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犹太籍心理学家约翰·内森堡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即使置身于阴暗的魔窟,我们也要使自己活出阳光的滋味来,这是让我们的生命永远年轻并焕发出像初升的朝阳一样生机勃勃的唯一秘诀。”在“二战”期间,内森堡曾和无数犹太人一样被关押在一座纳粹的集中营里,忍受着惨无人道的折磨与迫害,他们没有任何尊严,时刻都得面临着被屠杀的可能。许多犹太人都因无法忍受巨大的精神压力而发了疯。开始,内森堡也和大家一样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有一次,内森堡随着长长的队伍来到集中营的一个工地劳动,走着走着,他脑子里突然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幻觉,晚上能…  相似文献   

2.
就在赫伯特·齐佩尔的《达豪之歌》在各集中营不胫而走的时候,铁丝网内的囚徒们还通过别的一种音乐在绝望中找到了一线生机,找到一种精神上的信靠。这就是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在集中营中创作的《时间终结四重奏》(一译《世界末日四重奏》)。 这个普罗旺斯的女诗人和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家的后人在遭逢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毅然应征入伍。不久他就被德军俘虏,被囚禁在西里西亚集中营。读过有关纳粹集中营回忆录的人不难设想囚徒们恶劣的生存环境,包括物质上与精神上的。 梅西安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在入狱前,他的创作冲动大都来自天主教的信仰和…  相似文献   

3.
犹太裔心理学家法兰柯原是弗洛伊德的忠实信徒,他相信一个人的本性在幼年时已经定型,且会左右人的一生。在纳粹的种族灭绝行动中,家人都死于纳粹的魔掌,他自己被关入集中营,每天遭受严刑拷打,情绪极端消沉。一天夜里,当他站在牢房中,忽然意识到一种全新感受:纳粹可以限制他身体的自由,但限制不了他思想的自由,纳粹可以摧残他的身体,但对伤害的反应选择权在他手中,他的思想和情绪可以超越痛苦的现实,选择最有利于保护自己和打击法西斯的反应,他把  相似文献   

4.
朱鹂 《天风》2013,(11):57-57
1941年1月15日,对于西里西亚8A集中营的战俘来说是难忘的。五千名战俘聚集在简易舞台前聆听一首从未被演奏过的四重奏——也许那是他们中很多人最后一次听到音乐。这首在集中营里写出来的《时间终结》,出自同营战俘梅西安之手。  相似文献   

5.
法国哲学家扬克列维奇对宽恕似乎有两种相互矛盾的立场。他在《我们应该宽恕他们吗?》一文中指出,宽恕在纳粹屠杀的集中营里已经死亡,对这种极端恶的宽恕是不可能的。而在之后的著作《宽恕》中,他又认为,纯粹的宽恕就是要宽恕不可宽恕的,真正的宽恕是一次打破常规的事件,是不求回报的礼物。于是,宽恕极端恶的不可能与宽恕不可宽恕的可能之间产生了分裂与矛盾,宽恕即是在极端善与极端恶两极之间的搏斗。而扬克列维奇与一位德国年轻人的交往实践又表明了走出这种矛盾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关系与侍奉     
陈丰盛  吴新望 《天风》2018,(2):15-16
彼得是主耶稣十二门徒中的代表,在跟随主的所有时间里都是很积极主动的。当然,彼得也经常暴露出自己的软弱,甚至跌倒。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他在主耶稣被捕后曾三次不认主,成为他一生的污点。然而,就是这么一位软弱的门徒,主耶稣没有离弃他,反而在复活后特别向他显现,坚固他的信心。在本段经文里,他还三次询问“你爱我吗”,三次颁布使命,使彼得明确了侍奉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美国,有个名叫亨利的青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却依然一事无成,整天只会坐在公园里唉声叹气。有一天,他的一位好友兴高采烈地找到他:"亨利,我看到一份杂志,上面有篇文章讲的是拿破仑的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而他儿子的特征几乎和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是一口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是他愿意相信,这是事实。在他拿起那份杂志琢磨半天之后,他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之后,他对自己的看法竟完全改变了,以前,他自卑自己个子矮小,而现在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个子矮小有什么关系!当年我爷爷就是凭这…  相似文献   

8.
布伦南·格里森是加拿大温哥华一位年轻的平面设计师,他刚毕业不久,还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每天他在找工作之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自家的啤酒厂里自酿啤酒。  相似文献   

9.
正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我疑惑地问:"另一个自己?"他说:"也就是说,我今天战胜了自己!"原来,朋友与一个同事发生矛盾,心里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很"阴暗"地打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举了同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想把匿名信偷偷给单位领导。朋友这招数是跟电视剧里学的,他常说职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有人欺负你,一定不能放过他。朋友的手段很小儿科,他的目的就是泄愤。  相似文献   

10.
李晓 《思维与智慧》2014,(10):42-43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里,陆焉识,一个沉睡已久的旧式知识分子形象,被他从坟墓里拉出来,活脱脱地返回到人世间来。 从影20多年来,他早已经达到了事业上的顶峰。曾经,他出演了《围城》里的方鸿渐,一夜名满天下。也有年少轻狂的岁月,但很快就过去了,他突然发现,在那个躁动的名利圈子,很多东西都是浮夸的,他就一直琢磨,怎样做一个正常的人。此后,他就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目标: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人。很倔强的,做一个人。这种人,就是简朴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1.
《操纵世界经济的犹太人赚钱绝招》①一书在“42,犹太人的教育法——除自己之外不相信任何人”这一小节里写道:“这样重复欺骗了他三、四次,以后他也不敢相信我了,我的目的是要给他灌输一个观念: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的,连亲生的父亲也不例外,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12.
陈旭东 《现代哲学》2012,(3):25-29,41
如何认识纳粹大屠杀罪恶的独特性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本文认为,海德格尔把纳粹屠杀与农业机械化等同起来使他无法直面大屠杀的独特性,显示了其本真性死亡思想的盲点,从而回避与消解了这种恶的独特性。而集中营里的活死人现象,以及阿伦特、阿多诺、阿甘本的相关反思表明,技术理性带来的死亡的祛魅与死亡之死这种可怕后果之间的内在张力是我们理解大屠杀独特的死亡现象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13.
心里的水银     
有一个人搬进新房子,一直因为自己的书房太小而苦恼不已,后来他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书房四周镶上镜子。刚开始的时候,果然觉得书房大了不少,过了一段时间,书房又一天天地小起来。他每天在书房里苦思缘故,事实上书房的空  相似文献   

14.
1导言 日剧《白色巨塔》里有这样一段:外科医生财前到德国作学术交流的时候,去了二战时期的纳粹集中营参观,和那里年迈的看护有这样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15.
明朝名臣高拱生平有一大爱好,就是收集精美的瓷器。高拱的门生故吏、亲朋好友都知道他的这个爱好,所以常常送他一些质量上乘的瓷器。高拱小心翼翼地保管着这些瓷器,将它们放在书房里,每天都让自己的儿子仔细地清洗擦拭。闲暇的时候,高拱就独自一人在书房里赏玩瓷器,什么烦心事儿都抛在了脑后,日子过得倒也顺心。  相似文献   

16.
皮尔·卡丹从时装、餐饮到化妆品,构筑起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商业王国。目前,他在全球98个地区拥有分公司,雇员超过20万人。他曾风趣地说:“我能够喝我自己生产的酒,到我自己的剧院看演出,在我自己的餐馆里就餐,在我自己的旅店里睡觉,穿我自己生产的服装,用我自己品牌的香水……”曾有人向皮尔·卡丹请教过成功的秘诀,他很坦率地说:“创新!先有设想,而后付诸实现,又不断进行自我怀疑。这就是我的成功秘诀。”的确,从1959年的成衣革命,到率先给自己制作的服装印上自己名字的缩写字母,都无不体现着“创新”二字。时装是心灵的外…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世界有两种人,一种人从小就知道这辈子要成为什么样,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种人特别幸福。比如我有一位好朋友,他十岁就在作文大赛里获奖,二十岁就出诗集,他读很多书,他说这辈子写出一部了不起的小说就是他的梦想。另一种人就是我这样,懵懵懂懂地往前走,哪儿有光就往哪儿去。这种人会辛苦一点,无奈一点,当然,也可能会丰富一点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启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启蒙就是人从他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挣脱出来。所谓不成熟状态就是指如果没有别人的指引,他就不能应用他自己的悟性。这种不成熟状态,如果不是由于缺乏悟性,而是由于没有别人的指引就缺少决心和勇气去应用他自己的悟性,那就是自己造成的。因此启蒙的箴言就是:敢于明智!(Sapers aude)大胆地运用你自己的悟性!  相似文献   

19.
意义疗法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存在主义取向的疗法。我们先讲两个人的故事,这两个人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疗法的要义。意义疗法的创始人是维克多·弗兰克,他原藉德国,是犹太人。二次大战时他被纳粹关进了威斯康卒集中营,亲眼目睹了人间最大的惨剧。他看到有的人经不住这种挫折和打击,还没等到纳粹执行死刑,就很快死去;然而也有些人却能坚强地活了下来。他发现两种难友之间有一种重要差别,这就是后一种难友心存希望,相信总有很多事没做,还有很多事  相似文献   

20.
正杰克在纽约一家IT企业上班,每天非常忙碌。他最盼望的就是能多一些闲暇时光,最喜欢的感觉就是一个人躺在软椅上,泡上一杯茶,音响里播放着自己喜欢的音乐。茶香与乐声飘荡在房间上空,那种惬意、美妙和幸福无法言表。2015年10月,西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