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4年1月12日至2月14日,受法国潮州会馆和巴黎《欧洲时报》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组成中国佛教文化代表团,由副会长净慧大师任团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立民先生任名誉团长、田东辉先生任秘书长,一行九人(其中有五位僧人)在法国巴黎举办“中国佛教文化展”,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弘法讲学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我有幸作为代表团成员之一参学其间,现将这次活动的经过提要纪实如下:一、缘起这次“中国佛教文化展”是由中国佛教协会、法国潮州会馆、《欧洲时报》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联合发起并举办的。《欧洲时报》是巴黎最大的一家华…  相似文献   

2.
晚夏时节,法国巴黎市博物馆协会主席奥朗夫人、巴黎塞尔努西博物馆文化事务部主任贝甘光生来北京考察中国的博物馆。希望我能陪同。其中.贝甘光先生向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特别表示.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中国的古老寺庙以及有关佛教的艺术展览、这下可把我难住了,北京的寺庙倒不少。可有关佛教艺术的展览却难免。正在焦虑之际,负责接待的法国公使先生却为我解开了难题。他向贝甘先生推荐了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那里有一个《明清佛教艺术展》很不错!”我听后发是如获至宝。想想偌大的一个北京城.人文荟萃,寺宇众多倘若连一个佛教艺…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4,(4)
夏尔梅耶先生是华裔融入法国促进会秘书长,他曾经是柬埔寨王国西哈努克国王的顾问,在亚洲住了二十年,对东方文明有很深的了解并心向往之。他热心于中法文化的交流,为这次中国佛教文化展的举行做了许多工作。一月二十二日晚,夏尔梅耶夫妇前往潮州会馆拜访了净慧大师,双方就佛教在欧洲的传播等问题进行了对话。梅耶先生:达赖喇嘛说,在近一、。个世纪之内,全世界都会变成佛教的世界,您说对吗?净慧大师:从最近的情况看,佛教在逐渐普及,信徒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梅耶先生:在欧洲,佛教居第五位。净慧大师:哦?梅耶先生:第一位是天…  相似文献   

4.
12月1至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叶小文局长率团前往香港访问。叶小文一行先后前往新界妙法寺、香港圣公会、香港道教联合会、“中央图书馆”、观宗寺、香港大学、香港佛香讲堂参观访问。访问期间,叶小文专门看望了病榻中的香港佛教联合会主席觉光长老,并祝福他早日康复。叶小文与香港道教联合会及蓬瀛仙馆负责人就2007年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诸项事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后,叶小文前往香港圣公会拜访刚刚荣休的前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邝广杰先生,并向继任主教邝保罗先生致贺。12月5日,叶小文出席了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在香港“中央图书馆”举办…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经这样比喻:法国就是一位骄傲的美妇,虽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而巴黎就是这位“美妇”的“玉颜”与“粉颈”了。横穿巴黎而过的塞纳河就像是挂在这“粉颈”上的一串项链,河中得西岱岛和圣路易岛就是这条项链顶端的玉坠,坐落在此的巴黎圣母院则是玉坠上镶嵌的一颗明亮的钻石。用这样美丽的语言来形容法国、巴黎和巴黎圣母院,这是恰如其分的,没有丝毫夸大之词。地处欧洲中心位置,成为贸易、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集汇点的法国,确实有许许多多值得骄傲之处。他在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在欧洲,在整个世界都倍受…  相似文献   

6.
法国的佛教     
法兰西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北临英吉利海峡,西濒大西洋,南面地中海。人口总数五千五百余万人(1985年统计),其中约90%信奉天主教,是个以天主教为主要信仰的国家。佛教是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在法国流传的。在此之前,法国人多从志怪神奇小说中得知有“佛教”,但分不清“神”与“佛”的区别,许多人甚至不知“佛陀”是谁。绝大多数法国人都把佛教看作是一种文学而不是宗教;并认为佛教是“遁入空门”,是消极的,不应提倡。1929年中国高僧太虚大师到法国弘法,在他的敦促下,其法国女弟子康斯坦·龙兹贝丽小姐和当时法国的藏传佛教权威尼尔小姐(Miss Alexandra David Nell)于当年1月在巴黎建立了“佛教友谊会”,以后改名为“巴黎佛教会”。此会成立以后,一直与锡兰(斯里兰卡)和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印度支那各国的佛教徒  相似文献   

7.
二、在法国的日子里代表团离开维也纳时,我驻奥使馆参赞和奥地利对华国际交流协会主席卡明斯基先生和夫人以及克莉斯蒂娜女士等都到机场送别。大家对这次访问表示满意,并希望加强今后的联系与交流。经过不到两个小时的飞行,于当天(9日)下午3时半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代表团是应法国天主教反饥饿谋求发展委员会(简称CCFD)的邀请而前往的。该委员会是法国天主教人士于50年代为响应教会援助人类的号召、支援非洲遭灾地区  相似文献   

8.
1.大主教与赫胥黎在科学史上,关于进化论的问题,曾引起了一次公开的大辩论。1858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从此,进化论便渐渐传播开了.当时,英国的教会感到重大的威胁,于1860年在牛津召开了一次著名的会议,从6月28日开始,一连3天。大主教威尔勃福斯也赤相上阵。他是当时被认为非常聪明和非常具有辩才的。反对达尔文学说的人都寄望他能驳倒进化论。而保卫达尔文学说的,是35岁的赫紧黎教授,是当时这方面的最前列人物。会议快结束时,大主教作了长篇演说,其中说:“荷涉黎教授就坐在我旁边,他是想等我一坐下就把我断成碎片…  相似文献   

9.
见心 《法音》1994,(11)
本刊讯9月19日中秋节前夕,金秋的北京城风和日暖。台湾印顺大师不顾重重之丰,前来北京观光、访问,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所在地——广济寺亲切会见了这位阔别五十车之久的老朋友,相见之下,说不尽的皆大欢喜!赵会长说:大师以采寿高龄,坐着轮椅来大陆观光、访问,参拜佛寺、祖庭,爱国爱教之。c,令人油然生敬!赵会长接着说:日前听说大师来大陆,正拟亲自前往海宁拜会大师,不意大师法驾今日来北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真是感应道交,。C灵犀一.或通啊!赵会长并衷,C祝愿大师健康长寿!印顺大师是我国当代著名…  相似文献   

10.
一代思想大师、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之一皮埃尔·布尔迪厄因患癌症于2002年1月23日在巴黎溘然长逝.布尔迪厄先生任法兰西学院教授,是同代人中最杰出的社会学家之一.他试图运用"习性"和"文化资本"模式解释等级体系与宗主地位关系是如何在构成社会的各种"场域"中进行再生产的.  相似文献   

11.
1858年8月18日夜,月辉遍洒巴黎。 一辆出租马车,将维克多·雨果先生送到了博永区福蒂内林荫大道14号。先生轻叩门扉,被擎着蜡烛的女仆迎进了门。先生注意到,女仆在哭泣。进入客厅时,遇到另一个女仆,她也在哭泣。先生关切地询问,被告知:“他已经奄奄一息。夫人回到了自己的房里,医生从昨天起就撒手不管他了……教士来过了,给他做了临终涂油礼……他过不了今夜了......”  相似文献   

12.
不必是天才     
棉纱与库仑定律我有时想,为什么是库仑发现了库仑定律,而不是别人?后来在一篇科学史文中看到一段记载。库仑早年是巴黎一位中学教师,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感兴趣,想找出它们的规律,但苦于无法测量这种微小的力,一直没有结果。法国大革命时期,库仑为求安宁到乡...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科学协会常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研究小组,于1985年4月1—3日,以“当代全球性问题与政治科学”为题在利布利采(捷克斯洛伐克)召开了一次会议。会晤是为准备国际政治科学协会第13次大会(1985年7月15—20日,巴黎)的计划而举行的。并谈了大会议程四个细目中的一个。参加会晤的有来自苏、捷、保、匈、波、民主  相似文献   

14.
晓巍 《福建宗教》2001,(4):44-45
有人曾作这样比喻:法国是一位骄傲美丽的女人,虽历经沧桑却风韵犹存,而巴黎就是她的“玉颜”与“粉颈”。横穿巴黎而过的塞纳河,就像是挂在这“粉颈”的一串项链,河上的西岱岛就是这条项链顶端的玉坠,坐落在这里的巴黎圣母院,则是玉坠上一颗明亮的钻石。  相似文献   

15.
金子与人才     
大师问弟子:“在金矿里,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金子。”弟子答。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佛教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王雷泉吴立民先生1994年年初在法国答记者问时指出:佛教在过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未来是解决人类精神问题的必由之路。(明海:《缤纷法雨洒巴黎》,《法音》1994年第四期。)这段话,非...  相似文献   

17.
法国哲学大师弗拉基米尔·扬凯列维奇(Vla-dimir Jankélévitch)于1985年6月6日在巴黎逝世,享年81岁。扬凯列维奇曾在巴黎索邦大学执教多年,近年来又同德利达等人一起创建了巴黎“哲学国际学院”。他深受希腊、犹太-基督教和俄国文化的影响,思想多变复杂,常常叫人难以捉摸。他反对一切实体论,特别关心时间持续性和瞬息性的存在问题,酷爱形而上学、伦理学和美学的  相似文献   

18.
江明同志:您好!来函收阅。很高兴看到广东同志正在筹备“邓小平哲学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暨纪念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两周年研讨会”,也很高兴看到您们撰写的《中国研究社会主义辩证法的回顾与展望》一文。您和广东理论界其他许多同志一起,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辩证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六月六日,罗马教廷无视我国教会主权,非法委任邓以明为广东省大主教,而邓以明不知自重,背着我国政府和教会,前往罗马接受这个所谓“委任”,完全丧失了中国人民和中国神职人员的气节,违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为此,我中国天主  相似文献   

20.
位于巴黎近郊的圣但尼教堂是最早的哥特式建筑。主持修建者是法国大主教、圣但尼修道院院长絮热。圣但尼修道院的教堂是法国君主的墓地、法国君主政府的圣殿,长期以来得到法国政府的支持。在尖锐的神学争论中絮热在建造圣但尼教堂的指导思想上,在神秘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小心谨慎地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圣但尼教堂是按照古希腊最高法院法官狄俄尼修斯的神学思想修建的。为了理解这种打破欧洲模式、开创西方建筑新时代的建筑的独特性,我们必须明白其创造者是如何思考和理解光线的。光线是一切视觉美的根源。狄俄尼修斯在他的著作《天使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