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现行形式逻辑教科书一般都把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并把复合判断定义为:“由简单判断组成的判断”,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言判断是断定某一事物情况存在是另一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判断。这种判断的逻辑特征就在于有条件的断定某一事物的情况。如,“如果物体加热,那么它就膨胀”。我们从这个假言判断的完整的有机整体来分析,它只是在后件对事物的情况有所断定:即,“物体膨胀”。而这一断定是有条件的,即以前件“物体加热”为条件。在这个判断中根本没对前件和后件各自分别进行断定。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判断是人的认識活动,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惟形式,判断是人們意識中对于客观事物的断定。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 “我們的时代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級革命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这是客观情况的反映,也是我們的判断。判断并不是簡单地出现于人头脑更的一个句子,也不是当我們考虑問題时头脑里出現的一些可能的想法,这些都不是判断,或者还沒有成为判断。只有通过社会实踐以及思考最后肯定了的思想,才是判断。邏輯书里常说:判断是对于一些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想,这个提法基本上还是正确的。肯定是断定,否定也是断定,判断必須是对于  相似文献   

3.
一从定性认知到定量认知:古典归纳逻辑到现代归纳逻辑归纳逻辑是以归纳推理和归纳方法为基本内容的知识体系。归纳推理的前提是一些关于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判断,而结论是关于该类事物或现象的普遍性的判断。归纳推理的结论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范  相似文献   

4.
连词的作用是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连词的数量很多,它在句中表示的逻辑关系比较复杂,本文仅就连词“和”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谈几点看法。一、有关系“和”与无关系“和”形式逻辑的关系判断和联言判断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常使用连词“和”。关系判断是断定思维对象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联言判断是同时断定几种思维对象的判断。连词“和”在这两种判断中表示了怎样的逻辑关系呢?请看以下两个例句: ①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②中国和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例①是一个关系判断。它表明了“中国”和“日本”之间有“邻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量词肯定句和否定句的理解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缪小春  桑标 《心理学报》1992,25(3):10-17
本研究试图探索人们对舍有“所有”、“每一个”、“有一些”等量词的肯定句、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的理解。要求成人被试尽快判断呈现在计算机屏幕上的句子和哪一幅图画的内容相符。结果表明,影响反应时的因素为(1)句子的表层结构和它的底层意义的一致程度;(2)句子的意义和从图画中得出的命题的一致程度;(3)句子中使用的量词。结果还表明,否定句的判断时间不一定全都比肯定句的长。  相似文献   

6.
联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选言判断是断定若干事物情况以供选择的判断,这是逻辑学的常识。根据这些常识,联言判断和选言判断是界限分明,不难辨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经院派的的哲学已经注意到,模态词(“可能”和“必然”)在一个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并非不重要。圣托马斯·阿变那由此区别了两种不同的模态:关于事物的模态和关于命题的模态。他指出,模态词嵌在句子中间的是关于事物的模态,例如:“苏格拉底可能在跑”。而模态词处于句子末尾的则是关于命题的模态,例如:“苏格拉底在跑是可能的”。模态分类的  相似文献   

8.
王永德 《心理科学》2006,29(2):443-447
以不同标记程度汉语句子为材料,母语是英语、日语和韩语的留学生为被试,母语为汉语的大学生作参照,研究汉语句子的标记因素对留学生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1)有标记结构规则的句子是比较难理解的;(2)受母语的影响,有时标记程度相同的汉语句子对不同母语类型的留学生难易有差异,甚至表现相反;(3)使用频率多可能会使有标记的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研究结果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针对性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签订经济合同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经济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合同中使用判断必须恰当,语言表达必须正确,否则会引起纠纷,失去约束力。1992年6月11日《钱江日报》载文:三门县一家商行,最近与内蒙呼和浩特市一家皮货收购站签订了购买一批优质羊皮的合同。签合同时少用了一个判断,直接造成经济损失10余万元。三门县这家商行作为买方在洽谈时,向供方提出羊皮“每张必须在四平方尺以上”,“有剪刀斑(即无刀伤痕)的不要。”从逻辑看,凡判断都是断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情况或性质的思维形  相似文献   

10.
高松 《现代哲学》2011,(1):80-87
弗雷格认为,句子的断定力真正展现了逻辑学所关心的"真"。并且与语词"真"的冗余论一致,他认为日常语言中缺少与断定力相应的符号。然而,弗雷格却似乎在他所发明的概念文字中为断定力指派了一个特殊的符号:判断杠。本文试图论证,尽管弗雷格直至学术生涯的最后阶段仍然坚持将判断杠保留在其逻辑语言系统之中,但概念文字中的这一设计并不符合他关于逻辑与真之关系的模糊洞见。在论证的关键一步中,我们将借助于胡塞尔关于"信念变异"的学说来澄清"判断"与"断定"之间被弗雷格所忽视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我们最后将简要地提示出对弗雷格关于逻辑与真之关系的模糊洞见进行解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简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富熹   《心理科学进展》1986,4(1):12-19
一、社会认知的研究对象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既包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即认识各种自然事物及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对人类本身及社会关系的认知,后者是社会认知的研究对象,一般认为,社会认知包括三种不同层次水平的研究:(1)关于对个人的认知:包括对自己和别人各种心理活动(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情感、动机、意向等)及思想观点、个性品质等的认知;(2)对人与人之间各种双边关系的认知,如对权威的服从、友谊、意见冲突等关系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波普尔曾论证"定律的逻辑概率为0"这一论题,以反对基于贝叶斯定理的归纳逻辑。他对该论题的证明本质上有三个:(a)独立性论证;(b)反杰弗里斯论证;(c)维度论证。本文将论证他的这三个论证均不成立。(a)论证的错误在于假定Uij的独立性;(b)论证错误地使用了古德曼类似物;(c)论证中则断定了与概率演算不一致的命题。总的来看,他的错误或许来自于对逻辑和认识论逻辑的混淆。  相似文献   

13.
龚少英  彭聃龄 《心理科学》2008,31(2):346-349
采用句法判断和句法修改任务,探讨了4~10岁汉语儿童句法意识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结果表明:(1) 4~10岁儿童句法意识的发展非常迅速,其中6岁是一个转折点;(2) 儿童句法意识发展的内在过程是从对个人生活经验和句子意义的依赖发展到对句子本身的句法结构进行有意注意;(3)句法意识的发展受到句法错误类型的影响,表现出发展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六、关于主谓项的周延和存在问题 1、关于特称主项的周延和存在一种看法认为,特称量项只指数量上的部分(包括单个),故为不周延,其量词可为“某些”或“某个”。当时有些著作都是从断定主词的数量上来区分全称和特称的。他们认为,既然全称断定了主词的全部,特称就是断定了主词的非全部,即只断定了主词的部分。故有人把特称判断规定为“从主辞外延底一部分,肯定之或否定之的判断,”其形式为“某(些)S是P”或“某(些)S不是P”,因为它“仅能  相似文献   

15.
一。填空:1。概念的内涵是2。联言判断是判断。3.推理是思维形式。4.论证是____________________思维过程。5。负判断是判断。c,根据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已知I假,推知E_,O___。二,回答下列问题:1.论证的规则是什么?2.A、E、I、O之间的对当关系有哪几种?3。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的复杂破坏式的形式是怎样的?4。三段论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三、运用有关概念的知识分析下列各题:1.指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图表示之:(1)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任何违法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行为。‘2)有些新出现的事物不是新生事物。艺一F列划…  相似文献   

16.
“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紧张的社会节奏使人们感觉时间正在变少,从而产生时间匮乏的心理感知和思维模式,这一现象概括为"时间贫穷"。"时间贫穷"会对个体认知判断、情绪和行为控制力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行为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行为反应-心理机制-神经机制三个层面研究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和前瞻行为的影响。研究分为3个部分:(1)时间贫穷对个体认知判断、情绪和行为控制力的影响;(2)时间贫穷对跨期决策的影响;(3)组织中时间贫穷对前瞻行为的影响。通过系列研究,拟解决3个关键问题:(1)时间贫穷如何影响人们的认知判断,导致非理性决策行为?(2)时间贫穷影响认知判断和跨期决策的神经机制究竟是什么?(3)时间贫穷对管理决策带来哪些挑战?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不仅对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有重要贡献;而且对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设计,避免个体和组织陷入"时间贫穷陷阱",同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哲学学会于1981年12月17日至29日举行了1981年年会。这次年会围绕以下四个专题开展了讨论,并提出了一些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一)关于认识的源泉问题1、认识的源泉是什么?有四种不同意见:(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离开实践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2)认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实践是认识的途径;(3)上述两  相似文献   

18.
自我表现术     
一、如何表现得更能干?注意以下几点:(1)将说话内容归纳为三个重点,可令人感觉你的组织能力很好;(2)每一件事都在3分钟内说明,是一个聪明的谈话秘诀;(3)让对方有“我因你的话才想到”的感觉,意见就很容易被接受了;(4)重复说:“我是”、“我的”等句子,可令人感到您信心十足;(5)不论兴趣或嗜好,和你的工作性质距离越远,越能给人以强烈的印  相似文献   

19.
(1)如果说他的身体两年前还是弱不经风的话,那么现在却已经壮得象条牛了。有的逻辑论著认为例(1)一类带有“如果,那么”的句子不表达条件判断,其理由多作如下陈述:“这句话表达的不是一个假言判断。尽管句子中出现了‘如果……那么……”这样的联结词,但是,它所联结的两种事物情况之间不具有假言判断的前件与后件的条件关系”①。  相似文献   

20.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逻辑是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它们有着明显的区別。然而,语法与逻辑又有密切的联系。作为语法单位的词、词组、句子和句群(有人认为句群是介于句子和篇章间的语言单位),同逻辑上的概念、判断和推理存在着对应关系。词和词组一般是表达概念的,句子一般是表达判断的,句群一般是表达推理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思维则是语言的思想内容。正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