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宗教》2014,(7):26-27
<正>2014年6月22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去年秋天,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了沿线亚非欧几十个国家  相似文献   

2.
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一天LU廊道路网”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始,作为一条中国连通西方、走向世界的路,丝绸之路寓意着友好与交流,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与文化史上的意义是无与伦比的,它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是古代东西方文明与文化的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其交通交流规模跨越了亚非欧大陆,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申报世界遗产话题在国内外的升温,五台山的申遗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从旅游区发展的角度看,申报遗产的过程,是一个让外界深入认识五台山的自然、化价值,让景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过程。笔借此时机,浅析五台山申报世界遗产与旅游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旅游与遗产管理是当前非常受社会关注的问题,其主要包括两个对立的问题:保存和发展。对很多国家来讲,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遗产并不简单,越南也不例外。对越南世界遗产进行良好管理能给予其可持续发展旅游巨大的动力。由此,我们建议在越南可持续旅游业管理中建设关于国家遗产管理机关机构、旅行社、居民社区和协调机制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5.
遗产廊道是一种历史文化保护方法,也是指拥有特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性景观。实现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保护与利用,首先要判定遗产廊道构成。文章梳理大运河常州段的历史演变,分析大运河常州段遗产廊道构成并提出保护策略,以期促进遗产地的资源保护、游憩开发与区域振兴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遗产。作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价值体现在佛教圣地、艺术宝库、清凉胜境等方面。申遗成功后,五台山旅游发展要注意处理好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宗教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要建设完善的五台山旅游服务体系,科学开发五台山客源市场。为建设和谐五台山,仍须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旅游资源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管理,加强对本地居民的教育,关注他们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城市转型背景,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通过研究其工业遗产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前提条件,结合工业遗产再生设计实践案例,探究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应该采取的态度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融入城市发展总体框架;避免两个倾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铁路工业遗产,中东铁路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窑门站(今德惠站)一带的百年历史建筑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中东铁路支线附属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支线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这些建筑中,有些建筑每天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铁路旅客,一直按照原有属性被持续使用;有些则几经变迁,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成为重要的地方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供市民参观。探析中东铁路和德惠站的历史背景,研究德惠站建筑物的保护与再利用情况,分析遗产廊道视野下的德惠站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策略,以此为依据分析遗产廊道视野下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疆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附近的大峡谷中,属于古龟兹国的疆域,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城邦。它受到波斯文明、罗马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原文明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西域文化。2014年,克孜尔石窟建筑作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请"丝绸之路,长安—天廊道网"中的一处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象征着克孜尔石窟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引起了众人瞩目。  相似文献   

10.
开封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留存有丰富的运河遗产,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封以大运河遗产为依托和支撑,通过打造运河遗产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完善运河遗产展示内容,集中发展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彰显开封风格和开封特色,使运河遗产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开发,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正一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的第6天,位于我国贵州省铜仁市的第53处世界遗产——梵净山迎来了成功申遗后的第一场盛会——"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7月8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铜仁市隆重举行。"2018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由《中国宗教》杂志社主办,中国佛教协会、中国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12.
介绍目前尚不为国人所熟悉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分析其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所符合的世界遗产评定标准,提出"文化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文化景观遗产归纳为人类长时间居住地,宗教、历史、园林建筑(群),农业、工业遗迹和人类迁徙、贸易等活动路线四种类型。此外,还分析了世界景观遗产应采取的保护方式,并认为文化景观遗产必将在世界遗产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后,指出了中国拥有更多文化景观遗产的潜力十分巨大,应未雨绸缪,加强文化景观遗产的研究、规划和申请。  相似文献   

13.
《法音》2016,(8)
正一、引言丝绸之路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一条是由汉代的长安,经河西走廊,入西域进中亚的知名交通要道;另一条是中国南方与东南亚一带的来往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则始于闽粤沿海,主要通往三个方向:一是东亚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二是东南亚诸国,三是南亚以及阿拉伯半岛、非洲沿海诸国。作为"商贸之路"、"交流对话之路"、"人类进步的文明之路",丝绸之路在近2000年的历史上,  相似文献   

14.
正小雁塔,位于"开拓丝路决策地"——西安之西南隅,是我国首批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之一,这里完整的保存有经由丝绸之路传入的佛教文化之典型象征物——佛塔及其古建筑群。历史上的小雁塔曾是丝路沿线国高僧在长安弘法的重要场所,唐代设在寺内的"义净译场"是外来佛教文化最为繁荣的传播地。近年来院内又考古挖掘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法师、专家学者、嘉宾朋友们:在五台山申遗成功和第二十届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暨第六届佛教文化节开幕之际,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首届五台山论坛”的举办。本次论坛主要目的就是诚邀社会各界、海内外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佛教文化内涵,积极探讨遗产保护管理措施,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我代表五台县委、县政府、景区党委、政府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6.
姜丹 《美与时代》2020,(2):27-28
新疆传统民居是新疆乡土居住型建筑,受"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影响的印记非常明显,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民族社会极为珍贵的人居文化遗产。文章旨在以数字化、信息化保护的研究视角梳理新疆传统民居的建筑形态与文化存续,以生物学"基因"概念为落脚点,开展新建传统民居建筑形态延续性及关联性的研究,并拓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居遗产空间的保存、保护与传承途径。  相似文献   

17.
湛如 《中国宗教》2023,(10):17-18
共建“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其历史、发展、传播以及现代意义。在众多成果中,也不断提及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落地生根,经两千年中国化佛教的积极作用。佛教经北印度、中亚、中国西域等地区传入中国,至长安并发展传播到全国。  相似文献   

18.
古代的丝绸之路已成为历史,新丝绸之路在文明交往的全球化时代以积极的姿态充当着全新的角色,具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在中国连接中亚、沟通欧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继承丝绸之路物质遗产的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挖掘和弘扬丝绸之路给人类留下的精神资源,以便为新丝绸之路以及当代全球范围内的文明交往提供历史的借鉴。总体上看,丝绸之路的精神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学海》2017,(5):121-126
澳大利亚通常被视作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通达范围之外,本文在综述分析澳大利亚学者相关研究及其历史遗产社会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历史文献分析,提出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网络中出现了一条从中国到澳大利亚北海岸的海参之链,由从中国到望加锡的传统航线和从望加锡到澳大利亚北海岸的南向延伸线两段航线组成,在澳大利亚与中国都产生了交流的影响。因此,历史上澳大利亚就曾是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向延伸地区,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与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系统性原理"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结合我国宗教旅游发展的实际,从利益相关者系统中的游客、居民及相关组织和宗教遗产及全体社会三个层面对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进行分析,发现与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相比,宗教旅游具有更多不同的多维价值:予游客以"旅游价值";予居民及相关组织以"经济价值";予宗教遗产及全体社会以"社会价值".三个价值的同时实现是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我国宗教旅游的多维价值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