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评价<语言·意义·指称>一书中的哲学观点,作者在该书中提出了一个与传统语义理论完全相反的语义理论,从区别语义学指称和形而上学指称开始,作者定义了语义学标记,对否定存在陈述、空名陈述、分析性等语言哲学的重要难题给予了全新的解释,但这一解释是否完全、一致、系统而且直观仍然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意义问题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特别是语义学的中心问题,也是逻辑学的重要课题。非真值条件意义理论是英国分析哲学家、逻辑学家麦克尔.杜米特(Michael Dummett)为首的一批哲学家提出的。本文的介绍以杜米特理论为主。杜米特是当代公认的在语言和逻辑领域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认为哲学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3.
语言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主要从语言的表述和交流方式方面对概念知识进行研究。它研究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试图从语言的结构中引出概念知识的结构。语言哲学不同于语义学,前者研究语言的一般特征,如意义、指称、真理、证实、言语行为以及逻辑必然性等问题,后者着重研究词和外物的关系。语义学是指号学的  相似文献   

4.
J.凯茨的非自然主义的哲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J 凯茨 (JerroldJ Katz)是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活跃在哲学界的一位成果颇丰的科学哲学家、数学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他撰写了许多涉及语言学、语义学和数学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主要代表作有论文《语义学和概念的变化》 ( 1979年 )、《语言和其它抽象客体》 ( 1986年 )、《实在论与语言学中的概念论》 ( 1991年 )、《数学知识应该是什么 ?》 ( 1994年 )、《语言学和哲学中的语义学 :一位意向论者的观点》 ( 1996年 )和专著《语义学原理》( 1972年 )、《沉思》 ( 1988年 )、《意义的形而上学》 ( 1990年 )、《实在论的…  相似文献   

5.
自然语言的逻辑-哲学分析,在现代逻辑、方法论和科学哲学中占有中心地位。P.帕维辽尼斯的专著《语言的现代逻辑-哲学分析》(莫斯科《思想》出版社1983)告诉了这一问题的范围,阐述了在哲学、逻辑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点上产生的、旨在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问题的当代理论的批评性研究成果,同时说明和论证了解决自然语言语义问题的新方法。在逻辑学、语言学和语义学方面的基础研究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正>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查默斯(D.Chalmers)是心灵哲学领域反物理主义哲学家中最突出的代表,他的这方面工作在分析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查默斯的反物理主义工作主要由以下三个重要部分组成:第一,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查默斯澄清、改进和发展了一种二维语义学理论(Chalmers,2006a,2006b),并且用这种语义学理论消解了支持心灵物理主义的最重要的理论策略,即建立在克  相似文献   

7.
人们把一般形式语义学的起源追溯到弗雷格、塔尔斯基、蒙塔古和戴维森等哲学家。但是人们忽略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维特根斯坦在这本著作中提出了一种特定的关于语言、意义和世界的看法,它牵涉到普遍论、内涵指称论和组合原则等重要的哲学假定,而这样的哲学假定也是形式语义学先驱的著作中所假定的。因此,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对于形式语义学的基本原则和哲学假定的确立是至关重要的。斯托克霍夫教授的研究不是历史性的,而是系统地比较了维特根斯坦的意义理论和形式语义学的先驱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卡尔纳普是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是当代语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著有《哲学和逻辑句法》、《语言的逻辑句法》、《语义学引论》等。本文最初发表在《国际哲学评论》第4卷(1950年)中,后收在卡氏所著《意义和必然》一书的第二版(1956年)中作为附录,本译文即根据此书译出。卡尔纳普在本文中比较集中地阐述了语义学派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他首先区别两类关于存在的问题,一种他称为“内部问题”,可凭经验和逻辑证明:另一类即关于事物世界自身存在和真实性的问题,他把这类问题称为“外部问题”,在他看来这类问题根本无法证实,因此是“一个没有认识内容的假陈述”,是形而上学的“假问题”。他并且用语义学来歪曲客观世界存在的问题,他说:“所谓接受事物世界只不过意味着接受某一种语言形式”,所谓“接受新的东西”“这个术语……只不过意味看法受新的构架,即接收新的语言形式”。最后他并且指出,对于使用语义学方法的人来说,决定性的问题不是关于抽象东西存在的本体论问题,而是使用抽象语言形式对于语义学的分析是否有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逻辑学家坎普(H.Kamp)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DRT(D 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1])。作为一种动态语义学理论,它不仅能解决蒙太格语法对不定摹状词的处理不符合语感的问题,还能够解决蒙太格语法所无法刻画的关于话语中代词的指代照应关系和动词的时间照应关系问题。[2]但是,DRT毕竟只有20来年的历史,它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阿西尔(N.Asher)教授近年提出的SDRT(Segmented D 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3]就是对DRT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一DRT的不足在DRT的创建者坎普看来,语言是…  相似文献   

10.
在认知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概念问题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它进行研究,当今认知科学界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取向:第一种是以推理作用语义学(inferential role semantics)为哲学基础,认为概念是原型(prototype),概念是定型(stereotype),概念是定义(definition),等等[1];与此相反,第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