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信度比较研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分离的实验范式以功能分离和随机独立性等证据说明不同记忆任务的底层系统或加工机制。近期研究发现,两种记忆测量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分半信度差异显著,内隐测验的信度更低一些,因而对变量效果缺乏足够的敏感性。两种测验信度差异对任务分离提出了区别于系统说或加工观点的另外解释。以后在研究外显和内隐记忆分离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测验信度的检验问题,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提高内隐记忆测验的信度,使两种记忆测验的信度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们一般使用观察法、谈话法、问卷法和测验法等途径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可以了解学生的智力水平和人格特征。但是,对于某些受社会赞许影响的敏感性问题,往往很难通过一般的心理测验获得真实的信息,这显然成了心理测量中的一个难点,随机选答法为克服这一困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适应不良学生检出方法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在学校心理卫生工作之中使用标准化心理测验,存在如下困难:第一,标准化心理测验的施测、计分、解释等等过程复杂、费时,而学校里老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是十分的繁忙,不可能抽出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和使用各种标准化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研究对广告记忆评价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记忆评价是广告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广告记忆评价法经历了早期的回忆与再认测验到今天现实情景下的无意识记忆测量的发展过程, 这一发展过程各个阶段都受到当时基础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5.
学习判断是元认知判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对未来回忆成绩的预测。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一个有趣而反常的现象,指在重复学习测验中,学习判断往往低估了回忆成绩的增加,出现低自信的一种现象。目前,大部分实验证据支持重复学习判断中的低自信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一些实验结果表明该效应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对于这种低自信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型(如,锚定调整假说、记忆偏向消除理论、过去测验记忆的启发式假说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还指出了此领域现有研究的局限和有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习困难儿童的神经心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本研究用中国修订的HR成套神经心理测验(HRB(m)-RC)、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CR)、韦氏记忆量表(WMS-RC)和分类测验测查9—14岁学习困难儿童和正常儿童各50名。研究了学习困难儿童的神经心理特点和神经心理功能与学习成绩的关系,从神经心理学角度来讨论学习困难的教育干预。  相似文献   

7.
过程分离程序下的自动化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春雷  朱滢 《心理科学》2002,25(4):446-449
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的学习阶段涉及两类不同的信息加工方式: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与此相对应,记忆的提取过程可区分为有意识提取和自动化提取。研究者发现,自动化提取一般不受信息加工水平的影响,这被称为自动化提取的不变性。不过,在任务分离范式下的实验研究中会出现不变性受到破坏的情况。比如,学习阶段的概念编码有时会提高间接测验的成绩,不同的加工水平导致间接测验任务发生不同变化。同时,自动化加工也会影响直接测验任务的成绩。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与任务分离范式的实验假设有关。任务分离范式把直接测验任务和间接测验任务分别等同于有意识记忆和自动化记忆的纯净测量,但这一假设通常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张厚粲  余嘉元 《心理科学》2012,35(3):514-521
有关心理测量的思想起源于中国古代。但西方科学的心理测验理论与方法是20世纪初自西方传人中国的。30年的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道路艰辛曲折,文章分三个阶段对之作了回顾。一、最早是1915年外国学者为比较中美儿童的智力差异对广州500名小学生进行测试。同一时期,我国学者也开始自己编制测验,"小学生毛笔书法量表"是最早的标准化教育测验。廖世承和陈鹤琴1920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开设测验课程,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正式介绍科学的心理测验。与美国专家合作编制多种测验,1923年与美国专家合作对全国小学生进行测试,得出了三至八年级学童的年龄与班级常模,引起了教育界的注意。艾伟从1925年起致力编制中小学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测验以及能力测验,还与张耀翔编制了识字测验与阅读测验等,对我国教育测验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中国测验学会"1931成立。并创办会刊《测验》有效地推动了当时测验研究的开展.1937年"七七"事变后,工作继续进行和扩展,但受战争的影响,发展上减慢了速度。二、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变迁,心理测验被视为禁区,认为它违心,反动,没有人敢于问津。文化大革命中,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心理测验更是全盘否定了。三.文革以后,心理学恢复。而心理测验面对着既缺人力又少资料的困难。林传鼎等三位教授于1980年春举办了第一个全国性心理测验培训班,是心理测验再生的标志。此后各高等院校逐步开设心理测量学课程。通过引进各种心理测量理论,修订外国测验和逐步向自编我国测验发展,几年中取得了良好效果。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下属的‘心理测量分会’成立,1990年加入国际测验委员会(ITC)成为它的一个国家会员。1991年在南京举办了国内第一个心理测验国际性学术会议,又与台湾学者交流,建立起隔年一次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量学术研讨会的协议。这些都对中国心理测验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80年代后期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经济转型,心理测验逐渐渗入医学、教育、企业、和组织人事部门等多种应用领域,扩大了对社会的影响。教育是其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从高考开始向各种考试、应用领域广泛扩展,取得良好效果。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心理咨询领域,心理测验发展迅速日益兴旺。社会各界从多方面加深了对心理测量的认同,使它变成为一个相当热门的应用科学了。最后,文章从测验的数量、质量,数据处理的方法技术,测验者素质提高和法律完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对今后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国外关于教师个性的某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和苏联心理学界在教师个性一些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一、特质理论与教师个性特质论学派的许多学者采用MMPI 量表、16PF 量表及艾森克个性调查量表对教师进行测验,试图找出教师在这些测验中所得分数与教学成功的关系,但测验结果相当混乱。例如,16PF 量表中因素H 和F,有些研究证明教学中有成就的教师在  相似文献   

10.
西方诚信度测验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度测验是指在招聘和选拔过程中用于评价应聘者的诚实、诚信、可依靠性,从而预测他们的偷盗、违反纪律、反工作行为以及今后工作业绩的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测验工具。文章对西方诚信度测验的发展和应用现状做出了综述,指出诚信度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大五人格模型中的责任感、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是诚信度测验潜在的测量内容,但诚信度测验与大五人格模型以外的其它人格维度也存在较高的相关性。诚信度测验对反工作行为和整体工作绩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文章在总结诚信度测验存在的一些争议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它在中国企业员工招聘和选拔中应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内隐学习的主观测量标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秀艳  朱磊  邹庆宇 《心理科学》2005,28(5):1192-1195
近40年来,验证知识的内隐性一直是内隐学习研究的焦点。传统三大范式常以自由言语报告或是迫选测验作为验证知识内隐性的外显指标,然而各种迹象表明,言语报告和迫选测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此,Dienes等人提出了内隐学习的主观测量。文章将从言语报告和追选测验的局限性着手,阐述主观测量诞生的必要性及其在衡量知识意识性上的效度。  相似文献   

12.
钟毅平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3,16(6):326-332
本研究探索非言语信息的内隐记忆。用新异的不熟悉的三维物体图形作为实验材料,物体决定测验评价内隐记忆,是/否再认测验评价外显记忆,操纵学习(?)测验间物体图形的颜色(实验一)和大小(实验二),80名被试参加实验一,另80名参加实验二。结果发现:(1)存在着非言语信息的内隐记忆,且与外显记忆相分离;(2)新异的不熟悉三维物体的颜色和大小由外显记忆的情节系统所表征,而非属于结构表征系统,从而支持多重记忆系统假说。  相似文献   

13.
118名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被试参加"位置法"记忆训练,在训练前后对被试进行了一些认知功能的测查,以探讨被试的年龄及认知能力诸因素对记忆训练效果的影响及其预测性。结果表明:①训练前字词和图形记忆成绩、"数字符号"测验成绩与训练后记忆成绩相关极其显著,"词汇"测验成绩和想象力与训练后记忆成绩的相关也达到显著性水平;②年龄与训练后记忆效果的关系是非线性的;③除"词汇"成绩外,各项认知成绩均可预测训练后字词记忆成绩,训练后的图形记忆迁移效果可由"数字符号"测验成绩预测。  相似文献   

14.
认知类型是个体知觉刺激物的不同方式,它有助于对学习的解释。认知类型已被定义为“在知觉、记忆和思维模式上的个别差异,或理解、贮存和利用信息的与众不同的方式”(Kogan,1971)。认知类型测验的分数类似于智商测验,揭示出有关一个人的智力操作。智商分数给出的较多的是有关一个人的技能和能力的信息,而认知类型的分数大多是反映人的认知或推理的方式、形式或“类型”。就象有几种不同的测量智商的测验一样,同样也有几种测量认知类型的测验。有些测量强调的是知觉习惯,另一些则测量一个人倾向于把事物联合或分类的方式。另外还有的则测量人加工信息的自由度。正如对智商一样,对认知类型的了解很大程  相似文献   

15.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6.
内隐记忆是从记忆测验中分离出来、相对于外显记忆而言的一种新的测量记忆的手段,近年来,一直吸引着众多研究者的兴趣,他们利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实验探索,观点虽众说纷纭,却促进了记忆分离研究的不断发展。 Warringten和Weiskrants(1970)通过对健忘症患者的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尽管在自由回忆、线索回忆和再认等直接测验中的成绩受损.  相似文献   

17.
西方笔迹心理学研究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童辉杰 《心理学动态》2001,9(3):276-281
对一百年来国外关于笔迹的心理学研究作了概览与评价。认为临床心理学对笔迹的兴趣显得更浓,成果更多。在人员选拔、司法鉴定、教育评估等方面,笔迹分析似乎有较大的应用前景,但关于其效度有不同证据。笔迹与人格的关系,一直以来是引人入胜的课题,但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归根结底,笔迹研究的争论,其焦点还是笔迹测量效度问题。认为笔迹热出现在社会上而不是心理学界,这一现象值得思考。心理学必须介入这一领域,笔迹分析只有成为心理学的工具,才能是真正可靠、有效的科学工具。笔迹测量应当是一种投射测验。它类似于罗夏黑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以及绘人测验,但又不同于这些测验。总之,笔迹测量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王鹏  戴海琦 《心理学探新》2011,31(3):270-277
相对传统的纸笔测验形式,表现性测验的突出特点是任务的真实性水平较高。表现性测验是一种认知导向的测验。在国外教育、医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等领域的能力评价中,一系列表现性测验已被开发出来并用于实践,获得了较好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表现性测验可用于国内学生、教师的能力评价,辅助人才选拔以及相关职业资格认证的实践。表现性测验开发过程中若合理应用概化理论、项目反应理论等现代测量理论,对于提高测验信度和效度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小学四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的编制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经兰  戴海琦 《心理学探新》2003,23(3):57-59,62
诊断性测验是诊断性评价的工具。本研究以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按照诊断性测验编制的方法和步骤,在详细制定了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目标体系的基础上编制出《小学四年级数学诊断性测验》并获取了该测验的信度和效度证据。本研究对中小学各科诊断性测验的编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所编测验对于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弥补教学不足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在制定我国修订的韦氏记忆量表的儿童常模时,将1326名7—15岁儿童的常模样本的测验结果,按分测验成绩与年龄和性别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各分测验的成绩均随年而增,有些分测验成绩有性别差异,同时出现三种不同记忆发展方式。文中对形成此种方式的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