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装饰绘画艺术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也是最普遍的艺术形态之一,装饰绘画艺术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这种装饰艺术形式,已无可替代地占据着现代家庭视觉艺术的审美时空。当下,在整个视觉艺术领域,形式与观念的创新已成为基本追求和必然的趋势。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找到装饰绘画与当代审美意识的内在联系,已成为视觉艺术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陶瓷绘画是一种具有较高艺术鉴赏价值的艺术形式,其自身有着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艺术表达语言,和众多的艺术创作一样,陶瓷绘画以陶瓷为基本的艺术载体,表达作者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情感。相对于陶瓷装饰而言,陶瓷绘画是陶瓷装饰的高级发展阶段,具有更高的艺术表现效果和艺术审美价值,所采用的创作手法和艺术方式也更加的复杂。  相似文献   

3.
赵盟 《美与时代》2014,(8):73-7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选址和空间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审美和民俗民风等方面。中国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行为和文化渊源,分析湖南传统民居在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思想、装饰艺术式样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民俗传统、体现生活情趣等方面的装饰审美文化内涵。指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们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装饰图形作为陶瓷艺术中特殊的语言形式,是一种理想化的艺术表达,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需要。探析装饰图形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种装饰图形设计与陶瓷艺术设计的内在联系,设计出具有特色的陶瓷装饰图形,凸显陶瓷作品的个性和风格,指导陶瓷绘画创作,从而达到提升陶瓷作品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绘画所表现的是一种人化的艺象,是人对审美物象的诗性记忆。因此,这种审美的艺象也就无须再用写实的方法去表现它,装饰元素必然因此而成为再现这种艺象的首选,成为绘画艺术中最具审美表现力的功能形式。当前,现代绘画正以多元和包容的时代特征,别开生面地实现着对物象世界的多样化表达,绘画形式和审美观念在与时俱进的不断变迁之中。由此,也就有必要以全新的时代视角和情感诉求更新对装饰元素的理解与诠释。  相似文献   

6.
目前,现代装饰艺术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种起源于欧洲的设计风格在我国现代装饰中的运用尚处初步发展阶段,其对现代装饰设计具有革新的意义。现代装饰艺术具有极为丰富的美感价值,处处体现了时代审美意识,在现代装饰艺术当中运用较多。这是不断推陈出新、顺应时代发展和人们生活理念变化、并且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一种结合形式。设计美学思想在现代装饰艺术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现代装饰艺术革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绘画创作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历经几千年的发展,也形成了独特的绘画体系。新媒体时代对绘画特征与意蕴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对新媒体时代下绘画的特征、意蕴进行分析,探究绘画的真正内涵,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绘画活动,分析现代绘画意蕴特征的表达,了解其造型特征、活动交流方式特征,以便能够在日常的绘画欣赏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小品画在借鉴古代绘画的同时,跟随着时代精神和审美需求不断创新发展。它与现代的审美观念、造型理念相融合,以现代的情感、创新的手法、独特的艺术面貌,满足人们欣赏美的需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多元化的审美享受,并提倡艺术创作者,以最虔诚的态度,用心去对待艺术、创作艺术,而不是仅仅为了利益去创作、绘画,脱离了艺术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素描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具有独立绘画语言和审美价值。素描艺术不仅仅是对线条的运用,更是一种观察、思维造型方式。文章探讨素描艺术的发展及内涵,从其艺术价值视角出发,分析素描艺术的独特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古今中外,宗教绘画形象的传承数不胜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的改变以及创作者自身对题材不同的理解方式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等,形成对同一绘画题材的不同表达,为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着重分析当代艺术家刘晓东的《吃完了再说》这一幅作品和刘晓东绘画艺术风格,将它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作对比,从同一题材出发分析他们之间不同的绘画表达,并列举其他当代艺术家的例子来总结出当代画家对传统绘画题材的现代转变,从而赋予艺术品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1.
梅兰竹菊是古代人心中的"四君子",其人文意象一直被广大文人画家所喜爱和追捧。在古代绘画艺术中,梅兰竹菊是极为重要的描绘素材,众多古代著名画家都曾经将梅兰竹菊作为自身抒情达意的绘画题材。在国画艺术中梅兰竹菊的美术造型结构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明确而简单,包含了国画尚意和物化的艺术内涵,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艺术价值,值得现代研究学者深入分析,将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章将进一步对国画中梅兰竹菊的审美展开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克里姆特是欧洲美术史上极具鲜明个人风格的艺术大家,他是首位将装饰性语言引入油画领域的画家,其打破传统,通过深刻的象征主义内涵和具有装饰意味的形式,把东西方的绘画艺术语言进行巧妙融合。克里姆特独特的绘画美学对现代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主要以克里姆特装饰性绘画的艺术语言为重点进行阐述,以克里姆特创作的时代背景为主要依据,从克里姆特绘画作品中的精神特点、克里姆特绘画语言表现特点、克里姆特代表作《吻》的绘画艺术语言分析这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宋徽宗的艺术生涯和花鸟画创作进行探讨,研究他作品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意义。采用文学与绘画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框架,通过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中的诗意绘画表达和画意文学表达,探讨诗画互文现象的意象共鸣和情感交融,同时探讨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展示了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的艺术呈现多元化,材料与技法手段相结合形成了多元并存的格局,表现方式更为自由,审美需求和艺术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绘画也在不断地自我发展和革新,许多从事坦培拉绘画的艺术家对坦培拉绘画的技法、材料、题材等进行探索,转变了坦培拉绘画作为传统绘画在当今艺术领域的尴尬状态。坦培拉绘画中引入综合材料,在丰富绘画材料技法、艺术表现力及对传统绘画的传承上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性绘画发展的进程中,象征性作为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和美学领域中的特殊审美特征,在发展变化中形成了自身独有的价值意义和深厚的思想基奠。而油画艺术中的象征则作为一种绘画语言,通过视觉可见的形式来表达创作者的深层精神内涵,那么这样的形式便充斥着象征意味,这样的艺术作品也自然是具有象征性的。文章以时间为线索,解读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象征性,论证解释油画艺术的象征性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变得非常强烈,所以开始追求传统艺术形式以外的艺术,比如装饰绘画艺术,通过装饰绘画艺术的追求,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更多的艺术美。针对装饰绘画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装饰绘画中的造型语言,通过装饰绘画的造型语言,对装饰美和表现力有更深层次的挖掘。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传承没有断的国家,在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过程中,诞生了种类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文化,而其中民间艺术独特的造型观,不仅完整地反映了我国先民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形成和积累的智慧和审美,而且给现代绘画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灵感。实践证明,对民间美术造型观进行细致了解和深入挖掘,不仅能够有效提升现代绘画艺术的文化气息,丰富其艺术内涵,还能够帮助绘画者提升个人素养,加强其对造型观的理解。文章阐述了民间美术造型观的内涵,并对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的影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8.
汉代,是我国铸镜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既完成了铸镜装饰工艺由单一向繁复的转化过程,又开启了铜镜与社会意识形态相结合的先河。汉铜镜的纹饰图案形态十分复杂,且做工优异,极具艺术性和装饰性。汉铜镜虽为生活实用品,但它的艺术价值远大于它的使用价值,其千变万化的装饰纹样也展示出汉代人民精湛的工艺水平和广采博纳的艺术成就。汉铜镜广泛地吸收了同一时代的画像砖、石的雕铸技法和汉帛画的绘画语言,其画面构图、审美情趣也达到了亘古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文字图像的发展,是由它所依存的民族文化与语言所共同构成的社会生态环境来决定的。原始刻划符号服务于宗教,有较明确的使用价值,带有古先民强烈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中国传统绘画中图像艺术也折射出其所处时代的历史传统和现实生活具有的民族特殊性,具有独特的艺术阅读和审美文化的特色。现代工业文明所带来的消费文化的滥觞导致了人们生活秩序的改变以及视觉文化盛行的现实语境。当代艺术的阅读方式开启了一种新的时代表达。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不断成熟发展,电脑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使得艺术的创作和审美更加多元化。计算机作为新晋的辅助工具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和快捷性。数字绘画所呈现出来的开放性与互联网性在信息化和图形化的当代社会拥有优势,它和传统绘画不是对立存在的,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文章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从社会价值、艺术创作、审美情感三方面来入手找出两者的区别。只有深刻了解两者的区别,才能更好地找出两者结合的优点,在各自艺术领域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