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居住的空间环境的品质,而室内设计与环境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一定要了解环境心理学,才能将空间设计得尽善尽美。人在室内空间中具有领域性、私密性的心理需求,空间的形状特征也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在住宅室内空间划分、功能区分和氛围营造,以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的心理特征的住宅空间。  相似文献   

2.
神圣空间是一种承载文化的平台和反映社会过程的文本。对民间信仰家庭神圣空间的研究,能直观揭示民间信仰这一地方传统文化通过家庭神圣空间得以复兴与传承的过程。研究从微观层面出发,综合运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对家庭神圣空间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家庭神圣空间具有私密性、隐蔽性;空间自身及其中物品的神圣性与日常性可进行弹性转换,这使得神圣空间深刻地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植-传承"是民间信仰生命力之所在,私密性和隐蔽性促使家庭神圣空间成为信仰的传承平台之一,而对日常生活的嵌入则展演了信仰深深根植于家庭和个人以保存传承资源的过程。同时,研究发现核心信众希望操纵家庭神圣空间而获得家庭内部话语权的提升,其本质是现代化背景下社会转向非传统化。  相似文献   

3.
环境雕塑已是当下雕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公众生活有很大的影响,但是环境雕塑空间营造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环境雕塑空间以及环境雕塑空间关系可以对环境雕塑空间营造的问题进行研究。不过,商业空间、文化空间和休闲空间中的环境空间营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灯光的首要功能就是为空间环境提供照明,其次就是营造优雅、舒适的空间环境从人们进入一个空间环境,双眼所触及的每个区域都能让人们感受到整个空间流露出的叙事性。消费者的所有感受都来自于灯光设计所营造的意境。通过灯光设计可以为平淡无奇的空间环境营造出高雅、富有层次感的意境效果,增强空间环境的艺术美感。从灯光设计对空间环境的影响入手,可以深入研究营造空间环境的灯光意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推行"公厕革命"大背景下,作为著名文化旅游城市的扬州,迅速兴起公厕的改造和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和服务。瘦西湖大部分公厕在建筑造型上雅致美观,建筑设计的合理性在较大程度上满足游客的审美需求,从而又进一步体现了人文关怀。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的公厕建筑设计上基本实现"一厕一景"。不同于瘦西湖,其造型方正、简洁大气,多采用玻璃与木质材料做装饰,低调却富有设计感。扬州瘦西湖和扬州运河三湾风景区等景区的公厕在无障碍设施建设,私密性、空间营造、灯光和色彩等方面的设计,为大众旅游热潮下旅游景区公厕的设计探索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儿童行为心理特点进行研究和观察,提出从儿童行为发展和心理诉求角度分析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营造设计,说明儿童心理和行为对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营造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出户外儿童活动空间要遵循针对性、空间尺度原则、创意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营造出符合儿童需求的户外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与面向人群为师生读者,所以它的馆内空间设计也应该遵循环境行为学理论内容,强调围绕读者行为特征与心理需求组织设计空间,第一体现高效学习整体空间结构有效架构,第二满足私密性要求,第三创造物境、情境与意境三位一体人性化学习空间。文章结合这三点展开论述,重点深入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建筑的空间设计创新理念内容,希望为师生读者创建可满足物质需求、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双向沟通与交流空间。  相似文献   

8.
纪念性景观高度凝聚着人们的纪念之情。文章以宁乡刘少奇故居纪念园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营造纪念性景观空间的序列感的手法,对各个节点空间和其序列进行探讨,揭示纪念性景观空间营造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环境心理研究是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人对外部环境的心理感受包括拥挤感、密度感、个人空间及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需求;而对居住空间的心理感受包括归宿感、归属感、私密性要求、色彩要求等。因此,在设计中要根据环境对人的影响全面考虑设计方案,从而创造出布局合理、优美宜人、富于情趣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工匠精神越发凸显其发展的现实效益,使人的精神与生理得到有机统一,彰显了重要的内涵意义。基于工匠精神语境的现代空间营造,要遵循以人为本原则,注重空间细节营造,加强多维度参与,提升社会服务意识,满足个性需求,营造良好空间气氛,最终,达到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创新推广,体现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针对园林设计与园林空间营造技法进行研究分析,积极从园林设计浅析、园林设计原则以及园林空间营造技法展开详细探讨与分析,主要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提高园林设计质量,促进园林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的景观以历史性的人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的营造一方面重在打造城市新形象,另一方面在于将地域文化的历史文化脉络渗透进空间营造中。区域范围、空间界面、标志性构筑物、景观节点等是形成景观的主要框架结构。文章选取空间、界面、节点三个构成单元,分析了北院门景观空间现状,并在景观空间优化原则基础的上,提出了北院门景观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空间作为建筑最基本的语言,在古代埃及的建筑营建中被设计师最大程度的运用,营造了优秀的宗教感和神圣感。从古代埃及空间营造中表现出来的特点,分析空间对人的情感和认知的影响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在近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旧工业建筑记载着一段近代工业技术和文化的历史,但当它作为展示空间来展示其他主题时,如何营造展示空间的氛围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上海宝钢钢铁厂构筑内部空间改造成的"不锈宝钢"主题展为例,来探索如何营造展示空间中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青年在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中的心理需求表现在感受户外空间、体验行为场景、参与活动项目及缓解情绪压力四个方面。我国城市中小型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安全性、易识别性、适宜性与功能复合性问题,制约了共享城市的发展。文章研究纽约泪珠公园案例中空间建构、环境营造、景观设施和植物绿化内容,归纳空间、环境、设施及植物的设计策略,结合青年心理需求规律,营造情感、精神与文化融合的景观空间。依据青年群体心理需求,运用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概念,重视服务区域空间容量问题,可以营造出满足市民需求的城市生态共享场所。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中式建筑是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居住环境中的体现,其建筑形制和特征所反映的是对文化思想的表达和追求,这种追求表达在空间营造上与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不谋而合。文章从阿恩海姆的空间理论出发,简要分析中式建筑中空间感的营造法则以及中式建筑的理念在当下的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在演化中积淀了许多历史文脉、乡土风俗和营造技术,同时构筑了人居聚落的生态模式。文章从太行山麓林州市南丰村的空间形态入手,剖析隐含于村落布局、合院民居的空间形态、建筑装饰以及营造技术中的生态思想,旨在了解传统村落的营造智慧,探索传统民居中的精华,寻找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18.
住区架空层空间这一特殊空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在简单阐述了架空层空间的概念和作用的前提下,对住区架空层空间的营造方法进行了整理。  相似文献   

19.
"灰空间"作为一个近些年才被提出的建筑空间概念词,主要是指连接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但其营造方式早在中国古代就用于传统建筑空间与园林空间设计中。文章分别介绍了灰空间的概念及中国古代建筑中木作营造的灰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植物设计中,空间感的营造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具有美感的空间塑造更能在艺术感上体现出植物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下,人们对于建设绿色城市越来越重视,植物的美化环境作用和观赏性也是城市景观建设的重点对象,科学合理地利用植物与周边建筑物在空间上营造的立体性和美感,是植物在空间景观上能够营造的作用。因此,通过将建筑与植物等自然景物进行结合,有助于彰显城市的生命力并且改善城市的污染问题,加强城市在景观设计以及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及协调性。因此,植物的景观设计成为了更多城市建造者的首选,但一直以来研究者对于植物营造空间景观的作用上存在着误区,尤其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忽视植物的生物学性质简单地将植物视为建筑材料;另一个就是过分追逐细枝末节,没有将植物的设计融入到周围的空间布局之中。因此,想要营造一种植物在空间景观上的美感必须全面考虑各种要素,尤其是在景观的空间作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