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项目名称:四川省阆中市城乡一体化规划地点:四川省阆中市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面积:约50平方公里规划时间:2014年4月-2015年4月阆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畔。阆中古城,是闻名遐迩的"中国第一风水古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和安徽徽州古城并称为"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基于其独一无二的风水和古城格局,以及结合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我们在阆中市城乡一体化项目中提出将阆中打造为"中国最美城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地区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越来越受各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山西省平遥古城古建筑众多,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当地相关部门为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付出了极大的精力。为保持古建筑的生命力,以山西省平遥古城为例,阐述平遥古城基本概况,分析现阶段古建筑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乡村振兴视域下平遥古城古建筑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风靡全国许多旅游景区,张艺谋的印象系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通过对张艺谋印象系列之《印象·刘三姐》和《印象·丽江》在剧本取材、舞台设计、演员选择和票务经营方面的对比分析,探索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发展规律,为以后其他实景演出的成功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考工记》中记载建筑的文章成为周人等级观念和礼乐制度的载体。其中"匠人营国"重点不在讲解营造技巧,而在于营造等级制度。这种严格的建筑方法处处体现着古代王朝井然有序的礼制文化,并且被汉代至清代大部分王朝的都城所沿用。对古代都城建筑的营造与中国古代礼制文化进行研究,选取平遥古城为案例,从方向、位置来确定城市构图,研究井然有序的棋盘形道路和"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城市布局是如何将礼制、政治、生活融为一体的。  相似文献   

5.
平遥是中国北方的一座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史称古陶地,北魏始光元年(424年)因避太武帝名讳改陶为遥,遂为“平遥”,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平遥位于黄河中游,地处黄土高原,东太原盆地南部,总面积1260平方公里。境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平均海拔1349米。南望太岳山脉,汾河穿西北境而过。悠久的历史给平遥留下了一处处古老文明的遗迹,也记载了一桩桩腹地要区的史实。平遥堪称是文物宝库,举不胜举的文物古迹虽历经岁月沧桑,却昭然尤存,无怪乎联合国人居中心专家称赞说:“平遥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人类文明的瑰宝。”平遥是“晋商”的…  相似文献   

6.
东方彩塑艺术宝库——山西平遥双林寺彩塑艺术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2月3日,山西平遥以“一城两寺”的文化资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双林寺名列其中。《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和审核程序都非常严格,能列入该名录的,都是人类文化艺术中的精髓。双林寺之所以被列入名录,缘于寺中藏有美仑美奂、令人心驰神往的彩塑。双林寺位于平遥古城西南6公里的桥头村,原名中都寺,可能与其地曾为中都县有关。中都寺建于何时,至今尚难确考。据寺内现存最早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姑姑之碑》所记:“重修寺于武平二年。”武平二年乃北齐年号,是公元571年,即使以此推算距今也有1400多…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28日,金色的阳光普照大地。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在平遥城的北门外北关大街37号院内,山西平遥古城宗教友好往来交流中心隆重举办了开业庆典。 上午九点半,3位主教身穿主教礼服,在吹奏声、鞭炮声中缓缓步入了平遥城隍庙街天主堂。奉献感思大礼弥撒由晋中教区王荩主教主礼,太原教区李建唐主教、汾阳教区霍成主教、以及8位神父举行了弥撒共祭。弥撒中,榆次堂区的歌咏队欢唱圣歌,颂谢天主。15位修士与500余名教友虔诚地参与了弥撒大礼。 上午十一点半,开业庆典在平遥古城宗教友好往来交流中心院内隆重举行。会场…  相似文献   

8.
清华简《筮法》的问世,使我们在探索"卦气"思想来龙去脉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首先,清华简《筮法·至》的"四正之卦见,乃至"及相关卦象,与卦气思想中"四正卦"之说相契合。其次,从挂扐数"五、九、四、八"及"太乙九宫占盘"来看,《筮法·得》所谓春夏秋冬"见八"、"见五"、"见九"、"见四"与《淮南子》等所记各月对应数字"八、七、五、九、六",皆言"卦气"并用于占。再次,《筮法·卦位图、人身图》中"雷树收藏"对应"震劳兑罗",与《易纬·稽览图》中《震》《离》《兑》《坎》表征"生长收藏"相类;《筮法·四季吉凶》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按"八卦卦气图"顺时、逆时方向发生由吉(大吉、小吉)转凶(小凶、大凶)的变化过程,又与《春秋繁露》所载阴阳二气消长盈虚同途,再次证实简文中"卦气"思想的印记。清华简《筮法》多节内容,汉代皆有所承,且与今本《周易》"卦气说"存在诸多相融、相通之处,"卦气说"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9.
清华简《筮法》的问世,使我们在探索"卦气"思想来龙去脉的进程中又迈进了一步。首先,清华简《筮法·至》的"四正之卦见,乃至"及相关卦象,与卦气思想中"四正卦"之说相契合。其次,从挂扐数"五、九、四、八"及"太乙九宫占盘"来看,《筮法·得》所谓春夏秋冬"见八"、"见五"、"见九"、"见四"与《淮南子》等所记各月对应数字"八、七、五、九、六",皆言"卦气"并用于占。再次,《筮法·卦位图、人身图》中"雷树收藏"对应"震劳兑罗",与《易纬·稽览图》中《震》《离》《兑》《坎》表征"生长收藏"相类;《筮法·四季吉凶》中春夏秋冬四季交替按"八卦卦气图"顺时、逆时方向发生由吉(大吉、小吉)转凶(小凶、大凶)的变化过程,又与《春秋繁露》所载阴阳二气消长盈虚同途,再次证实简文中"卦气"思想的印记。清华简《筮法》多节内容,汉代皆有所承,且与今本《周易》"卦气说"存在诸多相融、相通之处,"卦气说"由来已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西安仿古建筑、山西原始古建筑、平遥古城古建筑群以及佛山祖庙岭南建筑为例进行国内古建筑的现状研究分析并通过自身走访提出如何进行保护与继承,感受到古建筑的重要性以及对未来古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11.
傅桂明 《法音》2002,(10):65-65
本刊讯10月9日晚,日本奈良能乐《鉴真大和尚》公演团在扬州大明寺首次公演,扬州市各界人士1000多人观看了演出,扬州市市长季建业致欢迎辞。能乐是日本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今年被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奈良能”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团体,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该团特意创作了新编能乐《鉴真大和尚》应扬州市人民政府邀请,前来首次公演。演出会上,江苏省京剧院、安庆黄梅戏剧院、舟山小百花越剧团和扬州市扬剧团的知名演员与日本演员同台献艺,表演了中国传统戏剧的精彩选段。…  相似文献   

12.
<正>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以史为鉴。近年,司法工作者试图将诸葛亮的心理战术应用在教育改造罪犯系列"工程"上,也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尝试。1.以《出师表》为监狱干警增强了心理素质诸葛亮的《出师表》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尽管他北伐没有成功,但他那忠心耿耿,呕心沥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忠君爱国思想,堪称中华民族崇高道德的楷模。他的思想、意志、作风、智慧和"修身、齐家、治  相似文献   

13.
《制恶见论》是玄奘在印度游学期间所撰写的影响最大的一部论书,为玄奘赢得了声震五印的极高荣誉,可惜未能流传下来。本文通过对《成唯识论述记》等相关记载的梳理,认为《制恶见论》的主要内容至少有三项:一是论证大乘经真是佛说;二是证成阿赖耶识;三是改进"带相说",证成唯识。"唯识比量"应是《制恶见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胡晓光 《法音》2002,(1):23-31
佛法以缘起论为思想理论基础,而缘起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从“四缘”义展开引申的。缘起论是佛法的特质,是佛法区别于一切外道异执的根本标志。它是佛法的诸法实相观,在佛法中是最胜义。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云:“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敬礼佛世尊,无比最胜说。”作为最胜说的缘起论,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则,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质,佛法就是以此作为立说大本。如《中阿含经·舍梨子相应品》云:“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又如《了本生死经》云:“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又如《佛说稻竿经》云:“见十…  相似文献   

15.
《老子》,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自战国时期韩非子著《解老》、《喻老》以来,历代都有大量人士为之诠疏笺注,阐发玄旨,到元代时,"《道德》八十一章,注者三千余家"。①自元以后,又有大批注本涌出,由此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老学,对中国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等等诸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于历代的老学书目,近现代以来有多位学者做过搜罗与辑录,如周云青《老子道德经书目考》、王重民《老子考》、严灵峰《周秦汉魏诸子知见书目》之"中国老子书目录"、丁魏《老学典籍考》等。  相似文献   

16.
日前见一僧,老病相加,步履艰难.因其僧是"清众",又没有徒弟,所以粥饭茶汤、提水洒扫,都得"事必躬亲",无人照料.见此情景,不胜怆然.因忆古德有《勉僧看病》偈,录以为见闻者诫.  相似文献   

17.
达照 《法音》2012,(1):13-22
一、前言天台宗的根本思想就是圆教思想。因此,天台宗的伟大,也就在于圆教思想的伟大!而圆教思想的核心,则是"诸法实相论",这个"诸法实相"的提出,见于《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卷一的〈方便品〉第二,所以《法华经》也就成为天台宗建立宗派的根本依据。天台宗的圆教思想就是从《法华经》的"诸法实相"而来的,在整部《法华经》中,对于开示悟入诸法实相(佛之知见)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方法,又作了明确的指示。  相似文献   

18.
人之失败     
把做人当一门深奥学问修炼。开始,《三字经》《弟子规》,读中学大学又将卡耐基的著作立为成功指南,出了校门,听专家讲座,看做人处世的文章,跟儒生体悟"吃亏是福",跟基督徒修行"打了你的左脸,送上你的右脸"。有  相似文献   

19.
《周易》时的哲学发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易》涵具着卓异的“时的哲学”的智慧。《周易》"时的哲学"发轫于古经而成熟于《易传》。这一哲学晓示人们,包括人在内的宇宙万象,都是时的存在。人所值的时与该时下所存在之一切,相对于人就具有了遇的意义;时遇是人所不可自主选择的,但人却完全可以成为时遇的成功回应者与驾驭者;挺立人在时遇中的主体性,应时因机适遇而同时遇脉动之流相偕成一体,凭借方法论上的"时中",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创拓出自己人生德与业上的辉煌。自战国时代起,这一哲学又与孔子、孟子等的相关慧见渐次融而为一。从此,"时的哲学"成了儒家的基本哲学;"时的哲学"的精神,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华民族成为一自强不息、与时俱进、德业日新的伟大民族。  相似文献   

20.
生活在明清之际的张履祥,其易学思想具有鲜明的求实践行精神。从总体而言,张履祥继承并整合了程颐、朱熹易学思想,重视《易》的象数占筮源头,但更强调《易》的天理内涵。他的解《易》思路,遵循的是"五经是四书注释"原则;在"体用一源"思维下,他突出了明体适用,但更多的是践用达体的路径。作为明清之际反思思潮的体现,张履祥从易学中寻找"天下国家兴亡治乱之机",又引出个人修养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