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来自于不同学科的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企业投资与管理所作的探讨,大多属于“投入一产出”型研究和描述性研究,较少关注各种风险因素之间的动态关系,缺乏用系统的观点、社会与组织水平上的思路来考察企业投资与经营管理问题。本研究试图在以往研究(王剑杰1998)的基础上.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测量投资决策过程中决策者的风险知觉、决策任务特征和决策的效能,初步探讨影响企业投资决策的各种风险因素间的深层联系,了解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和企业投资决策辅助提供指导。2方法2.1被试选取浙、苏、沪、粤等…  相似文献   

2.
利用信息板技术研究了成就动机对职业生涯决策过程中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成就动机的各维度对职业决策风险偏好有不同的作用,避免失败动机比追求成功动机对职业风险偏好的预测更加敏感.2)淘汰框架比录用框架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水平.3)成就动机和任务框架的交互作用对职业决策风险偏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仿真气球冒险任务(TheBalloonAnalogRiskTask,BART)能在实验室环境下模拟真实世界的风险情境,具有高生态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已经成为风险决策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范式之一。近年来,研究者发展了多种BART变体范式,对发展、健康以及精神病理等多领域的风险决策行为及其神经基础开展了广泛探索。BART任务中的风险决策加工与腹侧纹状体、前扣带皮层、脑岛、中脑及背外侧前额叶等脑区的激活相关。未来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BART任务在风险决策认知神经领域的信效度并扩展BART的应用情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考察生命和金钱问题下,获得和损失框架中决策任务类型对风险决策的影响。采用2(任务领域:生命、金钱)×2(决策任务类型:经验、描述)×2(结果框架:获得、损失)被试间设计,使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生命和金钱问题下,个体在直接给出方案可能结果的描述性决策中仅表现出损失框架下的风险偏好;在通过自主查看方案可能结果的经验性决策中未发现结果框架作用。描述−经验差距一致性存在于生命和金钱问题中。  相似文献   

5.
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两个实验考察了情绪和任务框架对自我和预期他人决策时风险偏好的影响。结果表明:(1)获益框架下,悲伤情绪比愉悦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自我决策比预期他人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2)损失框架下,愉悦情绪比悲伤情绪诱发更强的风险偏好,预期他人决策比自我决策表现出更强的风险偏好;(3)在自我决策时,愉悦情绪在损失框架下比在获益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悲伤情绪在获益框架下比在损失框架下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在预期他人决策时,无论是愉悦情绪还是悲伤情绪,损失框架均比获益框架诱发了更强的风险偏好。  相似文献   

6.
创业风险决策框架效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创业风险决策为背景,以从事管理类工作的白领员工为被试,探讨了框架效应的表现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损益值的增加人们倾向保守,而随着概率水平的增加而偏好冒险,创业倾向高的个体更倾向冒险。框架效应并不出现在所有输赢描述决策情境中,它只出现在缺乏主导社会线索的模糊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王璐璐  李永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0):1546-1550
本研究探讨心理疲劳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以及任务框架对这一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采用2 (疲劳, 非疲劳) × 2 (获益框架, 损失框架)被试间设计,实验组接受心理疲劳诱导后完成风险决策任务, 控制组直接完成风险决策任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相对于非心理疲劳组, 心理疲劳状态下个体更倾向于风险规避, 且不受任务框架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任务无关积极情绪与时间限制对大学生风险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沛  康琳 《心理学探新》2008,28(1):55-58
利用日常生活决策任务,探讨了任务无关积极情绪和预支情绪与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强调损失可能且意义重大的职业决策,积极情绪使个体表现出风险回避倾向,而时间限制通过影响个体的决策策略增强情绪状态对决策的影响作用.在无重大意义无损失可能的决策情境中,时间限制能降低个体的冒险倾向,而积极情绪通过促使个体夸大时间限制造成的压力,增强时间限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模拟投资任务和问卷测查的方式,考察了投资者的风险感知、风险倾向对其风险决策的影响,并对风险感知与风险倾向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投资者的风险感知对其风险决策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②投资者的风险倾向对其风险决策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风险感知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作用部分通过风险倾向这一中介完成。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者构建问题的心理结构,是内在的知识、结构和神经网络,是问题解决的根本机制。但近来研究发现,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情景的成分和结构也对问题解决行为具有独立的指导、约束或决定作用,因此可以把问题表征划分为外部表征和内部表征。这两种表征具有不同的特征,对问题解决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就学科问题解决来说,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征的结构及影响因素方面,未来一个时期,此方面的研究迫切需要探明外部表征的结构、形式、内容及其与内部表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并建构适宜的研究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使用被试间实验设计,分别研究了个体和团体两种不同的任务情境中,心理卷入强度高低对决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无论个体还是团体任务情境,不同的心理卷入度的决策者,决策结果差异显著;高心理卷入情境下,决策者的决策更为客观和公平。(2)团体任务高心理卷入情境下,学生对自己小组的评价和对其他小组的评价差异不显著。(3)团体任务情境中成员的决策结果比个体任务情境的更为客观。  相似文献   

12.
任务难度、决策培训诸因素对群体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全全  刘方珍 《心理学报》2003,35(5):669-676
通过3人群体的人员选拔模拟实验。考察了任务难度、群体结构和决策培训三个变量对群体决策信息取样的影响。结果显示:(1)部分证明了Stasser的信息取样模型,分享信息具有讨论的优势,同时偏好是影响群体决策的中介因素,但是,该模型只适合于任务难度较大的情况;(2)设立具有信息管理作用的领导者这种群体结构在信息取样中没有表现出主效应,它只是通过与决策培训和任务难度一起对信息取样产生影响;(3)策略计划和信息警戒性的决策培训对信息取样有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非分享信息的讨论比例,然而这种影响仅发生在任务难度小或适中的情况下。决策培训对信息取样的影响发生在讨论的开始部分,并影响了讨论前的个体偏好;(4)群体结构和决策培训具有交互作用,从而影响了群体讨论的信息取样,群体结构和决策培训都受到任务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双任务间隔对特征搜索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SVP序列,以两个实验探讨了双任务间隔对特征搜索方式的影响。要求试被首先辨认数字序列中包含的字母(任务一,T1),随后完成特征搜索任务(任务二,T2)。在实验一中,T2是检测在同时呈现的多个椭圆中是否有方向不一致的目标出现;在实验二中,T2是检测同时呈现的多个灰色圆点中是否有红色圆点出现。结果发现:随T1-T2间距缩短,T2的正确率显著下降;T2所含刺激数目的增加并未引起其正确率下降,即任务转换只影响特征搜索的绩效而未改变搜索方式,特征搜索仍以并行方式进行。根据动态控制理论,由于在本研究范式中两个任务之间存在任务转换过程,特征搜索应当为系列搜索。可见上述结果与动态控制理论不符。  相似文献   

14.
几种时间表征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概述时间表征外显与内隐的分类,对动力心理表征及表征动量的研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使用跨语言启动条件下的真假字判断任务,通过变化启动刺激(英文单词)与目标刺激(汉字)采用4个实验研究了中-英非熟练双语者的第二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被试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63名。结果发现,当启动刺激(英文单词)的中文对译词与目标刺激之间的关系是翻译关系时,得到了显著的启动效应(实验一);当两者之间是语义联想关系时,前者对后者没有显著的影响(实验二);当两者之间是形似关系时,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实验三):当两者之间是同音关系时,前者对后者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结果表明,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第二语言只能借助其汉语对译词的词汇表征通达其语义概念表征,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Mroll(1994)的层次模型。  相似文献   

16.
问题表征过程的一项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傅小兰  何海东 《心理学报》1995,28(2):204-210
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时理解问题的方式.本研究选用智力数学题为实验作业,通过详细分析34名大学生被试的问题表征环节及他们问题解决的结果,探讨问题表征中的信息加工过程及其对问题解决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正确的问题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在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不可能求得问题的正确解.(2)问题表征是对问题信息的提取和理解的过程,问题规则在问题表征中起重要作用.(3)在问题表征过程中,导致建构出错误的或者不完整的问题空间的因素包括:信息遗漏(未能将问题的有关信息全部提取出来),信息误解(对某些问题信息做了错误的分析和理解),隐喻干扰(问题信息中潜在的歧义性使被试困惑或误导被试的解题思路)等.  相似文献   

17.
团体决策支持系统和团体讨论对团体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辉  刘艳芳  张侃 《心理学报》2003,35(2):190-194
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探讨了团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和团体讨论对团体决策的影响。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小组决策任务,对小组决策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了在有无GDSS的支持和有无团体讨论两个变量所决定的4种实验条件下,小组决策取得结果的正确性和组内的一致性。用ANOVA方法分析了4种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发现GDSS能提高团体决策的正确性,而团体讨论将有助于成员做出一个正确的、一致的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中学力学问题表征体系的动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伯琴 《心理学报》2001,34(3):60-63
基于McDenott和Larkin的基本假设,该文提出了力学问题的表征体系,并用口语报告分析法实证研究了力学问题表征体系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问题解决者在解决力学问题过程中一般将建立4个不同层次的表征,并且在物理和数学表征层次所占时间显著多于在文字和朴素表征层次的时间。  相似文献   

19.
内隐时间表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两个实验五种作业,探讨内隐时间表征存在的可能性及其特点。结果表明:在表征动量中,(1)无论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向左还是向右,测试图形与识记图形之间位置偏移的错误率在与诱导图形内隐运动方向一致的条件下比不一致的条件下大;(2)诱导图形内隐运动的一致性时间顺序消失之后,表征动量不存在;(3)在100ms的时间范围内,识记图形、测试图形之间的保持时距与记忆位置偏移呈线性相关;(4)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客体的概念和背景知识对表征动量无影响,研究结果肯定了表征动量中内隐时间表征的存在并具有方向性、顺序性、连续性和认知不可渗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词汇判断法,考察双字多义词各意义间的联系程度对词汇判断时间的影响,同时考察,意义间联系程度不同的多义词与单义词的词汇判断时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汉语中双字多义词意义间联系程度的高低没有对多义词词汇判断的时间产生影响。在低频词的条件下,双字多义词,不管其意义间联系程度的高低,词汇判断的时间都快于单义词的判断时间,这表明汉语词汇识别中,存在低频多义词的识别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