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后现代心理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股仍在发展中的文化思潮,本文从后现代心理学产生的起源、主要观点作了详细的阐述,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对许多领域产生了影响,本文重点针对后现代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兴起,解释学领域出现了后现代转向,在对解释本身及解释模式的阐释、对成见的看法以及真理观等方面有许多转变,这些转变对后现代心理学产生很大影响,表现在:对研究对象的分析水平由个体中心转向对关系的研究;研究方法上由唯一客观的实证方法转向多元方法论;研究原则上由价值中立转向强调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知识观上由追求知识的客观性、普适性转向知识的社会建构性。同时,后现代解释学对心理现象和实践应用的认识,对克服后现代心理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相对主义也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从个体主义到文化主义--心理学研究范式的转向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万年 《心理学探新》2006,26(2):18-21,91
西方心理学存在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即个体主义和文化主义。文章拟以库恩的“范式”为标准,阐述西方心理学个体主义范式到文化主义范式的演变,剖析二者的基本观点及其优势和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两者整合的构思。  相似文献   

4.
赵晓翠 《孔子研究》2019,(5):108-116
惠栋对乾嘉时期甚至整个清代学术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他开启了经学研究的新局面,在由"宋学"向"汉学"以的范式转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易学而言,"汉易"以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为主要特征,"宋易"以偏于人道之人文哲学为主要特征。本文认为,惠栋在西学东传、中西互交的时代思潮下,试图重构汉代象数宇宙图式,包括宇宙生成图式和宇宙变化图式,最终以落实宇宙大合的价值为旨归,由此推动了乾嘉时期易学研究从偏于人道之人文哲学向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的范式转化。乾嘉之后,偏于天道之自然哲学思想占主流地位,甚至影响了近代学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讨论医学人文及其实践问题,有必要从科学与人文一般关系上进行思考和认识。古希腊的科学即是人文,近代以来医学科学和技术进步对人文的遮蔽,并不意味着二者的彻底分离,人文始终构成近现代医学的本质属性。医学科学和技术进步并不直接导致医学人文的缺失,缺失的直接因素源于医学的社会实体化进程。医学人文实践形态表现为人文要真正走进临床,其根本是走进并扎根在医者的灵魂深处。医学人文走进临床,是人文与临床两大系统间的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会科学迄今所采取的路径是将欧洲置于科学讨论的中心位置,因而损害了其他大陆以及世界上其他文化,后者被降至知识反思和知识生产的边缘。这种欧洲中心主义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宗教领域是显而易见的。非洲与欧洲的关系就是发人深省的例证。最近的危机不仅是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是文化和更普遍的社会危机,反映出由于试图将世界上各种文化标准化造成的意识丧失。这种标准化是由加速的全球化所引发的,而全球化导致个人、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去人性化。通过重构人文社会科学来进行一种范式转换已是刻不容缓。这种范式转换的视角是一种基于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多中心主义,这种多中心主义能够加强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因而巩固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认知范式创造性心理学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运演与转化上,排斥价值性研究。而人本范式创造性心理学将研究重心放在个体的人性建设上,从根本上实现了创造性心理学研究范式的整体性转型。本文对人本范式创造性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主要观点、方法论思想、影响及局限作了简明扼要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彭运石  谢立平 《心理科学》2006,29(3):763-766
本文考察了主客二分研究范式的内涵、发展脉络与历史地位。作者认为,主客二分研究范式张扬着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定向,体现的是人作为自然物的形象,展示的是将人的心理、行为视作“现象”,试图以实证方法揭示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外观心理学”境界。它和主客同一研究范式均可在未来心理学中获得各自合理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论主客同一的心理学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主客同一研究范式的内涵、发展脉络及历史地位。作者认为,主客同一研究范式体现着心理学的人文科学定向,张扬的是人有别于自然物的“天使”形象,展示的是将人的心理、行为视作“生活”,试图从内部体验、直观以达成对人的独特本质洞察的“内观心理学”境界。它和主客二分研究范式均可在未来心理学中获得各自合理存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高申春  刘成刚 《心理科学》2013,36(3):761-767
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或理想普遍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正是对这个观念或理想的百余年历史的追求和实践,塑造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心理学及其历史作为整体的基本面貌,并决定了科学心理学观念的两种范畴含义及其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学作为科学的整体背景中它的现象学传统或道路与它的科学主义传统或道路之间的对峙关系。历史分析表明,对科学心理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理解和实现,与关于科学观念的范畴含义的探索和理解是密切关联、相互制约的。以人类思维的理论形态的历史转换为背景,我们发现,关于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只有实现为现象学意义上的科学,才能真正实现它自身;但主流的科学主义传统则要把心理学实现为自然科学,由此实现的科学心理学,只能是对心理学作为科学的观念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心理学文化转向的方法论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关注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文化特性,揭示文化与人的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为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文化转向带来了心理学研究中文化的回归,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心理学的方法论思想,揭开了心理学文化性质的神秘面纱,促进了心理学研究中多元取向的综合与多元方法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全球化的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化心理学或心理学全球化是当代心理学的一个新取向。它产生的基本动力是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的出现,主流心理学的局限以及本土心理学的兴起,其基本目标是研究全体人类的心理和行为,力图建构起最具统合性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13.
心智哲学是20世纪中末期西方哲学所发生的继语言(义)学转向和语用学转向之后的一次重要转向,它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元理论和方法论。(1)为心理学提供了"心智-语言-世界"新的世界观;(2)从哲学角度对人的心理进行了探讨,促进了哲学与心理学的结合并互哺;(3)促使人们对"人是什么"重新审视与理解;(4)引发了对以往心理学尤其是主流心理学的基石——身心二元论的质疑;(5)催生了第二代认知科学、活动主义、情境认知等新取向的兴起。它对心理学有很大启示:第一,人工智能、动物研究等研究是有限度的;第二,应重视身体的作用;第三,应重视人的意向性,注重隐喻分析;第四,应关注人的存在,尤其是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从学科本体对心理学做重新审视。在方法论上,把意识和物质等同犯了“范畴错误”; 在科学性上,心理学不该用证实主义而应用证伪主义的标准,且心理学难以成为自然科学意义的科学却有望成为胡塞尔“严格意义的科学”; 在认识论上,主客二分研究范式具有“‘主-客-间'双重障碍”。天人合一范式可解决双重障碍,并以直观内省体察普遍性定理。故汲取中国哲学中的观物取象法、虚壹而静原则、中国式内省并结合西方现象学提出天人合一研究范式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在跨文化心理学、文化心理学、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中经历了3次重大衍变。跨文化心理学视文化为心理规律的干扰因素,认为理论研究应力求“去文化”;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寻求理论的“文化敏感”;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则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灌注、相互建构的关系,因而更加关注“心理”、“意义”与“现实”的双向建构过程。本文详细分析了上述几种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历史背景,对其各自的意义、问题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