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代适用促销理论宝库中,各种各样促销定律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神秘玄妙。但最让世界各国营销巨子们爱不释手、屡试不爽的“营销黄金定律”,当首推被人们俗称为“名人效应”的“权威效应定律”。“权威效应  相似文献   

2.
郑州亚细亚商场总经理韩梅认为:“零售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窗口,出售的首先不应该是商品,而应该是一种服务,一种文化,应该引导消费新潮和文明的社会新时尚”.这种文化出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营销人员的文化素质.推销商品不只是呆板枯燥的钱物交换过程,它应该是买卖双方一种文化知识的交流,以温文尔雅的面貌出现在“上帝”面前,就会令人赏心悦目,乐意接受.近来商家纷纷推出的“服务用语”、“服务忌语”便是一个良好的开头.中美合资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所有的营销人员既懂商业,同时也是懂医懂药的行家.他们把产品的促销活动不仅看作是商业活动,同时也看作是文化、学术活动,靠渊博的知识、一流的眼务、赢得医生、药店和患者的信任,成为施贵宝药业的宝中之“宝”.二是营销方式的文化辅助.随着新工时制的实行,休闲时间的明显增多,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由过去的“单纯购物型”转向“消闲享受型”.将购物、娱乐融为一体,正是迎合了这一新潮的消费方式,杭州景福百货大楼和浙江二轻大厦购物中心推出以“购物、娱乐服务”为主题的“双休日休闲夜市”.“景福”为此特意准备了一套价值数十万元的激  相似文献   

3.
品牌是商品的一种语言符号,是商品本身的构成成分,是商家做广告宣传和促销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为了吸引顾客,达到促销目的,商品品牌的翻译要尊重商品所要销往国家的民族文化,注意其语言特点,把握大众的消费心理,给消费者以亲切感和似曾相识之感,避免使消费者产生厌恶心理,消除消费者对商品品牌的陌生感。商品品牌的翻译可谓一字千金。 世界上许多跨国公司在把自己的商品打向他国市场时大都不惜重金、想方设法译好商品品牌。美国的Coca Cola英文名只表示该饮料含有Coca(古柯叶)和Cola(古拉果),中译名“可口可乐”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既“可口”又“可乐”的饮料当然人人爱喝。美国打入我国市场的另一种饮料Pepsi Cola中译名为“百事可乐”,使人会联想到万事如意,给人以吉祥、顺心之感。Benz轿车的车名只表示该车是由一个叫Benz(本兹)的人制造的,据说这种车最初的中译名为“本斯”,基本上是音译过来的,人们读这个名字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想到“奔死”二字,有谁乐意开车去奔死呢?而现在的中译名“奔驰”给人以风驰电掣之感,驱车旅行多一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外经济界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想推销商品而又不做广告,犹如在黑暗中向情人递送秋波。”这表明成功的广告宣传是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商品销售的有力工具,它使企业和产品巧妙地进人社会公众的感官世界,有效地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做了近百年的广告,使其在《幸福》杂志不久前评出的美十大声望最高企业中榜上有名。这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加强广告技巧,把握市场需求与消费心理是企业促销制胜的诀窍。那么,作为商品经济的宠儿,广告该如何向“情人”递送秋波呢?以下向您展示一些广告实例,并对其简加剖析,…  相似文献   

5.
孤独感在当今社会非常普遍,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到孤独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基于孤独感和感知控制缺失的相关理论研究,3组实验分别选取美国样本和中国样本检验了孤独感对不确定消费偏好的影响,发现孤独感降低个体对含有功能风险的新产品、非透明包装的产品和概率促销的评价,但孤独感对传统成熟产品和透明包装产品评价没有影响,此外在概率促销消费情景中检验了感知控制缺失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社会,消费方式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设计是它最主要的体现,它正在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的文化载体,在社会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可以使日常生活以“审美化”方式呈现,另一方面给生活打上了‘地位群体’的烙印,使消费具有了象征和符号的意义。此外,设计又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它有义务把自身从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钳制中超脱出来,形成自律,对消费逻辑统治的社会有个反思和批判,从而把人类的消费从规范到健康和高尚的一面来。  相似文献   

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近读报刊,忽然发现,广告中的“文化”一词愈来愈多。譬如,某“基金会”为“弘扬中华‘××文化’,特举办×制品展销”;某地市新辟一条“小吃街”,其“意”亦在推动“饮食文化”建设;某商场新近落成,也向公众许诺,旨在“传播‘现代消费文化’欢迎惠顾”;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说不准哪一天会有一位奇才,突发奇想,举办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消费主义为标志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全方位浸染已是在所难免,以情感制作与“快适伦理”为表征的“后情感主义”审美趋向日渐明朗。然而,大众文化承诺给人们的欢乐神话与身体解放,却往往陷入娱乐透支后的身心疲乏和性感聚焦后的精神空幻,形象的欲望满足取代了文化的意义追索,审美正义与文化伦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消费时代的大众文化完全无视生命中的“痛苦”、“严肃”、“庄严”与“意志”一端,沉溺于“人生幻觉”“瞬间的快感”,在世俗娱乐中丧失起码的自知与清明,不但以“媚俗”为荣甚至以“恶俗”为乐,踏越了文化伦理的底线,使中国文化道统愈陷困境。  相似文献   

9.
休闲文明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文明建设初探刘晨晔随着“双休日”制度的不断落实,人们休闲生活时间延长,休闲文明建设成为社会文明建设中引人关注的新领域。休闲生活主要是一种消费生活。它既包括物质消费,如衣、食、住、行等的消费,也包括文化消费,如书报、影视、乐曲、业余教育和观光旅游等...  相似文献   

10.
在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中,有一项谓之“人之常情的消费”,即“人情消费”。这种消费原本是寻常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礼仪消费。过去这种消费往往不究形式,不以消费价值多寡论亲疏,礼到意到,情在意中,一片书签,一页贺卡,一方丝绢,一  相似文献   

11.
何谓“审美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美学界近年相对沉寂,但仍有一个热点出现,这就是“审美文化”。这一术语可以说是道地的“国货”,而非“舶来品”,但它的含义至今不很清楚,使用中多有相互抵悟之处。例如,不少作者用它指艺术的商业化倾向和大众文化生活中的庸俗化倾向,甚至是指开放政策带来的消费、娱乐和鉴赏趣味上的“后殖民”倾向,因而主张对它进行“批判”;而同样的一批作者在另外的场合却又可能谈论审美文化的“建设”或“建构”,我想他们的本意显然不是要为一种不良倾向推波助澜。又有一些作者谈论“审美文化”(或“大众审美文化”)对于“消解”传统…  相似文献   

12.
教会中有这样一句话:“弟兄们在一起多么地快乐!”今天我们大家共聚一堂,参与93级修生毕业典礼暨全国修院98—99学年第二学期结业典礼,我们真的被欢乐祥和的气氛所包围,这里虽然没摆山珍海味,也没有杜康茅台,但今天我们在这里摆设的是充满喜乐愉悦的精神喜宴。神长领导们的谆谆教诲就是山珍海味,弟兄们的肺腑之言就是杜康茅台,作为全国修院其中的一员,我为自己能参与这丰盛的精神美宴而深感荣幸。在此,我谨谨代表95级全体修生与大家分享几句心里话,以期与诸位弟兄互励共勉。六年,在人的一生中也许是一段短暂的时光,但…  相似文献   

13.
把黔东南建设成为“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大州”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旅游大州”至今没有培育、建设起来,仍处于起步阶段。黔东南的旅游业发展之所以滞后,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缺乏宣传策划,促销乏力,知名度不高。一句话,黔东南的旅游发展“战略”很好,但“战术”不行。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营销中商品包装设计已成为主要的促销手段,在以消费者为主导的消费模式下,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心理特征来设计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产品.现代企业包装设计在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解决基本问题的前提下,还要着重于消费群体的形态细分,明确目标消费者,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重视包装设计的心理作用,最终以外观优良的设计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动机和行为,这样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相似文献   

15.
当历史的车轮辗到如今所谓的“后现代”①或“后工业”社会,文化批判的陈辞相应呈现出了多元杂驳的人文景观。透过众声的喧哗和林林总总的旗帜徽章,我们不难捕捉到隐藏在其后的最为基本的文化矛盾,即是“技术理性”、“消费控制”、“文化工业”等日常生活中与异化现实密切相关的一切内容,亦即关于“人是什么”、“人类将向何处去”这一新世纪的斯芬克斯之谜。为了能使这些杂多的现象得以统一论述,在此我们有必要引入一个基本的理论批判范式,以便能较为精练地概括当今文化批判锋芒的具体指涉和论证所向。而这一范式责无旁贷地与当今文…  相似文献   

16.
时尚消费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时尚消费在当代消费文化中则越来越居于主流文化的地位.因此,经济伦理学在关注作为经济行为的消费活动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作为一种主流消费文化的时尚消费,否则它就不能有效地承担评价和引导当代消费活动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17.
岂可亵渎“崇高”?殷国安近日,上海仟村百货商店开张,竟用促销员扮演毛泽东。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毛主席”在保安人员簇拥下,向顾客招手,用湖南口音说:“同志们,你们好!祝贺仟村百货开张……”(见3.19《新民晚报》)仟村百货商店此举在于促销,这显然...  相似文献   

18.
宁逸先生的《消费社会的文学走向》一文刚一出炉,就遭到了众多学者的质疑。先是赖大仁的《“消费社会”与文学走向质疑》,后来是傅修延、颜敏等人纷纷著文,对宁文表示极大的不满。除了宋立民的《边缘化之后的双向度选择》一文曾经为宁逸作过辩护外,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指责声。但宋文也只是基于一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心态来写的,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笔者以为,要想对当代中国的文学走向有个较清楚的认识,就必须先对当代社会诊诊脉。一、“消费社会”何谓?“消费社会”一词现在是挂在文学和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作为福柯口中未被规训的反常的自我,往往成为社会边缘的存在,其文化性又往往与主流社会保持着区分的抵抗意识.《小时代》超现实且背离逻辑的叙事营造出的青春“乌托邦”激发了青少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彰显自我诉求与对抗反抗“价值”教条之时却不可避免地被纳入到全球资本主义的亚文化逻辑中,引发的效应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在步入消费时代的最显著的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消费方式正趋于多维度。作为当今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选择也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消费文化场域中,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要从多个层面对这一群体的消费行为进行道德反思,从德育重建的角度给出规范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