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个讲话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的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宗教极端思想打着伊斯兰教旗号,歪曲和篡改伊斯兰教教义,企图借用宗教制造民族分裂和煽动暴力恐怖活动,我们必须正本清源,让人们准确了解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行为准则,识破宗教极端思想的宗教伪装,认清其反人类、反社会、反宗教的实质,从而做到自觉防范和坚决抵御。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这个讲话对于我们做好当前的宗教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宗教极端思想打着伊斯兰教旗号,歪曲和篡改伊斯兰教教义,企图借用宗教制造民族分裂和煽动暴力恐怖活动,我们必须正本清源,让人们准确了解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行为准则,识破宗教极端思想的宗教伪装,认清其反人类、反社会、反宗教的实质,从而做到自觉防范和坚决抵御。  相似文献   

3.
<正>一、极端主义不是伊斯兰教宗教极端主义是打着宗教旗号,歪曲宗教教义,鼓吹极端激进观点,采取极端手段,妄图建立神权统治的一种思想和行为体系。宗教极端主义不是哪个宗教的特定产物,各宗教中都存在打着宗教旗号的极端主义。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宗教极端主义,它不仅不能代表伊斯兰教,恰恰相反,它是伊斯兰教形象和声誉的损毁者、伊斯兰教利益的破坏者,是伊斯兰教的罪人和敌人。极端主义从思想到行为,都背离了《古兰经》、圣训和伊斯兰教的宗  相似文献   

4.
学诚 《法音》2014,(6):8-9
正佛教思想以其对世界规律的智慧和深刻洞察,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以慈悲和平的精神倡导民族和睦、社会和谐。在当前形势下,佛教思想对抵御宗教极端主义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宗教极端主义是极端主义盗用宗教旗号,对宗教教义进行歪曲和偏激的阐释,用绝对化的观点煽动宗教狂热,制造教派之间、宗教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其本质是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但由于它以宗教形式和宗教语言来包装,对一些普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4,(7):56-57
反对宗教极端思想要标本兼治,充分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全方位推动社会治理,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有效打击极少数暴恐分子,从而发挥宗教的正能量。——牟钟鉴宗教极端思想打着宗教的旗号却歪曲经典教义,使宗教信仰与宗教活动脱离了劝人为善、仁慈宽容、尊重生命的常轨,把宗教信仰中消极排他的因素加以膨胀和绝对化,煽动宗教狂热与族群仇恨,进行民族分裂活动,导致暴力恐怖主义,最终蜕变成宗教的对立面。  相似文献   

6.
<正>伊斯兰教崇尚的是人类共同的善良、忍耐及公正的价值观。伊斯兰教同世界上其他宗教一样,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更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根基之一。伊斯兰教义真正的精髓,同极端主义活动,同以宗教教义为掩饰的恐怖组织,并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伊斯兰教有四大教派-礼仪,其要义便是忠实。这些教派创始人皆为早期穆斯林、学者,这些教派的后继者们将教义代代相传,且时至今日仍在致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宗教信仰来从事或掩饰民族分裂主义和反社会、反人类的恐怖行为,是对宗教信仰及其核心价值的背叛和亵渎,是妄以宗教之名来敌视宗教、反对其纯真信仰,也是对宗教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伦理的伤害和摧残,而这恰恰就是宗教极端思想的本来面目。宗教极端思潮所反映的不是宗教信仰所追求的本真,不能代表宗教信仰的基本思想,而是对宗教信仰的巨大歪曲和根本背离。在反对暴恐活动和宗教极端主义思潮时,我们必须标本兼治,既要打下暴恐分子的嚣张气焰,又要从根本上正本清源,进入宗教信仰体系内进行积极引导,让主张正义、和平的宗教教义占据主流,使那些极端思想在宗教内部也没有市场。反对宗教极端思潮的法宝和根本有效的举措,就是坚持正确认识宗教和对宗教的积极引导,只有把宗教看作我们社会的正常存在、把宗教信众视为我们的基本群众,才可能真正深入信教群众,达到以"攻心"而得以"同心"之效。所以,对待宗教的正确方法就是"积极引导"、"加强管理"、"独立自办"。  相似文献   

8.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各种宗教都有自己成文的教义,教规和规范化的宗教活动仪式,有自己的正式宗教组织,如基督教是信奉上帝,以《圣经》为经典,信奉的教义是创世说,原罪与救赎说,天堂与地狱,有自己的特定的宗教仪式,宗教节日和宗教组织。佛教、伊斯兰教,道教,虽情况不一也有各自的宗教组织,经典、教义,宗教活动仪式和宗教节日。正当的宗教活动都必须是爱国守法的,并得到政府部门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宗教极端主义在世界各地甚为猖狂。何谓宗教极端主义?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但大体上还是有倾向性的看法。首先,宗教极端主义不是某一宗教所特有的,而是许多宗教所共有的一种现象。其次,宗教极端主义一词既是从“正统”宗教角度也是从非宗教角度对某些宗教现象所作的一种判定。宗教极端主义不仅其教义思想、行为方式是极端的、狂热的或反理性的,其组织形式通常属于非法的秘密组织。宗教极端主义往往与暴力恐怖活动相联系,但二者又互有区别,并不是一个东西。有的宗教极端组织即使不从事遭到人们反对的暴力恐怖活…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要保持其蓬勃生机和持久活力,都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宗教思想也不例外。在新的时空环境下,宗教思想的与时俱进,不仅是宗教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途径。宗教思想的与时俱进,不是指宗教信仰和基本教义的改变,而是指对宗教基本教义的阐释要顺应时代的变迁,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基督教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和伊斯兰教开展的“解经”工作,就是这方面的有益探索。本期,我们约请了五大宗教的有关人士,就“宗教思想为什么要与时俱进”的问题进行笔谈,相信会让读者朋友开卷有益。  相似文献   

11.
《排华法案》具有深刻的宗教意识形态根源,是西方文化中心主义与基督宗教中心论的庸俗和极端的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将从“种族利己主义的神圣化”、“宗教排他主义的政治化”、“文化置换主义的普世化”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2.
马劲 《中国宗教》2017,(5):28-31
伊斯兰教中有“吉哈德”的教义思想。当前,宗教极端势力的一个瞬用伎俩就是肆意歪曲“吉哈德”本意,诱导、蛊惑煽动不明真相者误入歧途,甚至走上极端暴恐道路,危害社会稳定和备民族生命财产安全。必须正本清源,教育引导信教群众明辨是非,树立正信,防范宗教极端思想的侵害。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是经学、经学思想、经学思想建设 要弄清经学思想建设,首先要明确什么是经学。广义的经学,就是宗教学;狭义的经学,一般指教义学,即宗教关于世界、人生等的理论观点。伊斯兰教广义的经学,包括经学班、经学院校学生学习的所有宗教课程:教义学、教法学、哲学等。伊斯兰教狭义的经学,就是教义学、教义思想体系,主要指六大信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五大宗教都是讲求奉献的宗教,倡导慈心于物,济世利人,齐同慈爱,愍人之苦,愍人之急,救人之穷,施恩不求回报。各教对此有着不同的提法,如基督教称之为“施予”;伊斯兰教习惯上把这种行为称作“施济”;佛教和道教称“布施”或“施舍”;天主教则称之为“爱德”。尽管说法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关注和帮助弱势群体,扶危济困。多年来,我国各宗教团体在这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善事,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本刊特邀了五大宗教的五位作者分别从各自宗教教理教义的角度阐发了“施济”、“施舍”或“施予”、“爱德”的根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宗教极端主义是为了特定目的而片面截取宗教教义加以固执坚持的一种宗教主张。付诸行动,往往会残忍地危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甚至发展为恐怖主义。所谓"特定目的",在主张者,或是为了扩大自己的思想影响,或是为了狭隘小集团的私利。在实施者,则往往是为了用速效的手段达到自己的宗教目的。比如达赖集团和"东突"分裂势力为了自己小集团的私利,不顾国家和民族的大义,鼓吹自焚和暴力;实施者则相信,用这种手段,可以使自己尽快成就佛果或者进入天堂。  相似文献   

16.
一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我国伊斯兰教界有些人却硬說: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是“不能分开的”。他們說伊斯兰教的宗教制度是“适应任何时代,任何民族”,是“永远不能改变”的。这种說法,既違背历史事实,又混淆了是非,是极端錯誤的。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都有两个部分:宗教信仰和宗教制度。对于任何一种宗教来說,它的宗教信仰基本上是較长期不变的,而宗教制度是常常因时間和地点的不同而改变的。  相似文献   

17.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伊斯兰教背景的宗教极端思想呈发展蔓延之势,更加理论化、全球化和暴力化。中东地区成为宗教极端主义的主要受害区和活动舞台,防范极端化,维护社会秩序成为各国共同的挑战。打着伊斯兰教旗号的宗教极端思想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产生初期。公元657年,一部分人因反对第四任哈里发阿里与叙利亚总  相似文献   

18.
对宗教多元主义的经验认识─—韩国宗教对话运动的历史考察[韩]尹以钦一、何为宗教多元主义?人们把宗教多元主义理解为理念或思想概念。这是普遍性倾向。这种倾向主要由宗教多元主义概念本身所具有的两种因素所致。其一是“主义”这一用语所具有的观念内容;其二是把“...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基督宗教“中国化”意向的思想溯源基督宗教自传入中国始,就有着其“中国化”的问题,并影响到其在华的整个历史发展。如景教在唐朝的出现代表着基督宗教始入中华,当时在其教义解说及论证上就有着与中国儒佛道思想的混合。在其术语、神学及伦理道德的阐发上,都与中国传统观念及宗教信仰有着妥协和结合。景教吸收儒家忠孝思想,在景教碑就有“言国主助圣教之广,圣教助国主之光,盖圣教流行之益,缘帝王从奉”之言,要求其信徒尊君事父,包容祖先崇拜等中国传统观念礼仪。这种“将孝养主义与祖先崇拜合一,则实为景教所受儒教思想的影响”。(阳玛诺:《碑颂正诠》)此外,景教还大量借用了佛教术语和思想模式。景教士景净曾参与翻译佛经,因而常用佛典词语来阐述景教教义;而景教碑文中“道无常名,圣无常体”等则类似道教思想及文风,其“宗周德丧,青驾西升。巨唐道光,景风东扇”显然喻指景教东传乃老子之教的复归。  相似文献   

20.
正"宗教极端主义"与"宗教",既有本质上的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正确辨明和把握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无论对于理论研究者还是实际工作者,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宗教极端主义"的概念剖析宗教极端主义利用宗教散播极端思想、从事政治鼓动、歪曲宗教教义、使用暴恐手段,以达到其政治目的。宗教极端主义集"宗教"与"极端主义"于一身,是披着宗教外衣的政治现象。宗教极端主义的发展,一般经由初始的信仰极端化、行为狂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