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5月21—23日,我所卿希泰、李刚、唐大潮、张泽洪、段玉明、丁培仁、张钦、李裴、郭武等赴“南宗祖庭”天台山参加了由浙江大学、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天台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分别在会上宣读了论文《张伯端的生平及其<悟真篇>的基本思想》(卿希泰)、《道教生命哲学的超越性》(李刚)、《明代杭州道士周思得及其灵官法考述》(张泽洪)、《南宋杭州的开封宫观》(段玉明)、《<洞玄灵宝定观经>与司马承祯的“坐忘”修炼法》(丁培仁)、《论道教养生学的哲学基础》(张钦)、《罗隐<太平两同书>美学…  相似文献   

2.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祖孙二人并称为葛家道,皂山因有葛仙公修道灵迹,成为天下灵宝派道士所信向的祖庭。一、早期灵宝派的传承系谱道教经典中有关于灵宝经传承的记载,《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所起》宣称:道教的灵宝经初传于天真皇人,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轩辕皇帝,天真皇人还于牧德之台授帝喾…  相似文献   

3.
灵宝派是与正一派、上清派鼎立的三大道派之一,灵宝授箓是道教授箓制度的重要环节。论文以閤皂山灵宝派及元始宗坛授箓活动为中心,考察辨析灵宝授箓的历史及其宗教内涵。认为道教三山符箓中的灵宝授箓,充分体现了灵宝派的教义思想,灵宝经戒法箓具有济世度人的功能。历史上道士有参受正一、灵宝、上清法箓的传统,閤皂山灵宝派的元始宗坛授箓,是灵宝派道法传授系统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五世纪以降形成的受道法位与中古道教仪式的分类有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根据各个法位规定的道士所受仪典名目可以判断,中古时代最重要而且比较流行的基本仪式类型有五种,即朝仪、传授仪、斋仪、醮仪、章仪。另一方面,从古灵宝经开始,道教仪式又逐渐按法位区分等级。本文简略讨论了五种基本道教仪式类型的渊源、形成和发展,揭示了南北朝以来诸法位的各类仪式都仿效灵宝斋仪的演变趋向。  相似文献   

5.
唐前道教仪式史纲(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广泛利用和分析相关原始资料的基础上,较为完整地概括论述了道教仪式在唐代以前的历史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基本上是围绕天师道仪式、方士仪式和灵宝科仪这三种仪式传统展开的。在五世纪以前,天师道仪式与南方方士仪式各自发展,到东晋时期有了交涉,互相产生影响。自五世纪以降,融摄南方方士传统、天师道和佛教的灵宝科仪兴起,且因刘宋道士陆修静加工整理而变得更加成熟完善,新、旧各种道教传统大都借鉴或仿效灵宝科仪,道教仪式向灵宝化的方向发展。南方和北方的道教仪式原有较大差异,至北朝后期,北方道教几乎全盘采纳南方灵宝化的道教仪式,南北道教仪式基本上趋于一致。因篇幅较长,本文分四次连续发表。  相似文献   

6.
唐代为中国道教的全盛时期,其道派承袭魏晋南北朝,来源有二,其一是继承魏晋神仙道教的传统,其二是魏晋天师道的流变。例如唐代专门从事外丹黄白术的金丹派道士和以各类气法修炼,兼服食药物养生的炼养派道士,则是继承方仙道传统的神仙道教流派。上清派、灵宝派、正一派等经箓派道教,实际上是魏晋天师道在神仙道教影响下的流变。再有楼观派(唐初改楼观为宗圣观)道士以终南山为中心,形成终南山道团,宗老子和关尹子,习《老》、《庄》,实为神仙道教和经箓派道教的融汇。唐代道观遍于全国名山大邑,以茅山和终南山最显,道教重道阶而不重道派。其中上清派以茅山为本山,师徒授受分明,是唐代影响最大的道派。自陶弘景以来其传授次第为:  相似文献   

7.
邢飞 《宗教学研究》2007,3(1):27-29
明代时期贵州道教的中心做了一次转移,这次转移对贵州道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明代推崇的真武信仰在贵州通过道观的建设也得到体现。著名的道士张三丰也在贵州留下一些可以考见的蛛丝马迹。还有各派及其行持各类法术的道士也在贵州活动。从道教在贵州的情况,我们基本可以对明代贵州的道教作出一个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灵宝派是中国道教传承绵远的道派,灵宝派历来重视众生性命,以济世度人为立教宗旨。灵宝派奉三国道士葛玄(164-244)为祖师,道门人士尊称为太极葛仙公。葛玄早期居天台山修道,曾漫游括苍、南岳、罗浮诸名山,后选择江南名胜閤皂山建庵传道。葛洪(284-363)为葛玄再传弟子,葛玄、葛洪  相似文献   

9.
明帝与武当山宫观经济考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据明代正史及四部《大岳太和山志》等书中的有关资料,考证阐释明帝扶植武当道教的经济政策,着重论述了明帝创建和重修武当山宫观的耗费、敕免均州千户所差役使,其专心维修宫观,钦赐田地佃户,专一供赡道士及赐给各宫观香烛油蜡并道士布匹等问题,揭示了明代武当山道教鼎盛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当代鄂东地区民间道士举行度亡道场时所使用的科仪文本的分析,并与明代高道周思得编纂的《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中的有关科品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内容几乎完全相同,反映了它们之间一脉相承的关系,也说明了明代道书《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曾经流传到鄂东地区,并在此地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