响及母亲态度的调节作用。结果:(1)父亲在位会影响女儿择偶偏好,父亲在位水平越高,女儿越偏好与其父亲长相相似个体;(2)母亲态度在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母亲态度越积极,父亲在位对女儿择偶偏好影响的正向预测作用越显著。该研究对指导女性择偶偏好、提高婚育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致父亲     
正父亲离开我已经有整整21年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想对父亲说说存在心里好久的话:想起1995年的那个大年夜,准备好了的年夜饭你还没来得及吃,便匆匆离开了我们……大年三十的下午,你问我:"你个人问题怎么样了?"我烦燥地回答:"没有。"谁想到那竟是我与你最后的谈话。想起自我记事起,你总是带着我到处走亲串户。三个女儿里你只带我,不只因我是老大,乃因我能走路,更因你只想让生长在缺衣少食家庭中的我能出去在各家吃口饱饭。终于高中毕业了,但离大学校门只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16.
王翱有个女儿,嫁给京城附近地区的某个官员作妻子。王夫人非常疼爱女儿,常常要接她回来,每逢迎接女儿的时候,女婿总坚持不让回。他怨恨地对王翱的女儿说:“你父亲主管官吏的任免、考核与选拔,假如把我调到京都任职,那你就能够早晚陪侍母亲了,况且你父亲调动我就象摇落树叶那样容易,可你父亲为什么硬是不肯帮这个忙呢?”王翱的女儿听了丈夫一番话觉得有些道理,就托人带话给母亲,请她设法劝父亲调丈夫进京。王夫人思来想去,寻得一个办法。 一天晚上,王夫人摆上酒菜,夫妇二人喝得高兴之际,王夫人突然放下酒杯,扑地一声跪倒在地。王翱大吃一惊,急忙扶起妻子,问道:“何故如此?”王夫人便将女儿之话告诉了王翱。王翱听了十分生气,拿起餐桌上的器具砸伤了王夫人,然后出门乘车到朝房住宿去了。十天以后他才回到自己家中。女婿始终没有调进京城。  相似文献   

17.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女儿跟父亲都有一种隔膜,我从小就对自己的父亲敬而远之:我不喜欢他的懦弱和细致,我总在想为什么他不是那种能用胡子扎女儿脸很风趣的父亲?结婚的时候,我逃也似地离开了父母家,总算可以独立了,尽管只有一间小房,我却不愿意听从父母的劝说和他们同住。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在天津和北京的学生,几乎是没有人不知道“郭隆真”这个名字的。她是“五四”运动中的一位勇敢的女战士。郭隆真(后名郭林一)同志出生在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鎮一个回族的家庭里,父亲是一个比较开明的讀书人,他曾经亲自教女儿读书识宇。没有料想到,不满十岁的女儿,在读着“女儿经,仔细听,早早起。出闺門,燒茶湯,敬双亲……”时,会居然提出抗議来。她貭问父亲:“爹!有‘男  相似文献   

19.
正我在县城读高二的时候,父亲在建筑工地摔伤了腿,卧床不起。全家一下子没了大部分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家里养了几只母鸡,每当收了鸡蛋,母亲总是一个又一个地积攒在瓦罐里,让我捎到城里去卖,用来当作我的生活费。那年暑假一开学,我从家里带来了几十个鸡蛋,趁学校周末  相似文献   

20.
(一)那张纸上写的是什么呢?有位梵学者和他的女儿进行了一场争吵:女儿;您是一个骗子,您根本不能预百未来.梵学者:我肯定能。女儿:您肯定不能,我现在就可以证明您不能。于是,女儿找来一支笔和两张白纸,在其中的一张纸上写了些什么,写完后把它夹进一本书里.将另一张送给父亲,说道:“我写了一件事,它在下午三点之前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请您预言它究竟发生还是不发生.若预言它发生,就在这张白纸上写个‘是’,否则就写个‘不’.要是预言错了,您必须同意我这个暑假与同学一起去外去旅游,行吗?”梵学者点了点头,爽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