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周易》卦爻辞的文学价值邹然《周易》卦辞和爻辞是对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所蕴涵意义的确切界定,即对这些卦体爻符所代表的物象内容、人事现象及其占筮效用所作的文字表述,所谓“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圣人之情见乎辞”(《周易·系辞》)...  相似文献   

2.
帛书《易传》中有关于《恒》卦的四处解释,仔细研读这四处解释,了解其内在含义,一方面对于推知帛书的成书年代或有帮助,另一方面可知帛书《易传》中所出现的不同卦序正是《周易》自身变化的重要标志,透过帛书《易传》,可以对《周易》中的占筮与德行有着新的认识,并且对于重新把握孔子的易学思想亦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易传》来研究解《易》方法,共分四个部分:一、认为卦名反映一卦之主旨,《杂卦传》《大象传》为探寻卦名意义作过若干努力。二、认为《大象传》反映《周易》之精髓,它揭示了《周易》以六十四卦为形式探讨在不同的境遇下,君子所应具备的境界。三、《说卦传》揭示了《周易》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四、《彖传》《系辞传》揭示了"当位"说、"得中"说、"正应"说、"贵贱"说等解卦方法。  相似文献   

4.
卦序问题是《周易》象数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孔颖达明确提出《周易》经文六十四卦次序以“二二相耦,非覆即变”为基本原则。这一原则直接推动了《周易》上下经卦数不均问题和“观象系辞”问题的研究。上下经互变之卦的数量不均,是导致上下经总卦数不等的直接原因,而之所以如此安排又有其特殊之用意。诸卦“非覆即变”之象是作《易》者名卦和系辞的重要原则,因而较之于马王堆帛书《周易》卦序,传世本《周易》卦序应当是更为原始的卦序。《周易》经文卦序从整体架构到具体组合排布都有一定规则在其中。  相似文献   

5.
曹福敬在《中国哲学史研究》1988年第3期发表文章认为,《周易》的成书不仅在周初,而且在整个西周都是不可能的,它是进入春秋以后的作品。一、从古筮的示卦特点和古易史来分析。西周中晚期,人们以八卦所重的六十四卦来占筮,显示所得之卦的记载方式都  相似文献   

6.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从楚地出土的多种易类文献来看,《周易》一书在形成与起源之初表现出了种种样态。至少形成了三种使用周易的方式,即“只用易卦”的方式、“实用筮书”的方式以及“经典文本”的方式。在《周易》经典文本的定型过程中,《周易》文本早期形态在占筮内容、文献编撰、易类体例以及卜筮关系等诸多方面得以充分展开。  相似文献   

8.
刘震 《周易研究》2015,(3):47-54
《左传》《国语》所载数十条《周易》占筮记录,是我们研究先秦时代《周易》发展脉络与情况的重要依据,而清华简《筮法》的出现,则方便我们借助于新的资料而对于既往文献从新的视域加以考量。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以占筮为主要内容的《周易》在理解上出现了不同路径,而这种分野起初表现为解读《周易》占筮结果上有所不同,而更进一步的则逐步将《周易》变成了阐发人伦道德的哲学典籍。同时,在这一时期,卦象与四时五行的对应,也直接引导出现了卦象方位图,而透过清华简《筮法》,我们也可以更为完整的理顺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楚竹书《周易》首符、尾符所使用的方形结构,由内、中、外三层构成.依此三层结构进行分类,首、尾符号可以分为九种.将这九种符号和今本《周易》卦序非覆即变三十六卦图相对应,我们发现正好可以按四卦画一组,分为九组或九宫.假定楚竹书《周易》卦序确由九宫构成,则其与今本《周易》卦序有着密切的继承关系,但也有重要区别,其分宫法与一般以八经卦为基础的分宫法也不相同.楚竹书首、尾符号的设置,还反映出这样一种认识或意识,即一个卦,是由"卦画、卦名"和"卦辞、爻辞"两个部分构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国语.晋语四》"贞屯悔豫皆八"的释义为主要讨论对象,重新检讨了前人对此的种种解释,如认为此占所用的方法为传说中的《连山》与《归藏》,以"八"为本卦不变之爻的营数,以"八"为本之二卦阴爻的营数等。通过对大量新材料的考索,运用文字学研究的新成果,笔者得出结论:基于《左传》、《国语》中所用的《易》占皆不出《周易》系统,因而理解本则材料也应放在《周易》的占筮方法中考察;从之卦豫卦反观本卦屯卦,"贞屯悔豫皆八"其实是指本卦屯卦宜变之爻与不变之爻各三爻,"皆八"就是皆半。"八"与"半"通作,在后世几已绝迹,但在先秦文献和器铭中却并不鲜见。论文还附带讨论了《国语》"泰之八"与《左传》"艮之八(艮之随)",指出二者不宜与"贞屯悔豫皆八"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时期有多种筮法并行是不争的事实。以清华简《筮法》为代表的楚地筮法不同于《周易》,且流布很广。在数字卦向符号卦过渡的过程中,《周易》筮法属于一个特定的转化系统,而楚地筮法则属于另一转化系统。这两个系统在具体过渡过程中依据的数字不同,但转化的具体时段却都定格在战国时代。战国时代是阴阳思想大规模传播的时代,在《筮法》当中,不但四时、五行等黄老因素有所展露,而且阴阳思想更是在筮例中明显体现了出来。在战国时代数字卦转化为符号卦的过程中,阴阳思想的影响显而易见。在《筮法》中,阴阳符号卦思想虽已露端倪,但尚未取代数字卦,是以《筮法》的学术史意义在于其以实物形式让我们看到了数字卦要向符号卦过渡的一般迹象。  相似文献   

12.
王家台秦简“易占”与殷易《归藏》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秦简“易占”与《周易》相应之卦存在的不同卦名来看 ,前者与卦之象义的关系简单直观 ,后者与卦之象义的关系则复杂抽象 ,故秦简“易占”之卦名当即先于《周易》之卦名而存在的殷易《归藏》之卦名。秦简“易占”之占辞中存有与殷易时代不合之数条 ,但其余占辞显然绝非后世所能编造 ,当即殷易《归藏》所收夏商旧有的占筮记录之辞。秦简“易占”虽非殷易《归藏》之原貌和全貌 ,但大体为殷易《归藏》之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一) “纳甲”之法,文字记载最初见于西汉,京房在其积算法中已有,可见汉初或先秦即有此说了。但以“纳甲”法进行占筮,在先秦文献中无明显记载。然而,今人刘氏之《周易概论》指出:“《蛊》卦卦辞有‘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而《巽》卦其爻辞除有‘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外,又有‘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等等,作其补证,此足证《周易》作者已将天干纳入其占筮中了。故后人多以  相似文献   

14.
<正> 《周易·蒙卦》和儒家的教育思想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且看《蒙卦》的卦辞: ■(下坎上艮)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蒙:据《尚书·洪范传》解,“蒙,阴闇”;《尚书正义》说:“性不通晓,则行必蒙闇,故蒙对圣也”;可知“蒙”即闇昧不明的意思。为什么要以“蒙”为本卦卦名呢?这还得从卦体上说起。卦体的上卦是艮,为山,下卦是坎,为水,象征山下有一股泉水刚从地底冒出来,它还不清楚外界的情况,又无现成的沟渠可循,故不知流向何处为宜,致处于闇昧不明的状态,这是初生事物的必然现象,故《象传》说:“山下出泉,蒙”,《序卦传》也说:“物生必蒙”,“物之稚也”。蒙卦卦象的内容决定了蒙卦的卦名。  相似文献   

15.
一、八卦、六十四卦卢《周易》莱卜尼茨发现二进制的历史 《周易》撇开它的假托占筮的迷信形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科学著作。它保存了一项具有现代科学价值的数学发明,是附会于这一数学的筹符建立它的思想体系的。八卦、六十四卦就是这一数学的数表,是人类数学史上二进制的发明,这就是现代电子计算机语言的基础。这是我国古代算筹记数法的形式之一。其产生大约在十进制之后和0这个数字发明之前。这是  相似文献   

16.
《周易讲座》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是卜筮之书,但又是哲学著作。卜筮产生于无知,同时又是对无知的反抗。巫在卜筮中输入有知因素。筮已不可考,可考见的只有卦。《连山》《归藏》二易久亡,仅存《周易》。《归藏》又名《坤乾》,孔子用以观殷道,而《史记》云“殷道亲亲,周道尊尊”,以《归藏》首坤次乾,《周易》首乾次坤,反映殷周二代历史的不同思想基础。孔子著《易大传》,对《周易》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阐发,使卜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次质变;并明确指出《周易》是“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的哲学著作。组成《周易》的四个要素是蓍、卦、爻、辞。《易大传》对这四个要素逐一作了详实的阐释。蓍的变化莫测,卦是蓍的记录,蓍与卦是形与影的关系。爻是对卦的进一步发挥。辞有卦辞(象)和爻辞(变)。在《易》的六十四卦的结构中,乾坤二卦居于特殊地位,是一个最大的矛盾统一体,六十四卦的变化发展都蕴藏在乾坤二卦之中。《易大传》的说明,可以看出六十四卦结构中存在着完整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出土简帛易学文献,为今人探索卦爻辞之本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即以马王堆帛书《周易》、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周易》与今本《周易》相对比,选取坤、蒙、比、履等十五卦中的诸本差异较大的辞句予以训释疏证,辨析其异同,间亦涉及帛本流传等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周易》虽是占筮之书,但也记载了许多战伐之事,遍涉战争性质、出师名义、攻守情势、战略决策、战术选择、行军纪律、作战地形、军事技能、赏罚奖惩等方面,从而构成研究周代军事历史的重要史料。透过兑卦、比卦,反战、厌战情绪跃然纸上,远离战争、回归和平是《周易》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师》卦是周代的一部兵法总纲。六爻卦辞分别讲述用兵打仗的规律,强调用兵须正,出师有名,点将、择帅也要正,这才是带领兵众克敌制胜之道。《同人》卦则是周代部族战争曲折过程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19.
《恒》卦是《周易》中具有重要思想意义的一卦。文章详细考辨了出土简帛本与今传本《周易》中《恒》卦的异文,认为诸本之间的一些不同更可能是文本差异使然,当各存其是。在此基础上,秉持文辞、象数与义理相结合的路数,提出《恒》卦的主题是人事活动中基于变通的恒久之道问题,其下卦三爻着意于如何立恒守常,而上卦三爻则意在揭示如何因时适变,尚中道而重权变,堪称中国古代经权观的滥觞。与卦爻辞着眼于恒久之"事理"不同,《彖传》从"天地之道"的高度,阐发了恒久之"道理",以"恒"表"道"是先秦宇宙论或道论的重要内容,"随时变易"乃是易学视域中恒道的本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周易》虽是占筮之书,但也记载了许多战伐之事,遍涉战争性质、出师名义、攻守情势、战略决策、战术选择、行军纪律、作战地形、军事技能、赏罚奖惩等方面,从而构成研究周代军事历史的重要史料。透过兑卦、比卦,反战、厌战情绪跃然纸上,远离战争、回归和平是《周易》最基本的价值要求。《师》卦是周代的一部兵法总纲。六爻卦辞分别讲述用兵打仗的规律,强调用兵须正,出师有名,点将、择帅也要正,这才是带领兵众克敌制胜之道。《同人》卦则是周代部族战争曲折过程的真实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