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景观设计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课程设置缺乏联系性;2.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学生综合设计能力欠佳。景观设计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应具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以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为目标,进行多种教学方式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城市景观设计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需要更专业的进行景观设计的人才,但目前能够培养景观设计人才的各类院校,在景观设计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上还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距,不能够满足该专业课程教学为景观设计提供人才的需求。由此,引发了对景观设计发展的思考。在了解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或方案。  相似文献   

3.
徐茵 《美与时代》2007,(9):105-107
近年来,不少工科类院校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在设计制图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新的教学特点.以笔者所在的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为例,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而且该专业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上还划分了"室内设计专业"方向以及"景观设计专业"方向,所以设计制图课程教学所面向的学生群体是多方向有所分化的.  相似文献   

4.
校园景观环境是艺术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基础设施,校园景观设计也是设计类专业课程教学和毕业设计的主要选题之一。在当前的特殊背景下,将校园景观设计项目引入教学课堂,以“真题真做”的方式让设计专业师生参与项目实践,形成设计主导、各方参与、多元协调的校园景观设计方法,将校园文化和地域特色融入校园景观环境,营造充满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以加强师生对校园文化、空间环境的认同感,从而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上海中医药大学学生对医学人文教学现状的满意度和需求情况,采用访谈和自编问卷的形式对部分学生和个别教师进行调研。结果显示,学校开设通识类课程能基本满足学生选课需求,但医学人文类课程相对较少。71.3%的在校学生对学校医学人文教学情况满意,40.7%的非全日制学生对医学人文教学有较大需求,91.0%的研究生认为在临床实习阶段也应该开设医学人文类课程。目前,医学人文类课程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课程内容与临床脱节,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为满足各个层次医学生的需求,在医学人文教学方面要重视全程性、广泛渗透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交互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着手,以不同人群对社区公共空间的需求为出发点,探究目前社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社区公共空间的交互景观设计类型应从感官交互类、公共空间多元类、地域文脉情感类这三方面进行探索,并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景观的交互性质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物理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物理课程的特殊性也为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其它课程所不能具有的优越平台。目前对探究教学有哪些特征、在物理教学中应当怎样展开探究教学,人各有异,对探究教学所涉及的一些问题本人只能谈一些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都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鉴赏能力是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的艺术公共课已基本普及。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在《江苏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考核标准与办法》的指导下,美术类课程的教学团队教师根据以往丰富的教学经验,共同研讨出适合高职特别是适合本校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思路。并结合目前美育、思政课程教育热点,实现了思政目标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生态景观设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这促进了景观设计专业的发展,也为其改革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教学中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基础知识非常广泛,有气候学、工程学、艺术设计等,而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态景观设计的需求,景观设计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而且在教学改革中,需要从多维性角度出发,强调教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空间设计"课程作业展示的真实感,可利用VR技术的沉浸式虚拟场景优势,将优秀设计案例和学生作业制作成立体360°虚拟样板,有助于学生掌握一项新的设计技术,使其更直观地感受优秀作品和自己的设计方案的差异,方便其进行修改并在不同方案之间快速切换、对比。作为实地考察和实体样板制作的替代技术,VR可以为"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车辆内饰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经济、便捷、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美术史课程作为高校美术类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理应在其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发挥该课程特殊的育人作用。因此,现阶段我们有必要对思政元素如何巧妙融入美术史教学及融入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美术史课程真正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环节的研究与探讨,从构建高效课堂的角度出发,重点引申出构建高效课堂的四个基本要求——要求高标准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环节、要求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方法、要求师生融洽的教学环境,以此促进美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高效化发展。高效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因此构建高效的美术基础课堂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课程教学不同,OBE理念课程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反向设计过程,其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以企业需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针对性地解决了学什么(教学目标)、为什么学(职业岗位需求)、如何学(教学过程)、学得怎么样(教学评价)等问题。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的教育理念对于探索视觉传达设计等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以通识教育视角下财经类高校美术史类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财经类高校美术史类课程教学现状为依据,首先介绍通识教育概述,其次说明通识教育视角下开设财经类高校美术史类课程的必要性,包括财经类高校层面、学生自身层面,最后从将课堂内容与考古、课外参观相结合,注重美术史课堂中艺术类典型电影的研究,详细讲解与广泛讲解相互融合三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通识教育视角下财经类高校美术史类课程构建体系有效措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在高中美术课程改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教育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以学为主"的必要性。"以学为主"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学生更好更快地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就必须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一、美术课堂引入信息技术的基本特点信息时代,是终身学习的时代,不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不断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广告设计课程中普遍存在以传统教学为主,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高校设计类学生缺乏实践创作热情,创新能力弱。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具体实践出发,探索高校教学理念的革新和转变,力求能为高校广告设计课程的更好开展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7.
针对书法课程在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书法课程缺乏一定的重视、书法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定位不科学等,进行合理分析,详细介绍了书法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书法与中国画之间的关系紧密,通过进行合理的书法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书法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鉴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中国画教学中书法课程的重要作用,希望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大院校都非常重视美育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其中,高职院校愈发展现出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开设公共美术实践类通识课程既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美育工作的开展,也可提高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以金华开放大学中国画课程为例,从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开展中国画课程教学的途径,阐述设置中国画课程的价值与意义,以推动高职院校公共美术实践类通识课程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美育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梁丽宇 《美与时代》2013,(8):130-132
高职院校服装画技法课程实践教学,在尊重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以培养专业技术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为此对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课程理念、目标定位、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材选用、师资条件等,都要进行较合理的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应用技术(广告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需要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调查发现,目前,南通理工学院相关专业学生以中职类学生为主,高考生源的学生很少,即使有少部分的高考生,因接受的美术教育有限,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不够。就"插画设计"课程来说,要解决好这一问题,可从"插画设计"的课程内容、课程教学场所、课程教学手段、课堂组织形式等四个方面,采取生活化的美术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