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的山水田园诗自成一格,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成为后世文人借鉴称颂的宝贵素材。融合了诗、画、乐等多种艺术元素,读来极具层次美、色彩美、音律美,又因诗人晚年笃信佛学,潜移默化地在诗歌创作情趣中渗透禅理,使其意境迭出,回味无穷。通过概述王维山水田园诗创作的人生经历,探析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美、音律美、空灵美以及"画、音、空"的辨理等方面,有利于探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创作手法,领略其诗歌创作的自然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2.
枯山水庭院是日本园林体系当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形式之一,之所以被称为"负之庭",在于其营造常常是运用简朴的材料和极简的手法,给人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稍微移动其中的元素都会破坏整体效果。意境的营造是通过人们的观赏、静坐、冥思、顿悟等内心活动,达到对世间的人生感悟,枯山水庭院处处体现出"留白"山水思想和禅宗美学意境,传达了现代园林的极简主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云是自然界中没有固定形式的物质,在山水画的意境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云与画面中的景物虚实相对,为画面营造空灵缥缈的意境,云的流动性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的视觉感。中国山水画追求景中有意,以意境取胜,绘画中讲究灵动之气,云在山水造境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宋时期的"云山鼎立"的山水,南宋时期的"角边山水",元代时期的"一河两岸"的山水,云成为画面中重要的精神内涵。文章从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意象分析,研究宋元山水画中云的技法特点,阐述云的气韵生动、空灵简约、游心于"淡"等精神造化,由此总结现代山水画创作中云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体系之中,青绿山水是中国山水画最先成熟的古典形式。工笔青绿山水与水墨山水虽是不同的表现自然山水的方式,但是二者在写意性上具有相通性。工笔青绿山水从意境、线条、赋色等方面都显现出其独特的写意性。  相似文献   

5.
"远"是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历代山水画家对山水画意境的不懈追求,就是对"远"之意境之美的追求,尤其是山水画中的"平远",更是他们的至爱.这主要是因为山水画中的"平远"之意境,与文人士大夫所钟情的老庄哲学精神境界是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6.
山水画在北宋达到成熟的写实风格后,南宋画家试图创新技巧,以抒情为目的.马远、夏圭为南宋院体山水的典型代表,二人发展了李唐刚劲苍猛的画风,开创了"偏角山水"的新意境,构图多取局部,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故有"马一角"、"夏半边"之称.本文试从分析马远、夏圭的绘画风格来探究文人画对院体画的影响和渗透.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园林与山水画关系之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在借助于自然山水形式美的同时,升华到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因而,古典园林是借山水景物来创建山水景象,而山水画则是用绘画的方式来抒发画家的主观情感,两者的创作相互影响,逐渐形成它们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受儒道两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崇尚自然,秉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设计的转折时期,是山水园林发展的奠定时期。在唐宋时期,我国园林的设计更是受到诗歌和绘画的影响,"诗情画意"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注重园林山水的仿神写意,力求在园林中注入高雅的意境。  相似文献   

9.
"三远法"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空间构造的三种不同视觉感受及所传达出的意境之美,是以老庄"游"的美学思想为基础而形成的审美观照方式。"远"是山水画家对自然万物客观物象的表现手段及主观意象的体悟方式,最终实现人文精神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园林的水体设计,称之为理水。在古典园林中理水是至关重要的。自然界的水体多种多样,中国古典园林从大自然的山水中吸取灵感,园林的造景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林是自然山水的缩影,理水的意境多源于自然界的江、湖、池、潭、湾、涧等。文章从古典园林理水的审美思想,寄情于园林山水咫尺山林的意境追求,艺术水体的艺术处理手法,水与其他造园要素的构成关系,以及现代园林理水的运用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论述,力求在理解其文化精神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再现古典自然山水园林的精神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上,米芾、米友仁父子"米点山水"的出现,使文人画上新一台阶,为画史所称道。二米的山水画以"墨戏"的创作手法摒弃绘画的一切功利性,抒写文人"寄心"的人生态度,影响到后世文人画的发展。"米点山水"蕴涵着"质朴兴游天真"的审美和创作思维,独特的"水墨戏"韵味和空间意境的营造无疑成为最能反映中国山水画审美特征,其在山水画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文章通过研究米家父子时代风格与个人风格的关系,探究米家父子对把握山水画创作信息的研究起到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面对均质化建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山水城市的建筑设计理念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山水城市融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和城市森林的设计特点,构造出了集宜居、实用和审美为一体的生活环境。黄山太平湖公寓从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意境三个方面完美诠释了山水城市的理念。将其与当下所倡导的生态型城市理念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山水城市可视为生态型城市的延伸,也应当成为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渔庄秋霁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画风成熟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画家在极简的构图模式中通过巧妙布局、经营,加以简笔淡墨的出神运用,创造出一种萧寂、简淡、清静的意境空间。这种意境氛围的营造与画家的审美追求、生活蒙养、人生阅历密切相关,画面中"物我合一"的"有我"图景深刻寄托了画家主体"隐逸""出世"的心性诉求,并由此建立了一种突出人格化气息的山水图式,将中国文人画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充分展现了山水画中"以逸为高"的精神典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自诞生以来,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以表达生命为其终极追求。中国山水画家深入生命根性处,以富有生命意趣的创造性笔墨语言,创绘出极富生命意境的山水画作,以揭示宇宙的本真,呈现生命的真实,抒发生命情怀,安顿个体生命。  相似文献   

15.
法常是南宋末年的禅僧,擅长绘事。其所绘禽鸟山水树石人物,无不简洁生动,自然天成,蕴涵无限禅机。法常的花鸟画表现了一个孤寂空灵的境界,折射出万物皆有佛性的禅学思想。法常的水墨山水画在继承了米家山水画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水墨晕章的特性,创造出空灵淡远、虚无缥缈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苏东坡作为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部分诗词散文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有着特殊亲近与钟爱,每到一地,总会留下许多关于当地风景的佳作,至今仍为后世吟唱。苏轼的诗词散文无不体现着山水地形美、气候天象美、建筑艺术美、色彩音响美和联想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南宋山水画"边角之景"的成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地域环境以及艺术本身的发展规律有关。局部特写、边角构图、大幅空白是"边角之景"的最主要特点。在主要代表画家中,李唐完成了从"全景山水"到"边角之景"的转变,刘松年将山水发展成为小景山水,马远、夏圭将"边角之景"推至南宋时期的主流风格,使山水画完全成熟,达到了南宋山水史上的又一高峰。四位画家在构图样式、笔墨以及意境等方面皆有共性,同时也存在差异,体现了"边角之景"的发展过程。"边角之景"所呈现的形式美和诗意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远播东瀛。  相似文献   

18.
弘仁是清初"四僧"之一,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山水画风萧寒冷逸、寂静空灵,蕴含了浓郁的禅宗美学思想.弘仁的山水画风的形成与他多年的禅僧生涯有着密切的关系.弘仁山水画中的清灵之气主要来自于静观默照的禅修体验.弘仁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静",意象深邃,境界空寂;弘仁山水画第二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净";弘仁山水画第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空".弘仁以画入禅,化禅境为意境,创造出具有浓郁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山水画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王国维的"境界/意境"概念和理论出现了一种颇具颠覆性的新看法,即认为王国维的"境界/意境"概念和理论来源于西方美学,与中国传统的"境界/意境"思想没有关系。持此说者基本上回避了"境界"与"意境"的区分。本文首先分析中国传统话语中"境界"所具有的实存义、虚存义和比喻义,并重点指出其中的比喻义属于哲学的维度,是"意境"一词不具备的;其次解读王国维在"境界"与"意境"两个概念上的选择与区分,并对其后期使用"意境"一词的难题作出新的解读;最后着重对王国维境界论的单一"西来"说作出回应。  相似文献   

20.
意境是境与意的统一,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这是偏重于意境"实"的方面;意境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境生象外,强调其空间美、动态美和传神美,这是偏重于意境的"虚"的方面.虚实结合,方得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