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卿涛  凌玲  闫燕 《心理科学》2012,35(1):208-212
已有的团队领导研究着重于领导行为对团队绩效的影响,而缺乏其作用机制和路径的研究。本文选取信任与团队心理安全两个变量,以142个团队为样本,对团队领导行为是否以及如何通过信任影响团队心理安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转换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心理安全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显著地影响团队心理安全感;(2)信任是形成团队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3)信任在团队领导行为、团队心理安全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2.
主管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主管认知信任与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及绩效影响的双路径模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563份上下级配对数据,结果显示:主管认知信任通过注意聚焦的完全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主管情感信任则通过情感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即一方面直接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个体指向公民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情感承诺间接影响员工的任务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并且,主管情感信任对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作用要大于认知信任的作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调查了138名民航飞行员,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对飞行安全绩效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的作用。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对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和安全绩效有直接正向作用。组织信任在自我效能感对组织承诺、工作投入、安全绩效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组织承诺与工作投入在自我效能感对安全绩效影响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我效能感对安全绩效有直接效应,并可通过组织信任、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对安全绩效产生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4.
段锦云  田晓明 《心理科学》2011,34(6):1458-1462
知识经济对创新的追逐对组织员工的自主性及创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学术界,包括进谏行为在内的员工角色外行为研究近来备受关注。进谏行为是不囿于身份的,以改善为目的,以变化为导向的言语行为。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苏南地区379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探索了组织内信任对进谏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对同事信任、直接上级信任和组织信任均能促进员工进谏,且对直接上级信任部分地通过对组织信任影响员工进谏。研究还发现,员工进谏行为与其自评的任务绩效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了领导政治技能对员工沉默行为的作用机制以及权力距离的调节作用。通过三个时间点对68个团队255名员工进行配对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领导政治技能与员工沉默行为在团队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但在个体水平上不显著;在团队和个体水平,领导政治技能与员工的领导信任显著正相关,领导信任与员工的沉默行为显著负相关,并且领导信任中介了领导政治技能与员工沉默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个体水平,下属权力距离调节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验的方法,考察性别及控制感对中国大学生信任行为的影响,探讨造成信任行为性别差异的原因。实验采用经典的信念游戏范式及其变式,通过改变决定者与分配者的决策顺序操作被试的控制感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控制感条件下,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多的信任行为;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个体控制感水平后,信任行为的性别差异则消失,性别和控制感对信任行为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该结果验证了研究假设,控制感是影响信任行为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领导情感信任会促进员工表现创新行为,但员工个体的风险倾向与组织行为授权可能对其具有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领导情感信任能正向预测员工创新行为;(2)领导情感信任、组织行为授权与风险倾向对员工创新行为预测存在三维交互作用,相对于其他条件,组织行为授权和风险倾向均处于高水平条件下,领导情感信任与员工创新行为的正相关程度更为明显。探讨领导情感信任、组织行为授权、风险倾向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可以为甄别影响员工创新行为的个体和环境因素提供理论指导,此外,也可为企业和直接领导如何增加员工创新行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IT企业任务复杂度和合作需求较高的现状,加强团队内信任成为管理中的一个重点。本研究在Mayer和Mcknight的信任模型基础上对IT企业员工的组织信任结构进行分析。对四家IT公司239人进行问卷调查,并用Amos5.0进行分析后得到拟合度良好的模型结构,结果显示:①个体信任倾向对员工信任意向的影响不显著;②个体信任倾向影响员工对领导的可信任性感知和基于企业制度的信任;③基于制度的信任显著影响对领导的可信任性感知,但是对信任意向的影响不显著;④对领导的可信任性感知显著影响个体的信任意向;⑤卷入度在基于制度的信任和对领导的可信任性感知之间起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宁奕  江宁  刘艳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448-1462
现有文献显示员工感知到被上司信任在工作场所中非常重要,因为这种感知会带来许多与工作相关的积极产出。虽然我们已经知道被上司信任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但是对它的形成机制却知之甚少。忽视这一感知的产生机制将会限制其在管理实践中的有效应用,因为被上司信任感只有被成功地激发才能使信任关系得到建立,并由此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影响。作为一种由个体对信任相关信息加工而得的感知,员工被上司信任感未必等同于上司实际的信任水平。因此,要想通过让员工感知到被信任来进行有效的管理,作为授信方的上司不仅要主动做出信任的行为,更需要考虑如何让员工准确地感受到自己的信任。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和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本文构建了一个关于员工被上司信任感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上司的授权与培养这两种管理行为被识别为影响员工被上司信任感产生的重要因素;授权与培养对员工被上司信任感影响的有效性依赖于员工的目标导向、上司的可信度以及团队焦虑水平;员工被上司信任感的产生会影响员工的忠诚与敬业奉献,其影响程度受制于上司所面临的管理风险。 通过揭示上司的信任行为如何以及何时能激发员工被上司信任感并由此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三个主要的贡献。首先,被信任感不是由授信方或被信任方单独一方决定的,而是在二者的互动中形成。虽然过往研究曾检验过领导风格对被上司信任感的影响,但却未从信任互动的角度进行解释。本文识别出了授权和培养这两种可以传达典型信任信息的管理行为,从而在理论上拓展了关于被上司信任感前因的文献,在实践上为上司如何做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被信任提供了新的思路。其次,尽管被上司信任感的形成有赖于社会信息加工,却鲜有研究对该过程进行过探索。根据信息加工理论,本研究对被上司信任感产生的机理及边界条件发起了新的对话。我们不仅关注信任信息加工的正反效应,还探索了信息相关度(员工目标导向)与可信度(上司可信度)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关注员工目标导向有助于识别基于信任的管理行为的有效目标人群,而关注上司可信度进一步明确了上司在相关信息传达中可能产生的积极或消极的两种不同的影响。实践上,这一探究为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让员工感知到被信任。最后,通过探讨团队焦虑和管理风险这两个团队层面上的消极因素的调节作用,本文丰富了对上下级信任互动情境的理解。实践上,我们为管理者如何在高不确定和充满挑战性的环境中采用信任管理策略提供了启发。  相似文献   

10.
道德型领导是新近提出的一种领导理论,大量研究证实这种领导方式会对员工和组织带来积极影响。然而,在领导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领导者从中获得了什么收益却较少受到关注。以50个工作团队的248名员工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考察了道德型领导与个体层次和团队层次上领导者收益的关系及其作用过程。跨层次分析结果表明:(1)道德型领导对个体层次的员工对领导的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以及团队层次的团队绩效和领导者绩效均有显著正向作用;(2)团队平均领导-部属交换中介了道德型领导与下属对领导者的认知信任、情感信任以及团队绩效的关系,但在道德型领导与领导者绩效关系间无显著中介作用。本文揭示了道德型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获得的“收益”以及团队层次社会交换的中介作用,为道德型领导和团队社会交换的研究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组织信任氛围对任务绩效的作用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宁  严进 《心理学报》2007,39(6):1111-1121
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建模分析组织信任对于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途径。203名被试和他们的上司参与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采用潜变量路径分析方法。我们构建多组模型与构思模型,通过两个阶段的检验,分析了组织信任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组织信任作用于心理安全感,而心理安全感通过两条独立途径影响工作绩效,分别是工作聚焦与工作改进。心理安全感能够促进员工针对工作的不断改进的行为和探索新工作方法的意愿,同时也有利于员工集中精力在工作上,从而提高个人工作业绩  相似文献   

12.
下属组织公民行为对领导信任下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夏齐  林丽 《应用心理学》2007,13(4):379-384
对于组织内的垂直信任,以往研究出于增加领导效能的考虑,多集中于下属对领导的信任。本研究则关注领导对下属的信任。通过对多家IT企业领导-下属的配对问卷调查,采用层次线性模型(HLM)和回归等方法,考察下属组织公民行为、可信任性、领导对下属的信任和泛化信任等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下属组织公民行为表现越多,领导越信任下属;领导对下属的可信任性判断中介了两者的关系;领导的泛化信任作为调和变量,影响领导对下属可信任性的判断。研究结果加深了对信任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组织内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The trust literature distinguishes trustworthiness (the ability, benevolence, and integrity of a trustee) and trust propensity (a dispositional willingness to rely on others) from trust (the intention to accept vulnerability to a trustee based on positive expectations of his or her actions). Although this distinction has clarified some confusion in the literature, it remains unclear (a) which trust antecedents have the strongest relationships with trust and (b) whether trust fully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trustworthiness and trust propensity on behavioral outcomes. Our meta-analysis of 132 independent samples summari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rust variables and both risk taking and job performance (task performance, citizenship behavior, counterproductive behavior). Meta-analyt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upported a partial mediation model wherein trustworthiness and trust propensity explained incremental variance in the behavioral outcomes when trust was controlled. Further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trustworthiness dimensions also predicted affective commitment, which had uniqu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outcomes when controlling for trust. These results generalized across different types of trust measures (i.e., positive expectations measures, willingness-to-be-vulnerable measures, and direct measures) and different trust referents (i.e., leaders, coworkers).  相似文献   

14.
Prior meta-analytic evidence has indicated no association between relationship length and perceived trustworthiness. Viewing trustors as information processors, the authors propose a model in which relationship length, although having no direct effect on perceived trustworthiness, moderates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erceived trustworthiness and the basis on which people decide to trust each other. Specifically, as trustors learn about others, they base their trust on different kinds of information (demographic similarity, trustworthy behavior, and shared perspective). Hierarchical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es of a field survey of supervisors and subordinates from 3 companies (N = 88) provide evidence consistent with this prediction: Perceived trustworthiness is associated with demographic similarity in newer relationships, with trustworthy behavior in relationships that are neither brand new nor old but in-between, and with shared perspective in older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5.
李明  凌文辁 《心理科学》2012,35(6):1459-1465
通过对我国26个省市企事业单位员工的问卷调查,探讨了CPM领导行为模式对员工利他行为和工作投入的影响途径。采用潜变量路径分析的方法,对两个阶段的模型进行检验和比较,结果表明:(1)C因素和M因素通过信任上司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利他行为和工作投入,而P因素则通过信任上司的部分中介作用对它们产生影响。(2)信任上司通过情感承诺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工作投入,通过情感承诺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员工的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16.
信任者权力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是基于双方权力的不对等实现的还是取决于信任者自身的权力水平的问题值得研究。为此,本研究在实验一中考查了信任博弈任务中信任者的权力感(与被信任者的权力水平无关)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在实验二中通过角色扮演任务操纵信任者与被信任者的权力关系(对等vs.不对等),同时测量信任者的人际信任倾向。结果表明:信任者自身的权力感影响其人际信任,低权力感个体比高权力感个体更信任他人;双方权力对等与否对信任者的人际信任倾向没有影响。可见,信任者权力更多是作为信任者自身的属性特征影响其人际信任,而不以双方权力层级不对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17.
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在组织承诺因素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交叉分析等方法,先探讨了人口特征因素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继而,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的路径分析技术探讨了影响组织承诺的因素模型,从而揭示了五种组织承诺类型各自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马华维  王欣 《心理科学》2014,37(2):438-445
研究采取双向信任的视角,同时考虑组织中员工感知到的来自上级的信任(即,被信任感)和员工对上级信任对员工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及机制。以737名企业员工为被试、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结果显示:下级的被信任感与对上级的信任正相关;下级对上级的信任对下级工作绩效的影响主要通过心理安全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而下级的被信任感分别通过感激和心理授权的完全中介作用影响下级工作绩效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研究选取297名8~12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了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对儿童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及其预测力的年龄差异。研究采用同伴互评的方式来测量被试对同伴的信任分数。采用同伴提名的方式测量同伴的特质可信度分数。采用第三方评价的方式,获得同伴的面孔可信度分数。结果发现(1)同伴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均能正向预测儿童的同伴信任,同伴的特质可信度和面孔可信度越高,儿童对其信任程度也越高。(2)特质和面孔可信度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当同伴的面孔可信度高时,特质可信度对儿童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也更大。(3)特质可信度对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而面孔可信度对同伴信任的预测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