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宁小丽 《美与时代》2016,(4):127-128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最终培养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许多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各种原因,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要培养社会所需的艺术设计人才,就应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转变观念,理清思路,了解社会需求,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创造一个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推动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为社会提供合格的艺术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2.
艺术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艺术设计是既具艺术性又有经济性的一种实用艺术形态,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休戚相关。社会经济的发展造就了艺术设计的繁荣;反过来,艺术设计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艺术设计必须融入社会经济中才能发展自己,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建立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凯 《美与时代》2003,(10):59-61
根据不同的优势和条件制定教学目标,以满足社会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建立艺术设计理论教育的框架,将已有的地方文化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整合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文化理论对艺术设计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如何应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应该不断调整设计教育的思路与方法。立足于地方院校,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探讨如何提升现有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与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合理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为人类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有意识地引导人们的行为,使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有效地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环境艺术设计是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一门艺术。从现代城市建设的现状出发,分析基于实用唯美主义的现代城市建设,结合新的设计观念,提出现代城市环境艺术设计手法的创新路径,以进一步提升中国城市建设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更要与实际接轨,满足社会需求。在如今这个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设计类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认可与追捧。因此,艺术设计思维在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在高职美术教学中,除了学习美术基础理论和加强技能训练以外,更要融入艺术设计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将市场需求与教学联系起来。文章将深入探讨高职美术教育与艺术设计思维的融合问题,以便指导具体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良好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大众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质量的有效载体,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很多城市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提高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然而,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文章从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设计原则,并提出了改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住宅小区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实际性很强、综合性也很强的新兴学科,它在实践中涉及和涵盖了众多的学科知识。21世纪是一个工业和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科学、经济和艺术密切结合的时代,小区环境设计水平也正在成为现代化社会的一种标志。"技艺化、生态化、人性化",是现代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文中介绍了一些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思维和观念。  相似文献   

9.
云浮石文化是地方文化产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云浮石文化的发展中,石雕艺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云浮石雕艺术品不仅蕴含着独特的审美价值,还蕴含着广东地域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相关专业结合,不仅有助于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也能够促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实践。云浮石文化通过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有效地保护了地方文化,使石文化在理论中深化、升华,使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环境也随之有了巨大的改变。与此同时社会经济也在产生质的变化,面对物质文化不断丰富,多元化的经济的不断涌现,市场所面临的经济方面的竞争压力也在与日俱增。而一直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们,更加注重品牌化的产品。面对国际上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开辟出一条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道路成了社会所关注的重点,而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国家,想要在国际上一举成名,则品牌的创立中便少不了民族化的设计元素。因此民族艺术设计与品牌化战略的相互结合便成了加强国际市场经济竞争力的有力途径。本文主要从民族艺术设计和品牌化战略方面入手,分析两者的关系,并结合相应的融合民族化设计的案例对两者的融合进行分析,总结民族艺术设计适应消费市场的品牌化发展方向,为以后市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艺术设计在各个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高校都先后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作为年轻的、技术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专业定位的方向性;注重教学的实践性、连续性和渐进性,不断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学生的专业及文化素质的教育,确保生源的质量,创造学生良好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在艺术设计方面就表现为无论是在范围还是在内容上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都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在这一背景下,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调,融合现代元素的公共艺术设计风格就逐渐受到设计师的青睐。首先简单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然后在论述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之间的关系以及融合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并最后探讨了传统文化应用于公共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而稳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而由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水污染、空气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性问题也随之增加。处于工业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如何做到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以及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生态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在人与社会、环境"不和谐"发展的前提下进行的设计,正是对环境艺术的统一调整和创新发展。构建生态和谐社会作为符合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通过改变传统的环境艺术设计方式,在经济中融入生态性因素,从而提高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社会意识领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设计领域,我们发现在新的时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中环境艺术设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更多地去追求设计的个性化,更多地突出个性化的风格和内容,极大地丰富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金婷 《美与时代》2023,(12):52-54
环境空间设计是艺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当前形态的总结与升华。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环境空间设计,能够多层次、多角度演绎城市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地方历史文化演变,展现出地方丰富文化底蕴。以扬州东关街为例,通过设计表象与本质的层面关系具体地解析扬州地域文化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城市文化创新建设跟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就在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的建设中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提出一些看法,希望能更好的支持高职类艺术设计专业建设,为城市文化创新建设输出更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匡小荣 《美与时代》2007,(12):152-153
艺术设计各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一般的美术教学,它是各类技术与艺术的统一,是同经济、社会、科技、市场紧密联系的模式教育.这种模式要求高校艺术设计类教育要走开放和合作式市场化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最终使学校与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认识程度在不断提升,生态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影响因素,如今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环境艺术设计中要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近些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不断凸显,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态理念和艺术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各个国家的文化联系也越来越频繁,从而导致经济强国的文化也在一点点侵蚀着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特征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石,随着全球化的日益加剧,环境艺术设计也受到了巨大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地域特征和环境艺术的内在关系进行有效的研究,只有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其和谐共生,为自身的文化传承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也将日益增多,但愈来愈功利的追求和冷漠、理性的教育模式,开始离艺术设计教育目的越来越远。这种急功近利可能会给今后的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无穷的后患。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不能不重新去审视我们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