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原规划在城市外围的铁路被纳入了城市建设的范围,由于噪音污染以及新兴的技术更替等原因,这些铁路逐渐退出公众的视野。近年,高密度城市规划理念的提出,城市废弃地重新被大众关注。而废弃铁路因其序列长、污染物最低、带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而被认为是城市中可塑性最强的工业废弃地。对城市废弃铁路景观空间更新设计进行研究,并以厦门市铁路公园为例探讨城市废弃景观空间更新设计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城市更新已经成为我国东北后工业城市未来几十年的关键使命之一。当前是国内新产业的兴起和构建的时期,东北经济却出现断崖式衰退,长春市作为东北传统的老工业城市,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废弃地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工业废弃地使有限的城市空间资源枯竭、城市生态系统退化,严重阻碍了新产业体系的构建。结合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研究,通过项目对比分析长春市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关系,构建出长春市工业废弃地再生规划与设计的模式,为实现长春市未来工业废弃地历史保护型开发、经济转型型开发、生态修复型开发提供合理建议,以及再生规划后在生态修复、土地再生、景观营造、人口就业、人才引进等方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而促进长春市的城市更新。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使得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工业废弃地,而精神经济催生的创意产业则为工业废弃地改造提供了广阔前景。"工业废弃地——创意产业园"的景观改造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而且可以利用原有空间的潜在价值,提取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部分,加以改造,使原空间在功能再生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精神层面的内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进而对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致力于追求全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而"海绵城市理念"作为一种以维持城市范围内旱涝平衡为核心的城市设计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方针高度契合。因此,积极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以许昌新区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设计为案例,深入分析如何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中,从而可以为许昌市未来城市道路的海绵城市设计提供一定程度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印度尼西亚三宝垄港市有这样一家特殊餐馆:在这里用餐,不是付现金,而是用垃圾来抵扣餐费。这个餐馆坐落在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垃圾填埋场。老板是一个有着慈悲情怀和商业头脑的印尼人,是一对夫妻,名字叫做Sarimin和Suyatmi。这对夫妻在开这家餐馆前,曾一直在此处寻找和收集废品。这里苍蝇乱飞,臭气熏天,许多贫穷的当地人在那里寻找塑料和玻璃用于出售。一天,Sarimin想起前一阵子看到电视新闻,市长要求垃圾填埋场的经理想办法减少填埋场里的塑料垃圾。当时塑料垃圾的价格很低,每公斤大约在0.04美元左右,自然没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批驳国民经济学家"人口"概念的过程中发现: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因素,人口就只是抽象。这揭示了阶级分析背后所依据的雇佣劳动、资本、分工等因素,暗含了城市研究中运用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潜在可能。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发现了承担解放任务的城市无产阶级。然而,在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的城市现代发展进程中,资本进一步将主体展现为以"无产者"和"物产者"为代表的阶级幻象以及相伴生的从"匮乏"到"剩余"的个体性体验。有鉴于此,城市研究有必要回归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在激发人的主体性的同时破解资本逻辑带来的主体幻象,最终达成主体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7.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具体细则,以洁净新疆和智慧城市发展为契机,因地制宜地设计建设适合新疆地理气候的连栋生态公寓社区,将减轻日益严峻"城市病"问题,也是实现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新疆生态环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三大效益有机统一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8.
王琎 《美与时代》2021,(2):27-28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对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城市发展中提前规划好生态建设,是城市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文章的研究角度是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发展角度,以此为着力点探索具有生态特征的城市规划经验。  相似文献   

9.
如今,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大,城市信息化发展日趋推进。在这个背景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也相继建设起来。本文主要探讨在"数字城市"建设的背景下运用三维仿真技术进行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的必要性研究,以青岛市新建园区高新区为例探讨运用三维仿真系统的必要性、方法及优势,力求为新建园区设计提供先进的理念和全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对自然认知的不断深入,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与方法也在不断发展。以"形态自然"为主流的设计理念虽然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却已无法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和人们对城市风景园林生态、文化等多元需求。因此,"功能自然"的设计理念正在逐步取代"形态自然"的设计理念。"功能自然"并非是对"形态自然"的全盘否定,而是在"形态自然"的基础上更多地注重城市系统中各种要素的系统性、关联性与动态性。参数化设计作为现代创新的设计理念能更好地实现从"形态自然"到"功能自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陈艳 《美与时代》2022,(8):71-73
地铁空间有效延伸了地上空间,发展了地下空间,在整个城市空间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地域文化视角下的地铁空间艺术,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彰显城市设计的人文关怀,展现整个城市的地域风貌。地域文化应紧密结合城市地铁公共空间,通过地铁公共艺术,对城市精神进行更好的传递。有机融合地域文化和城市地铁空间艺术,既可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和使用需求,又可打造具有特色的地铁城市。以广州地铁空间为例,基于地域文化视角,通过研究地铁空间艺术,以在地铁空间中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提高设计师对地铁空间艺术地域性设计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人在城市中生活,不自觉便会影响城市发展,这种影响便是文化,文章则是以探讨文化基因对城市环境设计的影响为目的。文章以理论研究为主,同时结合必要的实例进行印证分析,系统、全面地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同时借鉴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从而深入探讨文化基因与城市的关系,为城市环境设计提供指导意义。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积淀,文化则是这个城市的灵魂,城市环境设计应当以文化基因为依托,围绕城市的文化气质进行设计,而不是成为钢铁混凝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设计师需要有效融合生态和艺术,这关系到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景观设计中,需要以生态发展为主,展现自然优势,同时提升景观设计的艺术性,找出景观设计中生态与艺术融合的重点。文章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融合生态与艺术的景观设计思路,希望为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慢行系统是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交通拥堵加剧、人口密度剧增、资源供应紧缺、污染加重等问题凸显情况下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必然趋势,是发展绿色交通、促进人们之间互动与沟通的重要途径。"城市慢行系统景观设计策略研究"旨在以城市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为基础,探索出构建一个融出行、健身、休闲等活动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环境的设计策略,改善步行、骑行等慢行环境,为创建更高质量的步道、自行车道等基础设施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景观更新对于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是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完整性、更新利用废弃的城市景观空间、借助科技、使用绿色生态材料等方法去解决。只有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去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构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急剧上升,西南地区老城区缺乏市民休闲活动空间,更是匮乏大型的城市综合公园。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新城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由于西南地区城市综合公园实践项目较多,文章以遵义市"龙塘湿地"公园项目实践为研究对象,从总体设计、分区设计、专项设计等方面出发,探讨西南地区城市综合公园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人工湿地在我国城市变迁中承担着环境与生态维护的重要角色,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民对城市功能要求的提高,原有建成并长期使用的城市人工湿地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研究基于此背景以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核心区域的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的创新改造方法,提出了结合海绵城市的雨水设施拓展其可持续发展的新功能,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造方案和构想,为我国人工湿地未来的研究内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不断进步,城市化成为城市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内容,人们在这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交流逐渐减少,传统的公共空间已经很难满足城市的需求。因此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营造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以人居环境为基础,营造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空间,满足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城市永续发展。文章以郑州东风渠绿化带为例,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本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城市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情况,探索人居环境学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优化城市公共空间,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铁路废弃地转型为公园空间后,有效地解决了城市闲置空间等问题。通过研究过去的典范案例,归纳各案例的物质环境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各案例之间的仿效价值及创新价值,为后续铁路公园规划转型提供思考依据。研究对比发现,转型后的公园除了把价值因素作为仿效典范,同时强调因地制宜和创新意识改造。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设计的低碳理念代表了该城市的发展水平,为响应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号召,我国当前城市化建设应当最大程度发挥低碳理念,发挥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效应。文章主要阐述了低碳城市景观的理念,低碳景观的格局,和对低碳理念的城市景观设计探讨,并详细地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中主要五个方面的低碳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