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淼  李福 《中国道教》2018,(1):39-43
在道教经典中,有一类以“血湖”命名或包含有“血湖”信仰的经典,涉及道经、忏悔、符咒、图篆等内容,诸如《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正统道藏》第2册)、《太一救苦天尊说拔度血湖宝忏》(《道藏》第9册)、(《上清灵宝大法》(《道藏》第31册)和(《血湖六幕集》(《藏外道书》第14册)等等,这些血湖类经典共同构成了道教思想、信仰和仪式实践的重要经典文献,对后世道教乃至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2018,(4):14-15
中国宗教根植于中华大地这片沃土,爱国是我国各宗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宗教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深切感受到,各宗教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当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以新作为响应新时代,始终与伟大复兴的进程同向同行,继续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  相似文献   

3.
古老的道教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道教必须更好地服务社会、造福人群,发挥应有的时代价值,这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亦是道教自身发展的必然归宿。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  相似文献   

4.
张璇 《中国道教》2018,(3):68-72
庄子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国内对于庄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政治观、人生观及其作品《庄子》的文学价值等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有学者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观进行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5.
1938年,韩穆敦在纽黑文出版《唯识二十论》英译本,首次将《唯识二十论》以英译本的形式引进西方。但迄今为止,国内学界对于韩穆敦其人关注甚少,对其翻译《唯识二十论》的缘由始末也未有过详尽论述。事实上,韩穆敦及其《唯识二十论》英译本不仅在西方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韩氏本人翻译《唯识二十论》的缘起、经过也极具代表性,这与20世纪初期东西方文明之间产生的碰撞,南京地区的中国学者对于唯识论的推崇与复兴,以及他本人作为西方传教士、学者所肩负的传教使命等方面密切相关。韩穆敦所译介的《唯识二十论》,不仅促进了佛教思想在西方的传播,也堪称20世纪早期美国学界、宗教界与中国佛学界学术交流与对话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6.
一、发展历程简述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基督宗教的存在与传播不乏一些零星的考证,但基督宗教真正作为一个学科的出现可能要迟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宗教学这个专业作为开始。经过“文革”的人们,应该如何来重新认识宗教在社会中的合理存在?首批基督宗教研究的学者在论证了此合理性的同时,也给予了宗教政策以合理性支持。学者们论证依据便是“基督宗教是西方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7.
张弩 《中国宗教》2018,(4):82-83
新近出版的《“宗教中国化”义理研究》一书.汇集了张志川教授近年米在相关问题上的14筒专题沦文,镟中展现了他的学术研究重心从“吲际宗牧学界的百年探索历程”,转移到“中国宗教研究的耶论与方法厦缝”后的主耍战果。  相似文献   

8.
问:随着当前道教研究日益呈现出新气象,一些学者提出要坚持道教研究的本土化方向,尤其是您近来大力倡导的构建道教研究的中国气派的观点,在学界与教界都引起了很大反响,能深入阐述一下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吗?  相似文献   

9.
一卷在手,中国宗教的“故事”概览无余。无论是谁,要想了解中国宗教,本书都不失为“案头必备书”性质的一部“经典”之作。对中国宗教历史精准、系统的梳理,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牟钟鉴教授与张践教授用九年时间合写了《中国宗教通史》,1999年出版后广受好评,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宗教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赵建永 《中国道教》2004,5(5):32-35
对于道教史研究的开端,入手点的选择实为关键。汤用彤先生通过对浩如烟海的道教经史的广搜精求,首先确定了《太平经》在道教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他指出,《太平经》上接黄老图谶之道术,下启张角、张陵之教。①为了辨清黄老道术与《太平经》、汉代佛教的源流关系,他探本求源,考察了黄老之学到黄老道术的演变过程。他认为,《庄子·天下篇》举儒墨阴阳名法诸学,总名之为道术;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指》,以黄老之清净无为曰道家;《汉书·艺文志》从之;《史记·封禅书》已称方士为方仙道;汉末乃有太平道;而王充《论衡·道虚篇》以辟谷养气…  相似文献   

11.
张阳 《中国道教》2018,(2):68-70
2018年1月,金城出版社出版了长安大学副教授刘康乐博士的专著《明代道官制度与社会生活》,这是他的第二部关于古代道官制度的研究著述。康乐君对道官的研究早在2010年前的博士选题就已开始,至今已近10年的光阴。2010年,康乐君以《中古道官制度研究》为题,完成了博士论文,并被纳入四川大学《儒道释博士丛书》得以出版,该书的研究止于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12.
《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对于西方学界而言,填补了相关领域缺乏综合性专书的空白,而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其多元而独特的视角亦大有可借鉴之处。《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一书的出版在宗教研究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西方学界而言,本书填补了相关领域缺乏综合性专书的空白,而对于中国学界来说,其多元而独特的视角亦大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3.
魏道儒研究员主编的《世界佛教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版)以14卷、800多万字的规模,对佛教自古印度创始到20世纪在全世界传播而形成的长时段传播历史,以协同创新的科研模式,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从科际整合的方法论角度,以历史学和哲学方法为主导方法,整合宗教学(包括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比较学宗教、宗教伦理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化传播学等方法,对佛教的思潮、派系、典籍、人物、事件、制度、典故、圣地、建筑、文学、艺术、礼俗等等,作出了贯通性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研究,在这佛教研究的世界性学术范围内,都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重大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香港道教界于丁酉年(2017)举办十年一度的盛事——“金策罗天大醮”,这是一个为国家、为国人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大型科仪。其间,还举办了文化讲座。本人有幸受邀参与,在讲座中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香港黄大仙信俗”是如何播道弘扬、如何面对日新月异的世俗社会、如何面对挑战进行创新而走向世界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欧阳镇 《管子学刊》2012,(1):127-128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生态文化特别是生态伦理的研究明显升温.近年来,生态文化研究开始在理论上走向深入,传统哲学与生态思想的结合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内学术界关于道家道教和儒家生态思想研究已颇为深入系统,而佛教生态思想研究则相对薄弱,此前尚未出版有分量的研究专著.陈红兵博士的新作《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出版)是目前我国佛教生态思想研究的第一部专著.我国著名生态思想研究专家余谋昌先生评价说:"陈红兵的著作《佛教生态哲学研究》在这一领域具有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00年12月,也就是上一世纪的最后一个月,由中国道协张继禹道长策划、台湾洪百坚道长统筹、北京王育成先生编著的巨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在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道教界和学术界对于道教的研究实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而这个突破正是海峡两岸的道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称《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的出版是重大突破,是因为这本著作用铜版纸印刷,共361页,大16开,布面精装,彩印书套,重达25公斤。在目前单本道教出版物中,仅次于中国道教协会出版的《中国道教风貌》一书。而在单本道教研究著作中,其规模独占…  相似文献   

17.
张振国 《中国宗教》2006,(10):36-36
湖北省道教协会的任宗权道长是位全真道士。最近他在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道教章表符印文化研究》一书,将近30万言,据说用了10年的时间搜集资料。我见到了他的书,似乎见到了他的人:一袭道装,洋溢着书生气,浑身充满着道悉。修道之人潜心于伏案写作,耐得住寂寞,并将搜集和整理道教资料作为修道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很不容易的。  相似文献   

18.
王颂 《中国宗教》2018,(8):84-85
李天纲教授《金泽:江南民间祭祀探源》一书,田野勘察与文献征引相得益彰,由点及面,以江南桥乡小镇为舞台,展示了中国宗教的历史与现在,妙趣横生而又时时发人深省,不禁令人难以释卷。  相似文献   

19.
孙鹏 《中国宗教》2022,(2):80-81
张春蕾、夏和生合著的《问道茅山三千年》一书是茅山道教研究的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较强的可读性。一、如实反映上清派面貌作者史料充分,立场客观,如实反映出上清派的面貌。一是客观分析了上清派及上清经法诞生的原因。据《茅山志》记载,上清经法传到人间之前已经在上天流传很久。这在神化上清派的同时,却削弱了文献的可信性。作者结合文献资料及社会发展史,对此作出了理性的分析,认为上清派是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安的时代产物,上清经法是一些弃政入道的才学之士集体创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教授出版了《中国宗教与文化战略》一书,该书关注信仰、宗教和文化的意义及关联,探讨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关系。其实卓新平教授从未停止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这是其继2008年《“全球化”的宗教与当代中国》一书后的进一步思考。在笔者看来,本书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