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乡客     
恍然间,我来到这个城市已有近五年时间。忆起过去,往事历历在目,原来旧时的许多情形依然是那样的明晰和深刻,依然会让今日的我感到当时的幸福或者疼痛。然而,就在这期间,对这个地方我已不再感到陌生,包括这里的街、路、树木和人们。但,不管我对这个地方有多么熟悉,我还是一个异乡之客。在我的眼中,以及我的言语和行为中,这里永远意味着不是家乡,而是异乡。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佛教协会暨莆田广化寺规范传戒法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各位法师、各位戒子:今天,我代表中国佛教协会来这里与参加传戒活动的法师和戒子们见面,感到由衷的高兴。赵朴初会长要我向大家转达他亲切的问候和殷切期望。大家知道,中国是全世界佛教徒瞩目的地方,有二千年的...  相似文献   

3.
雅各     
普圣召 《天风》2008,(10):21-21
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约瑟、摩西,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面对这样或那样的选择,这样或那样的试探;但他们却做出了令我们这些后人敬佩的举动。当然,他们也有失败的地方,那些就是今日你我的警戒,下面就让我们来列举其中的一个人——雅各,让我们看看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好的,或是应引以为戒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潘菽教授在四十多年前就是我的老师,以后我也经常得到他的教育和帮助。特别是1973年以来,在心理学工作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我受到他的教育和鼓舞更多。从多年来的亲身体会,我感到潘菽教授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这里主要介绍我感受较深的几个方面: 第一、热爱心理学工作,克服困难,顶住逆流,为我国心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那一年,一向十分自信的我,没想到,高考竟落榜了。我感到无地自容,不敢面对老师、不敢面对同学、不敢面对亲朋,仿佛感到人们都在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甚至那些素不相识的路人,也在用一种嘲笑的目光看着我。我感到自己快要窒息、快要崩溃了。我不想见任何人,我想逃避,逃避到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隐变量与包卷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要求我解释一下我的隐变量观念是怎样与包卷序观念联系起来的,要求我较详细地说明这两种观念是怎样相关的。在这样做的时候,也许最好是先解释一下我是怎样达到这些观念的。事情的发展大约是1950年从普林斯顿开始的,当时我已经完成了《量子理论》①。事实上,我是从基于互补性原理②的尼尔斯·玻尔观点来写这本书的。我教关于量子理论的课程有三年之久,最初写这本书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整个的主题、特别是玻尔对此问题的非常深刻和精妙的论述。然而,本书完成以后,我回头看我所做的工作仍感到有不怎么满意的地方。我觉得特别不满…  相似文献   

7.
一位青年男子,日前写来一封咨询信件给我,他说:……我的主要症状是:害怕这样一类男性,他们的特点是机警、威严、富有男性气慨,长相英俊的就更严重些。我和这样的人交往时,感到异常紧张、脸红、心跳,不敢看他们的眼睛,觉得他们已经觉察出我的心态。和这些人在一起时,我强迫地想注意他们的嘴唇、阴部,有亲吻这些部位的冲动。越不想看,越要看,越看越想,越想越怕。这种病态是从14岁开始。当时我的同桌是一个白胖的、富有男气的男孩。有一天我突然无缘无故地害怕看他的白胖的手,同时有抚摸他的冲动。后来我和他说话就有极度不自然的感觉。一段时…  相似文献   

8.
喧哗的白昼过去了,世界重归于宁静。我坐在灯下,感到一种独处的满足。 我总是不太喜欢喧闹的地方,那种独自一人坐拥在自己的王国享受孤寂的感觉,成了最迷人的甘酿。谁说只有野兽与圣人才喜欢孤寂,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些恰如其分的孤寂时刻来完整他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9.
一位中学生向我咨询,说他与班长原先是好朋友,但自从他们一起作为市三好学生候选人,班长评上他落选后,他就嫉妒他,看到他就不舒服,有时甚至当面冷嘲热讽他,背地讲他的坏话,攻击他,还挑拨同学们疏远他。虽然当时他这么做心里感到舒服,但过后又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是不是心理不健康,因而问我倒底该怎样对待这件事?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曾带过这么一个兵,他退伍后进崂山太清宫出家当了道士。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曾在我们这里引起轩然大波。有人议论起他曾经走过的那段徬徨的路,更多的是称赞他的过去。而今,谁能料到他会入道出家呢?有的人感到吃惊、惋惜,发出了遗憾的叹息。也许因为我曾在他身上费过功夫,他退伍后又因我们有过书信来往,同志们才开玩笑说我交友交到了太清宫。这话虽没恶意,但我每每听到这些心中总产生一种受人奚落之感。  相似文献   

11.
他平静地和医生讨论自己的死亡“医德啊,你在哪里?!”随着这带有满腔希望的呼喊,我在寻找,从我的记忆里寻找,从我的采访本上寻找,寻找那位高尚医德的化身。他是傅培彬医生,一位著名的天主教友。我听过他的谈话,我看过他做手术,我跟着他查过病房,记下了他的许多事。这些都沉睡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告诉读者,他的形象似乎有些淡漠了。是那对医德一腔的呼唤,他那满头白发,始终在微笑的面孔,突然又鲜明起来,又使我突然感到没能把他的事情告诉读者而内疚。  相似文献   

12.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女中学生,一年来常在别人听不到、看不到的情况下感到有人随时随地以各种言语刺激我,或用黄色照片威胁、侮辱我,他们还声称拥有一种可测得他人所想所思并随意改变他人说话的内容和表情的仪器。我知道这些都不可能,但还是很害怕。这一切折磨着我,我都快疯了。难道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朋友,假期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往风景热闹的地方跑,偏偏跑到当年他插队的地方。那是一个叫做西尔根的地方,很动听也很陌生的名字。走之前,全家没有一个人同意他走。是啊,都离开那里26年了,没有任何的联系,干吗心血来潮非要去那里?他偏偏就是一意孤行,只好偷偷地离开家,  相似文献   

14.
平凡短思     
当杜鲁门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访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暗暗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他不愿借当总统的哥哥扬名,更没有为自己的平凡感到惭愧。他坦然地接受了平凡,而且显示出一种笃定而坦然的精神态度,何尝不值得人尊敬!  相似文献   

15.
器皿自白     
印金标 《天风》1996,(9):33-33
我是主人所造的器皿。他为何造我?如何造我?这些问题对我来说几乎是一个谜。也许主人以为我暂时不必知道好。我确实也不能知道,或许主人仅要我知道:我是器皿,为主人所造。 于是,我就成为具备了特质、形体和功用的器皿,被摆放在主人方便想到、看到和拿到的地方。主人理所当然地拥有、使用我。他人若未经主人许可,擅自占用,轻则他会因为心虚,用“我”不当,坏其好事;重则恐怕他会落个“窃贼”  相似文献   

16.
海马爸爸     
家里只有两个单身汉,我和儿子。每天早上,我先把儿子送到学校,再去公司上班。他总是站在校门口,冲我高高地挥起小手,“海马爸爸,再见!”不知从哪天起,儿子忽然不再叫我“爸爸”,给我起了个外号“海马爸爸”。这让我感到别扭,多次警告无效,渐渐也就习惯了。小家伙才9岁,却人小鬼大,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恐怕没安什么好心。  相似文献   

17.
理解     
我时常感到孤独和痛苦。我对朋友诉说我的苦闷,烦恼,以及忧郁,说世人不能理解我。我只希望得到他的理解。晚上,我们喝酒,他尽一切努力来理解我———然而他不能。于是他“煞有介事”地“教导”我一番。他给我讲了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建造巴别塔:人类在创始期,天下只有一种语言。他们往东方大迁移时,遇见一片巴比伦平原,就在那里定居下来。他们彼此商量着说:“来吧!我们在这儿烧制砖头!”他们真的动手烧制起来。又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城里要有高塔,耸入云霄,好传扬我们的美名,以免我们分散到别的地方!”这时候上帝下来了,他看见…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先知穆罕默德 (愿主福安之 )正在麦地那的清真寺里,周围坐着一些辅士。忽然他钟爱的女儿 (已经许配给伊斯兰著名的勇士和学者阿里 )来到他那儿,恳求他父亲借给他一个仆人帮她干家务活,因为她健康状况欠佳,身体虚弱,除了要照顾孩子之外,还要做繁重的磨面和从很远的地方挑水,而她父亲显然被她的请求所打动。他犹豫了一会儿,但很快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他神情庄重地告诉法蒂玛:“我最亲爱的女儿,我不能从这些为主道而工作的人中给你让出任何一个。你应该自己能够承担今世的艰苦劳动,以便换取后世的报酬。”带着对先知回答的…  相似文献   

19.
奉普慈特慈的安拉之名 今年春的一天晚上,今源在电话中告诉我,他要把20年来公开发表过的文章选一下,准备出本集子,征求我的意见。我说这是好事,表示支持。他又问我能否为他这本书写序,我答应了他。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如今他已经把书稿送到了我的面前。我看了一遍,感到很高兴——为今源,也为我国的伊斯兰教与当代宗教研究事业。 收入文集中的很多文章,我过去都看过。正是在这些文章中,我认识了作者。在与他交往20多年的岁月里,今源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知识渊博却又平  相似文献   

20.
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各位朵斯提、同志们、朋友们:今年是我国著名伊斯兰教育家穆罕默德·特瓦杜尔·庞士谦阿訇诞辰10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深受穆斯林群众尊重和爱戴的学者,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组织了这次纪念座谈会,邀请了庞老的生前友好、同事、学生和他的家属出席,我作为庞老师的学生感到十分的高兴和欣慰,同时也为他平凡和不懈努力的一生感到骄傲。现在我代表中国伊协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庞士谦阿訇是河南孟县人,早年为寻求伊斯兰知识,曾赴山西、甘肃等地拜师求学,并在20岁时就已经取得了学业上的成功,在河南郑州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