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兰逻辑发展的最近一个时期的杰出人物是卢卡西维茨,他是特瓦多斯基的学生,后来继承和发展了皮尔士、耶芳斯(Jevons)、施罗德(Schr(?)der)、弗雷格、罗素和怀特海,维拉蒂(Vailati)、库蒂拉(Couturat)和西欧其他逻辑泰斗的成就。他首先研究、思考的是什么?他发现了什么?解释了什么?把所有这些问题归为一点,我们可以回答说,卢卡西维茨创造了一个可以进行命题演算的完整的公理系统系列;他第一个建立了多值逻辑系统;他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公理化;他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与斯多葛派的逻辑之间的真正关系;他  相似文献   

2.
量子测量实验显示部分经典逻辑规则在量子世界中失效。标准量子逻辑进路通过特有的希尔伯特空间的格运算揭示出一种内在于微观物理学理论的概念框架结构,也即量子力学测量命题的正交补模或弱模格,解释了经典分配律的失效,它在形式化方面十分完美,但在解释方面产生了一些概念混乱。在标准量子逻辑进路之外,赖欣巴赫通过引入"不确定"的第三真值独立地提出一种不同的量子逻辑模型来解释量子实在的特征,不是分配律而是排中律失效,但是他的三值量子逻辑由于缺乏标准量子逻辑的上述优点而被认为与量子力学的概率空间所要求的潜在逻辑有很少联系。本文尝试引入一种新的三值逻辑模型来说明量子实在,它有以下优点:(1)满足卢卡西维茨创立三值逻辑的最初语义学假定;(2)克服赖欣巴赫三值量子逻辑的缺陷;(3)澄清标准量子逻辑遭遇的概念混乱;(4)充分地保留经典逻辑规则,特别是标准量子逻辑主张放弃的分配律。  相似文献   

3.
模态逻辑语义学是经典逻辑语义学的一个扩张,对"可能"、"必然"等词进行了刻画,而概率从某个角度来说是对"可能"的更加精确的表示。本文试图在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基础之上,形式化地刻画如下直观思想:每一个在某一世界上有一定概率发生的事件都一定会在其可通达的某个(或者某些)可能世界上发生。  相似文献   

4.
NTV观点的核心思想是直陈条件句不是命题,它没有真值条件并且无真值,其既不为真也不为假,而只表现为一个相应的概率值。这就引发了一个有争论的逻辑哲学问题——直陈条件句能否嵌套。如果把直陈条件句视为无真值的,那么嵌套后的复合条件句就不能判断其真假(真值表不能使用)。对于直陈条件句能否嵌套的问题,学界有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要完全解决真之条件主义与条件概率主义两者之间的矛盾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完全接受条件概率论题的哲学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同样,暗示放弃真之语义观也是非常危险的。  相似文献   

5.
《逻辑哲学论》虽然注家甚多,此书对于概率和归纳问题的零星讨论却一直没有受到后人的重视,而本文则试图对这些讨论进行尝试性的重构。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双重的。首先,本人试图揭示早期维特根斯坦的概率理论与他的整个逻辑原子论架构之间的关系,说明他是如何通过“真值根据”这个概念而将日常语言中的概率表述全部还原为真值函项理论的。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说明为何他的这种概率理论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其次,本文将讨论维氏将归纳问题和概率问题相互分离的“分离策略”,并尝试重构出他提出该策略的隐蔽动机。在此基础上.笔者将站在认知科学的立场上为这个策略本身提供一些辩护和批评。笔者认为,早期维氏虽然正确地看到了“思维经济原则”对于归纳推理的重要指导意义,并看到了该原则本身是无法被还原为逻辑真理的,却并没有意识到该原则本身可能是一切具有一定智能水准的问题解决系统所必须依赖的问题解决策略。令人遗憾的是,他对“心理学”和“逻辑”所作的简单的二分法阻止了他更为深入地对智能系统的普遍问题解决逻辑作出探究,尽管这种研究的确是可以相容于他的前述“分离策略”的。总而言之,本文认为早期维氏的概率理论的科学价值相当有限;与之相比较,他的归纳观却可能已指出了如何揭示智能系统的普遍认知机制的正确道路,尽管他在《逻辑哲学论》阶段还缺乏对于这条道路的全面自觉。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把无穷值的卢卡斯维茨逻辑的真值取值范围从[0,1]扩展到[-1,1],提出了基于卢卡斯维茨逻辑和命题动态逻辑的keg-BDI逻辑(即:知识情感等级BDI逻辑),此逻辑是情感等级BDI逻辑的一种扩展逻辑。keg-BDI逻辑可以对知识状态、心智状态(比如:信念、愿望和意图)和情感状态(比如:害怕、焦虑和自信)这些能够能够影响keg-BDI主体行为决策的因素进行形式化。keg-BDI主体的决策行为是通过添加了具体条件的不同背景的不同测度来决定。文章在给出了keg-BDI模型的语言、语义之后,对此种模型的不同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最后对keg-BDI主体的军事决策行为进行了实例分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分布式人工智能和军事仿真提供形式支持。  相似文献   

7.
逻辑偶然是指既不是必然也不是不可能,即可能是并且可能不是的模态。从命题层面理解就是逻辑偶然p与逻辑偶然﹁p具有等价关系。这类偶然除修饰事态之外、还可以作为事件的属性,两者都可以通过上述定义刻画。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第9章所提出的未来偶然命题所表征的就是作为事件属性的偶然。依据其定义,这类命题所表征的就是某事件既不是必然地发生,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甚  相似文献   

8.
针对波普尔关于归纳概率的0值理论,本文首先论证在为归纳概率所提供的理论中,积空间上独立性测度并无优先地位。同时表明如果强调某种测度作为先验的原则,这与波普尔可错主义的立场是冲突的,而主观贝叶斯主义却是与可错主义立场相容的。然后,论证概率并非等同于置信度,与演绎逻辑的形式类比表明,主观概率(除了概率演算的限制外)并非需要确定的指派规则,这一点是合理的。因此,归纳逻辑应该提供的只是如何从初始的分布达及后验分布的规则。  相似文献   

9.
刘东 《哲学动态》2012,(9):104-109
一双索引赋值的引入语义理论主要研究语言表达式的意义或内容。在可能世界语义学中,语句的真值是在单个的可能世界中考虑的。以可能世界语义为框架,我们一般讲语句p在可能世界w中为真或者为假,并可借此讨  相似文献   

10.
邱江  张庆林  李小平 《心理科学》2007,30(6):1356-1358,1350
选取条件概率(P(Q|P))由低到高的四个命题作为四卡问题中的检验规则,探讨了大学生被试对四张卡片的逻辑证明作用的推断能力及其对解决四卡问题的影响。结果发现:(1)不同条件概率的命题之间正确选择P-Q的人数百分比不存在显著差异,命题的条件概率因素对四卡问题的正确解决没有影响。(2)逻辑分析过程对四卡问题的正确解决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因为被试不能从整体上思考四张卡片在命题检验中的逻辑作用的缘故。(3)一些被试即使在逻辑分析过程中表现出知道-Q卡片的证伪作用,仍然倾向于选择卡片Q而非-Q,这一现象再次证实了人类思维的非形式逻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1.
陈晓平 《世界哲学》2012,(2):71-88,105
贝叶斯方法论的创始人拉姆齐和布鲁诺.德.菲耐蒂把归纳合理性问题看作初始概率的合理指派问题,拉姆齐最终将其归结为一种能够自我支持的有用的习惯。相比之下,德.菲耐蒂的归纳合理性理论更为深入,因为他所证明的意见收敛定理为拉姆齐所说的习惯提供了逻辑的辩护。不过,他们二人的归纳辩护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向休谟的心理主义立场靠拢的趋向。豪森曾试图为贝叶斯条件化原则进行辩护,但后来却放弃了这一努力而完全倒向休谟的立场。笔者认为,如果把休谟哲学和康德哲学在贝叶斯主义的框架内互补起来,那将为归纳问题的解决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问句逻辑     
问句逻辑又称问题逻辑,是本世纪四十年代发展起来的现代逻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利用逻辑演算研究在问句和答案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各种逻辑问题。长期以来,传统逻辑局限于研究语言形式中的陈述句,却把疑问句排斥在逻辑学之外。传统逻辑认为疑问句没有真假可言,不能表达命题,这种看法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只要我们做进一步探索就会发现,问句在一般情况下是与预设和答案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问句的提出和回答赋予问句特定的逻辑值。逻辑学家正是从这种联系入手阐明问句的逻辑性质,处理问句之间  相似文献   

13.
派蒂,向前跑     
派蒂·威尔森在年幼时就被诊断出患有癫痫。她的父亲吉姆·威尔森习惯每天晨跑。有一天戴着牙套的派蒂兴致勃勃地对父亲说:爸,我想每天跟你一起慢跑,但我担心途中会病情发作。她父亲回答说:万一你发作,我也知道如何处理,我们明天就开始跑吧。于是十几岁的派蒂就这样与  相似文献   

14.
在情境中使用的否定,是相干否定;在世界中使用的否定,是经典否定。我首先给定了两个逻辑,一个是信息的基础相干逻辑L_1,另一个是与L_1联系紧密的逻辑系L_2。其中,L_2被同时包含世界和情境两者的类模型所刻画。当我们只考虑某个L_2模型中包含情境的部分(连同可达关系,不相容关系,以及可分辨情境的集合)时,我们将得到一个L_1的模型结构。在给定了一些关联L_1的模型结构与可能世界的直觉条件后,我们得到了一类特殊的模型——被这类模型刻画的逻辑可以合理地将相干否定与经典否定关联,并且允许我们认为此二者是相容的。在这篇文章中,我首先给定了一个简单的信息逻辑——一个非常弱的相干逻辑。然后,我尝试对其中的命题联结词的真值条件使用经典的处理。以上处理我分两步完成。首先,使用Routley-Meyer的语义以及相关的信息解释。然后,我给出了另一个能够整合环境(或情境)与可能世界之间关系的逻辑。这一关系,可以理解为信息与真之间的形而上的关联。在文章的最后,我将指出在在相干逻辑中整合经典否定的好处。  相似文献   

15.
莱曼(S.Lehmann)的1994年的论文从三值逻辑角度处理语言中的空词项。弗雷格认为句子的所指是真值,包含空词项的句子缺乏所指,而只有涵义,那么这样的句子不真也不假。莱曼的文章刻画了弗雷格这一思想,但有两点不尽人意之处:其一、对量词进行特殊处理,使得量词公式是二值的;其二,把包含空词项的复合句一概归于第三值。针对上述两点,本文以一度衍推系统为基础,在语义上,以偏解释函数为基础构造了一个非严格弗雷格中性自由逻辑表列系统,使得量词公式是三值的,同时使得一部分包含空词项的复合公式或真或假。  相似文献   

16.
在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多值语义解释和超赋值语义解释是两个经典的研究进路。相较多值语义中的经典三值解释和基于概率赋值的模糊逻辑解释,范启德(1975)给出的超赋值语义由于引入了基于可能世界语义的可精确化结构,具有更强的表达力,能够弥补三值和模糊逻辑处理的很多不足。距离超赋值语义发表40余年后,秋叶研(2017)给出了同样满足可精确化结构条件的一个布尔多值解释。由于超赋值语义一直被当作典型的内涵语义处理方式,而在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布尔多值方法却在大多数时候被认为是模糊逻辑这个基于概率处理的典型的外延语义的复杂版本,内涵语义与外延语义的殊途同归,非常值得仔细思考和探究。本文将结合含糊性问题研究领域的多值语义解释和超赋值语义解释的演进过程,以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的区分为切入点,最终指出,(当下主流定义下的)内涵语义与外延语义的界限是模糊的,而在原有界定基础上,对内涵语义增加“内涵语义要可以表达非线序的偏序结构”这一限制,能够进一步对内涵语义和外延语义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7.
马明辉 《世界哲学》2016,(5):154-159
弗雷格的涵义/意谓理论为信念句子的句法和语义分析提供了一个框架。一个信念句子由专名、动词"相信"和从句组成。根据弗雷格的从句理论,从句有间接意谓,即它的思想。按弗雷格的分析,可以建立信念逻辑的形式语言和语义。这种语义是混合式的,引入涵义、个体和真值三类本体。还可以建立一个弗雷格式的信念逻辑系统。它是不需要可能世界语义学的信念逻辑。罗素先后提出处理信念语境中同一替换律失效问题的摹状词理论、信念关系论和逻辑原子主义。但罗素没有对信念句子的句法和语义作出明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聚 《世界哲学》2023,(2):117-125
阿格里帕三难问题对认知辩护的可能性提出了巨大挑战。与传统的基础主义、融贯主义、无限主义方案不同,推论语境主义对阿格里帕三难问题提出了一种诊断式的回答。根据推论语境主义,正是由于断言者和挑战者之间的责任不对称,无穷倒退问题才会产生。一旦我们代之以“默认与挑战”(default and challenge)的辩护观,赋予断言者和挑战者同等的辩护责任,怀疑论问题就能随之消解。推论语境主义预设了辩护的论辩观,批评者认为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但本文基于知识论内在主义的立场捍卫了这一预设。整体看来,推论语境主义不仅消解了三难问题带来的怀疑论挑战,还发展出一种流变的基础主义,为克服独断论做出了实质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可能世界语义中,如果根据是否含有模态算子而将一个点上为真的公式分为两类,那么可以认为不含模态算子的公式描述的是当前点的信息,其它公式描述的是其它点的信息,以及当前点与其它点的关系。通过对不同点上命题真值指派的比较,我们可以在可能世界语义模型上定义出一种状态相似性。本文构造了三类刻画状态相似性的模型,并给出了分别刻画其中两类模型的完全的系统。本文最后讨论这些模型在时态逻辑和信念逻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多认为最早的命题真值表是由皮尔士提出的,然而,我们认为,三大逻辑都有自己独特的命题真值表,最早的命题真值表的雏形是法称的逻辑理论。本文试图找出东西方最早的真值表理论,而且重点对法称的逻辑思想进行阐述。我们认为,法称确立了因宗的不相离关系,使因明具有了演绎论证性,这是他建立真值表的理论基础。因明中的术语有无、真伪、真似的探讨,都与现在所说的矛盾关系,即现在通用的真假值有相通之处。而且,因明的同品、异品是判断,法称对于同、异品的理解恰好符合命题间的组合关系,这与皮尔士的命题真值表相应相称。此外,通过因明的“说因宗所随”与皮尔士的假言与推理转换理论的比较,我们进一步得出结论,关于真值表的最早研究者是法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