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班集体由几十个孩子组成,而这些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幼儿园,而每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化修养,教育子女的方法各不相同,所以每个孩子的个性、学习适应性也不尽相同(适应就是适合顺应的意思,学习适应性就是对学习条件、环境、方法等的适合程度及顺应过程)。为了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学习适应性,以便因材施教,特选择了原二年五班学生,现三年五班学生作了如下测验。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对广东省五所中学2816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在学习期望和学习意志力分测验中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检出率高于全国理论比率;(2)在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学习期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3)在学习期望、学校环境、学习意志力分测验中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初中生;(4)二类学校学生在各测验中的得分高于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而且检出率低于一类学校和三类学校。  相似文献   

3.
五年一班通过《培养学生适应班级环境》的研究与探索,使同学们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满怀信心地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同学们一致认为尽快地适应班级环境是搞好学习、发展个性、特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论学习活动的本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红 《心理学探新》1999,19(1):36-43
本文将传统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概念的定义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结果论、过程论和活动论,指出传统学习理论的混乱基本上是出于没有对学习活动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并从学习活动的层次性、多侧面性、心理机制、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对学习活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学习活动可以分为五种不同的层次,具有五个不同的侧面,拥有两种作用不同的心理机制,最终得出学习活动的本质定义是:学习是一种多层次、多侧面的、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它使个体获得经验,并导致个体的已有的心理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采用“适应性学习模型问卷”调查了北京一所高中52名超常学生和84名普通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情况看,学生中存在两种动机模型,一种是适应性动机模型,另一种是非适应性动机模型;2)与普通班学生相比,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更倾向于适应性动机模型,同时,学校和家庭对超常班学生更为民主,更强调掌握目标;3)在高一到高二阶段,超常班学生的动机模型发生了负面变化,超常班高二学生与高一学生相比更倾向于非适应性的动机。这种超常班学生的消极变化与学校在高二阶段对超常班学生强调表现目标有关。本研究认为超常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更倾向于采用掌握目标,具有适应性动机模型,但是如果学校强调表现目标,超常学生易于向非适应性的动机模型转化。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一部分天赋低的学生成了课堂上的“配角”,而漠视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势必造成“配角“地位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从而也就不会倾听、不会提问、不会思考、不会攻坚。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形成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优势互补的学习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7.
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研究运用测量的方法考察了 3 86名农村初中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结果表明 ,初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地好于初二、初三、初四的学生 ;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著 ;在“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身心健康”四个分测验中 ,年级差异非常显著 ;优等生和差生在学习适应性上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本研究主要通过运用测验法考察了330名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结果表明,二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显地好于三、四年级的学生;男、女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差异显.不同成绩的学生学习适应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进行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研究问题,找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只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给予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毅力,提高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是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形成健康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研究就是要调查了解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现状,探讨男女学生学习适应性有无差异,学习成绩优良与不良学生学习适应性有何区别,以便寻求影响学生学业不良的主要因素,为培养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深入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心理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习适应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北京多所学校对425名学生进行了《学习适应量表》的测量,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总量表和各个分量表的模型拟合都未违反基本适令标准,总量表的整体模型拟合性良好,内在结构适合性也比较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和身心适应五个分量表的整体模型拟合性较好,但内在结构不佳。  相似文献   

12.
学习适应性是指克服各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一种倾向,即学习适应能力,它是人的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和发展多方面能力,形成健康人格,成为高素质人才以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其目的就是通过有效干预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不适应,提高其相关的成绩。健全他们的人格,增强学习心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五年一班通过《培养学生适应班级环境》的研究与探索,使同学们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准确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满怀信心地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同学们一致认为尽快地适应班级环境是搞好学习、发展个性、特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情感、意志都是围绕学生心理变化的、思维流程不断递进的发展过程,而一步步进行的。通过激发兴趣、指导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加强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新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其中之一就是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而现代学习方式必须具备“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等五个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进行学生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指导教师找寻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进行中小学心理适应性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研究问题,找出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持之以恒,就会提高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表明,只要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习,就会激发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给予科学的教育方法,就会使学生克服依赖性,增强毅力,提高独立性。  相似文献   

19.
初中优生和差生学习适应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隋光远  李晶 《心理科学》2004,27(3):643-646
研究采用《学习适应性测验(AAT)》,对初中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进行测查比较,结果表明:初中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上存在着极其显著差异,不同年级的优生之间、不同年级的差生之间的学习适应性也各自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性别的优生和差生的学习适应性不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研究者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小学到高中阶段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进行纵向研究。对每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进行了模型匹配。发现在四个模式中:(1)模式二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模式,模式一和模式四比较适合初中年级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发展模式,模式四拟合程度最佳。模式四适合高中生。(2)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调节学习发展较为迅速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3)对于高年级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模式主要以元认知为调节变量,随着年龄的增加,元认知能力也逐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