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又是一本关于异化的书?这书是给什么人写的?为什么要写?我能想象得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会惊讶地提出这些问题。一听到“异化”这个词儿,他就觉得必须对修正主义的或反共的观点提高警惕了。这本书主要不是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但是确实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者不了解异化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我才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对异化理论深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对这一理论本应感兴趣、本应给以正确评价的马克思主义者。我特别是写给那些政治活动家的;写给那些自觉地并公开宣称自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行动的政治家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但其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  相似文献   

2.
我的军人梦     
“沙场练军姿,军纪心中记。从小立下报国志,军校为我鼓勇气。坚强又真诚,求实更创新。军魂养正,文武兼修,军旗引我向前进!”每当唱起我们少年军校的这首校歌,我就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三年前,我怀揣着报国的热情和对军人的崇拜与敬仰,走进了邻水县鼎屏三小少年军校。当我第一次踏进这所孕育着军人气息与军事文化氛围的校园时,我便知道,我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自豪的少年兵”,那时起我便懂得:为了美丽中国,我们将被赋予新的色彩和担负神圣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翟水、李雪、杨柳榭、叶星四位同志写了一本《纪律——人生的轨道》。他们希望我写一篇序言。我虽然感到最近写序言已经成了我的一个负担,因为你既然写了一篇序,就要负一点责任,对这个问题要多少研究一下,而事实上我又没有可能拿出那么多时间来对许多问题都去研究。这就产生了矛盾,有的序就只能不写,或者说得准确些,是写不出来。因此,也不免得罪一些朋友。但这一次我却很愿意借此机会来说几句话。  相似文献   

4.
《社会学大纲》是李达的代表作之一,1937年5月公开出版后,李达曾将此书寄给当时正在延安的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不仅十分认真地阅读了这本书,写了详细的眉批,而且还向延安哲学研究会和抗日军政大学推荐,指出:“这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高度赞扬了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贡献,热情  相似文献   

5.
前几天收到一本名为《统一的宇宙》的书,让我写评论。翻开第一章第一页,批评别的理论没能“揭示所有宇宙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近期,我的硕士生导师给我推荐了很多本有关乡村治理研究的好书,张乐天的《告别理想一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就是其中一本。本文主要从“外部冲击——村落传统的互动模式”、对历史人类学的认识及对作者研究细节的若干启示三个方面浅谈自己读完此书后的感受。我想这本书中所呈现的人民公社制度是值得我们进行反思的,但书中所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作为一名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生,更应该注意这些理论方法的总结,并思考怎样把这些理论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学习研究中。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相关知识的缺乏和视野的狭窄,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谊多读类似的好书,多多思考问题,多练笔,勤写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7.
评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一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哲学评论杂志》1967年附刊第五期中,我对现象学的、语言学的和解释学的基本理论做了比较,特别就这些学科对理解和认识交往行为的意义的分析所作的贡献,做了比较。在这篇文章里,我也对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评论。下面,我只把批评他的那一部分看法重新发表出来;收集在这本集子中的伽达默尔写的原批判(见本集第57页等),同我对他的批评的那一部分看法直接相关联。  相似文献   

8.
龟去龟来     
去年冬天,第二次到山里来访的陆小姐给我带来一只龟。 我本不爱好养宠物,可这只龟的到来还是令我由衷高兴,因为我在这前一天刚刚画了一幅老先生身边跟着一只龟。我这么一说,陆小姐和介绍她来的曾居士都感到这只龟因缘殊胜。当时这张画还正挂在墙上,并分明写着前日的日期——“辛巳小雪”。  相似文献   

9.
黄幸平 《天风》2012,(4):59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一本"小书",一本"大师"写的"小书"。之所以说是"小书",意思是这本书不厚,篇幅不长,不需花太长时间就能读完。书名,《做个真门徒》;作者,神学大师斯托得。哲学家罗素有本书,书名叫《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很多人受其影响就以为所有宗教都是虚假有害的。若干年后,斯托得以"我为什么是基督徒"为题讲了几场道。后来他将讲道内容编写成书,就是这  相似文献   

10.
Ⅱ.许多年以前,事实上是1954年,我曾写过一篇论文《科学的目的》,最初用英文和德文发表于1957年12月。该文有一部分是对象牛顿和 M.玻恩等伟大人物所持的这一观点的驳斥:牛顿的理论可以用归纳或演绎的推理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来。当时我并没有着重驳斥牛顿理论是归纳的结果这种历史神话,因为我认为二十年以前我就已经摧毁了归纳理论,当时我充分乐观地相信,捍卫归纳的人仍然在进行的所有抵抗不久都会失败。(不过我比较详细地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卡尔纳普的归纳概率理论,结果是他放弃了这一理论;他为捍卫归纳而最后采取的形式,同他在《概率的逻辑基础》这本大部头但我认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谈的题目是漫谈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我考虑得也很不成熟。中国伦理学史有几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提出来,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分几个小题目,就是: 一、学术史研究的基本要求想写好一本中国伦理学史,应该注意达到的,一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二是资料与观点的统一;三是阶级分析与理论分析的结合。现在分别谈一谈。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学院第二政工教研室吕明增、陆铭等同志献给读者的《军人伦理学》,读了以后,觉得颇有启发和教益。这本书是我国目前关于军人道德的专著中比较好的一本。 通观全书,有几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着眼于军人道德现象的特殊矛盾。作者首先指出,“研究我军道德必须着眼其特点”。我军道德具有“特殊的职业性”、  相似文献   

13.
金景芳先生与孔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今年6月9日是金景芳先生90岁生日,今年又是他从事教育工作70年,《孔子研究》邀我写一篇文章,以兹纪念。我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写些什么呢?我想,金先生一辈子都在研究孔子,对孔子这个人物特有兴趣,而且老来弥笃,文章又要发表在《孔子研究》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穆斯林》杂志原主编龚清志先生于2005年11月16日归真的消息传来,使我感到十分突然。我们虽是同乡,但由于接触不多,我对他了解很少,殊不知,清志先生是一位伊斯兰文化底蕴很深的人,曾以“穆白”笔名写过不少好文章,大都辑入《龚清志文集》。最近几年我们每逢邂逅,本人发表的习作往往成了清志先生的话题。对我来说,听听这位资深穆斯林知识分子对拙文的宝贵意见,是件赏心乐事。但我从他那里得到的总是鼓励多于批评。2003年,我写的纪念其同窗好友、著名穆斯林学者陈克礼先生的文章发表后,清志先生连夜打电话热情地祝贺,并称赞说这是一篇史…  相似文献   

15.
<正>说起我信主的经历,其实和阅读有关。学生时代,我喜欢去书店淘书,有次去北大西南门外一间仓库改成的无名小书店,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北大教授刘意青写的《〈圣经〉的文学阐释》。买来读完之后,我惊叹《圣经》有着这么完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仅仅从文学的角度来欣赏解读,这也是  相似文献   

16.
握笔等待     
正朋友约好下午三点钟来家里取作品。两点钟的时候,我便不再创作了。心里有事惦记着,便无法专心。如果坚持去写,一是容易丢字错字,二是写出来的作品无神采。当然,我也并非闲坐着等,而是找几块边角料的纸临帖。因为临帖不需要每篇都气韵相生,也不需要字字到点到位。我可以漫无目的地从书橱里随手抽出一本字帖,断章取义地临几行。这  相似文献   

17.
新菜根谭     
前不久,期刊社邀请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进修教师和北京内燃机总厂的技术人员、工人师傅座谈,对已出版发行的三期《佛教文化》评头品足。大家各抒己见,既给予热情鼓励,又提出中肯建议,气氛很热烈。不论是座谈会上,还是以往的读者来信中,都一致肯定了《新菜根谭》这个专栏,希望办得更活更好。我拟了这样一个方案:每期本栏的警语,都要由一个特定的人群来写。例如这一期便是由这次座谈会参加者每人写一份,从中编选而成。只要是本刊的读者,您去组织一次座谈,可以是出家人,也可以是在家人,大家畅所欲言之后,各写一份警语,连座谈纪录一道寄来,我一定认真编选,早日刊出。您是否愿意试一试呢?  相似文献   

18.
圣经和我     
孙秀康 《天风》2018,(12):28-29
2001年初,我刚刚来到上海工作,住在租的房子里。床头柜的抽屉里有一本很小的黑皮书,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总之就觉得这本书不是普通的书。但当时我既没多看也没多想,后来也没有理会过它。2012年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下班之余去了一家书店,在数不胜数的书籍中我拿起了一本书,偶尔翻到一页,上面写着:“许多流行书籍、电影和讲座都会告诉你——可以借着自我反省寻获人生的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是为神所造,必须要以造你的神为起点,只有从神那里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这段话吸引了我,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也就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走进了教堂。  相似文献   

19.
我将一封手写的信投进邮局的邮筒里,听见邮筒发出“咣”的一声——铁皮的声音,清脆。我知道这是一个无人写信的年代,邮简里空空如也,除了我写的这封信以外,我断定这邮筒里不会再有第二封信了。我是在下午快下班时,将我写给朋友的一封信投进邮筒的,这封信大概今天晚上就要在这只邮筒里过夜了。  相似文献   

20.
罗冠宗 《天风》2003,(11):U002-U006
现在,我谨对《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本书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 这是一本关于述评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侵略中国历史事实的著作,不是写中国基督教的历史。在新中国建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发起时,我们就开始控诉、揭发历史上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为其侵略服务的罪行。但过去揭发的材料主要是传教士及其政府官员讲话的摘录和一些同工们写的单篇文章,同工同道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