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无畏女孩     
正杰德·德兰尼是一名23岁的美国女孩,她曾在英国布里斯托尔艺术学校学习艺术设计与混合媒体课程。大学毕业后,她发出了很多简历,但收效甚微,只有少数几家公司通知她面试,结果不容乐观。她心仪的广告公司对她大门紧闭,她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得到。一段时间下来,德兰尼没有  相似文献   

2.
享受忙碌     
意大利一位名叫阿尔多·阿尔马蒂的老人,是一位滑雪和登山运动爱好者。50岁那年,他开始学习滑雪和登山,坚持不懈,终于在88岁那年登上了意大利北部多洛米蒂山区海拔2999米的拉瓦雷多峰。无独有偶,三位探险家——英国人布兰特、瑞典人林斯特兰和美国人福赛特希望乘热气球作不间断的环球飞行,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们锲而不舍地努力着,忙碌着,尽管他们都是亿万富翁,尽管他们可以享受优  相似文献   

3.
心态与命运     
有一个人,他22岁做生意失败;23岁竞选议员失败;24岁重入商海再次失败,而且 赔得一无所得;29岁再次竞选国会议员又再次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 总统失败;49岁再次竞选参议员又再次失败。而他的生活信念是:永不言败。他始终相 信他终有一天会成功的。最终,他在51岁时竞选总统成功,干成了一番永垂史册的伟 业,成为美国历史上与开国元首华盛顿齐名的伟大的总统。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有一个人,立志献身科学,一生专心致志在实验室工作,试验了千百次,也失败了 千百次,她用了20多年时间,坚定不移地探索下去,终于发现了镭,为人类作出了划时 代的贡献。她,就是约里奥·居里夫人。  相似文献   

4.
她与他,曾经是“情人”;她与他,现在是仇人。他毁了她,■铛入狱,沦为囚犯;她毁于他,蒙侮受辱,长恨百年。这是一场悲剧,而导演者竟是他们自己。  相似文献   

5.
二次选择     
1944年的一个春夜,盟军向德国军队控制的法国诺曼底空投了大批伞兵,美国青年安道特就是其中之一。不幸的是,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几英里的地方着了陆。在晨曦中,他看到了不远处有一栋小小的农舍。他不知道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还是亲德国的,但他总得碰碰运气。他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会的几句法语,一边朝那栋农舍奔去。听到敲门声,一个30多岁的法国女人开了门。她长得并不漂亮,但她的目光善良而镇定。她的丈夫和3个孩子坐在饭桌边,惊异地盯着他。  相似文献   

6.
正100多年前,梅藤更先生从英国到杭州后,工作于广济医院,又创办了广济医校。当他70岁回英国之后,杭州的医生护士,却仍在回忆他对待病人的种种细节。他要求护士,冬天给患者使用便盆,必须先用热水烫过,免得患者感觉冰冷。当时的麻风病人让人不敢接近,但他却在圣诞节看望麻风病人时,与他们共用一个杯子喝水。更让人们津津乐  相似文献   

7.
他和她是世人眼里婚姻幸福的楷模,这么多年来,他们始终不离不弃,相依相偎。晨光里,夕阳下,他们携手私语,脸上是走过岁月的平静和从容。当初,他和她结婚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们的婚姻。因为她是个心思细腻、敏感,对生活要求很高的人,而他却是个粗枝  相似文献   

8.
她出生在美国,7岁时回到家乡台湾。18岁时,她又到美国一流的学府沃顿商学院攻读经济管理。2003年,还在读书的她到秘鲁实习,那里的贫困状况让她深有感触。  相似文献   

9.
陈忠 《天风》2002,(12):31
《中国丛报》是中国境内出版的最早外文刊物。它是由美国来华的第一个传教士裨治文主编的月刊。1832年5月创刊,1851年12月停刊。首尾整整维持了20年,1847年裨治文因工作调动,主编职务由传教士卫三畏继任。该刊物初创10年间,中心内容是鼓动在华外侨与西方政府对华使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使中国成为外货推销的市场。1834年12月9日,在广州的全体英侨(包括传教士)写了一份呈英国国王书,要求英政府增派兵舰和军队来中国,以武力对付中国。裨治文将它全文登载在《丛报》上,并迫不及待地公开表示支持。他写道:“我们衷心希望他们能达到他们所提出的全部要求。”“如果各国不能说服她,就强迫她走上一条与各国的权利和她的义务更为一致的路线上来。”否则,我们“就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洛杉矶生活时,我找了一名摄影向导,他叫罗伯特·李,出身于美国印第安人拉科他部族。一天,我去拜访罗伯特·李,他向我讲述了在拉科他部落里流传很久的、令他引以为荣的传统。在英国人踏上美洲大陆之  相似文献   

11.
正英国61岁的大叔Jenan Kazim是一名航空工程师,和他的岳母一起生活。受盛行的西风控制,他们住的地方经常下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Jenan Kazim的岳母是个非常洁净的老人,可她偏偏又喜欢逛街,每逢雨天,进屋之后,伞上的雨滴滑落,地板都要被浸湿一片,岳母每次都会抱怨几句。起初,Jenan Kazim并没把它当回事儿,直到有一天,Jenan  相似文献   

12.
因为爱     
他和她是大学校友,她小他一岁,但在她的眼里,他似乎永远是一个需要呵护的小弟弟。初时,他很感动,渐渐地便习惯了她的姐姐般的疼爱。  相似文献   

13.
正第一次见到她,他就喜欢上了她,于是,开始发起爱情攻势。其实,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她追到了手,因为,第一次见到他,她也喜欢上了他。正值最美的青春时节,两个青葱一般的年轻人,相爱了,便义无反顾,整日沉浸在爱情的海洋里。小河边,柳树下,留下了他们的倩影;公园里,花丛中,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咖啡馆,  相似文献   

14.
这位老太太,很有意思。95岁,美国堪萨斯州人,名叫诺拉·奥克斯。她有这个想法时,已近耄耋之年。老伴先她而去了,子女也都长大了。孤寡的生活,令她窒息。于是,她对子孙说,要继续年轻时没完成的理想——上大学!  相似文献   

15.
机遇往往是为一个人实现梦想和人生辉煌而打开的一扇大门,她为一个人挥洒自己的才华和智慧提供了用武之地,任何一个卓越人生的追求者,谁不是在内心深处期盼和祈祷着她的到来?然而,出生在英国的34岁的西蒙·拉特尔,却让人  相似文献   

16.
一、积极的心态助你成功 福勒是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一个黑人佃农7个孩子中的一个。他在5岁时开始劳动。他在9岁之前,就以赶骡子为生。这并不是什么特殊的事,大多数佃农的孩子都是很早就参加劳动的。这些家庭认为他们的贫穷是命运安排的,因此,他们并不要求改善生活。  相似文献   

17.
1819年5月31日,他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5岁那年,他们全家搬迁到纽约布鲁克林区。父亲在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屋,他在那儿开始上小学。由于生活穷困,他只读了5年小学,便辍学在印刷厂做学徒了。工作虽然辛苦,却没有阻止他爱上浪漫的诗歌,他发疯一样,没日没夜地写。  相似文献   

18.
32岁的修斯顿──某广告公司总经理下班后兴冲冲地赶回家,满肚子的新闻要发布。她看见她的丈夫,一名律师,在后院坐着看报。“我刚获得了晋升,急于想告诉他一切,但和平常一样,他不想说话,也不想听我说。他只是微笑着向我祝贺了一声,就走进屋里,把还在呱呱不停的我留在屋外。”当她跟着他进屋,想把话讲完时,他却充耳不闻了。后来,她反复地琢磨为什么她和她的丈夫很少交谈。“为什么他不想多了解一些我升职的事?”她自问。“我知道他在乎我──他常在我们的朋友面前吹捧我。我问过他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而他总是说‘没有,一切都…  相似文献   

19.
正82岁的艾伦一个人机械地在超市里穿梭。自从他的妻子去世以后,他觉得自己只剩一具空壳,活着还是死去已经没有多大区别。他甚至更渴望能够早点儿解脱,去见挚爱的妻子。妻子玛丽去世以后,他卖掉伦敦的房子,搬到英国的一个小镇霍克斯黑德。这座小镇曾经是她和妻子相识的地方,他打算在这儿靠回忆取暖,度过余生。大半年过去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世纪末,有位商界奇才就被美国《时代周刊》和英国《泰晤士报》评为全球的第四大富豪,他就是身居一品的云南大商人王炽。王炽1836年出生于云南省弥勒县虹溪镇,他从小家境贫寒,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全家人仅靠母亲纺织的微薄收入艰难度日。虽然王炽学习发奋努力,但在14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