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无说、无用说、曲解论,是当前质疑、诘难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三种代表性观点。虚无说和无用说分别就是否存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是否还有价值,从外部挑战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曲解论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在思想界定与定性方面暴露出来的理论研究自身的问题。回应挑战,辨误曲解,关乎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生存及长远发展,关乎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环境保护运动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兴起,人们把目光投向世界各大宗教,试图从中挖掘和借鉴丰富的生态思想与实践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印度三大传统宗教耆那教、佛教和印度教作为东方思想传统的代表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从中发  相似文献   

3.
东方传统思想中有关生态伦理的论述余谋昌生态伦理学,或环境伦理学,其现代科学思想是由西方学者首先提出来的。1923年法国哲学家A.施韦兹发表《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提出尊重生命的伦理学。1933年美国生态学家A.莱奥波尔洋德发表《大地伦理学》,提...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不能归约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伦理学”是在20世纪反思现代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危机的过程中由西方学者创立的,其中的“深层生态伦理学”将现代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归咎为西方固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念和现代工具理性,希图重建一个以自然主义为理想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型文明模式。这些生态学家站在现代学术的高度,从东方古老的宗教文化中找到了诸多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因而被称之为现代生态伦理学的“东方转向”。近年来,中国哲学界也借助这一契机开始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对话:在对话中,很多学者把中国传统的生态智慧简单地归约…  相似文献   

5.
试论生态女权主义与道教思想的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危机"这一共同的背景下,诞生于现代西方的生态女权主义思潮与东方古老的道教思想发生了碰撞,显示出令人惊异的相似性.论证二者思想的相似性,可以拓展道教关注现实的视角,并希望有益于当前的环保事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后现代生态思想,阐述了农业文明时代中国生态思想在宇宙生成论、有机整体论、生命价值论和天人合一论几个层面的基本理论特质。笔者认为中国的生态思想传统虽然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是它的基本观点与后现代生态思想是一致的。中国生态思想中的人文主义精神与西方后现代生态思想中的科学理性的互补,可能确立人类未来的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宋颖  曾衍桃 《法音》2020,(2):52-55
自18世纪工业文明以来,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物理、人文与精神危机,基督教文化较早地作出学理化回应,Lynn White提出,现代西方的生态危机的思想根源是西方宗教思想中人对自然的宰制。[1]传统的有关自然的"西方——基督教范式"正在受到新生态学模式的反思。[2]叔本华、赫胥黎、池田大作等思想家亦强调了东方生态智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自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以来,地球环境不断恶化。物种多样性的减少、空气污染、水污染、森林大面积减少等生态问题不断地挑战人类的生存底线。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业文明所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活方式。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提出:"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人们摒弃"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生存方式,超越物质主义,不以"难得之物"为贵,从而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世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哲学家试图汲取"东方智慧"来解决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心灵问题。钱穆先生作为国学学术之高峰,乃集"东方智慧"之大成者,其一生学术之目的在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中国人对自身文化产生自信。钱穆先生所著书中所包含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伦理规范,是抨击物质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之路上的一盏思想明灯。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社会思想根源上探讨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人类中心主义的影响;生态伦理的滞后;西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彭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12):172-172
生态问题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各国都在力图寻找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生态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俩者都作为当今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探讨两者的关系,分析两者的异同,利于我们吸取两者思想的精髓,共同致力于生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