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逻辑教材的百花园里,由陈孟麟、郑功伦主编的《逻辑新教程》(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较有鲜明特色的新教材。正如编者在前言中所说:“本书力求全面、系统、科学地阐述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在阐述中丰富了传统逻辑的内容,并适应逻辑现代化的要求,适当引进了数理逻辑与现代应用逻辑的知识,尽可能使它们与传统逻辑有机地融为一体,试图在逻辑教学体系上进行革新。”总览全书,可以说它吸收了其他新编逻辑教材的多种优点,较好地体现了编者的初衷。该书有以下特点: (一)逻辑基本理论的表述准确、严谨.例如: 在概念的定义上,改变了“概念是反映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的一般说法,而  相似文献   

2.
虚概念与实概念相反,是反映人们主观上综合一些属性而想象出来的事物的概念。虚概念在科学研究、艺术创作、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运用。对虚概念进行逻辑分类的研究,不论对丰富逻辑知识,还是对指导社会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小文对其欲作一点尝试,  相似文献   

3.
“虚概念”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概念”问题是近几年逻辑界争论意见较多的问题,现将各种不同意见概述于后。一概念有无虚、实之分?“虚概念”是不是概念? 第一种观点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概念无所谓虚实之分。认为“虚概念”不是概念者持两种理由:(1) “概念”一词在逻辑学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第一,它作为理性认识 (思维) 的一种形式,是理性认识的起点和终结;第二,它作为语词的思想内容,是判断的组成部分——主词、谓词等。虚概念中的“概念”属第一种含义,所以虚概念实质上指的是那些不能被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2) 为了确定一个概念是否是虚概念,重要的先决条件在于必须确定使用概念的论域。有的概念就客观世界的论域来讲是空类,但就另外的论域,比如人们的主观世界的论域来讲,并不都是空类。那些在确定  相似文献   

4.
按照传统的语法学的观点,汉语中的虚词类指的是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五类虚词。在逻辑界,一般都认为虚词是不表达概念的,而实词是表达概念的。所以在通行的逻辑教材中,在其它逻辑著作中,一般都没有论述虚词表达概念的情况。只有金岳霖先生主编的《形式逻辑》一书,对虚词表达概念的情况做了某些论述和肯定。这本书中写道:“一般说来,虚词是不表达概念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集合概念,在流行的逻辑读物中说法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将概念区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这种划分是错误的,是不能成立的(复旦大学出  相似文献   

6.
“限制”是形式逻辑(即普通逻辑,下同)所研究的明确概念的简单逻辑方法之一。以科学性著称的形式逻辑,对限制这一方法的理解,本应同思维实际相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现在比较流行的形式逻辑读物,大多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出发,把限制理解为“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其外延的逻辑方法”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如果这一解释适用于任何概念,其中也包括单独概念,就会与形式逻辑关于单独概念的定义相矛盾.因为在形式逻辑看来,单独概念是外延最小的  相似文献   

7.
以辩证法的逻辑眼光观之,概念在本质上是理性的、具体的。所谓“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知性概念”和“理性概念”的说法,认真追究起来,不是指本性不同的概念,而是对概念的不同理解,或者是在不同逻辑背景中对概念的不同运用方式。人们对概念之所以会有不同的理解,之所以会看到面貌不同的概念,是因为概念本身无论  相似文献   

8.
在何种词类的词能表达概念,何种词类的词不能表达概念的问题上,多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里摘引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 一般说来,实词是表达概念的,虚词是不表达概念的。(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 实词都是表达概念的,而虚词一般不表达。(普通逻辑编写组《普通逻辑》)实词表达概念。实词表达概念。而虚词并不都表  相似文献   

9.
论虚概念     
叶建柱  应向东 《现代哲学》2004,19(2):115-120
把外延理解为“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客观事物(或类)”,导致“虚概念没有外延”或“有外延但是空类”此类有问题的结论,应该理解为由概念(思维)中的对象组成;而把虚概念理解为“所指称的对象不存在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又导致把理想模型等科学概念当成虚概念,实际上,对象有虚实,属性也有虚实。实对象、实属性,是无异议的实概念;虚对象、实属性,也是实概念,如思维科学中的概念;实对象、虚属性,是虚概念,如“地心说”中的概念;虚对象、虚属性,是公认的虚概念,如鬼魂。可见,无论对象虚实,只要所指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所反映的属性是非客观的概念就是虚概念。  相似文献   

10.
奎因通过定义逻辑真句子为他的逻辑论题辩护,即逻辑等于带等词的一阶逻辑,我们称之为奎因论题。奎因早期没有否认集合论属于逻辑,尽管他已经认识到集合论与逻辑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性。奎因后期在《逻辑哲学》中明确说集合论不属于逻辑。逻辑真句子的基础是逻辑概念和非逻辑概念的划分。塔尔斯基式的逻辑概念标准可以为奎因论题提供一种根本性的辩护。奎因批评模态逻辑,说它没有明确的语义。即使量化模态逻辑有了可能世界语义学,奎因论题仍然可以通过说明模态词不是逻辑词而得到辩护。  相似文献   

11.
认知逻辑的英文表述是epistemic logic,而episteme的意思就是知识的意思.因此从字面上来理解,认知逻辑就是有关知识的逻辑.然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认知逻辑已经从知识扩充到了信念,甚至涉及到更多的认识论概念,换一种宽泛的说法就是形式认知(formal epistemology).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对认知逻辑的定义或描述上.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单独概念有一种常见的说法,即单独概念的外延不能再加限制,相应地对其外延也不能再进行划分。表面看来,这种说法是无可非议的;既然单独概念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事物,对它的外延当然就不能加以限制,也当然无法划分。可是仔细揣摩一下,就会发现这种说法是有片面性的。因为在思维实际中确实存在着许多对单独概念进一步进行划分的现象。举例说吧,“中国”是一个单独概念,许多逻辑书在谈到“中国”不能划分时说:把“中国”分为河南省、河北省……等等,这叫分解,不叫划分。这种说法当然是对的。但是把“中国”分为“新中国”和“旧中国”呢,这不正是划分吗?很显然,这种  相似文献   

13.
<正>冯友兰曾有一个论断:"新的现代化的中国哲学,只能使用近代逻辑学的成就,分析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概念,使那些似乎是含混不清的概念明确起来。"冯氏的这句话说得很绝对,"只能"意味着唯一性。因此这句话意味着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之路只有一条。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只能通过对其含混的语言的澄清来达到,并且这种澄清须得借助于现代的逻辑工具,实际上也就是西方哲学的分析方法来达到。冯氏的上述说法,显然是受了西方分析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否定(negative)”是一个基本的哲学范畴。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对这一范畴的研究再次兴起热潮,这方面的文献涉及逻辑、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等领域。本文试图从逻辑与哲学的角度,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否定”概念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一番分析。1.传统逻辑的否定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逻辑作为二值逻辑,是以排中律的普适性为特征的。它断定某个命题或思想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真与假构成一对否定概念,二者必居其一。因此,对“真”的否定得到的是“假”,对“假”的否定得到的是“真”。在传统逻辑的公理系统中,否定是一个逻辑常项…  相似文献   

15.
“虚概念”是曾经困扰我国逻辑学界的一个问题。前辈们关于虚概念的提出无疑是有功绩的。但这一提法本身不尽科学,最好予以废止。一、就其原定义而言,所谓“无外延或外延为零之概念”,不合逻辑、概念理论体系和客观实际本身。如果承认一个概念,竟然可以没有外延,那么还能称为“概念”吗?而在实践中如果承认这种“畸形概念”存在,又会导致把“共产主义社会”这类概念归入“虚概念”范围。如果不承认其存在,那么“共产主义社会”算“实概念”吗?但外延所指在现实中又不存在,虽然“必然存在”,但毕竟尚未存在。如果释为“真实概念”,是完全正确的。在这里“虚概念”究竟与“实概念”还是与“真实概念”相对呢?始终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16.
界说(Defintion,或译为定义)是逻辑学、尤其是逻辑哲学讨论的主题之一。界说是一种界定语词的性质、从而在形式上确立该语词的特定的逻辑方法。现代逻辑对界说的研究不同于传统逻辑,它所研究的界说既可以界定概念的内涵意义,也可以界定概念的外延范围;既可以界定概念的本质属性,也可以界定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现代逻辑的界说主要有下面几种:  相似文献   

17.
东方元素影响了很多西方现代大师的风格,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意境一词开始超越了中国国画的界域,成为评价艺术的普遍概念。意境在中国油画中的显现更是不容忽视,它体现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中的文人情怀。有一种说法认为,本世纪初,中国绘画从虚走向实,而西方绘画从实走向虚。在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意境一词开  相似文献   

18.
由墨翟创始的墨家学派,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名、辞、说、辩(相当于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诸思维形式及其规律,构造了一个关于辩的逻辑体系。这在中国古代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他各家的逻辑思想,都没有墨家这样全面系统。就连把儒家正名的逻辑思想推向高峰的荀卿,也只是在他的《正名篇》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名(概念)的逻辑体系,而对于辞和辩说(判断和推理论证),则缺乏深刻的研究。所以,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唯一可以同亚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把黑格尔逻辑学置于康德先验逻辑这一背景下加以考察。康德先验逻辑面临的关键任务之一是如何揭示出纯粹概念的完备体系,为此,康德采取了"形而上学演绎"的进路,其实质是一种反思方法。在黑格尔看来,反思方法与纯粹概念的"无中介性"本性不符,他提出了辩证逻辑的方案,力图以合乎纯粹概念本性的方式完成康德未完成的任务。黑格尔的具体做法是从没有任何前提和预设的初始概念出发,严格地演绎出其后的所有概念。而这种以自否定的方式自生成的逻辑乃是一种自由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一、对哲学概念的两种观察视角:逻辑的和语词的 本文旨在讨论哲学概念的语词特性。这个讨论有一个合适的角度,即对哲学概念的“翻译”。但在传统的哲学平台上,翻译似乎天生不是一个合适的哲学问题。这是因为,为了使哲学成为严格科学,传统哲学家们总倾向于在应然的、理想的意义上使哲学概念等同于逻辑化的概念。“逻辑化”的首要特征是形式化,它要求哲学概念具有康德意义上的先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