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牧(六)     
汪维藩 《天风》2008,(24):34-35
(十六)人不可无傲骨 悲鸿画马,是在民族危亡之秋。郁达夫为徐悲鸿的画题词说:“各记兴亡家国恨,悲鸿作画题诗。”内则家已不家,外则国将不国,悲鸿托物抒怀,以马喻人,笔下的马总带着一种不屈不挠的傲世风骨。这是中华民族历尽百年坎坷延绵至今的不同于傲慢之气的“傲骨”。  相似文献   

2.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认为五志,即"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明确了情志的产生以五脏之精气为物质基础.当五脏发生虚实盛衰变化时,往往对外界某种刺激极为敏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活动,而有情志异常的相应表现.<素问·宣明五气篇>云:"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马莳注释日"此言五脏既虚,故精气并之,则志不能禁也".<灵书·本神>中又有"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也是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情志异常.以上<内经>的论述,既强调五志分属于五脏,又强调脏腑的病理变化因气血虚实等不同,五志不拘泥于五脏,心在志为喜,气虚则悲;肝在志为怒,气虚则恐,精气并则忧.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及心身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心身医学对多发病、常见病的心理、情绪改变等也有初步研究,并取得一定结果[1].为探讨中医脏腑疾病与情志异常的关系,我们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不同脏腑疾病的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傲气与傲骨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能无傲骨。傲气叫人“天下唯老子独尊”;傲骨叫 人“横眉冷对千夫指”。 傲气使人落后,被人鄙夷;傲骨使人高尚,被人崇敬。 一个傲气十足的人最终是夹尾狗,活着也似死了;一个傲骨峥嵘的人结果是纪念碑,死了也还活着。  相似文献   

4.
正诸葛亮在《戒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去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静如水,胸襟开阔,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为"情"?由阴阳二气相互感应,不通过人为的加工而自然生成,从本性生出来的喜、怒、哀、乐,就叫做情。中医将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七情调摄得当,人则心身康泰;若七情太过,则成为致病之源。所以,历来养生学家都极为重视情志养生。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为历代养生学家所推崇。晋代医家葛洪说得好:"心内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朝诗文中的感伤情调俯拾皆是,表现为悲美与悲怨两种审美意识.两者虽都以悲为底蕴,但前者是一种审美心理,是艺术接受中的审悲快感;后者则是一种创作心理,是主体在现实生活中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梁国霞 《法音》2012,(12):65-66
本刊讯11月7日,河北省"井陉县法舫文化研究会"在井陉县宣传文化中心举行成立大会,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9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县政协主席王新民主持,县委书记田耀筠首先讲了成立法舫文化研究会的意义。大会听取了研究会筹备工作报告,通过了研究会理事会、领导班子、顾问和研究人员建议名单,向当选的会长、副会长颁发了证书,并举行了法舫文化研究会授牌仪式。省县佛教协会、北京悲鸿美育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分别派代表向法舫文化研究会的成立致贺词,当选会长梁建楼在会议上致辞,他表示,研究会主要是开展法舫法师的学术研究,要创办法  相似文献   

7.
正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有的写"夔"字,有的写"赢",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教室掌声雷鸣。我慢慢地说道:"世间最难写的是这个‘人’字,有些人终其一生,却并没有写好这个字。""人"字的一撇代表骨气,一捺代表底气。骨气是人的立身之本,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有了骨气就有了自尊,有自尊的人就会有  相似文献   

8.
控者无欢     
一位在感情上极度失意者感叹:"一个人一生之中的悲欢离合,如果能由心控制,那就好了。"听到他这样说的人,自然都认为他在异想天开,绝无可能。若是真可以由心控制的话,那么任何人都会只选择一个"欢",其余一切皆可不论。离、合只不过是一种现象,并不重要,离可以欢,也可以悲;合可以欢,也可以悲,所以重要的只是欢。但如果一个人的一  相似文献   

9.
情志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认为五志,即“怒、喜、思、悲、恐”五种情志变化与内脏有密切的关系。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悲”,肾“在志为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明确了情志的产生以五脏之精气为物质基础。当五脏发生虚实盛衰变化时,往往对外界某种刺激极为敏感,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情志活动,而有情志异常的相应表现。《素问·宣明五气篇》云:“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马莳注释…  相似文献   

10.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融合了后现代的荒诞、滑稽、超现实等喜剧和象征元素,影片通过"姨妈"和其他一些人物身上发生的一个个好玩又真实的故事,鲜明而立体地刻画出了"姨妈"这个普通小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且真切地反映了其他一些小人物心酸和无奈的现实生活.准确地来讲它是一部"以喜写悲,欲显其悲"的现实主义影片.  相似文献   

11.
“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鲁迅是这么一个率性至情的人,用孔庆东自己的话来说:“鲁迅不是冷冰冰的一个简单的文化斗士,而是这么有人情味的一个人。“鲁迅能够长期战斗,在我看来有一个奥秘:就是他懂得怎么休闲,他懂得怎么放松,他的战斗不是逞一夫之勇的那种蛮干。  相似文献   

12.
人不可无傲骨,但不可有傲气。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傲慢是一种病,特别是在下属或者晚辈或者学生或者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明显不如自己的人面前。  相似文献   

13.
正近读史籍,看到一些古人识人、用人的事例,颇受启发。南朝陈有个叫许善心的人出使隋朝,被隋朝扣留,强命为官。隋灭陈后,许善心穿上破衣烂衫哭于西阶之下,并坐在地上,面向东南连坐三日,以吊失国之悲。第四日,他刚回到馆舍,隋文帝即拜他为散骑常侍。隋文帝说:"我平陈,收获的就是像许善心这样的人。此人既能怀其旧君,也一定是我之诚臣。"武则天时,契丹将领李楷固、  相似文献   

14.
余虹 《宗教学研究》2004,(4):136-139
"济世"是丘处机一生的主要人格特征,它包含三方面内容:积功累德,自善其身;拯世济民,兼善天下;悲天悯物,兼济苍生.丘处机之"济世"根源于人之"善心",仁爱慈善、珍爱一切生命是它的精神内核.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形成是其立足道教,吸纳儒家思想的结果,包蕴着深刻而丰富的人文内涵,体现出全真道以善求真、以善合真、真善结合的审美追求.本文试图从对丘处机"济世"人格的剖析中,探求全真道的宗教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谢雨 《美与时代》2014,(2):82-82
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说过“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其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悲鸿先生很有见地,较为全面和概括地评价了板桥的思想、人品及其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万物莫不相异,学生各不相同,班主任工作也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掌握必要的与学生谈话的技巧与方法是不可或缺的,一席谈话,可以使人笑起来,也可以使人跳起来,可以使人喜,也可以使人悲.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07,(21)
本刊讯:应香港中国神学研究院的邀请,2007年9月27日,全国两会同工季剑虹长老、梅康钧牧师、陈美麟同工、徐晓鸿牧师等,在中国神学研究院原院长周永健博士荣退、余达心博士履新接任院长之际,访问中国神学研究院,受到了全体师生的热烈欢迎。季剑虹长老在访问中作了题为"蒙神厚恩的人陆教会"的演讲。季长老全面介绍了大陆教会的蔡本概况,重点则足放在三自原则的讲论二,从三自原则是神的启示和教会历史实  相似文献   

18.
刘完素是金元四大家之首,创立火热病机,也是金元医家引易人医的第一人.刘氏认为"医教源自伏羲",医学和易学在根本原理上是一致的.所以医家应该知易,知易则医理更明.刘氏自觉地站在医易相通的立场来建立其医学理论体系.他不仅以易理阐释医学的基本道理,而且把易学"燥万物者莫乎火"和"润物者莫润乎水"之理作为其论火热病病机和治疗的基础.刘氏在医易学史上应该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张凯 《法音》2021,(4):72-75
凡论及宋代天台宗的发展史者,山家山外之争总是绕不开的关键话题,是贯穿宋代天台宗史的一条主线。以四明知礼为代表的山家派经过与山外派、后山外派的长期理论论诤和思想交锋后胜出,成为后世天台宗人眼中的"山家"正宗,山外派则因被认为偏离"山家"正宗而被贬斥为"山外",成为后世天台宗人所批判的"异端外道"。然而,山外派的思想果然如山家派及后世所说的与天台正宗格格不入吗?山外派诸师都是侵蚀正统天台教说的"大魔头"吗?事实或许未必如此。  相似文献   

20.
只差一阵风     
正小区附近的街道有两家麻辣烫店铺,一家名叫"全味德",另一家名叫"张记",这两家麻辣烫店铺挨在一起,"全味德"每天座无虚席,而"张记"则无人问津。我常在下班后去"全味德"吃麻辣烫,每次去的时候,都要坐着排队等号,刚开始等得很不耐烦,不过看到很多人排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