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因此,校园景观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可轻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每所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理念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校园景观设计上要加以重视,将其与文化内涵相互融合,将学校的办学特色充分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叙事手法不仅只局限在文学范畴中,现今叙事理论渗透到了影视、音乐、绘画等众多领域。随着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革新,叙事手法开始融入景观领域并得以发展。通过分析叙事景观在现今的研究以及应用现状,提出"叙事景观"在我国校园景观设计应用中存在的缺失,总结和归纳出基本的叙事景观手法对校园景观的塑造以及对传达校园文化精神氛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现代景观设计中微地形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熟知与利用,它不仅能作为景观要素塑造空间,更能较好地传递和表达场所精神。文章以广西艺术学院相思湖校区图书馆区域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图书馆校训广场、紫荆剧场、洗砚池等不同区域的微地形景观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了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用微地形处理手法,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校园景观空间,使校园景观更具趣味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校园景观文化源远流长,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封闭式形态转变为现在的开放式形态,由单一化逐渐向多元化、综合化发展。通过对中国校园景观文化形态演变的梳理,对中国校园景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才需求量不断提升,也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校园建设浪潮方兴未艾。校园景观设计作为打造校园良好空间环境的重要手段,在校园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如何能够给身在异乡的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其可以感受到"家的氛围、家的温暖",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所以,人性化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就显得尤为必要,也非常重要。鉴于此,文章对校园景观的人性化设计进行相关探索,以期在新时期的校园建设中校园景观设计能够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创造出越来越多高质量的、人性化的空间环境,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需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强化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于校园优美环境以及高质量的公共景观空间的设计和营造,旨在为高校广大师生打造舒适、温馨且更便于交流、交往以及休闲、娱乐的校园空间和环境。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是校园空间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的高校发展中也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于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主要类型以及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原则的简单分析,提出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概念逐渐涌现出来,因而,当代院校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借鉴海绵城市理念,同时,借助校园景观排水、蓄水等系统,对景观设计环境中绿化带、水塘等区域进行改造,且突出生态化设计思想,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性,避免校园环境恶化问题的凸显。从海绵校园概念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海绵校园设计的具体方法,旨在推进当前校园景观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8.
校园景观环境是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校园景观设计也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的主要选题之一。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将校园景观设计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以“真题真做”的方式让设计专业师生参与项目实践,形成设计主导、各方参与、多元协调的校园景观设计方法,将校园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校园景观环境,营造充满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以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空间环境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校园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校园生态长廊景观作为学校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理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整体的艺术风格。同时,校园生态长廊景观设计要以学生和教师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生活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在校园生态长廊景观设计上应当选用合适的设计方案,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带来学界对于乡村政治、经济、环境和人文各方面的关注,总体上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乡村的特征定位进行分析的研究尚且不足。文章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选取乡村景观设计问题相关数据,使用Cite 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综合其数据、共有词汇等因素分析我国关于乡村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学者机构以及其合作关系,得出当下这方面的研究趋势及发展方向。结果发现:"乡村旅游""美丽乡村"等是热点问题,"城镇化发展模式""乡村特色景观""规划发展思想""景观规划保护"等是比较新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教育的逐步发展,初高中校园成了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教育内涵,更展现出城市地域文化的独有特色。每一个中学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校园景观格局,这与其他学校不同,因为校园历史和地域的差异。校园景观设计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应满足学生家长和学生对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通过对山东陵城区第六中学景观设计的思想和方法的实际案例分析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学校园景观的表达,体现了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特点、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场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加强中学教育,来充分实现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是否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些年来各个学校不断扩招,为了满足扩招需求,校园建设也急速发展,却导致了"千校一面"的现状出现。校园是孩子人格塑造、学习知识以及优良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校园不仅是培养人才的载体,还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所以,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作为我国重要的教育机构以及城市基础建设备受国家和政府的重视。而校园景观雕塑作为一种特定的雕塑形式和载体,能有效反映出一所高校的校园特色、文化以及精神面貌,把高校的文化与精神这种抽象的意识以一种具象生动的形态展现给大众,并具有永久的传承性,可见校园景观雕塑对高校精神与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道家设计思想对各个类型的设计作品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致虚守静""无为而治"的设计思想在景观、建筑设计中深有体现。"无中生有""虚实相生"的道家设计思想在建筑空间设计中深有体现,"实"是指建筑空间中实体的墙壁、天花和地面;"虚"是指镂空的门窗,建筑空间中的有趣性、层次感和多样性,离不开"致虚守静""无为而治"的道家设计思想。在景观设计中,大力提倡生态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些设计思想深受道家设计理念的影响,同时,道家深厚的文化理论为古今中外建筑、景观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5.
在校园景观中导入可食用景观植物,是对几千年的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创新。从当下高校景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可食景观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意义进行了探究,提出可食用景观植物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原则,分别为经济性原则、美观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力图对当下可食景观的研究有一个推进作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校园景观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户外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传承校园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推进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南部新建校园思源实验学校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分析、设计构思、总体设计、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文化景观节点设计五个方面出发,探讨基于地域文化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地方和校园主题特色的缺失、文化表达手段的不到位,功能的欠完善以及新材料运用的少见是当今校园景观小品设计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校园景观小品设计应做到雕塑类作品要有鲜明的立意,抽象、具象作品齐头并进;户外家具类小品要多考虑师生的使用,做到功能完善合理;还应合理斟酌造型、材质、色彩,提升其总体面貌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校园建设面临着完善、磨合、调整甚至转化的可能。校园景观环境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重新整治与更新。文章以双峰县起陆学校为例,遵循一系列设计原则,以营建一个服务与教学结合、生态良好、富有校园特色人文景观的中学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提供了必要需求。以延安市宝塔区景观为例,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影响,重点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景观设计要素,提出并利用"四位一体"的表达方式,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从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就是无声的课堂,起着"环境育人"的作用。作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雕塑作品在高校景观艺术设计中亦为"点睛之笔",不仅美化校园环境,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文化氛围的塑造。优秀的雕塑作品在成为校园环境焦点的同时也成为了一所高校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