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古人云:“食色,性也。”性活动与饮食、睡眠一样,都是比较高等的动物之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生理本能。通过性活动的生殖功能,物种得以延续,而人类的种族同样也得到了繁衍,人类社会也才得以绵延和发展。但是,人类性活动的特征已经与其它动物有了非常本质的区别,因为它受到社会化过程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个体的生殖活动,而是在人类繁衍本能所驱动下的一种复杂的、带有强烈心理色彩的、具有多种社会效应和社会功能的人类的基本活动。也就是说,人类的性活动已不单纯是为了生殖和繁衍后代为目的动物性的本能活动,其中已经掺杂了大量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譬如社会所公认的各种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风俗习惯,以及法律、法规,等等。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两种: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种族的繁衍。这两种生产活动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也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真正起点。在两种生产中,已经潜在地包含着一切社会关系的可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但就其科学含意而言,那不过就是指两性之间关系的社会组织形式。人类一代一代地繁衍下来,正是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才得以实现的。按照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这种社会组织形式就是人本身的生产关系,即生产人的生产关系。它也象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一样,是一种物质的社会关系,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规律,因此,它也是一种历史地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运动变化着的社会现象。这正是人类的自身生产与一切动物的种的繁衍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进化观点下的幸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利  张雷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46-1051
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目标是追求幸福(happiness), 影响幸福体验的因素有食物、财富、婚姻及友谊等。寻求幸福与避免痛苦能让人们的幸福需求得到满足。幸福和痛苦不是人类通过进化获得的一种最终机能, 然而幸福和痛苦对人类远古祖先的影响在于调节行为活动以增加生存与繁衍可能。为什么有些环境刺激比其他刺激更能让人体验幸福?为什么回避痛苦与追求幸福同样重要?为什么幸福体验有相对性、过度性与目标性的特点?这些问题可以在进化观点中得到较好回答。人们的幸福感可以在认识基因与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得到加强, 如加强亲属联系、强化社会合作、重视婚姻承诺以及满足本能欲望等。  相似文献   

5.
主对诺厄说:“你要由一切有血肉的生物中,各带一对,即一公一母,进入方舟,与你一同生活,各种飞鸟,各种牲畜,地上所有的各种爬虫,皆取一对与你进去,得以保存生命。”(创6:19、20)在洪水到来之前,主为何要诺厄保护动物的生命,要每种公母配对进入,使之继续繁殖,不至灭绝呢?因为动物和人类一样,也是天主创造的生灵,和人类一样有生存的权利;因为动物是构成世界自然法则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因为动物和人类构成紧密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原始社会,动物是自然界食物链中紧靠人类的一环,人类的衣食基本取之于动物(还有野…  相似文献   

6.
音乐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对人类发生作用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对于社会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在古代社会人们就意识到它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社会、对人产生着影响。人们对于音乐的社会功能以及其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历来都有着不同的看法。准确而深刻地认识和利用音乐的社会功能,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是每一位音乐家从事音乐文化活动的美学思想基础,也是音乐艺术得以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7.
对性文化传播的道德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性文化传播的道德审视赵继伦性文化是人类在维护和发展性本能的基础上创造的本能文化。性文化的范畴很广,凡涉及性的意识观念、习俗、行为方式、制度,均属于性文化。在社会生活中,人的性行为总要受到各种性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从人类文化学角度看,人是文化动物。也就...  相似文献   

8.
性虽然体现的是人的生物本能,但人类之性毕竟不同于纯粹的动物之性,其特殊性就在于人的社会属性赋予了人类之性以理性精神。依靠这种理性精神,人类为自身之性建构了行为的伦理原则:性爱统一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无伤害性原则、权利对等原则、责任承担原则等。这些伦理原则不仅帮助人类找到了性的行为尺度,而且还帮助人类在最终意义上超越了动物。  相似文献   

9.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陈星桥饮食对于一切生命来说,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需要之一。对于一般动物而言,饮食不过是一种本能的需求———填饱肚子而已,但对于人———有着独立的双手、发明了火和工具、具有高度社会文明———这种高等动物来说,饮食就不限于填饱肚子了...  相似文献   

10.
一、儒教说性 中国古代说性非今人之所谓“生殖欲望”。中国历代圣贤皆论性,但性到底为何物?均无形象描绘,多惑于抽象理性分析而已。性者,人类之人性,动物:之兽性,欲揭示人兽的本性,寻求性善恶之根源和发展原因。古人认为性善恶存于心,今人知善恶存于脑。根据科学发展水平,古人只能从宏观意识方面进行探求摸索,今人则根于大脑生物微观与源于社会条件宏观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历久不衰,影响深远,普遍的社会现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对我国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时常是伴随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产生和发展并受到制约的。同时,它也对各自相应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各个领域发生影响。宗教信仰德,不但影响教徒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还规范教徒的社会行为:宗教仪式则维护了宗教活动的基本规范、价值和宗教感情。佛教提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基督教提出“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等等,藉此陶冶教徒的人格,同时也主导着教徒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2.
合作与利己是利益冲突情境中个体的基本行为模式。在理性假设所主导的框架下,利己行为被看作是人类的本能反应。然而,近期的观点指出,人类的合作本质上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反应。无意识、认知能力、自我损耗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支持像合作这样复杂的社会行为可以自动地激活。未来研究除了需要继续揭示行为自动化的结果是利己还是利他之外,还需要确定社会合作自动化产生的机制与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11年7月15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人类文明形成的历史。而人类之所以能够形成文明,除了人类所具有的生存与繁衍的基本需求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日本著名佛教思想家池田大作在论及文明形成的要素时说到,生产力的剩余、社会组  相似文献   

14.
服务是人类的一种基础性活动,没有彼此之间提供的相互服务,就没有人类的社会生活。服务无处不在,类型多样且形式不一。政府公共服务强调作为主体的政府以及公共行政人员为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展开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政府的公共性和政府伦理关系既是政府的基本特征,也是政府公共服务合伦理性或伦理价值能够得以实现的客观基础和伦理根据。  相似文献   

15.
慈悲思想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慈善活动则是佛教徒基于这一思想的社会实践。明末四大高僧基于这一基本思想,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既包括宣扬慈悲思想、参加社会救济、从事公益活动,也包括参与政治、批判弊政、平息动乱、为民争利等。这些实践活动,既有利于拯救民众,也有利于晚明佛教的复兴,更是佛教积极入世思想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6.
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掌握,是借助于语言符号系统而实现的。语言符号系统是外部客体向思想观念转化的中间通道和形式变换系统。符号化的感知、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的文化活动和社会交往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和交往信号的根本之点。语言符号系统在社会认识系统中的中介功能与它的內在特性相互对应和关连镅苑庞幸庖宕佣哂兄赋乒δ?对一定主体有意  相似文献   

17.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生物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使人类的自然生殖繁衍变成了一种可由技术干预和控制的过程.理性地审视辅助生殖技术,必须重视它的双面效应,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正确对待"人造"多胞胎,防止利用辅助生殖技术犯罪.  相似文献   

18.
郑济苍 《天风》1996,(3):35-35
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上,一切物种无不生而具有复制自身、繁衍后代的本能,从而形成遍及全球的生物圈和食物链。千万种动植物和微生物,以及芸芸众生才得以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价值观、价值取向及其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是社会的动物,也是理性的动物。人类的祖先为了战胜自然和改善生活环境相互结合形成了社会,并在参与社会生活过程中获得了本性的改变,成为担负推进社会发展使命的社会人。  相似文献   

20.
诱惑     
正我们今天的生活中有一个幽灵无处不在,它大小不定,形态不一;它一会儿实一会儿虚,偶尔还会披上一层美丽的外衣蛊惑招摇,让施者快授者乐,且都乐在其中矣。这个幽灵叫"诱惑"。诱惑本是动植物求生繁衍的手段,花开鲜艳,释放芬芳;动物发情,展示风骚,都属于本能诱惑一类。人类摆脱了动物界之后,有了基本文明,第一课就是要抵御诱惑,在生存和道义之间权衡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