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教新保守主义的全球扩张战略,成为美国霸权主义的工具。美国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是以国家力量进行基督教全球战略扩张的工具。中国成为国际宗教右翼势力传播基督教福音的重点地区。境外宗教渗透成为威胁我国安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其战略意图是改变中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应当重视境外基督教右翼势力的"合法渗透"。境外右翼势力推动基督教在我国传播,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殖民和意识形态渗透。西方宗教右翼势力特别善于利用合法渠道,深入我国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阵地,培植力量,宣传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对立。为从思想文化上提供抵御境外宗教神学渗透的理论武器,应当大力加强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既是一个前沿的理论问题,也是宗教工作实践的客观要求,需要各个方面一起来做好这篇大文章。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如何处理好宗教问题,一直是世界上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遇到的一大政治难题。宗教问题处理不好,会危及国家安全和政权巩固,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苏联解体、东欧演变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执政党出了致命的问题,但西方国家利用民族、宗教问题煽动不满情绪,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对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达到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谋丧失警惕、防范不力,是上世纪末世界上一些共产党丧失政权的…  相似文献   

3.
立足激进民主主义立场,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政治解放所确立的"自由"及其悖谬进行辩驳,是1843年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变革的重要环节。这种辩驳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围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实现的国家与宗教的分离及政治国家的建立,辩驳"自由国家"及其唯灵主义;二是围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实现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离及世俗生活的塑造,辩驳"自由社会"及其利己主义;三是围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导致的人的二重化及公民身份的建构,辩驳"自由公民"及其形式主义;四是围绕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所引发的精神解放,辩驳"自由精神"及其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4.
"促进民主"与"市民社会"是"颜色革命"的合法性基础,然而历史却证明民主化在后—"颜色革命"国家只不过是一个谎言,而市民社会则是成就这一谎言的工具。"促进民主"与"市民社会"是西方自由—民主理念输入到后—苏联地区的通道,但是这一地区真正需要的并不是自由—民主的西方体制,而是需要一种法团主义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5.
本文沿着孙中山一生的足迹,探索宗教文化对其思想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代.他受洗入教,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在革命生涯的开创时期.基督教精神成为推动其革命的动力之一。迈向不惑之年的孙中山,自愿礼拜民间宗教偶像,发誓遵守洪门帮规,其主旨在于发展革命势力。民国初创时期,孙中山作为民主共和制度的缔造者.努力谋求各种宗教势力的支持,表现出近代民主政治家的风鉴。在其晚年思想的飞跃中,孙中山的宗教观也日臻成熟达观。其一.科学比宗教优越。其二.政治的主义比宗教的主义切实。其三,宗教之仁在于,以心感化民众,为灵魂谋幸福,健全国民人格,培养国家之基。晚年的孙中山力图将基督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他呼吁:“本基督救世之苦心.行孔子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美意。”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无神论》2021,(2):30-36
宗教历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输出的重要工具。在东西方两种意识形态的长期对峙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利用宗教对其他国家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当前,境外宗教渗透通过影响国民信仰取向、敌对势力人为干预和解构主流价值取向等方式在我国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弱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破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环境,制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西方列强的核心话语,已经转向"以宗教自由为基石"的人权。基督教的"普世价值"不断被抽象化,成为西式民主制度的图腾,美国基督教新基要主义势力和政治新保守主义势力结盟,共同推动国会通过《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案》,使其成为以国家力量进行基督教全球战略扩张的工具。美国前国务卿说"宗教自由是民主的核心"。这种符号化的"普世价值",企图将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从各国基本的社会关系中剥离出来,成为国际舞台上"新干涉主义"的武器。这种宗教意识形态化的倾向,影响了国际社会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如果说,西藏、新疆地区的民族分裂势力与宗教极端思想相结合,形成分裂祖国领土的恐怖主义暴力威胁,那么,国际宗教右翼势力利用合法渠道,向我国的文化教育领域持续渗透,已经开始形成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软实力。宗教渗透已经成为国外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而文化问题,宗教问题,以至意识形态问题,毕竟需要思想上的应对。我们应该掌握话语权,应该培植我们的学术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正确看待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妥善处理涉及伊斯兰教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维护我国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的良好局面,将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近年来,一些国家暴恐事件频发,西方国家恐伊、恐穆情绪滋生,反伊、排穆势力抬头,民粹思想严重,伊斯兰教、穆斯林群体整体形象被"污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非常活跃,并行使某种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西方国家的宗教教育在对国民进行道德熏陶和政治控制,培养公民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信仰,调和阶级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以及解决公民日常的思想问题和精神困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21世纪初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事件在西方世界的频繁发生,尤其是宗教右翼势力与政治保守主义的联姻,新无神论的兴起成为历史的必然。尽管其兴起以来被西方媒体和学界诸多诟病,新无神论还是在其态度、形式、内容、目标等方面突破了传统无神论对“上帝是否存在”这一问题的发问,把无神论一词的否定内涵变成了一种积极构建身份认同的战略以及表达政治诉求和可能的文化选择的现实行动。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宗教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是有深刻政治背景的。当时中国正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的转折时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与封建复辟势力最后展开公开较量,宗教问题特别是“孔教”问题成了革命与复辟的中心议题,由此而引发这场宗教问题的讨论与研究,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文化问题论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的陈独秀主编《新青年》、《每周评论》、《劳动界》等刊物。这些刊物是  相似文献   

12.
<正>第一,无论是宗教还是宗教研究,都要把握政治导向。任何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做法和规矩,哪怕那些标榜自由民主的国家,也会对宗教进行引导和管理,所以社会主义国家也要把握好政治导向,这是大前提。第二,要利用好宗教为现实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第三,要管理好宗教事务,就必须加强宗教研究工作。现在社会上涉及宗教的负面因素不少,甚至有人对宗教有反感,这既与社会对宗教缺少理性的认识有  相似文献   

13.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同时具有政治属性,与政治安全密切相关。全球化时代宗教作为非传统安全因素成为影响多民族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变量。一方面,宗教通过构筑共同体伦理、塑造政治主体、建构社会秩序等服务于国家政治安全构建;另一方面,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民族分离主义等思潮在国际社会形成联动,挑战国家政治安全。多民族国家构建共同体政治安全应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做好宗教工作,引导宗教为政治安全建构服务。  相似文献   

14.
孙砚菲 《学海》2014,(2):13-27
本文旨在解答为什么在中国基层社会维系了近千年的传统宗教生态格局在近三十多年里发生了巨大改变,而一个以基督宗教成为强势宗教为特征的新型宗教生态正在快速形成。本文的核心论点是,西方殖民主义激发了中国社会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最后走向了共产主义革命的道路。革命政权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过程中摧毁了传统宗教生态中主导性宗教的制度支持和社会基础,不期然地为基督宗教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发展扩展了空间和清除了传统性障碍。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理论的广适性,笔者把基督宗教近代以来在全球的扩张放置在西方殖民主义和非西方国家民族主义运动互动的视野下,试图解答为什么基督宗教在有些国家和地区成为强势宗教,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却处于边缘。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近代西方传教士都提及中国基督宗教自养,但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本文将在尝试解答中国基督宗教自养问题的这一历史之谜中,从抵制宗教渗透的角度,依次对"有限自养"说的提出、政治实质和历史启示作出说明,强调"有限自养"说的政治实质是"他治",走全面自养之路、反对宗教干涉主义才是中国基督宗教的历史正道。  相似文献   

16.
<正>文明是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当今世界,西方学术界和戴着有色眼镜的媒体利用"IS"这个打着伊斯兰旗号、依附于宗教的极端组织和伊斯兰世界发生的激烈动荡,以及席卷欧洲的难民潮,对伊斯兰教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曲解和攻击,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伊斯兰文明的误读。西方利用其无所不在的话语权,将宗教文明的差异放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宗教信奉者之间的隔阂。西方极力宣扬基督教文明的普世性,鼓吹伊斯兰教问题的严重性,把政治问题混淆成为宗教问题,使人们对伊斯兰文明的本质、主张和行为真假难辨,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西  相似文献   

17.
《原道》2015,(2)
宗教极端主义是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学界不断加强对宗教极端主义的研究,为政府防范和打击宗教极端主义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国家特别是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国在亚欧国家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为保证"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合作的顺利实施,对俄罗斯进行宗教风险评估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在梳理俄罗斯宗教信仰的历史、现状的基础上,从宗教法治、政教关系,信仰格局,宗教与民族关系,宗教极端势力与恐怖主义等维度对俄罗斯的宗教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从国际环境看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必要全球化背景的世界宗教已进入复杂多元的发展阶段,与国际政治、民族问题形成密切交织。民族、宗教矛盾的突出,使世界进入多事之秋。西方强国以为靠武力就能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结果导致以暴抗暴、以恶对恶、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在这些突发事件中,人们似乎看到了宗教之影,西方国家也因此卷入国际民族宗教冲突。人们处在战争、动乱的恶梦之中,因此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重新引人注目。而对  相似文献   

20.
董栋 《中国宗教》2022,(1):38-39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2月初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为宗教传播提供了新的渠道、平台和手段,网上既有通常的宗教信仰表达,也存在各种涉宗教负面信息和非法活动,网上甚至还有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活动,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披着宗教外衣传播分裂、极端思想,以及一些组织和个人开展非法宗教活动等,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