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台山南山寺建筑群的石雕装饰艺术,题材丰富、雕刻精美且艺术价值颇高,具有显著的时代文化特征,为研究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建筑石雕艺术提供了精美的范本。从作者3次去南山寺对其石雕艺术考察结果来看,南山寺雕饰纹样内容以福、禄、寿文化为核心,雕饰手法多采用浮雕和线刻。与此同时笔者发现南山寺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受到五台山区域匠作文化、寺庙经济因素以及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使建筑装饰石雕艺术呈现出风采独具的题材、图案表现及文化特征,展现了清末至民国中期五台山汉传佛教寺庙装饰艺术光彩动人的实际成就。  相似文献   

2.
龙泉寺宝塔     
龙泉寺宝塔方亮龙泉寺在五台山台怀镇西南小车沟村东。据《清凉山志》记载,始建于宋。相传为北宋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兼判代州的无敌将军杨业的家庙。民国十一年(1923)至二十四年(1935)期间,由普济和尚主持重建。现为五台山保存石雕艺术最好的一座寺庙。它不...  相似文献   

3.
石雕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秦汉之前它就产生。随着佛教的传入,它被广泛地运用到了佛教的造像、建寺和开凿的石窟等方面。闻名于世的敦煌、云冈、龙门和麦积山的石窟造像,就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华。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早在北魏时期就有了石雕佛像。唐代是五台山石雕艺术的顶峰,著名的南禅寺的千佛石塔就是唐代五台山石雕艺术的代表作。现在五台山保存最多的是民国年间的石雕。其中,佑国寺、龙泉寺、尊胜寺和普化寺的石雕就相当可观。其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形象逼真,技术娴熟,有的满可与唐代石雕相媲美。现将普化寺的几幅石雕公诸于世,以引起人们对五台山石雕艺术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元朝统治者对宗教持兼容并蓄的态度,遂使佛教建筑得以迅速发展。五台山南山寺正是这一时期汉传佛教山岳寺庙的典型代表。从该寺的选址和建筑布局入手,试分析其形成原因。五台山南山寺选址受到了历史、外部环境、风水学、宗教活动、园林景观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现存寺院建筑体以及修建年代等分析得出该寺建筑群的布局特色。  相似文献   

5.
五台山石雕,寺寺皆有,历史有长有短,内容有简有繁。罗喉寺的石雕卧狮,是五台山较早的石雕艺术品,南山寺、龙泉寺是现代石雕最多、最繁、最佳之处。普化寺的石雕亦颇有名,石佛寺的石牌楼亦属石雕佳品。  相似文献   

6.
南山寺建筑与塑像概述贵和南山寺位于台怀镇南2公里处,昔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今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坐落之山位于台怀镇的南面,称为南山。雄伟高峻,佳木葱笼。南山上建寺,故称南山寺。南山寺创建于元贞一年(1295),元成宗赐额大万圣佑国寺。真觉...  相似文献   

7.
清凉山梵乐与南山寺屈彦男南山寺是五台山著名寺庙之一,素有研习佛教音乐的传统,寺庙里不仅有老一辈佛乐专家慈音、万福、灵琰、灵发等,近年来还培养出一批年青僧人:如汇存、汇光、悲善、悲义等,在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五台山的庙堂音乐分两大类。即青庙和黄庙。...  相似文献   

8.
利用装饰符号的象征手法进行设计的创作方式在传统民居和建筑艺术中应用较为普遍,皖南古民居中的祈福雕饰便是其中之一,其线条生动流畅,雕工精美绝伦,图案简洁明快,构图饱满,寓意深刻,内含丰富,极具特色。在题材的选取上多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经典和吉祥图案,通过具有美好寓意的祈福雕饰实现道德教化的目的,强化了建筑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质,使建筑和装饰之间实现了完美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徽州雕饰作为徽州传统工艺的优秀代表,它根植于徽州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背景,其丰富多样的装饰题材已不仅仅是作为徽州传统建筑的一种附属装饰,更是当时一定社会意识、思想观念、审美风尚及文化内蕴的物化呈现。而有"东南邹鲁"之称的徽州,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儒家的一些思想观念渗透到徽州文化之中,并对徽州建筑的装饰题材亦产生了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通过徽州建筑雕饰的题材内容来探析其背后所蕴含的孝道观、入仕观以及忠义观等儒家观念。  相似文献   

10.
五台山地貌特征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台山位于汾渭地堑北部,是典型的断块山地。古滹沱河和古清水河侵蚀新生代以来隆升的五台山,而形成和缓的夷平面和深山峡谷的地貌特征;五台山高海拔的特征,又为冰缘地貌和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发育提供了基础;这些不同的地貌类型组合在一起,叠加上不同的植被类型,形成了五台山独特的景观。谷底开阔、地形和缓的台怀盆地成为佛教建筑和文化集中分布的区域,保留的重要的佛塔、寺庙建筑、佛像和壁画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杰出成就。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灵石县王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是集王氏家族价值观、生活追求、民间思想情感于一体的艺术形式,体现在石雕、砖雕、木雕等形式中。通过考察分析,王家大院门枕石可归类为箱子型门枕石、抱鼓型门枕石、狮子门枕石、正方体小型门枕石四种表现形式,在造型、题材、雕刻技法方面有鲜明的特征。该装饰艺术与传统手工艺紧密结合,展现了极高的民间底蕴,加深人们对民间"福"文化的认同与理解,致力于为创造更多富有现代意义的"福"文化艺术形式提供思路和灵感,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五台山现存有明代以来25座牌楼。这些古朴典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牌楼,不仅装饰美化了景区,而且展示了五台山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建筑艺术和精湛的雕刻艺术。  相似文献   

13.
南山寺住持慈音和尚白福生五台山素以佛国净土著称于世,久远以来,文殊菩萨游住其中,为诸众生演说佛法,因而十方善信慕名前来五台山者,不绝于道。五台山寺庙众多,古迹遍布,而位于台怀之南、距大白塔5华里之处的南山寺,坐落在万木耸立、景象清幽的案山前端,十分醒...  相似文献   

14.
考察研究五台山台内44座寺庙中,从唐代至民国年间的794通碑刻和40口古钟的造型式样、字内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大量的金石,不仅为五台山佛教化增添了无限光彩,还为研究五台山历史演变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5.
阎锡山故居是山西一代枭雄阎锡山的一座官家私邸,是一组规模宏大、格局变幻的近代建筑群。庞大的民国建筑群既有中国传统建筑模式又融合西方建筑艺术形式,既体现威严的官家气势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其"三雕艺术"堪称精美绝伦。通过对阎锡山故居石雕的实地考察及文献研究,了解山西石雕的艺术特点及文化特质,弘扬山西建筑的石雕艺术,传承中华文明,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6.
《法音》1985,(6)
近年来,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先后组建了三十八个古建队将三十七座寺庙修葺一新。五台山荟萃了我国唐宋以来的建筑精华。据史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就有寺庙建筑,南北朝、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各代均有修建。五台山寺庙建筑奇特,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以其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许多精美的历史文物,其中铜铸件和铁铸件就是具有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宝贵文物。五台山寺庙中的铜钟和铁钟,以其精巧的造型技艺和宏伟的形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代灿烂文化和铜铁铸造的发展水平。先秦至西汉时期钟是一种乐器。  相似文献   

18.
侗族鼓楼建筑是侗族富有特色的民族艺术形式,鼓楼建筑内部绘有大量精美的图案,这些图案具有保护木质建筑和装饰审美等价值。它们多以侗族人的现实生活、图腾标记和民族吉祥物为题材,图案色彩绚丽,具有平面化和装饰性的特点,创作者以高度概括和提炼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侗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情趣,彰显了侗族人独特的民族文化、审美特性和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9.
岭南建筑具有独特风格和地域文化,各类建筑装饰艺术能反映当地的生活方式、物质文化、民风民俗以及审美情趣等。从广东省广州市陈家祠堂建筑的历史背景分析其结构特征,通过探析陈家祠堂建筑装饰艺术的形式、题材、寓意,总结出装饰艺术在陈家祠堂当中的装饰作用及蕴含的文化内涵,为我国当代建筑设计的民族化提供丰富的资源,助力传统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五台山为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历史悠久。自佛教传入五台山后,从南北朝起,历代帝王大都崇信佛教,在五台山陆续兴建了许多寺庙,使五台山成为古代寺庙建筑的集群区。历代五台山寺庙建筑,由于各时代生产水平、生活习惯和美学观点的不同也造成了各个时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据唐代沙门慧祥所撰《古清凉传》记载:“大孚图寺,寺本元魏文帝所立。帝曾游止,爰发圣心,创兹寺宇。”明未清初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