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探讨利他动机、组织认同和组织支持感对知识共享的影响,选取北京市不同学区的20所中小学校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使用利他行为问卷、组织认同问卷、组织支持感问卷和知识共享问卷获得有效数据1342份。结果发现:(1)中小学教师的利他动机对其知识共享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组织认同在中小学教师利他动机与知识共享之间起到调节作用;(3)组织支持感对中小学教师利他动机与组织认同对知识共享的交互效应具有高阶调节作用。本研究检验了个体因素(利他动机)与组织因素(组织认同、组织支持感)变量对知识共享的共同作用,对提升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与高中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河南和云南抽取4988名高中生实施问卷调查,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和教师自主支持与高中生学业、个性社会性和生涯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和生涯方面,女生发展好于男生,重点学校学生发展好于普通学校学生;个性社会性方面,重点学校学生发展高于普通学校学生,高二、高三学生发展显著高于高一学生;(2)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发展。父母自主支持对学业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显著高于其对生涯发展的影响;教师自主支持对学业发展影响最大,对生涯发展影响最小;(3)教师自主支持对高中生三方面发展的影响均显著大于父母自主支持;(4)父母和教师自主支持对高中生学业和生涯发展存在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考察专业认同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未来取向的调节作用。采用学生感知班级氛围量表、学习投入量表、大学生专业认同量表和未来取向问卷对582名特殊教育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专业认同在感知班级氛围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3)未来取向显著调节特殊教育师范生感知班级氛围对学习投入的直接路径,也调节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即特殊教育师范生专业认同对学习投入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丰富了特殊教育职前教育理论,对提升特殊教育师范生培养质量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跨职能知识共享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知识有效共享的角度分析了跨职能整合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证明:(1)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是实现跨职能整合和提高产品创新绩效的关键机制;(2)知识共享行为受到创新氛围、共同目标和组织支持的共同影响;(3)认知障碍是观点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而知识共享有助于冲突的解决。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对比了不同管理措施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为组织管理实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幼儿教师政府支持、组织支持、胜任力和职业认同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选取四川、重庆、西藏、贵州、江西、湖北和北京七地幼儿教师462名,用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量表、幼儿教师胜任力问卷、幼儿教师职业认同问卷、政府支持问卷和组织支持感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幼儿教师政府支持、组织支持和胜任力均是保护性因素,提升其职业幸福感。其中,组织支持影响最大。(2)幼儿教师职业认同在政府支持、组织支持和胜任力对职业幸福感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上述研究结果发展了职业幸福感的JD-R模型,并对提升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个体对组织氛围的感知是影响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的重要因素,亦是提高敬业度水平的关键。本文选取全国范围内168名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组织氛围各维度对知识型员工敬业度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样本的实证分析发现:(1)组织氛围各维度对知识型员工敬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组织支持与工作意义对工作倦怠有显著正向影响;(3)工作倦怠对组织支持、工作意义与敬业度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果验证了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变量传导机制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7.
教师支持是师生关系的重要指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学生的学业和行为特征会影响教师支持,但是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影响,极少考察学生所在小群体的作用。本研究以个体和其所在圈子的学业成就、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为特征,考察其对教师支持的影响,结果发现:(1)个体的学业成就积极预测后续教师支持的增加;(2)在高学业成就圈子中,个体学业成就的提高能够预测教师支持的增加,而在低学业成就圈子则不能;(3)与男生相比,在低亲社会圈子中的女生获得的教师支持更少,而在高亲社会圈子中的女生则能够获得比男生更高的教师支持。  相似文献   

8.
采用追踪设计,对贵州省487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考察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不仅能显著负向预测半年后留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2)朋友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当朋友支持较低时,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作用显著,当朋友支持较高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3)教师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留守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相对于高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低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强;教师支持还可以调节留守女生同伴侵害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低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自尊的影响在高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追踪设计,对贵州省487名留守青少年进行间隔6个月的两次追踪调查,考察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自尊、教师支持和朋友支持在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同伴侵害不仅能显著负向预测半年后留守青少年的主观幸福感,还能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主观幸福感;(2)朋友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影响:当朋友支持较低时,同伴侵害对男女留守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消极作用显著,当朋友支持较高时则不存在显著影响;(3)教师支持可以显著缓解同伴侵害对留守女生主观幸福感的直接作用:相对于高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低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强;教师支持还可以调节留守女生同伴侵害与自尊之间的关系:相对于低教师支持的女生,同伴侵害对自尊的影响在高教师支持的女生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发展系统论和社会提供论构建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对322名留守、323名非留守母子进行为期半年共两次的追踪测查,考察家庭(母亲心理控制)、学校(教师支持)和同伴(朋友支持)系统对焦虑代际传递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控制对留守、非留守母子焦虑的代际传递均起部分中介作用;(2)留守母子焦虑代际传递的中介效应受教师支持的调节,随教师支持水平的提高,中介效应变得不再显著;(3)留守、非留守母子焦虑代际传递的直接效应受朋友支持的调节,随朋友支持水平的提高,直接效应变得不再显著。未来研究可聚焦于母亲、教师、同伴的视角打破留守母子焦虑的代际传递。  相似文献   

11.
中学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孝富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06,29(1):185-188
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自编中学组织气氛量表调查分析中学组织气氛与其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学校组织气氛各因子与其教师工作满意度除人际关系因子外的各因子相关显著;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工作性质、领导管理、薪水、进修晋升和物质条件等因子回归显著。  相似文献   

12.
中学组织气氛测量及其与教师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孝富  秦启文 《心理科学》2007,30(4):982-986
在借鉴国外有关学校组织气氛理论研究成果和我国教育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学组织气氛的结构因素进行了理论构想。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学校组织气氛主要由管理气氛、教学气氛、学习气氛、人际气氛四个维度共23个因子构成的。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组织气氛量表。经考察,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应用该量表探讨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发现:学校管理气氛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敌意因子,学习气氛与强迫、人际敏感、焦虑和敌意因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教师心理疾病各因子与学校组织人际气氛具有负相关,但不显著;学习气氛与敌意和焦虑、管理气氛与敌意因子回归显著。  相似文献   

13.
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姜勇  钱琴珍  鄢超云 《心理科学》2006,29(1):162-164
通过对317名教师的问卷调查,建立了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研究发现,组织氛围、课程改革参与性是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直接影响因素,其对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作用是正向的。工作满意度是影响教师职业承诺、工作主动性,以及职业倦怠的重要中介变量。组织氛围能提升教师的职业承诺。课程改革参与性不仅能增强教师的工作主动性,而且能降低教师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4.
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组织承诺的预测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问卷调查410名北京市中学教师,探讨了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组织承诺的影响.结果表明:修订的《学校组织气氛问卷》是可靠而有效的适用于中学教师组织气氛相关研究的工具;在持续承诺维度上,本科学历的教师显著高于硕士学历的教师,高级职称的教师非常显著地高于中教二级的教师;所教学生人数的多少与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有显著的正相关;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之后,分层回归和优势分析发现:支持行为、同事行为和疏远行为对预测情感承诺做出了新的贡献,支持行为的贡献更大;支持行为和亲密行为对预测规范承诺做出了新贡献,支持行为的贡献更大;亲密行为能预测持续承诺.  相似文献   

15.
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孝富  秦启文  谭小宏 《心理科学》2006,29(6):1489-1491,1476
本研究借助于自编的学校组织气氛量表和教师工作绩效量表,通过对分层随机抽取的378名教师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结果发现学校组织气氛与教师工作绩效相关非常显著。回归分析和差异检验的结果进一步揭示:学校组织气氛是教师工作绩效的较好预测变量。其中,教学气氛是教师工作绩效的显著预测变量。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学校组织气氛对教师任务绩效影响非常显著,但对教师情境绩效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组织认同问卷、组织认同图解量表、组织竞争问卷、组织同一性知觉问卷和组织声望知觉问卷对700名教师进行施测,考察组织竞争影响教师组织认同的关系机制.结果表明:外部竞争、内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声望知觉均与教师组织认同呈显著正相关;外部竞争通过两条路径影响教师的组织认同水平,一是外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认同,二是外部竞争—组织同一性知觉—组织声望知觉—组织认同;内部竞争通过组织声望知觉影响教师的组织认同水平,即内部竞争—组织声望知觉—组织认同.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调查法,检验教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以及教师工作倦怠在二者之间的作用。通过对来自重庆和湖南郴州共32所中小学132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中介效应检验和优势分析,结果显示:学校组织程序公平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正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是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显著负向预测变量;教师工作倦怠在教师组织公平感与其组织公民行为关系之间有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热情枯竭和成就丧失的中介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组织公正是员工对工作场所公正环境的心理感知, 研究层面有个体与群体之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层面, 以致研究结果缺乏对群体现象的有效解释。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关注群体层面的公正氛围研究, 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可以发现:(1)在理论机制上, 公正氛围的形成可以通过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吸引-选择-磨合模型、公正传染概念和公正启发理论来解释; (2)在研究视角上, 主要存在维度视角、整体视角、感知来源视角、氛围属性视角和第三方视角; (3)在研究主题上, 主要涉及领导、团队和组织三方面对公正氛围的影响, 以及公正氛围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效果。未来研究可着重从多种领导行为对不同公正氛围影响的比较、其他领导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不同公正氛围对结果变量影响的比较、新视角公正氛围测量方法的尝试, 以及文化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Due to changes in state and federal policies, as well as logistical and fiscal limitations, researchers must increasingly rely on teachers' reports of school climate dimension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developmental impact of these dimensions, and to evaluate efforts to enhance the impact of school environmen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adolescents. Teachers' climate ratings exhibited a robust dimensional structure, high levels of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moderate levels of stability over 1-and 2-year time spans. Teachers' climate ratings were also found to be related consistently with students' ratings. In three large-scale samples of schools, teachers' climate ratings were associated significantly and consistently with students' performance on standardized test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with indexes of their academic, behavioral, and socio-emotional adjus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