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问 题 人眼对光谱各波长的灵敏度,是产生一种阈限反应或主观相等亮度所需要的辐射能量的倒数。它们原称光谱视亮度,现在我们称之为光谱相对视亮度。即使是等能光谱,各波长引起的相对视亮度也很不相同。具体测量时除绝对阈限法外,一般常用匹配法:使人眼将不同波长的光谱色光分别和一个固定强度的白色标准光作亮度匹配,达  相似文献   

2.
在可见光谱范围内(380nm-780nm)。人眼对不同波长的辐射,即各种颜色光,具有不同的感受性。一般说来,人眼对可见光谱中黄绿色的感受性最高,对光谱两端的红色和紫色,感受性就低得多。人眼对光谱不同区域视觉感受性不同的这种特点,通常叫作光谱视亮度或光谱感受性,并以其函数来表征,称为光谱相对视亮度函数。它的图示,就是  相似文献   

3.
一、引 言 人眼作为光接受器,对于可见光谱内的不同波长的辐射有不同的视亮度或感受性。随着光照水平的变化,人眼的这种光谱感受性又有明显的变化:在明视条件下,正常人眼最敏感的部位在黄绿区内;在暗视条件下,敏感峰值向短波段推移,在蓝绿区。这种现象称为朴金耶(purkinje)位移。它是由网膜机能的双重性所决定的——明视觉主要是锥体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亮度级的光谱色光(440,460,540,560,640,660nm)和白光的CFF。结果表明:除极高亮度(5087td)外,CFF与logI函数均呈线性关系。白光表现了最大的CFF,其图线斜率大于任何色光的图线斜率。可以见到:亮度是CFF和logI之间关系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在所用的色光中,绿色不论在CFF绝对值或其图线斜率方面均高于光谱两端色光的相应数据。从而可以推断:波长对CFF和logI之间关系的效应不可忽视。光谱两端色光曲线的差别明显,而同色区内相邻色的曲线间差异则不显著,这又一次说明波长的区别对CFF的意义重大。在某些亮度水平上白光CFF绝对值低于色光,虽然在最高亮度级时其最大CFF值高于所有色光的相应数据。我们的研究结果再次提出,有必要对CIE V(λ)在某些条件下应用的适当性进行重新考虑。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闪烁光度法。本实验的视野是7°40′和20′,受试者5人,均属色觉正常者。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具有一定实验经验。实验波长从420—700nm,其间隔为20nm,实验的亮度级为30cd/m~2。 四种视野相比较,其中2°视野V(λ)曲线引自明视函数,10°视角的材料来自CIE1964年补充标准观察者?10(λ),其结果:峰值的短波一侧随着视野的增加V(λ)值显著增加,而在峰值的长波一侧则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1 引言眩光对视觉作业的绩效有着很大的影响 ,视标亮度、眩光距离和眩光面积是影响眩光效应的三个重要因素。近年已有不少学者分别对这三个因素进行了研究。本研究拟用正确率和反应时作指标 ,进一步探讨视标亮度、反射眩光距离和反射眩光面积对视觉判读作业绩效的交互影响。2 实验方法2 1 实验任务本实验视觉作业为兰道环视标判读。兰道环外径为 5 2 5mm ,内径为 4 75mm ,环宽为 0 5mm ,兰道环缺口为 0 3 3mm ,缺口朝向分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实验中被试任务是在尽可能快的前提下 ,正确在判读兰道环的…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采用闪烁光度法。刺激光为红光(670nm)、绿光(560nm)、蓝光(450nm)和白光。亮度级为200尼特、20尼特和2尼特。视场约为2°、1°、0.5°和0.25°。受试者3人,均属色觉正常者,具有一定实验经验。结果表明:在同一亮度级上,大小相同的视场内,绿光的CFF都明显地高于明度相同的红光和蓝光的CFF;在同一亮度级上,色光和白光的CFF都随着视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且CFF-Log面积接近线性关系;在不同亮度级上,CFF-Log面积的直线料率并不相同。2尼特时的直线斜率小于20尼特、200尼特时的直线斜率。  相似文献   

8.
视知觉组织及其神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锋  韩世辉  朱滢 《心理科学》2003,26(2):312-314
物理世界通过光信号在我们的视网膜上反映为亮度和颜色的色块集合 ,但是大脑知觉到的却是排列有序的由分离的物体组成的视觉世界 ,其中各种不同的物体占据不同的位置 ,存在相互作用或相对运动。在知觉加工过程中 ,视觉系统必须首先把视觉输入组织成不同的部分以形成视觉加工的基本单元[1,2 ] ,心理学家把这一加工过程称为视知觉组织。视知觉组织是大脑进行图像识别、注意分配及记忆存储等高级加工过程的基础。因此 ,理解视知觉组织的认知和神经机制成为研究大脑认知功能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介绍视知觉组织的基本问题和规律 ,特别是新近关于…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屏面背景亮度与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所需亮度对比度阈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CRT 颜色字符的视觉辩认绩效与屏面背景亮度和字符亮度对比度有关。随背景亮度的提高,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均随之下降,且在一定的作业绩效水平上,背景亮度与字符亮度对比度阈间存在“代偿关系”以及“代偿比例转换”的关系;(2)在同等背景亮度下,正确辩认CRT 红、绿、蓝三种颜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红色字符的亮度对比度阈明显低于蓝色字符。  相似文献   

10.
郭昆  李朝义 《心理学报》1995,28(2):167-173
研究了在亮度对比与等亮度颜色对比的条件下,受试者分辨随机点阵立体图对的立体视敏度(最小视差).结果表明:(1)在亮度对比条件下,立体视敏度随对比度的增加而增加,10%的对比度即可引起立体视知觉,对比度大于30%时达到饱和;(2)在亮度对比与等亮度颜色对比两种不同的条件下,受试者的立体视敏度不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3)当双眼分别接受不同颜色的等亮度立体图刺激时,与亮度对比条件相比,受试者的立体视敏度无明显差异;(4)当受试者双眼分别接受由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形成的立体图刺激时,只有当颜色对比图中图形与背景间的对比度超过等亮度值38%以上时,才能形成立体视知觉.以上结果提示,大、小细胞系统(包括斑点系统与斑点间系统)均参与立体视知觉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了照明亮度不均匀性对仪表判断的影响,以及在这种影响中,亮度均匀度与亮度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亮度不均匀性增大,判断效绩下降.然而,亮度则是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是以异色亮度匹配方法,探索视觉系统对在明视觉水平上的低频、不同时间调制的单色光和白光的亮度感觉特性。结果发现,闪光刺激在临界频率以上作用于视觉系统所产生的亮度感觉是遵循塔耳玻特-普拉托定律。而对在临界频率以下亮暗比为4/1的间断单色光刺激所需的周期平均亮度低于恒定单色光所需的亮度幅度,这表明塔耳玻特(Talbort)定律不适用于低频、高亮暗比的间断单色光。仅适用于间断单色光刺激的亮暗比低于1,波长为650纳米的间断单色光。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字比较任务中的SNARC效应表明心理数字线具有空间上从左到右的方向性。本研究在两个实验中分别用面积和亮度作为比较刺激来探讨SNARC效应是否存在于面积比较任务和亮度比较任务中。实验结果显示,面积比较和亮度比较任务中存在类SNARC效应。  相似文献   

14.
CRT显示颜色编码与色标大小、亮度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为  朱祖祥 《心理学报》1990,23(3):38-44
本研究通过考察CRT显示器上目标色大小和亮度变化与人的绝对辨色效果间的关系,了解色标大小和色标亮度对CRT显示颜色编码的影响,探讨提高CRT颜色编码显示视觉工效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CRT色标大小和色标亮度对人的绝对辨色效果均有明显影响,增大色标大小和提高色标亮度均可使CRT颜色编码的编码数目和编码颜色的选择范围扩大,同时得到在不同色标大小时的CRT显示颜色编码系统。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颜色信号灯是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信号灯的色度和亮度,必须根据人眼对不同色光辨认的特点和使用的环境条件来确定。有些在全天候使用的灯光信号,背景光的强度相差几个对数级。夜晚眩目刺眼的灯光信号,在白天,特别在阳光照射时往往因亮度不足,难以觉察。要使灯光信号有效地发挥作用,就必须根据背景光的强度调节信号灯的亮度。因此确定颜色信号灯亮度与背景光强度间的关系对信号灯的设计和作用都有实际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对强背景光对识别绿、红、橙三种颜色灯光信号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比较。  相似文献   

16.
VDT作业中屏面背景亮度与对比度的交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DT的亮度对比度和屏面亮度在对操作者视觉功能的影响中,存在着交互作用。VDT的最佳对比度和适宜对比度范围随屏面亮度水平而变化,提高屏面亮度可以使最佳对比度值和适宜对比度范围向低对比度端偏移。评价VDT显示质量,主观评价法具有与作业绩效指标同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不同背景照度条件下对不同大小、不同对比度的兰道尔环的辨认进行了实验。主要结果表明:(1)视觉作业水平的提高依赖于视标大小、对比度和背景照度这三个变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在视觉作业水平一定时,视标大小、对比度和背景照度存在着两两对应的代偿关系;(2)以中国人为被试的RCS结果与国外欧美人为被试的CIE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但前者在低亮度范围内要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8.
前 言 人的视觉系统对一定视场亮度适应以后,视场亮度突然改变产生视觉的调整过程,表现为对比感受性的变化。这是生活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形。比如,汽车司机突然从亮度较高的公路照明转向较暗的公路照明;仪表监视人员在看了暗的环境之后,突然阅读亮度高的仪表板;工厂的工人在注视了亮度高的对象之后,有时须将眼睛移向较暗的工作对象。所有上述情况对视觉感受性造成的影响,我们称为过渡适应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探讨亮度对空间-数字反应编码联合效应(Spatial-Numeric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简称SNARC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通过三个实验设计不同的亮度对比水平,要求被试对阿拉伯数字1~9(5除外)进行奇偶判断。实验一将数字亮度设为最高值255时,结果出现了数字的SNARC效应。实验二将数字的亮度值分别设为255和213时,结果仍存在SNARC效应。实验三将亮度值分别设置为213和42时,数字的SNARC效应却消失了。这些结果表明亮度会激活或抑制数字的空间表征,可能与亮度对比值的高低及所消耗认知资源的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部件亮度条件下的汉字识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命名作业法探讨在不同汉字部件亮度条件下的字频效应、笔画数效应及部件在汉字识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1在本实验条件下 ,字频效应仍非常明显 ,但没有笔画数效应 ;2在上下型汉字的识别中 ,其上半部的作用比下半部更为重要 ,而对左右型汉字而言 ,其右半部的作用比左半部更为重要 ;3部件亮度条件对命名反应时有显著影响 ,但是否可以称为“部件亮度效应”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