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恒  曹宇 《心理学报》2016,(4):343-351
采用同形异义词干扰任务考察第二语言水平对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和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语言抑制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较强,但低水平英语–汉语单通道双语者与英语单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少量的双语经验不足以导致双语认知优势;(2)不同水平的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的语言抑制能力差异不显著。所以如此,与英语–美国手语双通道双语者不存在口语和手语的双语表征加工竞争有关。整个研究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与双语者的二语水平以及通道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2.
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方俊明 《心理科学》2001,24(5):523-527
本文从语言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双语获得的认知过程与浸入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双语获得的内部过程的探讨,明确指出不同的双语获得途径可能具有两种不同的语言信息加工的模式和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和语用能力;特别强调语言与认知发展的关系以及语言认知策略;此外,结合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双语获得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少数民族学生一般掌握本民族语言、汉语和英语。少数民族双语者的语言的认知特点, 是语言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也是了解少数民族学生语言认知机制的重要途径。已有研究围绕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表征、语言联系方式以及言语理解与言语产生的加工特点展开。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已有研究, 并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比较、少数民族文字的加工特点、少数民族学生加工汉字词的特点,以及少数民族学生第三语言的加工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王瑞明  范梦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9):1386-1393
语言转换是指双语者由所掌握的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 这一现象近些年来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针对语言转换中双语者在从心理词典中顺利提取所需要的语言(称之为目标语言)时如何加工在当前任务中不使用的那种语言(称之为非目标语言), 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仔细分析这些研究, 可以看出这些研究主要围绕着3个核心问题: (1)语言转换中双语者使用目标语言时非目标语言是否激活; (2)若非目标语言激活, 这种激活发生在何种层面(概念层面还是词汇层面); (3)激活的非目标语言会对目标语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此为基础, 本文从语言产生转换和语言理解转换两大领域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梳理, 最后对未来的语言转换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刘聪  焦鲁  孙逊  王瑞明 《心理学报》2016,48(5):472-481
语言转换情境是否影响非熟练双语者的认知控制存在争议。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范式探讨语言转换对非熟练双语者的认知控制是否会有即时的影响, 以及对不同认知控制成分的影响是否会有不同。结果表明, 语言转换情境能够即时地促进反应抑制, 阻碍干扰抑制, 但对认知灵活性没有影响, 同时说明了反应抑制、干扰抑制和认知灵活性属于3种不同的认知成分, 其内在作用机制不同。此外, 研究结果还进一步说明了双语者的认知控制优势是双语者长期双语使用的结果, 为双语优势的内在机制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6.
汉英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过程中的切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图片命名和词汇判断的方法考察了汉英双语者的语言切换过程.实验一发现,当被试分别用英语和汉语对图片进行命名时,只有汉语出现了切换代价,而英语没有出现.在实验二中,当被试进行词汇判断时,切换代价的模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只有英语出现了切换代价,而汉语没有出现.研究表明,双语者语言产生与理解中语言切换的认知过程有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对双语转换问卷进行修订,用于客观测量双语者的语言转换能力;第二部分采用数字命名任务考察语言转换对双语认知优势发展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低水平阶段,语言转换频率与转换消耗存在显著负相关;在高水平阶段,语言转换频率与转换消耗、混用消耗均存在显著负相关。结果说明,语言转换首先影响瞬时转换能力,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才会对持续监控能力与抑制控制能力产生积极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双语认知优势效应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相似文献   

8.
采用 WCST 筛选出高低认知灵活性的非熟练汉英双语者,分别使用图片命名和语义范畴判断任务考察认知灵活性对双语者语言转换的影响。结果发现:(1)高认知灵活性被试的双语转换代价是对称的,其N2成分的平均波幅和峰值显著大于低认知灵活性被试,低认知灵活性被试的转换代价是非对称的;(2)高认知灵活性被试在语言产生任务中, L2重复条件下N2的峰值显著大于L1重复条件,出现L2重复优势效应;(3)在语言理解任务中,高低认知灵活性被试在L1重复条件下的N2峰值显著大于L2重复条件,两组均出现了L1重复优势效应。研究表明,抑制控制能力在语言产生与理解的双语转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言转换代价源于心理词典的字词识别系统之外。  相似文献   

9.
双语者代码切换的机制已引起心理语言学家和认知神经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分别在行为层面和神经机制层面展开。发现,双语者在进行代码切换时会出现切换代价,切换代价来源于心理词典外部的语言任务图式之间的竞争,其机制可能与中央执行控制机制有密切联系,左侧额下回、双侧缘上回和背外侧前额叶等脑区参与了双语者的代码切换过程。文章还分析了在这一领域仍待研究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双语代码切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双语言语产生中的词汇提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主要介绍了双语言语产生中词汇提取机制的两种理论:非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和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重点围绕着双语言语产生中词汇提取的一个关键问题,即非目标语言的词汇是否对目标语言的词汇提取形成竞争或者干扰详细地论述了二者的理论分歧,非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认为非目标语言的词汇会对目标语言的词汇提取形成竞争,而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认为不会形成竞争。文章最后介绍了双语言语产生中词汇提取机制的最新研究趋势,表明了非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和特定语言提取的理论逐步走向融和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共享型临床决策成为主导.整形外科疾病有着诊断容易、治疗方法多样、效果不一、患者年龄小、心理脆弱、大众认知有一定误区等特点,更需要在情感和实践上体现对患者的理解和尊重,真正实现医生患者共同参与的共事型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2.
An orthodox sceptical hypothesis claims that one’s belief that “I am not a brain-in-a-vat (BIV)” (or any other ordinary anti-sceptical belief) is insensitive. A form of sensitivity-based scepticism, can thus be constructed by combining this orthodox hypothesis with the sensitivity principle and the closure principle. Unlike traditional solutions to the sensitivity-based sceptical problem, this paper will propose a new solution—one which does not reject either closure or sensitivity. Instead, I argue that sceptics’ assumption that one’s ordinary anti-sceptical beliefs are insensitive will give rise to self-contradiction. The orthodox sceptical hypothesis is thus revealed to be incoherent and arbitrary. Given that there is no coherent reason to presuppose our ordinary anti-sceptical beliefs to be insensitive, the argument for sensitivity-based scepticism can thus be blocked at a lower epistemological cost.  相似文献   

13.
李恒 《心理科学进展》2013,21(4):637-642
空间偏向意指人们在注意刺激物时普遍具有方向上的偏好.对其成因,目前主要存在“大脑说”和“文化说”两派观点.前者认为大脑的不对称性是决定因素,而后者则认为阅读和书写习惯等文化因素是主要成因.本文在综述空间偏向研究后指出,以上两派学说在解释力上各有得失,但并非完全对立,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大脑-文化说”才能更好地解释空间偏向现象.  相似文献   

14.
并列和偏正结构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yeLink II眼动仪, 选取并列结构和偏正结构两种类型的目标词, 要求大学生被试阅读包含有目标词的句子, 以探讨两种双字合成词的注视位置效应。结果发现:在阅读并列和偏正结构的目标词时, 单次注视条件下读者往往将首次注视定位于词的中心位置, 多次注视时首次注视往往落在词的开端部分; 当首次注视落在词的开端时再注视该词的概率增加, 而且再注视往往落在词的结尾部分。结果提示:在单次注视条件下存在偏向注视位置; 双字合成词结构不影响偏向和最佳注视位置; 研究结果支持“战略-战术”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偏好诱导方法——实物交换方法 ,对偏好反转中的兼容性假设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支持兼容性假设 ,并发现了一种新的现象 ,即偏好反转的倒置现象。偏好反转与偏好反转的倒置相映成趣 ,为解释风险决策中偏好反转的兼容性假设提供了充足的证据 ,也对风险决策中的纯粹理性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The status-legitimacy hypothesis proposes that those who are most disadvantaged by unequal social systems are even more likely than members of more advantaged groups to provide ideological support for the very social system that is responsible for their disadvantages. Li, Yang, Wu, and Kou (2020,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sought to expand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this hypothesis by testing it in China, addressing inconsistencies surrounding the empirical support for this hypothesis by postulating that the construct of status should be separated into an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tatus marker. They reported that o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SES; income and education) negatively predicted system justification, while subjective SES positively predicted system justification.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attempt to replicate and extend the work of Li et al. in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of demographic stratified quota online sample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test the status-legitimacy hypothesis using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ES to predict system justification using cross-sectional and cross-lagged regression analyses. We received partial support for Li et al.'s findings. Specifically, subjective SES positively predicted system justification for both societies during cross-sectional and cross-lagged longitudinal analyses. However, we failed to replicate Li et al.'s findings surrounding objective SES in China during cross-sectional and cross-lagged analyses.  相似文献   

17.
生存优势效应指对学习材料进行“生存加工”,其提取正确率最高。研究者试图用主题加工、一致性效应、情绪加工和自然选择等理论对生存优势效应进行解释。研究发现主题加工、一致性效应和情绪加工不足以说明生存优势现象,自然选择理论似乎可以更好地对此加以解释,但目前自然选择理论尚缺乏直接的实验证据支持。文章结合已有研究具体分析了最近的未来研究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例如,自然选择理论的直接证明,并对直接证明的方案等进行了尝试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的失眠问题异常突出,其对睡眠依赖性记忆巩固(SDC)的影响日益引起重视。目前,原发性失眠(PI)对陈述性及程序性记忆SDC的影响存在分歧。梳理以往研究发现,系统巩固假说和突触稳态假说支持睡眠结构紊乱及脑结构异常可能是PI患者SDC损伤的潜在脑机制。未来研究可考虑同步采集行为、脑电和脑成像数据,深入探究PI影响SDC的脑机制,并验证上述假说;还可尝试通过经颅电/磁刺激和目标记忆重激活等无创性干预措施改善PI患者的SDC效应。  相似文献   

19.
汉语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语义假设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词汇加工中的习得年龄效应。实验一对比了汉字命名和图片命名中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发现图片命名中存在着较大的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汉字命名中没有出现这种效应。实验二和实验三分别采用语义范畴判断任务和图片语义分类任务,两个实验均发现了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实验结果说明,词汇习得的年龄效应至少部分来源于语义加工的层次,结果支持了语义假设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The status-legitimacy hypothesis was tested by analyzing cross-national data about social inequality. Several indicators were used as indexes of social advantage: social class, personal income, and self-position in the social hierarchy. Moreover, inequality and freedom in nations, as indexed by Gini and by the human freedom index, were considered. Results from 36 nations worldwide showed no support for the status-legitimacy hypothesis. The perception that income distribution was fair tended to increase as social advantage increased. Moreover, national context increas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vantaged and disadvantaged people in the perception of social fairness: Contrary to the status-legitimacy hypothesis, disadvantaged people were more likely than advantaged people to perceive income distribution as too large, and this difference increased in nations with greater freedom and equality. The implications for the status-legitimacy hypothesi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