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存世比较少的元代佛教造像艺术之一,五台县广济寺在建筑结构和彩塑艺术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沿着广济寺建筑中的独角兽与龙头装饰构件、殿内彩塑中生动写实的十八罗汉像、佛坛正背面反差强烈的"华严三圣"与"三大士"的线索,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其从建筑到彩塑、从外到内所体现的佛教世俗化趋向,以及元代那种技艺精湛、活泼的民间性。  相似文献   

2.
本期《论山西佛教彩塑》一文,是金维诺先生为展览和随后所出画册而作。文章对山西境内、唐宋迄清各期彩塑,从题材、样式和内容等方面分别作了考察,对大家认识山西佛教彩塑这一艺术宝藏,了解整个佛教艺术的特色,提供了指南。  相似文献   

3.
文殊菩萨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得力助手,在佛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文殊菩萨彩塑遍及全国各地寺院,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无疑是文殊菩萨彩塑艺术的集中地。五台山现存有从唐代至今的30余尊文殊菩萨彩塑,既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和时代感,又有佛教造像艺术的共性,也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形象地反映了不同时代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成就,更加彰显了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辽代佛塔建筑形制由早期的四面塔发展到后来的六面塔、八面塔,其中以八面塔形式居多,多数塔身一层都雕有佛教图像,图像内容和形式随着建筑形制的变化也有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辽西古塔为例,通过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并实地考察,对朝阳北塔和广济寺塔塔身一层图像样式、奉神系统、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辽西辽塔砖雕图像特征早期到中晚期的传承与演变。  相似文献   

5.
正文献学与解经学的结合,将是佛教研究的主导范式之一;跨学科研究,是当代佛教学术的基本形态。在这场佛教学术的转型过程中,"世界史"观念是决定性的思想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佛教研究在我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的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大批重要学术成果。特别是在最近的十余年里,  相似文献   

6.
《法音》1992,(6)
为使更多人认识中国佛教艺术的辉煌及欣赏山西省所保存的珍贵文物,中国佛教协会、山西文物局、及香港佛教志莲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合作和努力,在九一年六月间,首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照片。同年七月,应英国伦敦大学邀请展览,该大学更特别在七月二十三日举办了“山西日”,并设专题讲座,介绍有关山西的风土、文化、五台山的佛寺建筑、彩塑及壁画等。  相似文献   

7.
随着傣族地区人民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简称南传佛教)文化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南传佛教佛寺建筑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的阶段。西双版纳南传佛教佛寺建筑造型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而层出不穷,但从整体上看,佛寺建筑造型仍然受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共同影响,佛寺建筑是傣族人民吸取中原汉族和东南亚泰国、缅甸等建筑技术、艺术,结合自己的特点,在布局、结构、用材和装饰等方面都体现了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显示了傣族人民的建筑技术、艺术的独创精神,是我国中华民族建筑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文献学与解经学的结合,将是佛教研究的主导范式之一;跨学科研究,是当代佛教学术的基本形态。在这场佛教学术的转型过程中,“世界史”观念是决定性的思想要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佛教研究在我国得以全面展开,从编纂大藏经、撰写佛教史,到研究重要的佛教人物、典籍与宗派,从佛教文献、哲学,到佛教艺术、建筑等领域,涌现了大批重要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10月24日上午,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德国佛教联盟主席古纳先生、副主席道轮玄峰法师与瑞格先生一行3人,来到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北京广济寺参观访问,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的热情接待。古纳先生一行首先参观了广济寺大雄宝殿、圆  相似文献   

10.
北宋官式建筑法典《营造法式》中记载并描绘了15种佛教艺术题材和1种受佛教影响的艺术手法。这些装饰艺术在《法式》中的出现,说明它们是属于北宋国家层面认可的宗教文化形式与内容。从审美文化视角来看,《法式》佛教艺术以建筑装饰纹样的形式呈现在该法典中,其内容上承载了世俗化的美好寓意,形式上具有典型性和程式化特征。折射出佛教在中国化进程中,佛教审美文化在建筑艺术中的呈现。此外,此研究对探讨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发展与佛教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图片新闻     
《法音》2014,(11)
正①10月24日上午,德国佛教联盟主席古纳先生一行3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兼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的热情接待。摄影/刘东②10月24日下午,"韩宗和"秘书处代表团一行7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兼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的热情接待。摄影/刘东  相似文献   

12.
刘东 《法音》2012,(5):61
本刊讯5月10日上午,在京参观考察的南传佛教考察团一行35人参观了广济寺,并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副会长学诚法师、秘书长王健的热情接待。考察团一行首先在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的陪  相似文献   

13.
正从早期"昙曜五窟"的印度服饰为主,到中晚期的南朝士大夫"褒衣博带"式服饰,云冈石窟佛教造像服饰的演变,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也反映了当时佛教造像艺术中国化的过程。一云冈石窟是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时期的大型石窟寺文化遗存。从北魏文成帝(440-456)复兴佛教开始,到北魏正光年间(520-525)止,开凿时间历经近70年之久。云冈石窟艺术气势宏伟、内容丰富、雕饰精美,代表着公元5-6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石雕艺术的精魂",也是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典范,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佛教文化》2009,(5):112-119
佛教艺术指与佛教相关的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等领域的艺术作品,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以来,在二千年的漫长历史中,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融合,为中华民族搭建起极其丰富的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10月27日上午,韩国佛教真觉宗统理院长悔净一行23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的热情接待。悔净院长一行在中国佛教协会寺庙工作办公室主任清远法师的陪同下首先参观了广济寺。随后,演觉法师在广济寺怀远堂亲切会见了悔净统理院长一行。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按照十部门《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要求,2014年,国家宗教事务局结合基本信息公告工作,逐步推进佛教道教活动场所悬挂统一标识牌工作。12月4日上午,中国佛教协会直属寺院北京广济寺举行宗教活动场所标识挂牌仪式,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业务一司刘威司长、巡视员裴飚,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广济寺方丈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在六朝时期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佛都,而佛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建筑,见证并承载这一历史时期佛教的兴盛与发展。根据文史资料,以六朝都城的佛寺建筑为考察对象,探究佛寺建筑的美学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佛寺建筑的研究能帮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其历史与文化;建筑形式的美学探究,一个时期的艺术创造是艺术家头脑中艺术思想凝结的结果,通过对形式的探究深入研习其所要表达的内在内容;对佛寺建筑"意"的思考,给现在佛教寺院设计中以更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李贺敏  秦萌 《法音》2012,(9):62+79
本刊讯8月13日至18日,以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北京广济寺方丈演觉法师为团长的中国佛教代表团一行6人,应邀赴日本出席阿含宗一年一度的"万灯节"法会。8月15日晚上,日本阿含宗桐山靖雄管长在总本殿会见了代表团一行。随后,中国佛教代表团出席了"万灯节"法会。代表团团长演觉法师在致辞中,对  相似文献   

19.
周之江 《法音》2008,(2):61-61
人民政协报讯(记者奚冬琪)2月1日,北京广济寺举行了隆重的祈福法会,佛教四众弟子虔诚祈愿雪灾消弭、国泰民安,并借此号召全国三大语系佛教四  相似文献   

20.
正"文化融合"是云冈石窟佛教造像艺术的最大特色。云冈石窟的佛教造像生动展现了从丝绸之路传入的古印度、中亚等不同文明的艺术元素与中国传统艺术之间不断交流与融合的历史。北魏太严五年(439),北魏灭北凉,迁3万多北凉国人到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于是"沙门佛事俱东"。来自凉州的僧人昙曜后来担任北魏最高的僧官——"沙门统",并于北魏和平元年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