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娟 《美与时代》2014,(6):23-24
城市空间的活力与其滨水景观带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艺术品位是分不开的。我们应通过滨水景观的绿化设计来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打造为城市对外展示的窗口,如此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目前现代城市中滨水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结合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得到了滨水景观设计的方法,主要利用绿化有序、景观语言加强、植物配置合理且具美感的设计方法,为滨水景观设计提供借鉴,旨在打造适宜人类生活的休闲空间。  相似文献   

4.
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是为使用者提供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场所。探讨园林景观中休闲空间的设计原则、方法及应用,对优化城市园林景观环境、延续城市文脉、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等,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以武汉市城市绿道的休闲空间为例,研究休闲空间的设计思想及方法,以期为市民提供更加绿色生态、更具人文关怀的绿道。  相似文献   

5.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里人群活动的密集区,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休闲娱乐活动的同时,滨水环境也给人类活动增添了丰富的意境和趣味性,因此对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与开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意识到生态景观为城市带来的双赢影响,对生态环境的修复愈发重视。在保留城市河道的基础上,对河道进行重塑,并加入了生态湿地、生态护坡等修复改造工程措施,结合周边需求,设置亲水广场、儿童游乐区、绿色健康跑道、自行车赛道等互动场所,加强景观与人的互动,丰富了河道自然形态的同时提高了滨河魅力。滨水空间是市民的公共财富,应该开放河道绿化系统,结合人文区域,充分发挥出每个区域的特性,展现出其个性的滨水景观空间,挖掘滨水空间的资源优势,通过合理的景观植物规划,沿河道的生态修复,展现出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的作用,激活滨水周边的环境,使滨水区域更加容易融入城市中,改善城市环境。  相似文献   

7.
城市的滨水区是一个城市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广大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广大人民对美好环境的向往,越来越多的滨水城市开始积极治理和规划滨水区的景观设计,希望通过滨水区景观设计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打造地方人文景观特色。文章简要介绍了影响当下城市滨水区景观改造和设计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探讨一些滨河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为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整体规划和布局积累一些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与河流保持着密切联系,而城市依托河流形成的滨水开放空间凭借其特殊性成为独特的城市空间场所。文章以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特征演变、构建原则的基础上,探究了城市滨水开放空间构建的途径,并对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王洋 《美与时代》2014,(3):19-19
滨水城市依水域而生,水域亦依滨水城市而有“情”,情景交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滨水环境。近年来,随着国家各行各业的快速前进,城市建设也随之迅速发展起来,滨水空间的建设成为当代城市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好滨水城市空间的规划工作是当代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韩国清溪川河流改造项目为例,首先概述了项目选择背景因素、规划的内容等,对其为首尔市民提供一个令人向往、满足城市活力、提升建成环境作为活力辐射点的空间绩效,基于PSPL调研法就河道堤岸空间活力度通过公共空间品质的营造与市民日常生活事件的营建,从景观设计的角度进行全面分析,并阐述滨水空间营造的价值为我国目前对滨水空间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的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潮河滨水景观设计是对丰宁满族自治县潮河部分滨水区域进行设计改造,严格遵循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规范,将满族文化元素传统服饰、工艺品、满族文字、宗教文化和民族图腾等融入其中,坚持以人为本、安全性和地域性原则,努力为河道周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集休闲、娱乐、观赏和健身为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2.
人类"逐水草而居",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水与城市息息相关。自古以来,滨水而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特色,滨水景观常常是借助于植物来表现的。滨水景观由植物组成,植物又作为滨水生态景观的决定因素,成功的滨水景观营造,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生活品质,还可以带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成都老茶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老茶馆与市民生活紧紧相连,作为城市公共空间,老茶馆的发展更新的过程也反映了市民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的演变。茶馆作为城市公共休闲空间不断地发展,外在空间不断提升,消费不断攀升,而成都地域性老茶馆文化的平民、恬静的特质将如何延续下去,提出成都老茶馆空间的更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梦瑶 《美与时代》2023,(2):104-106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有大量的桥梁正处于修复和加固的进程中。许多城市迫切需要以更加生态化的方式解决河流生态景观、功能复合与城市文化等问题。因此,基于湖北应城富水河实际情况,对废弃铁路桥梁及其周边滨水空间提出改造方案,在保留废弃铁路桥基本通行需求的同时,转变其功能,重建城市特色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对大富水铁路桥周边的滨水空间进行规划设计,以生态修复理论为指导,解决城市河流污染问题,改善富水河流域的复杂水生环境及其两岸的生态景观,并针对滨河园区功能缺乏和城市文化缺乏特色等问题,采取联系河道周围社区的策略,建立新的公共空间,以创造更多的文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城市滨水区一般由自然和人工两个景观区域构成,是城市公共空间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往往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带状景观特征,是构筑城市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具有很强的视觉审美价值。营造城市滨水景观,把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形成科学、合理、健康的城市景观格局,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扩展城市休闲空间、发展旅游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所在,滨水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区域,不仅承载着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也是展示地域文脉特色的场所,其空间设计品质与城市文化发展和居民归属感紧密联系。从城市家具对地域文化传达的意义入手,结合相关研究,以江苏省镇江市滨水公共空间为例,结合空间现状,提取地域文化特性应用在具体设计中,并提炼出一套针对城市家具的设计流程,从而通过应用设计提升人们对城市文化特色建设及滨水空间的认同感,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7.
<正>一、公共空间艺术(public art)公共空间艺术是目前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环节,由于我国城市迅速地扩张,随着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国家在制定计划时已经将公共空间艺术列入必然的规划范畴,这在赋予城市空间灵魂的同时,也为老百姓提供了具有趣味性及同时也有文化内涵的生活以及休闲环境,给予人们休憩放松的外部环境并且无形中拉近了人与人,市民与市民以及人与城市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城市除了生活便利  相似文献   

18.
一个城市文化建设的程度可以反映出这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如果想要城市更好地发展,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那么增加城市的文化性,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建设势在必行。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日常交往、交友旅游的开放型场所,如步行街、公园、植物园等都属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空间就如同一面镜子可以让人们看到这座城市的优点与不足,增加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元素,有利于展示城市的精神面貌,增加城市等级,使城市树立一个全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贯穿城市的河流为城市带来了宝贵的滨水绿地,为创造城市绿色空间提供了重要的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需要设计师们更注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对于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而言,点、线、面是造型的关键要素。点状空间具有重要的节点意义,线性空间则在形态构成里面体现出轴线特征。点和线的完美结合,可以给绿色开放空间点缀色彩,搭建出具有展示性的城市绿色景观。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城市设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区作为重要的生态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伴随着城市的成长而发展。城市的历史文脉、民俗风情和自然环境等都可以转化为滨水景观中的设计元素,用景观设计的艺术化创新来保持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