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吊脚楼是我国富有特色的民居,木质材料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良好结合构成了吊脚楼的主要特色。整体分布观之抑或单独欣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异曲同工。吊脚楼建筑艺术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要保护和传承吊脚楼建筑艺术,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
吊脚楼是土家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象征,其与众不同的象征符号,使得传统土家的民族文化能够以别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当人们看到吊脚楼的时候,就会联想到土家族,或者跟土家族相关的一些文化事项,随着时间的积累和历史文化的沉淀,吊脚楼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标识,一个民族的象征物。  相似文献   

3.
陈玲 《美与时代》2013,(1):69-71
吊脚楼作为土家族常见的民居建筑形式,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影响,土家人就地取材,依山而建,创造了没有脚基悬于半空的建筑样态—吊脚楼。作为建筑文化的原生态,吊脚楼也成为土家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经过近千年的传承与发展,这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蕴含着丰厚的精神文化内涵,影响当地人居环境、价值观念和民族审美情趣。本文运用现象学,从海德格尔基础存在论出发,通过对吊脚楼的分析,探讨建筑和居住,建筑和存在本性之关联,揭示只有在语言的家园才得以实现人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4.
吴薇 《美与时代》2013,(4):41-43
广西三江侗族县程阳村传统木构建筑,极富传统地域魅力的杆栏式木构建筑——吊脚楼正在不断消失,被世界趋同化的"水泥钢筋砖盒子"取而代之。因此,急须保护逐渐消失的侗族传统民居—吊脚楼,在此基础上,为适应现代生活,对吊脚楼进行低技术再改造,让它获得再生的力量。只有让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合起来,才能给予侗族传统木构建筑无穷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吊脚楼作为咸丰县县土家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家庭社会及宗教信仰观念等各方面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是研究咸丰县县土家族发展史和民风民俗最直接的证据。修建土家族吊脚楼过程中呈现的各种仪式活动,更是体现着咸丰县县土家族巫祭文化的特色,掌墨师作为建筑巫祭仪式的核心人物,不仅传承吊脚楼建筑技术,也传承古老的巫祭文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描绘了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在这样的背景下,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的保护问题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以湘西土家族典型民居吊脚楼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其形成背景、来源、建筑特征与文化意蕴,分析了当前土家族吊脚楼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小年"是荔波布依族最重要的民族传统文化节日,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独特。荔波布依族的"小年"与其他地区"小年"的时间不同,意义也不一样;它与汉族的"大年"一样隆重热闹,被视为一年中的岁首。荔波布依族是贵州乃至全国布依族群中唯一过此节的一个族支。荔波的"小年"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唯一性。对荔波布依族传统文化节日——"小年"的研究,旨在保护和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8.
传统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个性鲜明的扬州传统建筑有着深厚的根基,根植于悠久的地域文化,又具有其独特的风格。通过阐述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内容、意义、价值,以及当下餐饮空间设计的趋势,总结出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如何在餐饮空间设计中更好地得到运用,使建筑装饰元素更好地与当代餐饮空间设计相结合,营造出既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又符合现代功能需求与审美特色的室内环境,创新设计的同时也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建筑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点。维吾尔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经济状况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以及华丽而神奇的建筑艺术。维吾尔族建筑文化园林中,伊斯兰建筑是伊斯兰文化与维吾尔族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的实物精品与瑰丽奇葩。  相似文献   

10.
豫西地处中原西部山区,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当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寓意及装饰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探索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与应用,实现豫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众多传统民居以及地域性建筑时我们可以发现,建筑不仅与周围环境有关,也与使用者自身需求有关,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需求共同决定了建筑的形式。通过对天等县丽川河畔遗留建筑、口河屯与苗村现有建筑,对天等县人居环境行为和地域民居干栏式建筑进行具体的调查,并从天等县地区居民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等人居环境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天等县地区传统壮族民居人居环境的思考,并得出结论,天等县传统建筑反映出的是天等地区壮族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地貌、生活习俗、思想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技术,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均具有历史传承性。而传统建筑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建筑形式将为人们在设计研究地域性建筑提供合理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所以保护天等县传统壮族建筑,发扬和继承该地传统民居建筑的优良设计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天等县地居式干栏建筑对于天等县地区建筑设计与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乔家大院又名中堂,是清末经典建筑,是承载晋商文化之地。现代建筑行业发展迅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但难以展现独特文化与地区习俗。因此,建筑行业应结合传统古建筑文化与韵味,优化其行业发展。基于此,文章以乔家大院为参考,分析晋中大院建筑形制,希望促进建筑行业古今结合,建设出蕴含风俗文化、更为精巧的民宅建筑,从而优化建筑区域空间,提升建筑实用性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历史悠久的徽州当地的派系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建筑造型与高超的表现艺术水平,展现了我国风俗文化之精华,其中一些建筑元素雕镂工艺精湛,造型异常丰富。文章通过对徽派建筑文化特殊点进行一系列研究,通过对安徽实地的考察,对其元素进行了提取与分析,对各种传统类型的建筑元素的现代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呈现出既含有优秀文化意境,又不失雅致,且具有中国民族艺术气息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4.
受特殊的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的影响,贵州苗族传统民居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这样的建筑形式是苗族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长期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反映了苗族人民的人文生态思想。如今,在国家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尤为重视的背景下,透过这些苗族传统民居去挖掘其内在的人文生态理念,对中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瑞洋  华勇 《美与时代》2014,(10):15-16
彭家寨吊脚楼群规模大,处于不间断沿用中,具有丰富的民风民俗,有着鲜活的生活气息,被誉为“吊脚楼群的典藏,武陵土家的绝唱”,其具有很高的建筑美学价值、历史保护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在进行后期的保护时,应从鄂西地区鲜明的地域特色为研究角度,探讨吊脚楼建筑群的保护和利用,为其他地区乡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西藏地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侧,地理环境特殊,有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建筑是思想观念的物质承载,藏族人民创造出了极具风格和艺术性的藏式建筑藏式建筑的选址、布局、架构、装饰等都是十分具有逻辑性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生活追求。以地域文化为出发点,通过在藏族文化中提炼传统藏式元素,分析藏式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通过这种分析呈现独特的藏族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藏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统民居具有独特的建造布局手法,是我国重要的乡土建筑类型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将传统民居建筑布局手法运用在现代建筑中,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功能提出的更高要求,能够使人们更深入地认识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从而弘扬传统文化,推动民居建筑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贵州丰富的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是当地无法估量的文化资本,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在文化产业化的时代背景下,从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着手,在产学研融合的视角下把握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文化特色,在保护与保真的原则下系统开发创意文化产业,不断增强品牌意识,着力拓展文化产业链,在开发与利用中实现贵州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的传统建筑历经数千年的变革,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气质。中国建筑之所以保持其独立性和易识别性,是因为包含了其特有的民族文化,建筑的“中国味”就表现在建筑的文化气质上。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连续性,当文化表层结构  相似文献   

20.
正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贵州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佛教发展历程与其他地区也有所不同,体现出佛教中国化的地域性特色。回顾这段历史,可以得到一些特别的启示。一、贵州佛教的历史由于地理原因,佛教传入贵州的时间较晚。最早有据可考的是在西晋末期。当时正值八王之乱,许多南方地区的僧人选择从四川经由贵州、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