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精神需求,无论是刀耕猎取的蛮荒时代,还是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远古走向未来。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的转变对人们的身心状态产生不小的影响,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宗教热现象,综观人们信教的诸多因由不外乎以下几种心理因  相似文献   

2.
鬼故事和魂灵的传说一直伴随着人类,鬼魂是否真的存在以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一直为人们所关注。英国科学家经过两年时间的大规模科学调查后,终于得出结论: “鬼”是不存在的, “闹鬼”  相似文献   

3.
一、时代的课题——重视和加强国民心理的研究国民心理是社会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综合作用于国民的精神世界,所产生和形成的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积淀。这种沉淀随着历史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一种比较稳定的模式,世代相传,便构成了国民心理,笼而统之曰传统国民心理。它是人类文化、文明中最深层的东西。一方面,受制约于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论与生态危机的实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认真分析人们关于生态危机的讨论,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大部分论者反对人类中心论的根本出发点和主要论据却是人类的生存和根本利益,这显然是一种更为深刻的人类中心论。在这里,人类中心论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人们评判一切事物的先验的观念性前提。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必须对人类中心论作更为深入的思考:相对于人类需求和自然价值的多种层面,人类中心论是一种肤浅单纯的功利主义观念,抑或是一个由多种层面构成的深层文化价值体系;人类中心论之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源和本质是什么。一、人类中心论的三个层面人类中心论作为人类文化的深…  相似文献   

5.
在直观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支配人们行为和意识的传统法文化心理定势,这是一种独特的东方法文化心理折射。本文从文化心理的角度剖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心理,对解释社会现象、了解国人法律心理有着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丧葬礼仪的演变 丧葬礼仪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换形式的。人类最初的时候,对尸体的处理是弃之不管的。《周易·系辞传》记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这是说,远古的时候,人死之后,尸体就放在野地里,盖上树枝,既不积土为坟,也不种树作标记,更没有丧期的规定。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才产生了埋葬的礼仪。最初的埋葬法是极为简单的,基本上就是一埋了事。但随着丧葬礼仪的隆盛与发展,鬼魂观念和鬼魂崇拜的种种活动就深深地嵌入到葬礼仪式中。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它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悠长而深重的刻痕,并逐渐演化为人类的社会意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宗教的历史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类也在对自然界认识深化的过程中,不断冲破宗教的樊篱,把文明推向更高的阶段。一、宗教禁忌是宗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产生于人类的远古时代,由于人们对自然界的发生、发展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身体构造和生理现象的无知,对梦境和死亡现象的不理解,产生了万物有灵和灵魂观念。他们认为,人的思维和感觉不是身体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科学精神逐步深入人心。但也应看到,某些地方鬼神迷信的沉渣假借科学和传统文化的名义重新泛起,在社会生活中严重泛滥。为什么鬼神迷信现象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最好的时期表现得如此严重?本文就其根源与对策作以探讨。一、鬼神迷信现象是唯心主义有神论的必然反映鬼神观念是在人类长期的认知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开始仅是一种迷信而已,后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出现了阶级分化,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思想家,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将人们已有的迷信思想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并进而产生出了有神论。有…  相似文献   

9.
宗教信仰,是人类普遍具有、长期具有的一种心灵现象,其历史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以往数千年来,宗教在全球各地一直高踞君临绝大多数人精神王国的神圣地位,直到科学昌明的今天,全世界仍有五分之三以上的人是各种宗教的信徒,其余非信徒者也或多或少不无宗教观念和宗教心理。宗教信仰显然与自然压迫、社会压迫及政治、文化传统、习俗有关。但自然压迫、社会压迫等,仅仅是产生宗教信仰的外因,宗教信仰的内因,无疑深藏于人心、人性的深处,需要从心理学角度予以研究。  从近代心理学奠基人冯特开始,心理学便十分重视对宗教信…  相似文献   

10.
我们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考察、研究,在于强调佛教是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佛教现象是和人类的文化现象,紧密联系着的,它也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点粗浅分析: 一、佛教传播与发展的社会意义。佛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现象,它是包括教主、教义、教徒组织、清规戒律、仪轨制度和情感体验等复杂内容的综合体,也就是由佛教徒及其组织、佛教思想文化和佛教仪式制度三种基本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佛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一种社会力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佛教不  相似文献   

11.
佛教对北京传统丧葬习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之后,经历了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发展过程。人类历史表明,当一种文化输入到另一种文化背景中,会产生两种现象:一是外来文化为适应本土文化环境而使自身有所变形;二是当地文化在外来文化作用下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变化。这个过程也就是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佛  相似文献   

12.
吕小康  汪新建 《心理学报》2012,44(2):276-284
意象思维是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模式, 它通过观物取象和取象比类的方式认知世界、推演联系。这种思维模式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身心不分而非两分的身体观、疾病观和治疗观。在中国人的观念中, 身体不仅仅是一具生理躯体, 还具有气、阴阳、五行等本土概念所体现的弥合物质与精神、联结生理与心理的模糊性与开放性。人们在表达疾病感觉时通常不分生理与心理, 任何一方面出现不适感觉即可认为自己生病, 在面对心理医生时也倾向于同时报告躯体状况与心理感觉, 从而使得临床报告出现较高的躯体化报告率。这正是文化心理影响疾病表达的体现。这也使得疾病不仅是一种医学现象, 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医学不仅需要生理知识, 也需要人文知识。  相似文献   

13.
来信摘登     
黄主编您好:2001年收到您的简短回函,十分感激!地球上的宗教现象,是在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对于人类的物质及精神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宗教在稳定人类秩序方面也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此,宗教文化就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文化,我们不能轻慢,更不能有消灭宗教文化的盲动行为。不同国家大都有宗教文化精神作支持,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活着的在继续万变不离其宗;逝去的也成为一种永恒。只要人类存在,宗教文化就存在,就会有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教文化观点。过去,我认为宗教是与“神秘、天国”等有关的。现…  相似文献   

14.
探索宗教的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宗教自产生以来,尤其在阶级社会中,它就不是一般的简单的社会现象。它之所以长期存在,并对人类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除了各种历史、社会、阶级、认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以外,最重要的还同它自身的组成要素和基本结构密切相关。为此,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作探析,请学者专家指正。一、组成要素应该看到,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多要素、多功能的复合体系。自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著名宗教学家麦克斯·缪勒奠定了宗教学基础以来,许多学者便从  相似文献   

15.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复杂而多样的禁忌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宗教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有着千年的历史传承,汇集着历代哲人的智慧之光,宗教典籍浩如烟海,从而形成了博大精深、哲理奥妙和耐人寻味的伊斯兰教体系。伊斯兰文化体系并不单纯是一种意识观念,也不单纯是一种行为操守,还是对宇宙万象和人类自身终极目标的认知及立论处世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表达,是使人类文明呈现出立体的、纷繁多样性的、不可缺少的文化形态。伊斯兰文化体系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和思想,千百年来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价段的历史现象,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幻想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的一种颠倒的世界观。宗教在其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宗教观念、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机构(教会)。人类在最初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曾有过什么宗教,随着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宗教观念才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8.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和文化现象,婚恋择偶除了会受当下社会文化习俗等人文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生理机制的影响。本文聚焦热点,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性激素对人类择偶偏好的影响。女性的择偶偏好受生理周期激素变化的影响,男性的择偶则会因为体内睾酮含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性激素不仅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还会影响人类择偶决策的神经机制。未来的相关研究应关注生理周期的测定方法、被试的文化背景和个体间的差异等。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9,(10)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与其社会形态相结合而产生的。佛教,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宗教,乃是一种殊胜的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形态,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佛教,既具有宗教信仰的特质,同样也具有文化的属性。文化,是一种载体和平台,佛教正是通过这一平台和形式不断向外传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民间火神崇拜与灭火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若干火神传说透视中国古代民间火神崇拜现象.指出,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火神多呈现出赭衣小儿、红衣红裙妇人、妖异之"物"和小动物形象;火神传说形象地反映了古人的避害心理,熔铸了人的生命意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伦理想;古人寄希望于火神对人类的伦理关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火灾的科学认知,在文化观念上阻碍了防火措施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