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以217名幼儿园儿童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以《母亲教养方式问卷》和自编《3—6岁儿童好奇心教师评定问卷》为工具,探讨了母亲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与幼儿好奇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一致的母亲教养方式对幼儿好奇心有不利影响,放任的母亲教养方式下幼儿探索持久性较差;母亲受教育程度和生育年龄对幼儿好奇心的间接效应存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影响家庭教养与子女性格的母亲血型气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林科  王树秀 《心理科学》2001,24(2):224-225
个性中的气质是生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气质的生物遗传因素来看,以祖国医学“脏腑说”、希波克拉底“体液说”、巴甫洛夫“神经说”、伯尔曼“激素说”、铃木方正“血型说”最为典型,这些理论已被生理心理实验证实或将进一步证实。其中“血型气质说”是个性心理学和生理心理学探索与检验的一大理论假说。也是在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经常遇到的一大现实问题。近代生物医  相似文献   

3.
5—7岁幼儿的同伴关系、社会行为与其母亲教养方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明钢  王亚鹏  王舟 《心理科学》2001,24(5):621-622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最早执行者和基本执行者,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家庭诸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这也是近三十年来父母教养方式一直受到儿童心理学重点研究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些研究发现,儿童的消极行为与母亲教养行为的消极倾向具有密切的内在关系。而在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诸因素中.一般认为儿童青少年的行为特征和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487名幼儿为被试,探讨害羞与社会适应的关系,以及母亲教养方式在害羞与社会适应之间的调节作用。幼儿母亲完成儿童社会偏好量表和教养方式问卷,幼儿教师完成对幼儿社会适应的评价。结果表明:(1)害羞与不合群和同伴排斥显著正相关;(2)母亲教养方式在害羞与社会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具体来说,母亲温暖、说理和鼓励自主的教养方式可减弱害羞幼儿的消极适应,而体罚和指令型的教养方式会加剧害羞幼儿的消极适应。研究结果对于害羞幼儿的干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考察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3~5岁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活动性儿童的父母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对3~5岁不同活动性儿童的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5岁不同活动性的男孩其父母的教养方式没有差异。而3~5岁不同活动性女孩其父母教养方式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860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为被试,从鼓励成就、鼓励独立、过度保护、接受性、拒绝、惩罚6个维度研究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意识、合作情感、合作策略、合作意图的关系。结果发现母亲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合作的关系密切:(1)母亲的接受性越好,青少年合作意识越高。(2)在学习合作中,母亲的接受性越好,青少年的合作情感越高。(3)母亲的接受性预测青少年采用积极的合作策略;母亲的拒绝、过度保护,预测青少年采用消极的合作策略。4)母亲的惩罚和鼓励独立的教养方式与劳动合作中的利他意图有显著负相关,母亲接受性与青少年在劳动合作和课外合作中的利己意图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来自两所幼儿园的331名幼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威廉斯创造性人格倾向量表、父母压力量表和教养方式与维度问卷来考察母亲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以及教养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幼儿创造性人格得分处于中等水平,与幼儿年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正相关;(2)母亲的养育压力、专制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负相关,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与幼儿创造性人格显著正相关;(3)控制幼儿年龄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后,母亲的权威教养方式在其养育压力对幼儿创造性人格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刘建榕  刘金花 《心理科学》2000,23(6):659-663
本研究从心理健康出发,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对329名初中学生进行测量,探求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与气质、家庭教养方式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气质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心理健康有影响,气质是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因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并且气质特点与某些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有较强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教养行为是家庭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母亲教养行为问卷对408名3-6岁儿童母亲的日常教养行为的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142名母亲施测了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问卷,以进一步探讨儿童年龄、性别、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特点的关系。研究发现:(1)3-6岁儿童母亲的教养行为包括敏感性、接触与参与、交往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的表达与消极情感的表达等6个主要成分;(2)儿童的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的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着影响,儿童性别仅在母亲的敏感性方面具有显着影响;(3)儿童的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的不同方面具有不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64名7岁北京市儿童的实验室观察来了解他们气质特点和语言表达水平,并对儿童家长进行教养方式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尤其是父亲的严格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语言表达水平有显著正相关;儿童的气质与其语言表达水平的相关在个别维度上显著;儿童的气质与其父母的教养方式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儿童的语言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教师评定的3~9岁儿童气质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文  杨丽珠 《心理学报》2005,37(1):67-72
该研究采用理论推导、开放式问卷和个案追踪相结合的方法,对744名3~9岁儿童的气质进行理论建构,自编儿童气质教师问卷,采用AMOS技术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对3~9岁儿童气质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3~9岁儿童气质是由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抑制和专注性五维度组成的多维整体;研究所编制的3~9岁儿童气质教师评定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文化常模和目标调节模型:两种幸福感文化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提高生活质量这一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世纪60年代后期,主观幸福感(SWB)的研究逐步在全世界范围内形成热潮。近年来,幸福感属性中的文化差异引起了跨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文章通过比较SWB跨文化研究中新近出现的两个理论模型——文化常模模型和目标调节模型,探讨了文化在SWB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情绪性幸福感和生活意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优秀幼儿教师与幼专学生性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Y—G性格测验问卷,对优秀幼儿园教师和幼师高专学生共156人,进行了心理测评,展开了优秀幼儿园教师与幼师高专学生性格特征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教师的性格类型与其职业成就相关;Y—G性格测验的D型性格类型为幼儿教师的理想性格类型;幼师高专学生与优秀幼儿园教师的性格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整个测评研究结果,为幼师高专学校招生选拨及培养学生的工作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s of a self-instructional package on three overactive preschool boy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 multiple-baseline design across subjects. Behavioral observations of the three target subjects indicated transfer of training effects from the experimental tasks to the classroom. On-task behaviors increased dramatically concomitant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elf-instructional package, and treatment gains were maintained 22.5 weeks after baseline was initiated. In addition, the use of an observer-expectancy control condition gave further credibility to the demonstration of a causal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15.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four combinations of setting events on the social interactions of 7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ocial delays. In Study 1, the status of the teacher, activity materials, and peer varied across conditions. In Study 2, the status of the teacher and materials varied across conditions. Within the combinations of setting events, we also examined teacher behavior. Teacher presence and absence was varied in both studies. The type and rate of teacher prompting were varied in Study 2. The four combinations of setting events produced different rates of social behavior by the children with social delays. The optimal combination of setting events for promoting peer interaction and reducing teacher—child interaction included teacher absence from the activity, a limited number and form of materials, and children paired with a socially skilled partner.  相似文献   

16.
对心理理论两成分认知模型的验证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Tager-Flusberg 和 Sullivan(2000)从主体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一个心理理论模型,认为心理理论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是社会知觉成分,一个是社会认知成分。本研究设计了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测查社会知觉成分的任务,将对心理理论两成分模型作进一步的验证,并对语言和心理理论两个成分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90名3~5岁的儿童,男女各半。结果表明心理理论的认知成分同语言相关密切,而知觉成分同语言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这个结果为该认知模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以自尊情感模型为理论起点,采用行为事件取样法,对58名1.5-4岁婴幼儿的掌控感和归属感事件进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早期掌控感源于以动作为基础的掌控行为,包括掌控自我、掌控外物和掌控他人。而归属感一方面源于儿童以不同的行为方式寻求归属,即主动归属感;另一方面源于不同情境下成人的行为使儿童获得了归属,即被动归属感。掌控感和归属感事件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反映了个体自尊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8.
The utility of teacher judgment (rankings, ratings) and peer judgment (sociometric ratings) were studied as screening variables for preschool social withdrawal/responsiveness. Observational measures of preschoolers' interaction were used as the validation criterion based upon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related to development of a multipurpose behavioral assessment system.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eacher rankings of students' verbal interaction frequencies (1) were most highly correlated to interaction rate in two preschool settings, (2) had test-retest reliability consistently above Rho = .80, and (3) were useful in that 77% of teachers using this procedure could identify their least socially responsive student within five rankings. The peer nomination sociometric rating was the least reliable measure at retest (Rho = .35) and showed consistently the lowest correlation with observational indices of interaction partner preferences, e.g., reciprocal rate (Rho = .29 to .39). The tendency for relationships among screening measures and the criterion to increase at retest suggested a training effect on screening accuracy. The use of teacher rankings in combination with observational measures to confirm selection accuracy and for monitoring treatment progress is discussed as a cost-effective behavioral assessment procedure for preschool social withdrawal/responsiveness.  相似文献   

19.
语义启动模型以及启动范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启动效应一般分为两种——知觉启动和语义启动(概念启动)。语义启动的范式逐渐成为研究语义知识在大脑中是如何存储的主要研究手段。该文针对语义启动发生的3种机制:激活扩散模型,复合线索模型和分布式记忆模型进行了简要的评述,并且重点介绍了分布式记忆模型。同时对启动效应可以激活语义知识的范围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20.
心理控制源期望的认知-知识系统模型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登峰 《心理学报》1996,29(1):70-75
在总结了有关心理控制源期望的理论与实证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近年来在责备、辩解、生活事件知觉与心身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将心理控制源期望重新界定为一种“认知-知识系统模型”:个体的心理控制源期望既在总体上表现为一种一般性的内控或外控的倾向性,又受对情境特点的认知的影响,两者有交互作用,而且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也起重要的作用。这一模型总结了中国被试的研究结果,并且在人格、社会心理及临床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