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邓副主席精辟地阐述了毛主席实事求是的光辉思想,批驳了那种认为只能照抄照搬马克思、列宁、毛主席的原话的错误观点,尖锐地指出:这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而是涉及怎样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问题。 怎样看待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原则问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2.
权威主义人格是Adorno等人提出的一个概念,目的是揭示偏见的人格基础。在此基础上,Altemeyer提出右翼权威主义,它包含3个成分,分别是因袭主义、权威主义服从和权威主义攻击。后有研究者认为把这些概念作为态度来看待更为合适,而决定这些态度的人格基础是社会服从与自主。权威主义者对冒犯传统价值观的行为十分敏感,视其为威胁的重要来源,而感知到威胁就有可能导致偏见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一、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位置人都是有情感的,人的任何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是伴随着情感过程去完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对象,当然不能无视情感的重要作用。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到以理服人,还要做到以情感人,使情与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由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位置所决定的。在思想政治工作之初,积极的情感能为晓之以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环境。人是需要交往的,交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人们的交往主要是情感和信息的沟通,它具有选择性和层次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必须汲取邻近科学的成果。社会心理学的全部原理、原则都可用于了解分析人的思想,强化与改变人的思想,树立人的新思想。因此,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开创新局面的需要,而且是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认知理论框架下的偏见研究及其走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沛 《心理科学》1998,21(5):445-448
0引言半个多世纪以来,许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都纷纷描述或解释影响偏见(prejudice)形成及其发展的可能性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最为集中且卓有成效。社会心理学领域内的偏见研究最早始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民族态度及种族偏见的问卷调查;四、五十年代则集中探讨偏见以及歧视的改变;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其间的工作主要是设计各种有关偏见起源的个体或社会水平的理论模型;随着认知加工范式的勃兴,偏见社会认知理论开始出现并得到了持续发展。迄今为止,偏见领域的一般研究都非常强调认…  相似文献   

6.
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研究人的情绪,兴趣、性格,要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那么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呢? 1.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认识品质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有丰富的认识兴趣。对本职工作,教育对象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原则、方法,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中心兴趣。对现实中的各种事物,也要有浓厚的兴趣。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善于言语表达,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能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现象学视野中的孔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的“视野”(Horizont)里,中国古代思想会呈现出极不同的样子;20世纪的中国人想必对这一点有深切体会。而这一现象在看待孔子时又特别的突出,因孔子本人的为人为学具有最纯粹的中国风格,常对现代人的理解方式形成挑战。章炳麟前后期对孔子和儒学态度的巨大反差就源自他所处的不同视野,而按照西方的概念化思路来看待孔子,只会看见“一种常识道德,……[它]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三联书店1956年版,第119页)。这并不能笼统归为西方人的偏见,因为按传统哲学的方式,实在是…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来说,是提高人的素质,引导人们解放思想。释放、挖掘、发挥人的潜力的工作。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所以出现思想政治工作“淡化”的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对“人”的研究不够,未能洞察人的情绪,未能把握人的心态,未能科学地、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因  相似文献   

9.
田纪峰 《美与时代》2014,(3):126-126
政工师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要真正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要靠真理说服人,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的工作。一个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感应力,以真理服人,以行为引导人,以人格力量感染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实施的,因而其自身的修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主要作用。概括地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述了社会心理学的对象、研究方法和实际目的。作者把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问题分成下列几类:1.关于进行领导活动时的最好的心理状态问题;2.关于社会主义集体劳动的最适宜的形式问题;3.关于社会主义集体的发展规律和人们如何准确地确定和评价社会主义集体发展水平的问题;4.关于什么样的集体活动内容与方式对集体的形成特别有效的问题;5.关于大大小小集体里的最适宜的标准通讯形式问题;6.关于改进直接的和间接的宣传工作和鼓动工作的可能性的问题;7.关于人能够以何种方式掌握对社会行为的要求与行为规范以及如何能够保证这种掌握的问题。作者认为这些问题都是社会心理学的本质问题。作者认为,关于人的具体协作与相互作用的问题是上述所有问题里的共同的东西,因此,作者就对社会心理学中使用的主要概念——协作与相互作用作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阐述了社会心理学的任务。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集团中的具体协作与相互作用的规律,这种研究的目的是促进协作与相互作用,就是说,使它们最大限度地有益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主义个性或觉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内涵的新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主要是认识论意义上的内涵,仅在认识论的意义上理解“实事求是”就会遇到理论和实践上难以解释的困惑。按照生活实践的观点重新理解“实事求是”,就会发现其中还蕴涵着价值论和道德论内涵。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实践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这一思想当中蕴含的价值论与道德论内涵具有特殊的内容。揭示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价值论和道德论内涵对于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分支领域中,态度的测量是一个人们长期关注的研究课题,但在木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以前,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尽管那时早已有了对智力的测量,但不少人仍认为等距地测量态度是不可能的事。一九二七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L·L·瑟斯顿(Thurstone)发表了《心理物理分析》一文,首次提出了一套可直接用于态度测量的科学方法,即配对比较量表法,随即又在《态度可以测量吗?》(1928)一文中  相似文献   

13.
作者认为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界线是很不明确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研究方法虽然有片面性,但带来了研究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的整套技术。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在研究态度和意见时,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发展这个领域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条件。作者认为马克思提到的“自在的阶级”和“自为的阶级”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涉及社会心理学问题的一个例子。在普列汉诺夫和布哈林的著作中,则把社会心理学提得更明显。所以不能认为近几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者很少研究社会心理学这一事实,应归咎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恰恰相反,这种疏忽正是由于违反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产生的。然而,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只建议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它不想去研究那些使一个制度变为另一个制度的基本冲突的规律性,所以有其局限性。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利用非马克思主义社会心理学的成就时,必须抛弃这一学科把心理研究看作几乎是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这种观点,要克服它在主题方面的局限性;不要只强调经验性研究,而要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传统理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简论陈云的六字法则孔繁丁陈云的卓著实绩和创造性思想贡献,都和他高度的实事求是精神、实事求是的谨严作风密切联系着。为了统一主观与客观,整合认识与实践,保持科学态度,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他首倡并一以贯之地坚持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的思想方法、认识途径、工作律则...  相似文献   

15.
偏见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社会心理学中关于偏见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涉及偏见的来源、偏见的形式、偏见的消除等,介绍了偏见研究领域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以及关于性别偏见、种族偏见、文化偏见等的新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态度及其与行为模式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态度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态度对于预测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态度的界定、态度的结构模型及态度预测行为模型的各种理论,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态度预测行为的另一模型。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态度的新认知:二元化的矛盾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态度的研究认为态度是一元化的,而矛盾性态度的研究则提出态度是二元化的,即对于同一事物正面和负面的评价可以同时存在。态度矛盾是一个普遍现象。社会心理学主要对一般性矛盾态度进行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消费者矛盾态度是营销学和社会心理学相交叉的一个新兴研究领域,其与一般性矛盾态度的差别是,后者相对稳定,而消费者矛盾态度相对不稳定,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并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从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构成来看,我们碰到的事情都是一些经常性工作。而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最普遍、最大量的工作。现实生活的复杂化、多样化,决定了基层职工思想具有多变性、复杂性和反复性,只有切实抓好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的提高职工思想水平,保持队伍的稳定,最终发挥政治工作的整体效能。因此,不论是在当前还是今后,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都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引起我们各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要探索适应新形势下基层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应正确处理好四种关系。  相似文献   

19.
群际威胁的分类及其对群体偏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际威胁是指在社会群体情境中,一个群体所具有的资源、信念和价值观等各种特征对另一个群体的存在、发展和目标产生的威胁。这种感知到的威胁会导致人们对外群体产生消极的态度和行为。根据群际威胁的理论来源和内容可以将群际威胁分为现实威胁、文化威胁和认同威胁三类。目前群际威胁对群体偏见影响的理论模型已从最初的单一模型发展到各类威胁共同作用的整合模型。未来的研究应将重点放在对各类威胁间相互关系的探究、群际威胁与群体偏见关系模型的修正和补充,以及发展适合中国本土情况的群际理论上  相似文献   

20.
群际情绪理论及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峰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6):940-947
群际情绪理论认为, 群际情绪是当个体认同某一社会群体, 群体成为自我的一部分时, 个体对内群体和外群体的情绪体验。群际情绪借用社会认同方法, 采用集体自我的概念作为其理论的源点, 认知评价、情绪、行为倾向是群际理论的三件套; 群际水平的情绪不同于个体水平的情绪; 群际情绪取决于群体认同水平; 群际情绪弥散于整个群体; 群际情绪有助于激发和调节群内、群际态度和行为。新近的研究也为群际理论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群际情绪理论为消解偏见和改善群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